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ZY-1型增压器转速检测仪(论文文献综述)
高志龙[1](2020)在《基于状态智能预警驱动的柴油机IETM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柴油机作为一种关键动力设备,被广泛用于船舶航运、轨道交通、石油化工、能源电力、矿山机械、装备动力等相关行业,在国民经济乃至国防安全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部件众多、结构复杂、工况恶劣,极易发生故障。一旦出现恶性故障将会导致停工停产,严重时甚至引发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事故。然而,当前柴油机监测报警技术较为落后,故障发生后无法得到精准识别,导致检维修效率低下。通过研究柴油机故障发生机理与对应的特征信号,借助先进算法有效提取特征参数,以实现柴油机典型机械故障的预警与诊断。并将故障诊断与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技术相结合,实现监测、预警、诊断、维修、维护、管理等综合保障功能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柴油机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本文以大功率柴油机为对象,以提高其典型机械故障预警诊断水平和维修保障能力为目标,通过对典型机械故障机理的深入分析,研究适用于不同种类故障的预警和诊断方法。结合智能诊断算法实现柴油机运行工况的自动识别,提高预警和诊断准确率。最后探索基于故障预警驱动的IETM设计方法与架构。论文各章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综合归纳大功率柴油机典型机械故障类型,理清传统诊断方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智能诊断预警技术现状。研究国内外IETM技术发展历程、技术难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总结基于智能预警驱动的柴油机IETM系统关键技术点。其次,针对柴油机连杆衬套滑移,轴瓦磨损两类疑难故障,开展理论建模研究。通过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寻找故障典型特征。提出基于SAW(声表面波)无源无线测温技术的柴油机轴瓦磨损类故障预警诊断方法。研制柴油机连杆大小头瓦无线温度传感器,通过故障模拟试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针对曲轴弯曲微变形这类恶性故障,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分析其对应的故障特征及敏感参数,探究该类故障预警诊断的有效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故障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证明该方法可行性;研究基于振动信号自适应的EMD降噪和聚类算法的柴油机运行功率自动识别算法,通过该算法实现对柴油机运行工况的自动识别。在无需增加传感器的前提下,引入柴油机输出功率作为预警诊断参考指标。此外,结合瞬时转速、温度、压力等参数,研究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复杂故障预警诊断方法,提高故障预警诊断的准确性。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柴油机典型故障诊断系统设计方法。并利用实验和工程实际案例数据对系统功能进行验证。最后,研究基于智能预警驱动的IETM设计方法与架构。梳理传统IETM研制流程和编制规范,提出智能预警诊断技术与IETM相结合的实现方案,并给出基于状态智能预警驱动的柴油机IETM总体实现方法和步骤。
张海宁[2](2020)在《基于油液检测与性能参数检测的挖掘机柴油机状态评价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柴油机是工程机械挖掘机的心脏,是其工作的动力来源。柴油机在高速高温的条件下工作,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挖掘机的工作状态。据统计,80%的柴油机不能工作是因为磨损故障引起的,所以提前做好状态诊断和预知性维修非常重要。油液检测和性能参数检测是对柴油机故障诊断用得非常多的方法,本文以两种检测方法为手段,开展对挖掘机柴油机的状态评价技术研究。具体工作如下:分析了柴油机故障模式与磨损故障失效原理与油液分析相关理论及其在柴油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为下一步状态评价提供理论基础;以柴油机油液实测数据制定了柴油机状态评价的界限值,然后运用物元评价理论将油液检测参数与柴油机状态的定量关系进行了计算,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油液检测参数进行了降维,建立了各因子的诊断标准,并对状态进行了诊断。分析了依据柴油机性能参数进行故障诊断的机理,对与柴油机油液检测数据对应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提取和分析,以两台柴油机5个月内一共356条性能参数进行了K-Means聚类,运用油液检测数据和性能参数建立柴油机状态评价的劣化度模型,运用熵权法为各指标确定权重。应用Labview软件开发了一套柴油机状态评价系统,该系统能依据油液检测数据和性能参数对柴油机的状态做出判断。
侯懂[3](2014)在《DF系列内燃机车增压器试验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干线铁路运输多以电力机车为主,但是在很多地区,内燃机车还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国内的内燃机车保有量大约为10600台。如此大量的内燃机车,其能否正常工作对于铁路运输秩序的保持是至关重要的。增压器是内燃机车柴油机组的重要部件,根据数据统计显示,由于增压器发生故障而导致的机车故障大约占了所有故障的将近20%。因此,能否保证增压器正常工作,对于铁路运输变得很重要。增压器试验系统正是为了检验和测试增压器性能而设计的。本文首先介绍了增压器测试的原理,并分析了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而导致的增压器性能曲线的变化。由于环境变化影响了增压器压气机的雷诺数,导致测试数据所描绘的性能曲线不准确,因此提出了一个修正方案,提高特殊环境下增压器的应用及性能分析的准确性。根据废气涡轮增压器试验的要求,设计了试验系统的总体方案。接下来对增压器试验系统的基础——自循环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完成了与之配套的进排气系统、燃油系统、润滑油系统和冷却水系统的设计。针对以往设计的试验台在控制方面的弱点,本文设计了一套以欧姆龙CJ2系列PLC为主控元件的自动化控制设备,用于改善人工控制的不确定性,并保留了人工控制的功能,用于在紧急情况下的手动操作。自动控制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和二次仪表将数据输入PLC,方便其进行控制和判断。自动控制过程中,设置了五种试验工况:初运转试验、油封结构试验、自循环试验、标定点性能试验、惰转试验。通过控制喷油量来改变排除的尾气量,控制增压器的转速。燃烧废气吹动增压器的涡轮,喷油量直接影响燃烧废气的多少。通过调节自循环阀和压气机出气口阀门调节增压器工况,模拟增压器与柴油机匹配的工作状态,分析增压器的性能。在文中分析了使增压器保持在自循环状态时的条件及涡轮机与压气机之间的功率平衡问题。测试数据的处理和保存由上位机软件来完成。工控机作为硬件平台,并使用了北京亚控公司的组态王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软件平台。该软件能够完成数据的存储和计算,并能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出等转速曲线图压气机性能曲线图等。最后是对论文整体的总结,包括论文中设计方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对以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
郑平[4](2012)在《单片机在机车状态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介绍几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检测装置,包括机车轴温报警装置测温线路检测仪、机车速度信号模拟装置、内燃机车功率油耗检测仪和内燃机车负载试验微机检测系统。这些检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机车状态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胡晓依,何庆复,林荣文,唐松柏,郭金福,王华胜[5](2008)在《基于振动信号分析的增压器故障诊断和转速测量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实测增压器振动信号的分析,建立了适合增压器故障诊断和转速估计的振动信号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增压器振动监测和转速估计的方法。对影响转速估计精度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估计精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提出了适合增压器故障诊断的增压器振动信号小波包滤波降噪方法,给出了提高增压器转速、诊断参数估计精度的办法。现场应用表明,采用振动信号分析技术确实可以诊断增压器的早期机械故障。
汪知望[6](2006)在《汽车ABS磁电式轮速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其信号处理》文中认为汽车轮速传感器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ABS性能的高低。本文首先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变磁阻激励磁电式轮速传感器,然后对其进行动态标定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计算出评价传感器动态性能的指标——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结果表明该轮速传感器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在汽车紧急制动时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轮速的变化情况。 通常,ABS电子控制器只能识别脉冲信号。对传感器轮速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之前必须了解轮速信号的特点,为此,研制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ABS轮速传感器检测仪。为了将传感器输出的轮速信号转换为ABS电子控制器只能识别脉冲信号,设计开发了专用信号处理电路。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该电路能够很好地将轮速信号转换为同频率的方波信号。
何琦,王其国,张永恒,商跃进[7](2005)在《ZYQJC-1型内燃机车功率、增压器性能随车检测仪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ZYQJC-1型内燃机车功率、增压器性能随车检测仪的设计和研制。检测数据包括主发电机整流后电流、电压,增压器进排气温度,压气机进出口空气温度,增压器转速等。检测数据可存储在数据盒中,通过地面分析软件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洪涛[8](2003)在《增压器转速测量中电荷放大电路的设计》文中提出针对东风4B型内燃机车柴油机增压器的工作条件和转速范围,专门设计了利用振动法测量增压器转速的电荷放大电路.实际测试表明,该电荷放大电路频带响应范围宽、工作可靠,满足机车柴油机增压器地面检修和随车检测中转速测量的要求.
史成良[9](2003)在《机车试验检测设备与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大连机车研究所试验检测中心拥有的机车主要试验检测设备和试验检测技术。重点介绍了柴油机综合性能试验台、机车定置试验台、增压器性能试验台以及燃油系统试验台的主要功能及特点。同时,对液力传动装置试验台、机车冷却系统试验台、零部件疲劳试验系统和摩擦磨损系统试验台以及电子电控装置试验检测系统也作了简单介绍。
董大伟[10](2002)在《基于曲轴角振动诊断内燃机各缸作功状况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大力发展和对先进维修体制的需要,探索出一套先进的内燃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寻求简易实用而有效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方法,已经成为国内外许多专家广泛关注的课题。内燃机曲轴角振动曲线含有丰富的内燃机作功状况的信息,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利用内燃机瞬时转速曲线诊断故障缸,取得一定进展,但存在精度不高或适用范围受限制等问题。作者通过大量理论分析、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地解决了根据内燃机曲轴某一测点的角振动曲线诊断内燃机各缸作功状况的诊断方法和相关诊断测试设备研制等问题。 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出多缸内燃机各种作功和压缩状况下的曲轴瞬时转动曲线(速度和角加速度),详细分析在不同缸数和不同转速条件下,柴油机各缸作功和压缩功不均衡对曲轴瞬时转动曲线的影响及其内在联系。在瞬时转速曲线和角加速度曲线上提取几个特征参数,再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极值缸号一致性检查法对特征参数的优良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在内燃机曲轴较短、刚性较大、扭振较小、对诊断速度要求很快的场合,用本文提出的曲轴瞬时角加速度波动增量△j法能较准确地判断多缸内燃机各缸的作功状况和压缩状况,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曲轴瞬时转速波动增量△n法。 为适应内燃机普遍存在曲轴扭振的情况,本文提出并推导了利用扭振信号反算的新方法(TVRS法),即采用轴系中某一测点的扭转振动信号,按轴系实际的弹性模型,依据内燃机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和信号理论等,反算各缸的平均有效压力,定量判断各缸的作功状况。此法充分利用内燃机现有的扭振资料,虽然计算工作量较大,但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各种工况的内燃机,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为不但在理论而且在实践上全面解决利用角振动信号诊断内燃机各缸作功状况的问题,作者开发并研制了一套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的PC仪器——曲轴角振动测量分析系统(TVM系统)和电标定器(TVCI系统)。国内6家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 11页大型企业的应用表明,该系统技术先进、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功能完善、测试精度高。 本文还对TVM系统所采用的非接触磁电式转速测量系统的误差进行了全面地分析研究。为消除这些误差,详细论证并实现了用并联式双传感器方案消除测量齿盘分齿误差的影响和用对置式双传感器方案消减测量齿盘安装偏心误差的影响。构建了试验台,验证了误差研究和双传感器方案的正确性。 采用作者开发的TVM系统并按作者提出的TVRS法和Aj法在6135ZG型柴油机上进行了各缸工作均匀性诊断、故障缸诊断和逐缸供油量调整等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丰富并发展了内燃机故障诊断技术,为内燃机各缸工作均匀性诊断、故障缸诊断、逐缸供油量调整和内燃机自动控制等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方法一凸j法和 TVRS法、以及相应的诊断测试设备一TVM系统。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开展故障诊断与专家系统、内燃机动力学以及测试仪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ZY-1型增压器转速检测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ZY-1型增压器转速检测仪(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状态智能预警驱动的柴油机IETM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柴油机故障传统监测诊断方法概况 |
1.2.2 柴油机故障智能监测诊断技术研究概况 |
1.2.3 IETM技术发展概况 |
1.3 前人的研究成果 |
1.3.1 柴油机监测诊断方面研究成果 |
1.3.2 智能诊断技术研究成果 |
1.3.3 IETM技术研究成果 |
1.4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 |
第二章 柴油机典型机械故障分类与预警诊断技术 |
2.1 柴油机典型机械故障分类及其特征信号 |
2.1.1 柴油机典型机械故障分类 |
2.1.2 柴油机典型机械故障特征信号类型 |
2.2 柴油机典型机械故障监测预警方法 |
2.2.1 基于统计特征参量分析的时域信号监测预警方法 |
2.2.2 基于振动信号角域分析的故障诊断预警方法 |
2.2.3 基于振动信号时频分析的故障监测预警方法 |
2.2.4 基于振动信号自适应的EMD智能预警方法 |
2.2.5 基于K近邻的柴油机故障识别预警方法 |
2.3 柴油机故障预警诊断技术难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柴油机连杆轴瓦故障监测预警方法研究 |
3.1 连杆小头衬套滑移故障 |
3.1.1 连杆小头衬套滑移故障机理 |
3.1.2 连杆小头衬套滑移故障特征与监测难点分析 |
3.2 连杆轴瓦磨损故障 |
3.2.1 连杆轴瓦磨损故障类型与传统监测方法 |
3.2.2 连杆轴瓦磨损故障特征 |
3.3 基于SAW无线测温技术的轴瓦磨损类故障预警与诊断方法研究 |
3.3.1 SAW无源无线测温原理 |
3.3.2 基于SAW的连杆轴瓦温度传感器的设计 |
3.3.3 信号处理装置的设计 |
3.3.4 软件系统的设计 |
3.4 实验验证 |
3.4.1 高速单缸机配机试验 |
3.4.2 轴瓦磨损故障模拟试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柴油机曲轴弯曲微变形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4.1 曲柄连杆简化模型的理论分析计算 |
4.1.1 曲柄连杆力学模型分析 |
4.1.2 曲柄模型简化 |
4.1.3 横向力作用下曲轴受力分析 |
4.1.4 弯曲形变对于横向力作用下曲轴受力影响 |
4.2 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的故障特征研究 |
4.2.1 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 |
4.2.2 仿真过程 |
4.2.3 仿真结果分析 |
4.3 曲轴弯曲微变形故障监测预警方法 |
4.4 故障案例验证 |
4.4.1 传感器与测点布置 |
4.4.2 故障现象描述 |
4.4.3 数据分析与故障诊断结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柴油机典型机械故障智能预警诊断系统设计 |
5.1 基于缸盖振动信号概率密度分布的柴油机输出功率识别算法 |
5.1.1 缸盖振动信号截止滤波预处理 |
5.1.2 基于自适应EMD分解的缸盖振动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
5.1.3 基于振动速度概率密度分布的功率识别方法 |
5.2 基于改进KNN的柴油机故障报警阈值动态自学习算法 |
5.2.1 训练集的构建 |
5.2.2 K值的确定 |
5.2.3 报警阈值动态学习方法 |
5.3 柴油机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
5.3.1 系统总体设计 |
5.3.2 硬件方案 |
5.3.3 软件方案 |
5.4 工程应用案例 |
5.4.1 故障情况 |
5.4.2 报警信息与监测数据分析 |
5.4.3 故障原因探究 |
5.4.4 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智能预警驱动的柴油机IETM架构设计 |
6.1 IETM平台的功能模块 |
6.1.1 多媒体制作工具 |
6.1.2 XML编辑器 |
6.1.3 公共源数据库 |
6.1.4 发布引擎 |
6.1.5 浏览器 |
6.2 标准IETM内容模块 |
6.3 IETM的开发流程 |
6.3.1 数据模块编码 |
6.3.2 数据模块需求列表(DMRL)编制 |
6.4 基于智能预警驱动的柴油机IETM架构设计 |
6.4.1 架构设计 |
6.4.2 具体实现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与成果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2)基于油液检测与性能参数检测的挖掘机柴油机状态评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安排 |
第二章 柴油机故障机理与油液检测技术研究 |
2.1 柴油机简介和工作原理 |
2.1.1 柴油机简介 |
2.1.2 柴油机简要工作原理 |
2.2 柴油机故障机理 |
2.3 柴油机磨损故障机理 |
2.3.1 柴油机磨损过程分析 |
2.3.2 柴油机磨损失效的分类 |
2.4 柴油机油液检测技术 |
2.4.1 理化性能分析技术 |
2.4.2 铁谱分析 |
2.4.3 光谱分析 |
2.4.4 柴油机磨损状态指示参数的表征方式构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油液检测的柴油机磨损状态评价 |
3.1 基于趋势图分析的磨损状态评价 |
3.2 基于界限值法的磨损状态评价 |
3.3 基于物元评价法的磨损状态评价 |
3.3.1 柴油机磨损状态评价物元模型的建立 |
3.3.2 基于物元模型的磨损状态等级评价 |
3.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柴油机磨损状态评价 |
3.4.1 引言 |
3.4.2 因子分析基本理论 |
3.4.3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对柴油机磨损状态评价实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油液检测与性能参数的状态评价研究 |
4.1 柴油机性能参数 |
4.1.1 转速 |
4.1.2 冷却液温度 |
4.1.3 增压器温度和压力 |
4.1.4 燃油喷射压力 |
4.2 基于K-Means的性能参数聚类分析 |
4.3 基于劣化度分析的柴油机状态评价 |
4.3.1 状态评价的相对劣化度模型 |
4.3.2 评估模型的权值分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油液与性能参数的柴油机状态评价系统 |
5.1 Labview简介 |
5.2 系统软件设计 |
5.2.1 用户管理 |
5.2.2 数据管理 |
5.2.3 分析式铁谱分析 |
5.2.4 三线值分析 |
5.2.5 数据趋势图分析 |
5.2.6 基于物元模型的磨损状态判断 |
5.2.7 系统综合劣化度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3)DF系列内燃机车增压器试验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增压器试验系统研究的背景 |
1.2 增压器试验系统发展概述 |
1.3 增压器试验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试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1 废气涡轮增压器测试的原理 |
2.2 特殊工况下压气机性能曲线修正方法的研究 |
2.2.1 实验条件对雷诺数的影响分析 |
2.2.2 雷诺数相关损失的界定 |
2.2.3 用雷诺数修正效率 |
2.2.4 其他特性修正 |
2.3 试验台的测试系统方案 |
2.4 试验台结构设计方案 |
2.4.1 空气管路和进排气设计 |
2.4.2 风源系统的设计 |
2.4.3 燃油系统的设计 |
2.4.4 润滑、冷却部分的设计 |
3 试验台测控系统的设计开发 |
3.1 试验台测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1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 |
3.1.2 PLC 的循环扫描工作方式 |
3.1.3 梯形图编程语言 |
3.2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硬件 |
3.2.1 温度测量 |
3.2.2 压力测量 |
3.2.3 流量测量 |
3.2.4 转速测量 |
3.3 控制台的控制程序设计开发 |
3.3.1 数据采集部分 |
3.3.2 手动控制部分 |
3.3.3 自动控制部分 |
4 测控系统上位机软件开发 |
4.1 上位机软件平台 |
4.2 上位机软件开发 |
4.3 压气机特性曲线绘制方法 |
4.3.1 在 Excel 中绘制压气机特性曲线 |
4.3.2 使用 Matlab 绘制特性曲线图 |
4.3.3 使用 Matlab 绘制等效率线 |
5 PLC 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5.1 可靠度模型 |
5.2 故障树分析 |
5.3 计数法预测可靠性 |
5.4 提高可靠性的措施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单片机在机车状态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机车轴温报警装置测温线路检测仪 |
1.1 结构原理 |
1.2 应用 |
2 机车速度信号模拟装置 |
2.1 结构原理 |
2.2 应用 |
3 内燃机车功率油耗检测仪 |
3.1 硬件结构 |
3.2 应用 |
4 内燃机车负载试验微机检测系统 |
4.1 硬件结构 |
4.2 应用 |
5 结束语 |
(6)汽车ABS磁电式轮速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其信号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汽车传感器 |
1.1.1 汽车传感器的现状 |
1.1.2 汽车传感器的市场 |
1.1.3 汽车传感器的特点 |
1.2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及其轮速传感器 |
1.2.1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原理及其基本结构 |
1.2.2 汽车 ABS轮速传感器 |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二章 磁电式轮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 |
2.1 磁电式轮速传感器的理论基础 |
2.1.1 磁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2.1.2 磁电式传感器的分类 |
2.2 变磁阻磁电式轮速传感器的结构设计 |
2.3 变磁阻磁电式轮速传感器的磁路设计 |
2.3.1 永磁材料的选择 |
2.3.2 软磁材料的选择 |
2.3.3 永久磁铁工作点的确定及磁路简单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变磁阻磁电式轮速传感器的动态标定 |
3.1 动态标定方法 |
3.2 数据采集 |
3.3 数据预处理 |
3.3.1 曲线的平滑方法 |
3.3.2 消除趋势项 |
3.3.3 数据滤波 |
3.3.4 试验数据预处理的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变磁阻磁电式轮速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 |
4.1 典型二阶系统 |
4.2 二阶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 |
4.2.1 时域动态性能指标 |
4.2.2 频域动态性能指标 |
4.2.3 时间域与频率域两种动态性能指标的关系 |
4.3 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
4.3.1 通过瞬态响应曲线求解 |
4.3.2 通过幅频特性求解 |
4.4 变磁阻磁电式轮速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轮速传感器的信号处理 |
5.1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 ABS轮速传感器检测仪的研制 |
5.1.1 虚拟仪器技术 |
5.1.2 LS3104-1型 ABS轮速传感器检测仪 |
5.2 变磁阻磁电式轮速传感器输出信号特性的实验研究 |
5.3 轮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性分析 |
5.4 轮速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
5.4.1 信号处理电路的功能要求分析 |
5.4.2 信号处理电路的结构设计 |
5.5 信号处理电路的仿真研究 |
5.5.1 仿真滤波器的设计 |
5.5.2 信号处理电路的仿真模型及仿真结果分析 |
5.6 信号处理电路的实验研究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作总结及建议 |
6.1 工作总结 |
6.2 不足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增压器转速测量中电荷放大电路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振动法转速测量的原理 |
2 传感器选择与安装位置 |
3 电荷放大器设计方案 |
4 放大电路设计与测试 |
4.1 反馈电容 |
4.2 滤波电容与电感 |
4.3 程控放大器放大倍数 |
4.4 测试结果与分析 |
(10)基于曲轴角振动诊断内燃机各缸作功状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发 |
1.3 柴油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常用方法与技术难点 |
1.3.1 热力参数分析法 |
1.3.2 油液分析法 |
1.3.3 振动分析法 |
1.3.4 瞬时转速法 |
1.4 柴油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
1.4.1 基于振动 |
1.4.2 基于热力参数 |
1.4.3 基于油液分析 |
1.4.4 基于曲轴角振动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1 振动诊断的基本策略 |
1.5.2 基于曲轴角振动诊断各缸的作功状况 |
1.5.3 测量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
第2章 瞬时角加速度波动增量法 |
2.1 基本原理 |
2.1.1 曲轴瞬时转动曲线的模拟计算方法 |
2.1.2 扭矩曲线(T_C-T_L)的模拟 |
2.1.3 柴油机气体力矩简谐系数的确定 |
2.1.4 特征参数的选取 |
2.1.5 特征参数品质的评价 |
2.2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2.2.1 特征参数Δj能较准确地诊断各缸的作功状况 |
2.2.2 影响Δj诊断精确度的因素 |
2.3 小结 |
第3章 扭振信号反算法 |
3.1 基本原理 |
3.1.1 轴系弹性模型 |
3.1.2 扭振计算方程及TVRS法的求解思路 |
3.1.3 子空间的构成及合并 |
3.1.4 最小二乘法求解 |
3.1.5 TVRS法求解过程 |
3.2 模拟计算验证 |
3.3 影响TVRS法诊断精度的因素 |
3.3.1 轴系扭转振动弹性模型参数的影响 |
3.3.2 气体力矩简谐系数的影响 |
3.3.3 扭振信号测量精度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PC仪器——曲轴角振动测量分析系统 |
4.1 引言 |
4.1.1 现代仪器发展简介 |
4.1.2 扭振测量分析仪器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4.2 TVM曲轴角振动测量分析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
4.2.1 TVM系统的测量原理 |
4.2.2 TVM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
4.3 TVM系统测量误差的分析研究 |
4.3.1 测量齿盘加工误差 |
4.3.2 测量齿盘安装误差 |
4.3.3 测量软硬件误差 |
4.4 TVM系统功能简介 |
4.5 TVM系统的应用 |
4.5.1 内燃机轴系的扭振测量分析 |
4.5.2 内燃机故障诊断、单缸供油量调节和自动控制 |
4.6 小结 |
第5章 实验研究 |
5.1 实验设备 |
5.2 实验验证方案及结果 |
5.2.1 实验方案 |
5.2.2 单缸熄火法的操作过程 |
5.2.3 实验结果 |
5.3 诊断各缸工作状况的实验研究 |
5.3.1 各缸工作均匀性诊断 |
5.3.2 故障缸诊断 |
5.3.3 单缸供油量调节实验 |
5.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四、ZY-1型增压器转速检测仪(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状态智能预警驱动的柴油机IETM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高志龙.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1)
- [2]基于油液检测与性能参数检测的挖掘机柴油机状态评价技术研究[D]. 张海宁.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3]DF系列内燃机车增压器试验系统的研究[D]. 侯懂. 兰州交通大学, 2014(03)
- [4]单片机在机车状态检测中的应用[J]. 郑平. 中国铁路, 2012(04)
- [5]基于振动信号分析的增压器故障诊断和转速测量方法研究[J]. 胡晓依,何庆复,林荣文,唐松柏,郭金福,王华胜. 铁道机车车辆, 2008(03)
- [6]汽车ABS磁电式轮速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其信号处理[D]. 汪知望. 合肥工业大学, 2006(08)
- [7]ZYQJC-1型内燃机车功率、增压器性能随车检测仪的研制[J]. 何琦,王其国,张永恒,商跃进. 内燃机车, 2005(10)
- [8]增压器转速测量中电荷放大电路的设计[J]. 洪涛. 甘肃科学学报, 2003(01)
- [9]机车试验检测设备与技术[J]. 史成良. 内燃机车, 2003(01)
- [10]基于曲轴角振动诊断内燃机各缸作功状况的研究[D]. 董大伟. 西南交通大学,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