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邱县梁二庄中学张云浦
摘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风采迷人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小高潮
新课标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语文学科肩负着基础性与人文性的双重教育目标,其课堂应该是轻松、愉快、充满活力、散发着朝气的。教学实践表明,一堂高潮跌起的课让学生如坐春风,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情感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拓,能力得到提升。有不少优秀教师身体力行,在教学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那么如何营造高潮跌起、摇曳多姿的课堂呢?
一、活跃气氛,激发兴趣,运用教学幽默轻松掀起语文课堂教学小高潮
教学幽默能使教学产生活力,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幽默掀高潮,这样就能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在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文字:“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作为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避免干巴说教,把课讲得很“活份”。其中“孰视”,仔细端详,细心打量。“窥镜”,暗中照镜子。在上述引文的21个字中前后用了两个“视”很关键。我们可以这样说:“这说明邹忌很有眼力,在对照(先看别人,后照自己)中,发现自己不如,‘不如’‘又弗如远甚’。邹忌大有‘调查研究’之风。”(学生大笑)进而指出他善于照镜子,有自知之明,避开了妻妾,客人的蒙蔽,头脑始终保持冷静。他根据比美的体会悟出治国之道,讽喻齐王广开言路。邹忌不愧是个有见识的臣子。在谈到如何借鉴古人“照镜子”精神时,我们可以补充说:“不是让我们天天抹化妆品,美我。”学生们听了又哄堂大笑起来。课堂气氛显得更加轻松活泼。在笑声中学生们意识到:老师是通过打比方说明了品德修养问题,渗透了德育教育。这时我们可以继续往下说:“邹忌所照的是铜镜,都能对自己的模样看得一清二楚,而现代人所用的镜子其质量、性能都比战国时代的好的多,而人们‘窥镜自视’时,又如何自我反思呢?”学生在教师富有趣味的语言启发下,细细地品味,咀嚼老师的提问,不仅尝到了知识,而且受到了启迪,同时调节了课堂气氛,振奋了学生的情绪。
二、激发思维,推波助澜,掀起语文课堂教学小高潮
激发思维最好的办法就是巧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计不是简单的设计,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探索性问题的情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然而有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过于含蓄、笼统,学生情况不明,头绪不清,不知从何下手。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新鲜,富有探索精神。启发式教学中的“启发”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高潮,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启发,把学生的思维引上正轨,形成课堂教学高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情况下,施以设计精当的提问,往往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思维更上一层,并领略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提问的问题,应能紧扣教材内容,切中重点难点,并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作者前面有句话:“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写到“荷塘的四面,……”情景,说道:“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的思想处于苦闷徘徊,幻想超脱自我而现实又不能,其实这是借写景抒情,融情于景,体现了作者善于处理情景关系的高超技巧。这种既肯定又否定的矛盾提法便是文中的一个难点所在,学生对此一时难以理解。在教学时我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这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种矛盾提法的内在含义是什么?这样的提问,不但针对性强,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收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效果,真正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的目的。在这样不断的问题创设中,一个个教学高潮也不断形成。
三、以读动情,以情激趣,运用绘声绘色的朗读掀起语文课堂教学小高潮
朗读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绘声绘色是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绘声绘色的朗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用富有感情和感染力很强的语音、语调、语速等反映教材内容,表现教材意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绘声绘色的朗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因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形成教学小高潮。我们来看下面一则朱自清《春》的教学案例: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斗大的“春”字。接着他首先采用语言艺术的优势,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说:“一提到春,人们的眼前就会展现春光明媚、万象更新、百鸟争鸣、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热爱春天,描写春天。古往今来,文人笔下的春天是百花齐放,绚丽多姿,令人神往,令人陶醉的。”一席话像清泉流入学生的心田,像洪钟敲响孩子们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学生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师。“大家想想看,唐朝大诗人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北宋诗人王安石在他的《泊船瓜州》里又怎样描绘的?”“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又是怎样描绘春雨春潮的?”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吟起了咏春佳句……。这时,老师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爱我们家乡的春天吗?”“我们家乡正值阳春三月,你们每天上学的时候,看到了哪些春景?鸟儿是怎样叫的?花是怎样开的?树上的枝条是怎样摇曳的?田野里,山坡上又是什么样子?能不能描绘出来?”同学们静静地听着,随即小声议论起来。这时老师抓住同学们思维的契机,语锋一转:“好,让我们先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其中三首古诗的回味和吟诵使学生们心驰神往,推进教学的主旋律,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
总之,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可以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引导学生的情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