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扩张论文-李春峰,李刚,厉子龙,刘文潇,章露露

耦合扩张论文-李春峰,李刚,厉子龙,刘文潇,章露露

导读:本文包含了耦合扩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俯冲带起始,海洋地球物理,蛇纹岩化,流固耦合

耦合扩张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峰,李刚,厉子龙,刘文潇,章露露[1](2019)在《卡罗琳海板块实验:初始俯冲、初始扩张与流固耦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太平洋具有全球最活跃的板块构造与海陆相互作用过程,西太平洋的卡罗琳(Caroline)海盆形成于特提斯海与太平洋之间,处于印尼海道的咽喉区域,海盆范围正好对应了西太平洋暖池的大部分海域。其内部地形复杂,具有特征的隆起和残留洋中脊,而周围具有年轻活跃的俯冲带和洋中脊,并且与菲律宾海、太平洋、Ontong-Java大火成岩省、众多深海沟等相互作用,是研究俯冲带和洋中脊初始形成机理与动力学以及固体地球与海水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过去对Caroline海盆的研究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在20世纪70—80年代完成的,在很多构造单元的成因和属性的解释上存在很大争议,很少涉及多圈层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实施推动了西太平洋基础海洋科学研究的步伐,通过综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分析,对Caroline海盆的构造边界过程和海盆岩石圈蛇纹岩化程度等开展详细研究,探索深部过程与海底过程之间,特别是在水和热流通量方面的联系。Caroline海盆是提出典型海洋微板块演化模式和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包括科学大洋钻探)的关键区域,其复杂多样的边界发育初始俯冲边界、初始扩张边界以及火山链和张裂中心,其板内地质构造也曾存在复杂的海底扩张和构造转换,并且显示强烈的板块边界和板内构造耦合过程。(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江旭东,李鹏飞,刘铮,滕晓艳[2](2019)在《基于剪切稀化效应的血液流体-扩张血管耦合模型的血管损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血液流体的剪切稀化效应的前提下,分析了人体血管支架、狭窄血管和血液的耦合作用,以及血管支架介入对血管损伤的影响,构建了S型与N型血管支架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血管的斑块峰值应力、血管壁面的峰值切应力及峰值等效应力等参数来评价斑块易脆性和血管再狭窄等血管的损伤性能.结果表明,与S型支架相比,N型支架的血管斑块峰值应力、血管壁面峰值切应力及其峰值等效应力均较低,能够降低斑块脆性断裂的风险;在N型支架的血管扩张区域的低壁面切应力区域较小且通流截面较大,从而降低了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概率.(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林萌,于伟宣,罗可雨,董赛云,张中浩[3](2019)在《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建设用地扩张与城市化发展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城市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城市群为例,建立建设用地扩张和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区1994-2015年间4个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地揭示了上海-杭州湾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化的综合水平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有了一定提高,但在同步性整体上有待改善。(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曾源源,胡守庚,瞿诗进[4](2018)在《长江中游经济带交通区位条件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时空耦合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揭示区域交通区位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差异特征,是探索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提升区域建设用地管控成效,推进区域协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长江中游地区1990~2015年遥感和交通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揭示区域交通区位和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分异特征,并从时序和空间两个层面探索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交通通达度呈快速增长过程,县域平均交通通达度从1990的0. 76增长到2015年的1. 14,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 52%,其中1990~1995年增长速度最快,而2005~2010年增长较慢,且较高水平通达度区域呈由零星点状分布向沿长江及其支流的线性分布转变的态势。(2) 1990~2015年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总增加量达7 851. 24 km2,扩张强度变化趋势为先减后增,其高值区也表现出类似的由零星点状转变为沿长江及其支流分布的空间变化趋势。(3)区域建设用地扩张不仅与其自身交通区位有关,受其邻域交通区位的影响也较大。各时段(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扩张强度取对数后与交通通达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 577、0. 567、0. 470、0. 591、0. 501,扩张强度与交通通达度的Moran’s I指数分别为0. 235、0. 278、0. 251、0. 298、0. 278。(4)不同时段交通通达度与建设用地扩张强度的空间聚集特征存在相似性:省会城市及其近邻地区因其区位优势,呈高-高聚集状态,而丘陵山地区因其经济活跃程度较低,地形条件所限,呈现低-低聚集状态。明确区域交通区位变化和建设用地扩张时空耦合关系,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区域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12期)

杨智威,陈颖彪,吴志峰,郑子豪[5](2018)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扩张与城市热岛扩张耦合态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扩张与城市热岛扩张的耦合态势,对改善大湾区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科学价值。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2008和2016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和地表温度数据,提取大湾区的建设用地、划分城市热岛强度等级、识别城市热岛区域;在此基础上,使用总体耦合态势和空间耦合特征两种模型揭示大湾区在不同时期建设用地扩张和城市热岛扩张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和城市热岛扩张趋势具有同步性;(2)城市热岛区域面积不断增加,在珠江口两岸逐步形成了连接中山-佛山-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大范围分布的倒"U"形城市热岛条带;(3)大湾区建设用地与城市热岛的总体耦合态势处于不断加强的过程,至2016年,两类指标的重心距离达到研究期内的最小距离,此时的总体耦合态势最强;(4)研究期内,大湾区未出现建设用地扩张和城市热岛扩张严重失调情况,建设用地扩张和城市热岛扩张耦合类型以耦合型、基本耦合型以及轻度不耦合型为主,空间耦合程度高。(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周景红,王筱明[6](2018)在《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扩张与城市化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规模也大幅度扩张,普遍出现城市土地粗放利用、无序扩张现象.为了深入研究城市用地规模扩张与城市化发展之间是否相适应协调,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2001-2015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城市化发展综合指数,并分别计算城市用地规模扩张速率与城市化发展速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2001-2015年,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扩张与城市化发展间耦合协调程度并不高,且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区间存在明显差异.为促进山东省城市可持续发展,应保障城市用地高效、集约利用,仅以扩大规模的城市增长方式并不可取.(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柯新利,唐兰萍[7](2019)在《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耦合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分为城市扩张对生态用地的直接挤占以及为补充城市扩张占用的耕地对生态用地二次挤占两个连锁的过程。以往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忽略了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耦合的间接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InVEST模型定量评估了2000年至2015年湖北省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耦合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耦合导致湖北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40.90 Tg;(2)由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耦合导致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减少量中,耕地保护传导作用间接导致的占比31%。结果表明,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的耦合是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忽视城市扩张通过耕地保护的传导作用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间接影响,会导致城市扩张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被严重低估。(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瑞亮[8](2018)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建设用地扩张耦合协调测度——以烟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基础,严控特大城市、大城市和城市新区无序扩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建设用地扩张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比配,同步协调,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问题之一。在确定服务于建设用地扩张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和与资源环境关联度大的建设用地扩张指标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烟台市2012—2017年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耦合协调,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建设用地扩张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二者之间耦合度逐渐由磨合阶段过度到颉顽阶段,建设用地扩张越快,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越快,且程度有加重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建设用地的协调状态由过度协调区的勉强协调类过渡到轻度不协调类,二者处于不协调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基于建设用地扩张对资源环境的损耗破耗和破坏,提出了优化路径。(本文来源于《广东土地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方然,孔雪松[9](2018)在《武汉市城镇扩张适宜性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用地扩张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之间存在空间上的关联性与冲突性,为探究城镇扩张适宜性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耦合关系,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在2001、2007和2014年3期ETM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高程、坡度、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与变更调查数据、道路交通网络数据等构建武汉市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库。从自然环境因素与区位条件因素两大方面构建城镇扩张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获取武汉市城镇扩张适宜性分布特征,采用最小阻力模型(MCR)构建武汉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从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演变特征两个维度研究城镇扩张系统与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8年07期)

刘鹏华,刘小平,姚尧,张金宝,何执兼[10](2018)在《耦合约束动态地块分裂和矢量元胞自动机的城市扩张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矢量元胞自动机模型(VCA)能精细地模拟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在VCA中引入合理的地块分裂规则更符合城市扩张高度破碎化的特点。由于地块破碎及其模拟实现的复杂性,目前已有研究尚未考虑地块的动态分裂。该文提出了一种对地块分裂进行约束的矢量元胞自动机模型(Constrained Dynamic Land Parcel Subdivision and Vectorbased Cellular Automata,CDLPS-VCA),通过形状、坡度、邻域来约束动态地块分裂过程,采用逻辑回归模型挖掘转换规则,并耦合矢量元胞自动机进行城市扩张模拟。该模型被应用于深圳市宝安区2009-2014年的城市扩张模拟,结果表明:与VCA和DLPS-VCA相比,CDLPS-VCA能获得最高的模拟精度(FoM=0.266,分别提高了0.046和0.020)和最相似的空间格局(al=86.08%,分别提高了11.30%和3.11%),说明在VCA中有机融合合理的地块分裂过程,能更精确地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同时,基于模拟结果识别出了宝安中心组团、西部工业组团、西部高新组团3个城市发展热点区域。该方法能准确地模拟城市化进程,为城市土地利用监测和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耦合扩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考虑血液流体的剪切稀化效应的前提下,分析了人体血管支架、狭窄血管和血液的耦合作用,以及血管支架介入对血管损伤的影响,构建了S型与N型血管支架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血管的斑块峰值应力、血管壁面的峰值切应力及峰值等效应力等参数来评价斑块易脆性和血管再狭窄等血管的损伤性能.结果表明,与S型支架相比,N型支架的血管斑块峰值应力、血管壁面峰值切应力及其峰值等效应力均较低,能够降低斑块脆性断裂的风险;在N型支架的血管扩张区域的低壁面切应力区域较小且通流截面较大,从而降低了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概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合扩张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峰,李刚,厉子龙,刘文潇,章露露.卡罗琳海板块实验:初始俯冲、初始扩张与流固耦合[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2].江旭东,李鹏飞,刘铮,滕晓艳.基于剪切稀化效应的血液流体-扩张血管耦合模型的血管损伤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3].林萌,于伟宣,罗可雨,董赛云,张中浩.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建设用地扩张与城市化发展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城市群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9

[4].曾源源,胡守庚,瞿诗进.长江中游经济带交通区位条件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时空耦合规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

[5].杨智威,陈颖彪,吴志峰,郑子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扩张与城市热岛扩张耦合态势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8

[6].周景红,王筱明.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扩张与城市化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柯新利,唐兰萍.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耦合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J].生态学报.2019

[8].刘瑞亮.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建设用地扩张耦合协调测度——以烟台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18

[9].方然,孔雪松.武汉市城镇扩张适宜性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

[10].刘鹏华,刘小平,姚尧,张金宝,何执兼.耦合约束动态地块分裂和矢量元胞自动机的城市扩张模拟[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

标签:;  ;  ;  ;  

耦合扩张论文-李春峰,李刚,厉子龙,刘文潇,章露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