导读:本文包含了牙鲆免疫相关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牙鲆,爱德华菌,MyD-88基因,IL-1基因
牙鲆免疫相关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孙亚婷[1](2019)在《爱德华菌免疫刺激下牙鲆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腹腔注射爱德华菌人工感染牙鲆,观察不同时间段内MyD88基因、IL-1基因及TNF基因表达的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这些基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叁基因均参与了牙鲆人工感染爱德华菌后的免疫反应。(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13期)
姜秦,杨宁,袁瑞,陈京华,王正丽[2](2018)在《大豆异黄酮对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体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异黄酮作为免疫增强剂对机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离体条件下以不同质量浓度大豆异黄酮细胞培养液(0、0.1、0.5、1.0、1.5、2.0mg/mL)培养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分别在培养至6、12、24h收集细胞并进行细胞RNA提取,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巨噬细胞中免疫相关基因IL-1"、IFN-#、IgM及HSP70的相对表达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下,大豆异黄酮显着影响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中4种免疫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且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为0.5~1.5mg/mL时,显着上调IL-1"、IFN-#和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P<0.05),0.5~1.0mg/mL的大豆异黄酮显着上调IgM基因的相对表达(P<0.05)。选取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为1.0mg/mL时,研究脂多糖刺激下大豆异黄酮对4种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脂多糖刺激下,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4种免疫相关基因随刺激时间的变化趋势与未添加大豆异黄酮组基本一致,但是在特定取样时间点,其相对表达量显着增加。IL-1"在脂多糖刺激后6h和24h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IFN-#在脂多糖刺激后24h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IgM则在刺激后6h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而HSP70自脂多糖刺激后3h开始,其相对表达量均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培养液中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为0.5~1.5mg/mL时,能够显着上调体外培养条件下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IL-1"、IFN-#、IgM和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从而增强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的免疫力。(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薛洁,宋晓青,邢婧,战文斌[3](2016)在《牙鲆注射免疫鳗弧菌灭活疫苗后13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于免疫后0、4、8、12、24、48、72、96h和7、14d取脾、头肾、鳃组织,提取m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个组织中Toll-like受体(TLR)2、TLR5M、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转录因子(NF)-κB、白介素(IL)-6、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XC、补体C3、C型溶菌酶(C-Lyz)、热休克蛋白(Hsp)-7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II、T细胞表面受体CD4和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mIg)D这13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显示:注射免疫后,3个组织中,除了mIgD和TLR5M基因,其余11种基因与对照组相比均呈上调表达,上调表达高峰均在12~72h,基因表达量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30倍;mIgD基因的表达显着下调或无显着差异,基因表达量最低值出现在8~12h,最低值是对照组的0.02~0.2倍;TLR5M基因的表达无显着变化。在头肾和脾脏组织中,除了TLR5M、CXC、C-Lyz和mIgD 4个基因其余9个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高于鳃组织,且表达量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均早于鳃组织。研究结果表明:腹腔注射免疫鳗弧菌全菌灭活疫苗能引起牙鲆脾脏、头肾和鳃免疫相关基因的快速变化。脾脏、头肾中基因的表达量大多显着高于鳃组织,且表达高峰值的出现早于鳃组织。注射免疫后,脾脏或头肾组织中TLR2、NF-κB和IL-6基因的表达量上调较快、较高,可作为注射免疫鳗弧菌全菌灭活疫苗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本研究为牙鲆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邢婧,王洋,宋晓青,唐小千,绳秀珍[4](2015)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浸泡免疫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灭活疫苗后11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分别于免疫后0h、4h、8h、12h、24h、48h、72h、96h、7d、14d取脾、头肾、鳃组织,提取m 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种组织中Toll-like受体(TLR)2、TLR5M、髓样分化因子My D88、核转录因子(NF)-κB、白介素(IL)-6、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XC、补体C3、热休克蛋白(HSP)70、T细胞表面分子CD4、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KEF)十一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免疫后除TLR5M、NKEF以外其它九种基因表达均显着上调,表达高峰出现在24—72h,基因表达量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12倍;TLR5M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NKEF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显着下调趋势,下调峰值出现在24h,为对照组的0.49倍。在脾脏和肾脏中,NF-κB和CD4基因的表达峰值高于鳃;在脾脏和鳃中,IL-6、HSP70和NKEF基因的表达峰值均高于头肾;IFNγ、CXC、C3和My D88在叁个组织中的表达峰值差异不大。在叁个组织中每个基因表达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浸泡免疫后,IL-6和HSP70基因在叁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迅速、且丰度高,可以作为疫苗浸泡免疫后的效果评价指标;除肾和脾主要的免疫器官外,鳃也是浸泡免疫后重要的检测组织。研究结果为浸泡免疫疫苗效果的评价积累了数据。(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5年05期)
黄琳[5](2015)在《牙鲆免疫相关基因及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最有经济价值的海水养殖种类之一。牙鲆病害问题日益突出,缺乏优良抗病品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牙鲆免疫系统及病原防御机制研究缺乏,从转录组水平了解牙鲆免疫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有助于深入了解鱼类的免疫系统和免疫防御机制。本研究进行了牙鲆脾脏转录组测序,发现了免疫相关基因及其信号通路,进一步研究了牙鲆热休克蛋白在温度刺激、病原感染和疫苗免疫下的表达,对深入理解鱼类的免疫系统和牙鲆的病害防治有很重要的意义。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牙鲆感染鳗弧菌前后脾脏的转录组:取牙鲆感染鳗弧菌前后的脾脏制备文库,经Illumina Miseq测序后,共得到314,377个转录本。经Trinity拼接组装后得到96,627个非冗余Unigenes,在Nr数据库同源比对后得到21,392个Unigenes。注释后的Unigenes通过与GO、COG和KEGG数据库进行Blast X比对获得基因注释和功能分类信息,有12,503个Unigenes注释到GO的52个功能条目中;有19,547个预测蛋白注释到COG26个分子家族中,有10,649 unigene参与到KEGG六大类生化代谢途径中。对拼接后得到的96,627个Unigenes和斑马鱼的Unigenes以及牙鲆EST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分析。有11,799的Unigenes和牙鲆EST序列有同源性,有4,442条Unigenes和斑马鱼的Unigenes同源。对注释后得到的21,392个unigenes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有18,627个Unigenes来自鱼类,占整个注释Unigenes的87.1%;有778个来自其他脊椎动物(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动物),占3.6%,有1.987个来自于植物和微生物,占9.3%。通过KEGG功能分类发现1,563个免疫相关基因序列,定位到15条免疫相关通路,首次发现TOLLIP、IRAK1/4、TRAF3/6、C2、C6、C8g、C5AR1等免疫基因在牙鲆的表达,为深入鱼类分子生物学和免疫防御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从314,377个转录本中预测出47,362个SNP位点,其中转换位点为28,142,颠换位点有19,220个。在21,392个Unigenes中发现了40,928个SSR位点;在1.563个免疫通路相关基因中发现有1,579个SNP位点,分布在339个Unigenes上。比较感染鳗弧菌和未感染鳗弧菌的转录组,发现有189个差异表达显着的unigene,其中上调表达的38个,下调表达的151个。2、牙鲆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温度刺激、鳗弧菌感染、疫苗免疫后牙鲆热休克蛋白基因Hsp10、Hsp40A4、Hsp60、Hsp70和Hsp110的表达。比较了热休克蛋白家族基因在健康牙鲆脾脏中的表达变化。Hsp90β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Hsp90α和Hsp70,而Hsp10和Hsp110的表达量最低。热休克蛋白基因在牙鲆的肝、脾、头肾、后肾,心脏,腮,脑、胃、中肠、血、腹肌,背鳍、背皮12个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不同的热休克蛋白基因在不同组织间表达的差异较大。以中肠、肝脏和腹肌等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牙鲆在5℃、10℃、16℃、22℃、28℃和32℃不同温度处理1h后,不同的热休克蛋白基因间的表达差异较大。Hsp40和Hsp70对冷胁迫不敏感,对热激敏感,在28℃和32℃热激时,大量表达;Hsp10在冷胁迫和32℃热激时表达下调,28℃热激时表达量增加;Hsp60对低温和高温都不敏感;Hsp110对低温敏感,在28℃热激时表达量显着增加。热休克蛋白基因在冷胁迫(10℃)和热激(28℃)1h、3h、5h、8h后,表达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Hsp10和Hsp70在冷胁迫后表达量下调;Hsp40、Hsp60和Hsp110表达类似,表达量上调,在5h时表达量最高。热休克蛋白基因对热激敏感,除了Hsp60表达量没有显着变化,其余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量显着增加,3h达到峰值,特别是Hsp70和Hsp40在28℃热激后,表达量迅速增加。研究了热休克蛋白基因在鳗弧菌M3感染和灭活鳗弧菌免疫的牙鲆脾脏中的转录表达。鳗弧菌感染后,不同的热休克蛋白基因在6h、12h、24h和72h表达变化不同。大部分热休克蛋白基因在细菌侵染后,表达是下调的,而Hsp60表达上调。灭活鳗弧菌免疫1d、3d、7d、14d后,热休克蛋白基因在免疫初期1d时,表达都是上调的,3d时除了Hsp60表达上调外,其余都是表达下调,7d和14d时大多回到正常水平,和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5-05-01)
范彩霞[6](2014)在《牙鲆抗淋巴囊肿病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两种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经济价值较高,被广泛养殖。近年来,随着牙鲆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各种病害频繁发生。为了牙鲆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应采取传统育种与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手段培育性能更好的新品种。本文以牙鲆为材料,筛选出了与牙鲆抗淋巴囊肿病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并对两种免疫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及初步分析。得到了一以下结果:Ⅰ牙鲆抗淋巴囊肿病相关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为了筛选出中国牙鲆群体的抗淋巴囊肿病相关SSR标记,采用分群分析法对102个牙鲆个体(感病56个,抗病46个)进行了抗淋巴囊肿病相关SSR标记的筛选。首先构建了抗、感基因池(抗病个体和感病个体各15个),并利用178对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了扫描;对于在抗、感池间扩增出差异条带的引物,用构成抗、感池的30个个体对其进行了第一次单个体验证;对于在第一次单个体验证中差异显着的引物用102个个体进行了第二次验证。结果显示,有4对引物(scaffold440_22585、scaffold826_5003、scaffold703_4284和scaffold185_597)在抗、感基因池间扩增出了差异条带;经第一次单个体验证,表明scaffold826_5003(P=0.023)和scaffold185_597(P178bp=0.028,P173bp=0.009)的差异条带在抗、感个体中呈显着性差异;经第二次单个体验证,发现scaffold185_597的差异条带在抗、感个体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0.9%和14.3%(P=0.001),差异显着;对scaffold185_597在10个抗病个体中扩出的差异条带进行了克隆并测序,经blast比对,证实其为黄海所水产基因组与细胞工程研究室公布的牙鲆微卫星标记scaffold185_597中的一段,同源性达到96%。研究表明微卫星标记scaffold185_597可能与牙鲆抗淋巴囊肿病相关,为中国牙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参考。Ⅱ牙鲆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初步分析选用补体相关基因C1q-like3和胞粘蛋白因子基因Cytohesin-1,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对两个基因分别进行了克隆,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之后,对牙鲆C1q-like3基因进行了转录组水平的表达分析;并在牙鲆Cytohesin-1基因中筛查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从而对两种免疫相关基因的功能与牙鲆抗病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1.C1ql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补体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效应系统,在先天性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补体相关分子广泛存在,并参与宿主的免疫应答。研究克隆了牙鲆C1q-like3基因(定义为PoC1ql3)。PoC1ql3的cDNA全长1482bp,包括4bp的5’UTR,801bp的编码区和677bp的3’UTR。80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66个氨基酸,与其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含有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同源比对和进化分析表明,牙鲆C1ql3基因与斑马鱼和罗非鱼亲缘关系很近。健康组织C1ql3的实时定量分析显示PoC1ql3在肝脏和脾脏中高表达,在血液和肌肉中很少表达,并在其他组织中低表达。鳗弧菌感染后,C1ql3在肝中的表达在6h达到最高峰,在脾中则在48h上升到最大值,分别是其PBS对照组的2.89和2.64倍。细菌的感染能显着增加PoC1ql3在免疫组织中的表达,这可能说明了C1ql3与牙鲆炎症反应和自我平衡功能相关。2.Cytohesin-1基因的克隆与SNP检测Cytohesin-1基因在小鼠、人类等物种的研究表明,其在机体中发挥免疫功能的作用,与免疫调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通过基因克隆技术获得了牙鲆Cytohesin-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1631bp,包括175bp的5’UTR,1203bp的开放阅读框和253bp的3’UTR。1203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400个氨基酸。cDNA序列与基因组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牙鲆Cytohesin-1基因含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多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在各物种中较为保守,都含有Sec7结构域。进化分析显示,牙鲆Cytohesin-1基因与鲈鱼亲缘关系最近,并与其他鱼类聚为一支,与鸟类、哺乳类距离较远。采用牙鲆抗鳗弧菌病与感鳗弧菌病样本各30个,通过外显子直接测序法筛查相关SNP位点,发现外显子8多位点套峰,可能存在碱基的插入或缺失的情况,同时分别在外显子9、10和11筛查到了疑似SNP位点。筛查出的疑似SNP位点需通过进一步的验证,以确定SNP位点与疾病的关联性,以期指导育种实践。(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4-06-03)
宋晓青[7](2014)在《注射和浸泡免疫疫苗后牙鲆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接种疫苗是防治鱼类细菌性、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疫苗免疫方式主要以注射、浸泡等方法为主,对于免疫效果的评价则除了通过鱼类血清及黏液抗体水平变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等)活、淋巴细胞数量、吞噬作用、补体活性等指标来判定外,从基因水平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论文利用实验室保存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菌种,制备了福尔马林全菌灭活疫苗,采用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分别免疫牙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免疫后牙鲆17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论文主要内容如下:实验将健康牙鲆分为四组,每组60尾,第一组浸泡于浓度为1×108CFU/mL灭活疫苗菌液中,连续充气浸泡30min;第二组浸泡于海水中30min,作为浸泡组对照;第叁组腹腔注射浓度为1×108CFU/mL的鳗弧菌灭活疫苗,每尾0.1mL;第四组腹腔注射0.1mLPBS,作为注射组对照。于免疫后0h、4h、8h、12h、24h、48h、72h、96h、7d、14d十个时间点取样,每组取5尾,分别剪取牙鲆脾脏、头肾和鳃3种组织,提取总mRNA并反转录为cDNA,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各基因特异性引物,以18sRNA为内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组织中Toll-like受体(TLR)2、TLR5M、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转录因子(NF)-κB、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X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MHCⅡ、T细胞表面受体CD4、T细胞表面受体CD8、免疫球蛋白(Ig)M、补体C3、c型溶菌酶、热休克蛋白(HSP)-70十七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两种方式免疫后,除TLR5M表达在脾脏和头肾中无显着变化外,各基因表达量均出现显着上调。注射组,叁种组织中,TLR2、MyD88、NF-κB、IL-1β、IL-6、TNFα、IFNγ、CXC、C3、c型溶菌酶和HSP7011种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时间在12-24h,其中,TLR2、MyD88、NF-κB、CXC、C3在鳃中的表达高峰出现较迟,在48-72h;而叁种组织中MHCⅠ、MHCⅡ、CD4和CD84种基因的表达高峰在出现在48-72h,IgM的表达高峰出现在7d,各基因表达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70倍;浸泡组,叁种组织中,TLR2、MyD88、NF-κB、IL-1β、IL-6、TNFα、IFNγ、CXC、C3、c型溶菌酶和HSP7011种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在12-48h,MHCⅠ、MHCⅡ、CD8表达高峰出现在48-96h,但CD4在头肾和鳃中表达高峰出现在72h,在脾中表达高峰出现在7d,IgM在鳃中表达高峰出现在96h,在脾和头肾中表达量在14d内逐渐上升,各基因表达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20倍。结果表明,注射组各组织几乎所有基因的转录水平均高于浸泡组,且脾脏、头肾中最高值出现时间早于浸泡组,但鳃中各基因峰值出现时间与浸泡组相同或晚于浸泡组。研究结果丰富了免疫相关基因的分子研究,为疫苗的免疫途径及免疫效果评价提供了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30)
孟亮[8](2014)在《半滑舌鳎精子发生相关基因的研究及大菱鲆免疫相关EST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是我国特有的优质海水养殖鱼类,其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小2到4倍,且生长速度也比雌性个体慢很多。另外,半滑舌鳎的性别决定系统为ZZ/ZW型,存在自然性逆转现象。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在自然养殖条件下雄性比例过高,从而严重阻碍了半滑舌鳎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提高后代雌性比例,在育种中我们尝试用半滑舌鳎伪雄鱼为父本,结果却发现伪雄鱼后代中的雌性比例并没有提高。因此我们检测了伪雄鱼精子的基因型,发现只有Z型精子而没有W型精子。结合半滑舌鳎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W染色体虽然比Z染色体大很多,但携带的基因数目却远远少于Z染色体,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也少很多。本文对3个半滑舌鳎Z染色体特异的、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推测了这些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的功能,为揭示半滑舌鳎W型精子缺失的原因,及高雌乃至全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克隆得到了半滑舌鳎tesk1全长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利用定量PCR检测了该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tesk1在半滑舌鳎精巢中的表达最高,在脑、肝脏、肾脏中有少量表达;在正常雄鱼和伪雄鱼精巢中表达,而叁倍体雄鱼的精巢中不表达;在116天前几乎不表达,5个月开始表达,1年时表达急剧上升并达到最大。原位杂交结果表明,tesk1主要在半滑舌鳎精巢中的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中表达。因此我们推测,tesk1可能在精子形成阶段起作用。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将该基因定位到了半滑舌鳎Z染色体上。通过Genome Walking获得了部分上游调控序列,通过分析发现了HSF、SRY、C/EBP、CRE-BP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甲基化分析表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甲基化水平没有关系。2.克隆得到了半滑舌鳎neurl3全长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利用定量PCR检测了该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在半滑舌鳎各组织中,精巢的表达量最高;在孵化后116天,开始大量表达并达到最高。原位杂交结果表明,neurl3主要在半滑舌鳎精巢中的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中表达。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neurl3位于半滑舌鳎Z染色体上。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通过IPTG诱导,能够表达出大小符合预期分子量的蛋白。3.获得了半滑舌鳎strbp的全长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利用Real-timePCR检测了半滑舌鳎strbp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发现该基因主要在成熟半滑舌鳎的性腺中表达(精巢和卵巢都有表达),虽然在脑和脾脏中也检测到了该基因的表达,但与性腺相比要低很多。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半滑舌鳎strbp主要在精子细胞变态开始形成精子的阶段大量表达,可能在这一时期发挥一定的作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从欧洲引进的优良海水养殖鱼类。频繁暴发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大菱鲆养殖产业的发展。使用药物能够减少疾病造成的损失,但药物不但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更为重要的是,药物残留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来提高养殖鱼类的抗病力势在必行。我们构建了大菱鲆脾脏和头肾cDNA文库,2个文库的库容分别达到2.26x106和1.45x106。通过测序共获得了3656条EST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149个新的大菱鲆基因,其中免疫抗病相关的基因45个,均首次在大菱鲆中被发现。(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28)
宋晓青,邢婧,战文斌[9](2014)在《牙鲆经注射和浸泡免疫鳗弧菌灭活疫苗后7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采用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分别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于免疫后0 h、4 h、8 h、12 h、24 h、48 h、72 h、96 h、7 d、14 d分别取牙鲆脾、头肾、鳃3种组织,提取m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种组织中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CHⅠ、MHCⅡ、T细胞表面受体CD4、T细胞表面受体CD8、免疫球蛋白(Ig)M 7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两种方式免疫后各基因表达量均出现显着上调。注射组3种组织中,IL-1β、TNFα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时间在12~24 h,MHCⅠ、MHCⅡ、CD4、CD8的表达高峰出现在48~72 h,IgM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免疫后7 d,各基因表达量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70倍;浸泡组3种组织中,IL-1β、TNFα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免疫后12~48 h,MHCⅠ、MHCⅡ、CD8表达高峰出现在48~96 h,但CD4在头肾和鳃中表达高峰出现在72 h,在脾中表达高峰出现在7 d,IgM在鳃中表达高峰出现在96 h,在脾和头肾中表达量在14 d内逐渐上升,各基因表达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20倍。结果表明,注射组各组织基因的转录水平均高于浸泡组,且脾、头肾中表达量最高值出现时间早于浸泡组,但鳃中各基因峰值出现时间晚于浸泡组。研究结果为疫苗的免疫途径及免疫效果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肖萍萍[10](2011)在《大菱鲆免疫相关基因cystatin B的克隆表达和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s)是一类广泛分布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在哺乳动物的正常生理状态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鱼类中对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发现并鉴定分析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SmCytB)。SmCytB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00bp,编码99个氨基酸残基,与多种鱼类Cystatins B的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具有Cystatins B的保守性功能活性位点。正常生理条件下,SmCytB在肌肉、脑、心脏,肝脏的表达量较高,而在脾脏、血液、腮、肾中表达量相对较低;细菌侵染时,肾、脾、肝、脑中SmCytB表达量显着上升,而在肌肉、心脏中表达量水平变化不大。体外原核表达重组的SmCytB具有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SmCytB在大菱鲆头肾巨噬细胞过量表达能显着增强巨噬细胞杀菌能力,且这种增强机制不依赖于一氧化氮途径。综上所述,SmCytB与大菱鲆的抵抗细菌感染的免疫防御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1-04-01)
牙鲆免疫相关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豆异黄酮作为免疫增强剂对机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离体条件下以不同质量浓度大豆异黄酮细胞培养液(0、0.1、0.5、1.0、1.5、2.0mg/mL)培养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分别在培养至6、12、24h收集细胞并进行细胞RNA提取,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巨噬细胞中免疫相关基因IL-1"、IFN-#、IgM及HSP70的相对表达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下,大豆异黄酮显着影响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中4种免疫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且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为0.5~1.5mg/mL时,显着上调IL-1"、IFN-#和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P<0.05),0.5~1.0mg/mL的大豆异黄酮显着上调IgM基因的相对表达(P<0.05)。选取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为1.0mg/mL时,研究脂多糖刺激下大豆异黄酮对4种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脂多糖刺激下,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4种免疫相关基因随刺激时间的变化趋势与未添加大豆异黄酮组基本一致,但是在特定取样时间点,其相对表达量显着增加。IL-1"在脂多糖刺激后6h和24h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IFN-#在脂多糖刺激后24h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IgM则在刺激后6h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而HSP70自脂多糖刺激后3h开始,其相对表达量均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培养液中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为0.5~1.5mg/mL时,能够显着上调体外培养条件下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IL-1"、IFN-#、IgM和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从而增强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的免疫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牙鲆免疫相关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孙亚婷.爱德华菌免疫刺激下牙鲆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J].科技风.2019
[2].姜秦,杨宁,袁瑞,陈京华,王正丽.大豆异黄酮对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体外研究[J].水产科学.2018
[3].薛洁,宋晓青,邢婧,战文斌.牙鲆注射免疫鳗弧菌灭活疫苗后13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邢婧,王洋,宋晓青,唐小千,绳秀珍.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浸泡免疫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灭活疫苗后11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J].海洋与湖沼.2015
[5].黄琳.牙鲆免疫相关基因及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转录表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
[6].范彩霞.牙鲆抗淋巴囊肿病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两种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初步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4
[7].宋晓青.注射和浸泡免疫疫苗后牙鲆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8].孟亮.半滑舌鳎精子发生相关基因的研究及大菱鲆免疫相关EST的筛选[D].中国海洋大学.2014
[9].宋晓青,邢婧,战文斌.牙鲆经注射和浸泡免疫鳗弧菌灭活疫苗后7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J].中国水产科学.2014
[10].肖萍萍.大菱鲆免疫相关基因cystatinB的克隆表达和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