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论文-刘伟,丁水汀,赵立峰

热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论文-刘伟,丁水汀,赵立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量传感器,响应,流体,传热

热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丁水汀,赵立峰[1](2014)在《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流量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发动机进气量,发动机在进气管内的流动是流速变化较大的非稳态流动,需要流量传感器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特性。通过建立取样流道中的热固耦合模型,利用流体力学的方法,模拟计算动态响应特性,获得了流量传感器探头的温度场,利用阶跃脉冲模拟计算了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利用气道试验台进行动态响应特性的测试。热膜的热平衡需要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所以,实测的动态响应速度低于计算模拟值。(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4年05期)

刘艳伟,文昊,李文中[2](2012)在《BOSCH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BOSCH公司的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首先对空气流量质量传感器在汽车上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叙述,重点分析了BOSCH公司的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并对汽车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轻型汽车技术》期刊2012年Z3期)

刘艳伟,文昊,李文中[3](2012)在《BOSCH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BOSCH公司的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首先对空气流量质量传感器在汽车上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地叙述,接着重点分析了BOSCH公司的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最后对汽车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李礼夫,张大杰[4](2009)在《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微型传感器的自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硅片传感器件为对象,研究汽车进气的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微型传感器的自诊断原理及其实现方法.该方法根据内燃机中的热量传递和空气质量流量测量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基于自诊断的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微型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基于Heraeus微硅片的加热传感单元与温度传感单元、信号处理与转换器、加热器、加热控制器和微型计算机组成.针对该传感器结构和空气在传感器中的强制对流方式,从理论与仿真实验两方面,推导出在一定的发动机工况下,加热器的热流量与空气质量流量的关系,获取了加热器表面温度、加热器上流区域的温度和其下流区域的温度随发动机工况变化而改变的关系,并以此来对该微型传感器进行故障的自诊断,理论与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和实用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滕勤,马标,徐科军[5](2008)在《热线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Hammerstein模型结构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稳态和动态校准信息,辨识了基于Hammerstein模型的热线式空气质量流量(MAF)传感器模型结构。模型辨识采用两步法,在用多项式逼近静态非线性特性的基础上,动态线性环节分别选取ARX模型、输出误差(OE)模型和Box-Jenkins(BJ)模型,采用交叉准则法进行参数估计和阶次选择,模型的残差分析和用验证数据对模型交叉检验的结果表明,最终输出误差(FOE)准则和最终预报误差(FPE)准则选择的阶次一致,基于预测误差法的3阶OE和BJ模型均可用于热线式MAF传感器Hammerstein模型动态线性环节的建模。(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滕勤,马标,徐科军[6](2008)在《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块联模型结构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时利用稳态和动态校准数据,辨识了基于Hammerstein模型的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MAF)传感器的模型结构。在用多项式逼近静态非线性特性的基础上,动态线性环节分别选取带外生输入的自回归(ARX)模型、输出误差(OE)模型和Box-Jenkins(BJ)模型结构,采用交叉准则法进行参数估计和阶次选择,通过残差分析和仿真比较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用估计数据选择阶次时,最终预报误差(FPE)准则与最终输出误差(FOE)准则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预测误差法的2阶OE模型和BJ模型均可用于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Hammerstein模型动态线性环节的建模。(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任好,徐科军,王肖芬,滕勤[7](2007)在《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动态非线性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响应速度较快,测量范围宽,可靠性高,广泛应用于发动机空燃比的测量。但是,这种传感器的动态非线性问题影响了进气量测量的精度。采用基于多幅值阶跃信号的Hammerstein模型和两步辨识方法描述了传感器的特性。通过动态标定实验,得到不同幅值的阶跃输入、输出数据。根据幅值,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确定非线性系数,由输入数据和非线性系数得到静态非线性环节的输出。根据输出数据,运用线性自回归方法得到动态线性环节的传递函数。这样就建立起块联形式的动态非线性模型,有利于传感器动态非线性的校正。建模结果表明,动态非线性模型比线性模型可更准确地描述传感器的特性。(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王晓伟[8](2007)在《车用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流量计是测量空气流量的一种重要工具,它起源于20世纪初,一直广泛用于流体速度测量,并且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曾一度是流体测速领域中的主要技术之一。随着近年来微电子技术和微加工技术的发展,采用微结构的热线(膜)式传感器的功耗大幅度降低,并具有更快的热动态响应速度,使得热线(膜)式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又一次受到了重视,汽车电子的发展给热线(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应用带来了更广泛空间。在发动机进气量直接检测法中,由于热线(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直接反映了空气质量流量的大小,无需进行空气密度补偿,因而被广泛用于汽车电控发动机。本文采用恒温工作方式的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热动态响应快的热膜式流量计。在自己搭建的流量计标定试验台上对所设计的热膜式流量计进行了静态标定,根据试验数据,对传感器非线性静态特性的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为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根据传感器输出计算空气流量和进行控制算法的仿真研究和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分别采用了解析建模和数值建模的方法对所标定的流量计进行了非线性静态辨识。建模结果表明,基于传感器工作机理的建模方法中的5个模型,仅有一种拟合精度较高。基于多项式最小二乘法和基于函数连接型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都可以得到参数模型,模型参数基本相同,辨识精度可以满足使用要求;而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型具有更高的辨识精度,但得到的是非参数模型,适用于发动机空燃比控制系统的仿真计算。(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7-07-01)

吴克刚[9](2005)在《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的动态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的静态响应和动态响应特性。通过对传感器单元在非稳定气流情况下存在的热滞后现象的分析,推导出恒流和恒温测量法的时间常数表达式,并对影响时间常数的各种因素和测量补偿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恒温法的时间常数比恒流法小2g(Rr-1)倍;恒温法的动态响应取决于反馈效率,如果使反馈过程迅速有效,便可实现对热滞后的瞬时补偿;恒温法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计不易污染,测量精度较高,动态响应好,使用方便。(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5期)

热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对BOSCH公司的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首先对空气流量质量传感器在汽车上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叙述,重点分析了BOSCH公司的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并对汽车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伟,丁水汀,赵立峰.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动态特性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

[2].刘艳伟,文昊,李文中.BOSCH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的分析[J].轻型汽车技术.2012

[3].刘艳伟,文昊,李文中.BOSCH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的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2

[4].李礼夫,张大杰.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微型传感器的自诊断[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9

[5].滕勤,马标,徐科军.热线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Hammerstein模型结构辨识[J].系统仿真学报.2008

[6].滕勤,马标,徐科军.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块联模型结构辨识[J].仪器仪表学报.2008

[7].任好,徐科军,王肖芬,滕勤.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动态非线性建模[J].计量学报.2007

[8].王晓伟.车用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9].吴克刚.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的动态响应[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标签:;  ;  ;  ;  

热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论文-刘伟,丁水汀,赵立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