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技巧论文-邹润楠

复调技巧论文-邹润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调技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巴赫,钢琴复调,十二平均律

复调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邹润楠[1](2019)在《浅谈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十二平均律》的作曲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作曲技巧的发展历史,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在教育教学中当属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曲式及作曲技术方面的发展,并在多声部音乐写作方面起到了引领性的积极作用,对我们学好复调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想要写好《十二平均律》,要同时兼顾好声部、节奏、力度变化、速度、装饰等几个方面,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深深抓住巴赫作品的核心要义。(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01期)

王玖玲[2](2017)在《鲍罗丁复调创作技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历山大·波尔菲里耶维奇·鲍罗丁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他是一位科学家,在工作之余进行音乐创作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作品数目不多,但艺术价值极高,被西方的乐评家称赞为"除了鲍罗丁,没有哪一位音乐家可以只写那么一点儿作品就能永垂不朽。"鲍罗丁的作品民族风格强,民间音乐的元素在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而复调思维是鲍罗丁作品创作的重要依据。本文以鲍罗丁作品中复调思维的体现为切入点,从复调学科的视角,分析了作曲家作品创作中的复调思维的筹划,探究了他在对格律性写作、自由模仿运用、音型化复调、节奏节拍的特征及多声部对位五方面的运用,并从作曲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复调技法有时就是和声、结构、音色的特殊表现形式,综合艺术有时则是复调思维的集中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将作曲家的复调思维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声进行、支声形式等特征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深入而全面的探寻复调音乐创作技法与思维是如何与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并在作品中得以实践从而形成其创作风格的。由此可见,无论对纯粹的古典复调技法的使用与对本民族民间音乐中复调形式的运用,都是鲍罗丁作品中复调思维的体现,他以自己强烈的民族风格特征赋予了复调技法新的时代特征和生命力。(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7-03-01)

邢美琪,曹翎[3](2017)在《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演奏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任何钢琴学习者而言,只有深入理解与感悟巴赫的复调音乐,才能对巴赫的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准确演奏,将巴赫的复调音乐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的理解,科学把握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为此,本文拟从装饰音奏法、踏板运用、触键方式、声部和线条处理这四个方面,对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演奏技巧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7年02期)

王彤[4](2016)在《在废墟上的复调之花——评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复调书写和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以一种独特的认知话语和思维方式展开叙述,继承了复调抒写的艺术特征。她将多种声音、多种立场、多种思想一一呈现,将人物的内在挣扎,矛盾心情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对他们进行了共时性的描写。本文将从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出发,从人物关系、语言技巧、时空安排等方面具体对其复调理论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6年23期)

韦江[5](2016)在《巴赫复调钢琴作品演奏技巧的有效掌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是18世纪钢琴音乐中创作技巧最高超、作品内容最深刻、音乐风格最庄严的巴洛克风格代表作。作为钢琴学习者,要加深巴赫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对巴赫的钢琴作品进行演奏就成为必由之路,把对巴赫音乐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理解,在实践中分析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把握。(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6年15期)

徐燕汝[6](2016)在《荡气回肠的“和声”——透过叙事技巧解读《宠儿》的复调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宠儿》中,莫里森应用了多重式的内聚焦叙事方法。小说从多重视角观摩同一件事情,本着"英雄所见不同"的原则,把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小说中"苦樱树"的来由,杀婴的过程,丹芙出生的奇遇谱成了荡气回肠的和声,撩拨着读者的耳膜,拨弄着读者的心弦,激荡着读者的共鸣。读者在荡气回肠中沉沦,听觉盛宴倾情上演。(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6年18期)

周弦影[7](2013)在《论钢琴演奏中装饰音和复调弹奏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钢琴演奏中弹奏装饰音及复调是有相当难度的,只有通过合理的手腕运用才能充分的展示钢琴技巧。(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3年02期)

赵燕[8](2012)在《浅析高为杰音乐作品中复调技巧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作曲家将大量现代复调音乐技法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许多优秀的复调音乐作品,极大地扩展了中国复调音乐理论,为中国传统音乐增添丰富的新素材。本文主要以着名作曲家高为杰的几部音乐作品为例,着重分析了复调技巧在其音乐作品中的运用,从而把握高为杰在复调音乐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新思维、新技法,充分反映了中国作曲家在扩展中国复调音乐理论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2年01期)

廖曼辰[9](2012)在《杂谈钢琴复调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及其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和再论钢琴音乐复调作品的演奏技巧及其特点,本文作者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演奏心得体会,总结得出从触键、节奏和时值、分句与呼吸、装饰音、使用踏板这几方面着手能演奏好钢琴复调音乐作品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02期)

贾瑶[10](2011)在《多声音乐的另一片天地——试析高为杰音乐作品中复调技巧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着重分析高为杰几部作品中的复调技巧运用,特别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运用,以此论述高为杰复调音乐创作实践中体现出的思维观念、技法构成及表现形态等方面发展的新特征,由此反映出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对这时期中国复调音乐理论拓延产生的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复调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亚历山大·波尔菲里耶维奇·鲍罗丁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他是一位科学家,在工作之余进行音乐创作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作品数目不多,但艺术价值极高,被西方的乐评家称赞为"除了鲍罗丁,没有哪一位音乐家可以只写那么一点儿作品就能永垂不朽。"鲍罗丁的作品民族风格强,民间音乐的元素在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而复调思维是鲍罗丁作品创作的重要依据。本文以鲍罗丁作品中复调思维的体现为切入点,从复调学科的视角,分析了作曲家作品创作中的复调思维的筹划,探究了他在对格律性写作、自由模仿运用、音型化复调、节奏节拍的特征及多声部对位五方面的运用,并从作曲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复调技法有时就是和声、结构、音色的特殊表现形式,综合艺术有时则是复调思维的集中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将作曲家的复调思维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声进行、支声形式等特征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深入而全面的探寻复调音乐创作技法与思维是如何与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并在作品中得以实践从而形成其创作风格的。由此可见,无论对纯粹的古典复调技法的使用与对本民族民间音乐中复调形式的运用,都是鲍罗丁作品中复调思维的体现,他以自己强烈的民族风格特征赋予了复调技法新的时代特征和生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调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1].邹润楠.浅谈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十二平均律》的作曲技巧[J].北极光.2019

[2].王玖玲.鲍罗丁复调创作技巧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7

[3].邢美琪,曹翎.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演奏技巧[J].艺术科技.2017

[4].王彤.在废墟上的复调之花——评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复调书写和技巧[J].青春岁月.2016

[5].韦江.巴赫复调钢琴作品演奏技巧的有效掌控[J].北方音乐.2016

[6].徐燕汝.荡气回肠的“和声”——透过叙事技巧解读《宠儿》的复调性[J].中外企业家.2016

[7].周弦影.论钢琴演奏中装饰音和复调弹奏技巧[J].艺术科技.2013

[8].赵燕.浅析高为杰音乐作品中复调技巧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2

[9].廖曼辰.杂谈钢琴复调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及其特点[J].科技信息.2012

[10].贾瑶.多声音乐的另一片天地——试析高为杰音乐作品中复调技巧的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

标签:;  ;  ;  

复调技巧论文-邹润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