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林业局职工医院15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在发病48h内实施手术,对照组在发病48h后实施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肠坏死和死亡发生情况、手术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3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肠坏死率4.35%和死亡发生率2.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和17.39%,手术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早期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不同手术时机;急性肠梗阻;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45-01
急性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由于受到机械因素、肠管内脏神经紊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肠腔内运行时产生一系列的肠道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引发的全身反应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临床判断展开较为困难,其治疗效果也各不一致,会对患者预后情况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笔者所在科室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在48h内和48h后实施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46例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0~78岁,平均(46.42±5.33)岁。急性肠梗阻病因分型:粘连性肠梗阻16例,结肠肿瘤15例,嵌顿疝8例,肠扭转4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对照组46例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1~79岁,平均(47.18±5.97)岁。急性肠梗阻病因分型:粘连性肠梗阻18例,结肠肿瘤14例,嵌顿疝6例,肠扭转4例,粪石性肠梗阻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急性肠梗阻患者早期均采取非手术治疗手段治疗,包括禁食、营养支持治疗、胃肠减压、维持水盐平衡、维持酸碱平衡、抗生素抗感染等手段。在保守治疗期间严格观察患者临床体征变化,并综合检查判断患者病情进展。对于24h内保守治疗无效、绞窄性肠梗阻、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肿瘤等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例如:粘连性肠梗阻选择肠粘连松解术或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扭转患者选择肠扭转复位术,嵌顿疝患者选择疝修补术,结肠肿瘤患者选择肿瘤根治术等。而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观察组在发病48h内实施手术,对照组在发病48h后实施手术。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患者肠坏死和死亡发生情况,记录患者的手术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
1.4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消失,辅助检查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有所改善,辅助检查基本恢复正常;(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无缓解,辅助检查显示未治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3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坏死及死亡发生情况比较: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肠坏死率4.35%和死亡发生率2.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和1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死率约为5%~10%,如发生肠绞窄,病死率上升到10%~20%。肠梗阻的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非机械性肠梗阻两大类。机械性肠梗阻是指肠道被阻塞,其原因可分为肠管本身病变、肠管外压迫和肠管内异物阻塞三种情况。细分起来,肠管本身病变可包括先天性的(闭锁、狭窄、发育不全)、炎症性(克罗恩氏病、细菌性和放射性小肠炎)、肿瘤(原发或转移、恶性或良性)、肠套叠等;肠管外压迫可以是内疝、外疝、粘连、先天性条索、扭转、肿块压迫(肿瘤、脓肿、血肿、变异血管);肠内异物阻塞可以是食入异物、胆石、粪石或粪便、钡剂、寄生虫。非机械性肠梗阻是神经肌肉紊乱,包括麻痹性肠梗阻、肠段神经节缺如(巨结肠症);另一类是动脉或静脉血管闭塞。不同的国家地区及不同时代、不同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别,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临床腹部手术的增加,继发于腹腔内粘连引起的肠梗阻有上升趋势,目前约占40%,而嵌顿性外疝引起的肠梗阻相对下降。因肠粘连发病比嵌顿性外疝更难确诊,所以往往容易发生肠绞窄。本文显示,由于肠粘连导致的肠梗阻约占81.5%,是最常见的肠梗阻病因之一。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体征可见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亢进、腹部包块等;腹部透视或立位平片显示液平等均可为大多数患者确诊提供依据。对肠梗阻最有帮助的检查是腹部平片,B超检查虽简便但容易受肠内容物干扰影响诊断效果,而CT诊断的准确性较B超高,能诊断出实性的包块或肠腔外的积液,有时还能发现梗阻的病因和部位,为手术提供信息。另外,对于绞窄性肠梗阻。临床应该给予多种检查方法,尽量减少病因误诊。由于多数病因是肠粘连所致,如再次手术会有新的粘连发生,所以大家往往倾向于保守治疗后如有加重再行手术。从本组资料上看,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由于导致梗阻的粘连非常多样化,部分患者仍然可因粘连而引起内疝或肠扭转等,亦可合并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具有病因多样化、发展快、诊断复杂、病死率高等特点。
参考文献
[1]刘菊炎,田启维,刘俊,等.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37-538.
[2]刘其龙,钟秀婵,黄延年.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947-948.
[3]沈启峰.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