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上访论文-张润平

农民上访论文-张润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民上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自信,乡村治理,成氏,淳朴民风,祭祀活动,范村镇,农民精神,家风,太谷县,日光温室

农民上访论文文献综述

张润平[1](2019)在《文化自信看闫村》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村邻里之间比产业、比收入、比发展,关系可和睦啦!”9月8日,见到成东莲时,她正忙着把刚收获的蔬菜装箱,这些菜几小时后便会出现在太原、晋中的菜市场上。东莲是太谷县范村镇闫村的村民,近年来,村里坚持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为促进(本文来源于《晋中日报》期刊2019-09-20)

田先红[2](2019)在《国家与社会生活:农民上访的一种理论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转型中国农村社会中,伴随国家权力的介入及传统权威的衰弱,村庄生活共同体走向式微,由日常生活矛盾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行为普遍发生。信访制度成为村庄边缘人借以抗争主流社会的武器,为他们的抗争行动创造了"政治机会结构"。应对边缘人的挑战成为村庄治理中的"剩余"问题。国家通过信访体制吸纳村庄生活政治。国家塑造农民上访行为的叁种机制呈现为激发机制、吸纳机制和再生产机制。基于生活政治的视角研究农民上访行为不仅有助于深化和拓展学界对"国家如何塑造农民抗争"这一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反观国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观察》期刊2019年04期)

韩梦娟,王英杰[3](2019)在《农民上访与乡村善治的运作逻辑——以博弈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农民上访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乡村治理中权力运作的基本逻辑和实践过程,进而为乡村善治提供一种启发性思考。主要围绕农民上访博弈过程所涉及的五个方面:博弈主体、博弈场域、博弈目标、博弈行动、博弈结果等进行反思,揭示农民上访的行为逻辑及其变化,以期实现农民、乡村政府、国家的"正和博弈"。(本文来源于《治理现代化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肖家美,璩甜甜,汪刚[4](2019)在《农民上访的行动逻辑与基层政府解决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形势伴随着新旧矛盾的冲击与碰撞,愈发变得错综复杂,农民上访行为也随之呈现明显差异化。总体来说,农民上访的行动逻辑与基层政府的应对逻辑呈现为:小事闹大与大事化小和利益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上访农民与基层政府如此"互动"的原因在于:乡村治权弱化、农民利益诉求相对剥夺诱发、利益表达渠道阻滞和维权意识的觉醒。基于此,化解上访农民与基层政府博弈"互动"的举措为:发展农村经济,利用政策扶持承接产业转移,借助财政杠杆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激活造血功能,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规范政府行为、依法行政,通过改善干群关系、化解基层矛盾,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变堵为疏,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拓宽利益表达渠道;推进信访体制改革,建立信访过滤机制、排查机制和预警机制,将矛盾解决在萌生状态。(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9年02期)

赵伦[5](2018)在《上访治理:农民抗争的“伸冤模式”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上访存在一种本土化的"伸冤模式"解释框架。上访者通过冤民身份的发明,试图消解国家与政府权威的话语网络,并建构起一种混同性的诉冤话语体系。在伸冤型上访中,上访者以家庭伦理式的私人道德逻辑支配和控制自身的行为与话语,按照一种拟家庭化的套路和边缘化的策略,能动性地运用道德、法律、舆论等多种资源或手段与基层政府及其代理人持续抗争,最终达成利益赎买型妥协。这妥协是"私了化"的交易而非"法治化"的裁决,容易造成基层权力的污名化,成为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的重大隐患。(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杨华,袁松[6](2018)在《阶层竞争:农民上访的一个解释框架——基于浙江G镇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东部发达地区,农民分化程度高,阶层竞争激烈。下层农民跟上层农民相比差距甚大,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上层农民引领的村庄价值标准,所以生存性压力很大。上层农民则在竞争中利用其地位与优势垄断镇域内的市场机会、政治权力、社会关系、文化价值等优质资源,构成了对下层农民的阶层排斥,阻隔了他们竞争成功和向上流动的渠道。同时,上层农民通过垄断村庄再分配权力,瓜分村庄公共资源,将下层农民排除在再分配之外,最终触发下层农民通过上访来宣泄情绪和重构村庄利益再分配结构。这类上访是在既定阶层关系和分配秩序下,下层农民参与村庄竞争的最后救济渠道,它内含着正义诉求,是农民的尊严政治。要治理好农民上访问题,关键是要调节农村阶层关系,规范村级民主政治,调整农村资源配置机制,加强村庄社会整合。(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8年04期)

闫熠天[7](2018)在《维权与谋利-M村征地过程中农民上访问题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不断扩张,大量的城市住房建设用地、公共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用地等均来自对农村征地,因此,征地现象可以说是农村发展与变迁中的普遍现象。据国家信访局统计:截至2016年,各地共梳理排查的信访积案中,征收拆迁类信访占比20.8%,在信访积案分类中排名居首,农村征地所引发的信访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乡镇干部中流传一句老话“没有不上访的村,只有没征地的村”,只要一有项目占地,就会引发上访甚至群体性事件。在这些上访活动甚至群体性事件中,不可否认,信访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低成本低门槛的诉求表达和权利维护渠道,但相对于通过信访渠道表达正当诉求的维权型上访,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以上访闹事为手段要挟基层政府的谋利型上访行为引起了笔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基于对河南省J市N镇M村进行的田野调查,试图描绘该村土地征用过程中信访案件爆发的全过程,再现上访群众与乡村干部的博弈经过,尝试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谋利型上访行为进行研究,揭示其背后的行动逻辑,为更好的理解和应对农村征地过程中的谋利型上访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刘成晨[8](2018)在《“双重”视角下的底层抗争:案例阐释与角色分析——基于对A省DJ社区(城中村)农民集体上访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底层抗争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从理论社会学和知识分子的双重视角出发,发现农村知识分子在社会结构、社会冲突和社会互动的境况中对农民集体抗争的形式和程度起着较大的影响力。一方面,农村知识分子在社会结构中,于背后指导和策划上访者们与基层政府进行博弈和对抗;另外一方面,农村知识分子所扮演的有机知识分子和批判知识分子会影响底层抗争的发展态势。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在进一步理解底层抗争的同时,注意农村知识分子的有机性,并及时、有效地回应农民的利益诉求,以维护社会稳定。(本文来源于《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娜[9](2017)在《积累与推进:农民上访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维权范式下的农村上访研究沿着"利益-维权"路径与"正义/公平-维权"路径展开,聚焦农民上访的行为逻辑。但因强调维权的抗争性、忽视国家在上访中的作用遭致治权范式的批判。税费改革后国家与农村社会在各个维度上的关系变化,农村内部村民的文化意识与人际关系变化,增添了农民上访的复杂性。维权范式聚焦非正常上访、关注乡村治理与农民上访的关联机制。但因对非正常上访的过度关注、国家/基层政府为中心的研究导向遭致后来农村上访研究的批判。治权范式之外、乡村治理视角下的农村上访研究通过建构上访者类型、转换研究角度、整合治权与维权分析思路的方式推进农村上访研究的深度。笔者认为在上访农民的有限理性与上访农民所嵌入的文化与事件情境两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视域下的农村上访研究。(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学刊》期刊2017年09期)

汤夺先,李申[10](2017)在《政治型求援:农民上访的一个解释框架——以Z市叁个案例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既有的有关农民上访的研究中,主要有维权与治权两大范式。两个范式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政治型求援概念的引入或可突破二者的局限性。以Z市叁个案例为中心,通过分析农民依靠上访进行政治型求援的原因、逻辑实践与基本目标,重新解读"农民为什么上访"这一本质问题,为农民上访构建一个新的解释框架。(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农民上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转型中国农村社会中,伴随国家权力的介入及传统权威的衰弱,村庄生活共同体走向式微,由日常生活矛盾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行为普遍发生。信访制度成为村庄边缘人借以抗争主流社会的武器,为他们的抗争行动创造了"政治机会结构"。应对边缘人的挑战成为村庄治理中的"剩余"问题。国家通过信访体制吸纳村庄生活政治。国家塑造农民上访行为的叁种机制呈现为激发机制、吸纳机制和再生产机制。基于生活政治的视角研究农民上访行为不仅有助于深化和拓展学界对"国家如何塑造农民抗争"这一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反观国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民上访论文参考文献

[1].张润平.文化自信看闫村[N].晋中日报.2019

[2].田先红.国家与社会生活:农民上访的一种理论解释[J].中国农村观察.2019

[3].韩梦娟,王英杰.农民上访与乡村善治的运作逻辑——以博弈论为视角[J].治理现代化研究.2019

[4].肖家美,璩甜甜,汪刚.农民上访的行动逻辑与基层政府解决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

[5].赵伦.上访治理:农民抗争的“伸冤模式”解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杨华,袁松.阶层竞争:农民上访的一个解释框架——基于浙江G镇调查[J].思想战线.2018

[7].闫熠天.维权与谋利-M村征地过程中农民上访问题的个案研究[D].郑州大学.2018

[8].刘成晨.“双重”视角下的底层抗争:案例阐释与角色分析——基于对A省DJ社区(城中村)农民集体上访的考察[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

[9].李娜.积累与推进:农民上访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17

[10].汤夺先,李申.政治型求援:农民上访的一个解释框架——以Z市叁个案例为中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标签:;  ;  ;  ;  ;  ;  ;  ;  ;  ;  

农民上访论文-张润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