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抗侧刚度论文-马中军,钟珞,张铟

初始抗侧刚度论文-马中军,钟珞,张铟

导读:本文包含了初始抗侧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梁,损伤定位,离散性,应变模态

初始抗侧刚度论文文献综述

马中军,钟珞,张铟[1](2014)在《基于初始抗弯刚度识别的梁结构损伤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变模态变化率指标在服役梁结构的损伤定位方面已有应用,但现有研究大多忽视了梁上的初始局部抗弯刚度具有离散性的情况,因此难以区分真实损伤和初始离散性造成的局部刚度变化,对于实际梁结构的应用效果不佳.先提出了一种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来得到梁上各区间真实初始抗弯刚度的方法,然后采用应变模态变化率指标来进行损伤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处理梁上初始局部抗弯刚度具有离散性的情况,实现准确的损伤定位.(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14年04期)

武振宇,谭慧光[2](2008)在《不等宽T型方钢管节点初始抗弯刚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结构分析中考虑节点抗弯刚度的影响,建立了节点初始抗弯刚度分析模型.采用考虑几何非线性及材料非线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等宽T型方管节点的抗弯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支主杆宽度比、高宽比、主杆截面高度及壁厚对节点抗弯刚度的影响规律.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节点初始刚度计算公式.在计算节点强度的塑性铰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节点初始抗弯刚度计算模型,得到了节点抗弯刚度计算公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其他研究者计算结果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析模型是合理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10期)

田昌达,赵力[3](2007)在《双层钢板剪力墙的初始抗侧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双层钢板剪力墙,分析了钢板厚度、墙的高厚比、边长比等对其抗侧刚度的影响,并利用单位荷载法对抗侧刚度进行了拟合。本文工作对新型钢板剪力墙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勘察设计》期刊2007年02期)

司波,白正仙[4](2006)在《双层钢板剪力墙的初始抗侧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双层钢板剪力墙,分析了钢板厚度、墙的高厚比、边长比等对其抗侧刚度的影响,并利用单位荷载法对抗侧刚度进行了拟合。(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1期)

初始抗侧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在结构分析中考虑节点抗弯刚度的影响,建立了节点初始抗弯刚度分析模型.采用考虑几何非线性及材料非线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等宽T型方管节点的抗弯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支主杆宽度比、高宽比、主杆截面高度及壁厚对节点抗弯刚度的影响规律.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节点初始刚度计算公式.在计算节点强度的塑性铰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节点初始抗弯刚度计算模型,得到了节点抗弯刚度计算公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其他研究者计算结果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析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始抗侧刚度论文参考文献

[1].马中军,钟珞,张铟.基于初始抗弯刚度识别的梁结构损伤定位[J].力学与实践.2014

[2].武振宇,谭慧光.不等宽T型方钢管节点初始抗弯刚度计算[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

[3].田昌达,赵力.双层钢板剪力墙的初始抗侧刚度研究[J].吉林勘察设计.2007

[4].司波,白正仙.双层钢板剪力墙的初始抗侧刚度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标签:;  ;  ;  ;  

初始抗侧刚度论文-马中军,钟珞,张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