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黏菌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耐药表型,肺炎克雷伯菌,多黏菌素
多黏菌素论文文献综述
凌卓人,张嵘,孙巧玲,乔路,尹文娟[1](2019)在《多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及适应性代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多黏菌素属于阳离子抗菌肽,可与带负电的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结合,破坏细胞膜完整性,使细菌裂解死亡,常用作治疗多重耐药菌的最后一道防线。而近年来在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了一系列多黏菌素耐药机制,其中染色体上mgrB基因突变是导致该种属对多黏菌素耐药的重要原因[1]。而质粒上可移动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obile colistin resistance,mcr)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12-12)
孙洪栋,王建新[2](2019)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脓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和2%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46例脓疱疮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孚诺)组和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组。两组患者均将药物直接涂抹在皮损表面,2次/d。分别在第3天和第7天进行随访,并对疗效进行判定,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在治疗脓疱疮临床有效率为96%,与莫匹罗星软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脓疱疮方面临床疗效显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吴兴龙,赵翔文,赵庆玲[3](2019)在《刃天青还原法在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多黏菌素B体外药物敏感性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刃天青还原法应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12株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分别采用刃天青还原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多黏菌素B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刃天青还原法在多黏菌素B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的性能。结果以微量肉汤稀释法的检测结果为标准,刃天青还原法的准确性为98.2%(110/112),阳性检出率为100%(33/33)。所有耐药结果均在加入刃天青显色剂后60 min内被检出。结论刃天青还原法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快速检测,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性好、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任海燕,刘旭东,王可,郭长梅,贾紫嫣[4](2019)在《青岛地区动物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青岛地区食品动物源中多黏菌素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本研究对部分养殖场分离的鸡源大肠杆菌106株和猪源大肠杆菌108株进行了药敏试验,并进行了食品动物源中大肠杆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的检测,为山东省食品动物源多黏菌素耐药情况提供评估依据。[方法]本实验通过采取鸡盲肠内容物和猪泄殖腔中的粪便,采用黏菌素至2μg/ml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耐药菌株,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利用CLSI推荐肉汤稀释法进行典型抗生素敏感性实验,进一步通过PCR方法对耐药基因mcr-1~8进行检测。[结果]共计分离出106株鸡源大肠杆菌,分离率为70%;分离出108株猪源大肠杆菌,分离率为80%。通过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结果表明鸡源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率为99%,mcr-1的检出率为98%;而猪源多黏菌素耐药率为51.8%,mcr-1的检出率为28.5%。在这214株菌株中,除mcr-1耐药基因外,没有发现mcr-1变异体。在鸡源样品中发现了一株未携带mcr耐药基因但对多黏菌素耐药的大肠杆菌,其可能含有未知耐药基因或耐药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山东省动物养殖场中存在多黏菌素耐药菌的流行,且主要耐药机制是mcr-1基因。鸡源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率和mcr-1基因检出率均高于猪源,说明不同动物源的耐药水平与耐药机制存在显着性差异,仍需加强对动物源多黏菌素大肠杆菌的监控。(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杨永亚,郭泽宇,陈环环,苑丽,潘玉善[5](2019)在《鸡源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耐药性分析及mcr-1快速传播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研究鸡源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性及其抗性基因mcr-1的快速传播机制。(方法)以从中南地区7个省份分离的182株鸡源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技术,对鸡源大肠杆菌的多黏菌素耐药情况及mcr-1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接合试验对多黏菌素mcr-1基因的传播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发现,在分离的182株大肠杆菌中,有49株菌对多黏菌素耐药,耐药率为26.92%(49/182)。在49株耐多黏菌素菌株中,mcr-1基因的携带率为67.35%(33/49),在所有分离菌株中,阳性率达到18.13%(33/182)。在33株mcr-1阳性菌株中随机选取5株,进行接合试验,均获得了接合子。(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动物源细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情况愈发严重,同时也证实了mcr-1基因位于质粒上且可通过质粒快速地进行水平传播。(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邝启红,李馥琳,胡慧慧,李文娅,胡功政[6](2019)在《多黏菌素异质性耐药猪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目前临床猪大肠杆菌的多黏菌素异质性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评价多黏菌素的应用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采用改良的菌落谱型分析法在临床12株多黏菌素敏感的猪大肠杆菌中筛选多黏菌素异质性耐药菌株,并检测阳性菌株的mcr-1基因及耐药调控蛋白mgrB的变异情况,以确证多黏菌素异质性耐药的机制。[结果]多黏菌素对12株大肠杆菌的MIC值为1/32~1/8,即12株菌对多粘菌素均高度敏感。在含多黏菌素浓度梯度MH(A)平板筛选培养时,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细菌生长状况明显变差,其中在浓度为2μg/mL的多黏菌素平板上有11株菌生长;在浓度为4μg/mL的多黏菌素平板上有5株菌生长;在浓度为8μg/mL的多黏菌素平板上仅有1株菌生长;说明12株菌中有11株菌均为多黏菌素异质性耐药菌。将筛选出的11株异质性耐药菌在不含多黏菌素的LB肉汤中连续培养3代后经药敏试验检测,发现除EPF-42菌对多黏菌素仍然耐药外(MIC=8μg/mL),其他10株菌对多黏菌素又重新恢复高度敏感。PCR检测及测序分析发现11株菌均未检出mcr-1基因且mgrB基因无变异。[结论]尽管目前临床中有部分猪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仍然敏感,但是敏感菌中已有不少菌株为多黏菌素异质性耐药菌株,如果临床继续用多黏菌素药物进行防治,这些异质性耐药菌株会迅速转变为耐药菌株,从而导致药物防治失败。(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邝启红,胡慧慧,李文娅,潘玉善,贺丹丹[7](2019)在《MgrB和mcr-1在耐多黏菌素的猪大肠杆菌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试验比较mgrB和mcr-1在猪源大肠杆菌中对多黏菌素耐药的影响,以探索两者对临床菌株对多黏菌素耐药的贡献。[方法]收集165株猪源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多黏菌素敏感性。并对耐药菌的mcr-1~mcr-8以及mgrB进行检测及测序比对分析。[结果]在165株猪大肠杆菌中有54株对多黏菌素耐药(MIC≥2μg/mL),耐药率为32.7%(54/165),54株菌中均检出mcr-1基因。mgrB基因经PCR检测并测序比对后发现mgrB启动子区变异的有23株菌,mgrB编码区碱基突变同时导致氨基酸变异的有8株,在54株耐药菌中占57.4%,其中有5株(EPA05、EPA06、EPA09、EPA25和EPA27)的mgrB变异均为16位的亮氨酸突变为丝氨酸,EPD23菌的mgrB变异为16位的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E8菌的mgrB变异为18位的异亮氨酸突变为苏氨酸,EPF25菌的mgrB变异为7位的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经比较多黏菌素对受试菌的MIC值及耐药菌mcr基因、mgrB变异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猪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耐药是由于mcr基因和mgrB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南玉奎,姚礼忠,张志强,刘亮,孙敏[8](2019)在《多黏菌素B软膏在包皮环切术后切口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多黏菌素B软膏在包皮环切术后切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包皮环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凡士林纱布进行包扎,观察组采用多黏菌素B软膏纱条进行包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局部肿胀消退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1周并发症以及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肿胀消退时间和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包皮及系带水肿、纱条粘连和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内阴茎勃起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阴茎非勃起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环切术后采用多黏菌素B软膏纱布包扎切口,可减轻患者术后阴茎勃起疼痛,降低患者包皮及系带水肿、纱条粘连和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缩短切口肿胀消退时间和愈合时间。(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18期)
余春波,卢明,邵雷,蒲甜,陈代杰[9](2019)在《relA基因敲除对多黏菌素抗鲍曼不动杆菌异质性耐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严谨反应相关的(p)ppGpp合成酶基因(relA)对多黏菌素抗鲍曼不动杆菌异质性耐药的影响。方法·采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中relA基因;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鲍曼不动杆菌菌膜形成的情况;用群体分析法(population analysis profiles,PAP)检测在多黏菌素作用下鲍曼不动杆菌产生异质性耐药菌落数的变化并计算异质性耐药率;用杀菌曲线检测在多黏菌素作用下鲍曼不动杆菌持留菌形成情况。结果·成功敲除鲍曼不动杆菌中relA基因,获得relA基因敲除株ATCC19606-Δrel A,鲍曼不动杆菌的菌膜形成量明显下降,多黏菌素作用下异质性耐药菌落数及持留菌形成量均显着性降低。结论·细菌严谨反应中(p)ppGpp合成酶relA基因可能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产生异质性耐药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崔阿龙,胡辛欣,高岩,金洁,易红[10](2019)在《新型多黏菌素B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 (黏菌素)成为治疗多药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多黏菌素存在严重的肾毒性,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因此,急需研发新型高效、低毒的多黏菌素衍生物。本研究通过改变N-取代脂肪酰基链或6位D-Phe的疏水性和体积设计合成两类多黏菌素B衍生物20个,并评价其生物活性。衍生物结构经高分辨质谱(HR-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确证,与多黏菌素B (MIC:0.5~2μg·mL-1, CC50:120.3±6.0μg·mL-1)相比,衍生物7e (MIC:0.5~4μg·mL-1)和7l (MIC:0.25~2μg·mL-1)对测定的耐药或敏感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显示出相当或提高的抗菌活性,同时衍生物7l (CC50:217.1±13.2μg·mL-1)的肾细胞毒性降低。本研究为多黏菌素B的构效关系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多黏菌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和2%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46例脓疱疮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孚诺)组和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组。两组患者均将药物直接涂抹在皮损表面,2次/d。分别在第3天和第7天进行随访,并对疗效进行判定,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在治疗脓疱疮临床有效率为96%,与莫匹罗星软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脓疱疮方面临床疗效显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黏菌素论文参考文献
[1].凌卓人,张嵘,孙巧玲,乔路,尹文娟.多黏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及适应性代价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2].孙洪栋,王建新.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脓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9
[3].吴兴龙,赵翔文,赵庆玲.刃天青还原法在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多黏菌素B体外药物敏感性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9
[4].任海燕,刘旭东,王可,郭长梅,贾紫嫣.青岛地区动物源多黏菌素耐药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5].杨永亚,郭泽宇,陈环环,苑丽,潘玉善.鸡源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耐药性分析及mcr-1快速传播机制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6].邝启红,李馥琳,胡慧慧,李文娅,胡功政.多黏菌素异质性耐药猪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7].邝启红,胡慧慧,李文娅,潘玉善,贺丹丹.MgrB和mcr-1在耐多黏菌素的猪大肠杆菌中的作用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8].南玉奎,姚礼忠,张志强,刘亮,孙敏.多黏菌素B软膏在包皮环切术后切口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9
[9].余春波,卢明,邵雷,蒲甜,陈代杰.relA基因敲除对多黏菌素抗鲍曼不动杆菌异质性耐药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10].崔阿龙,胡辛欣,高岩,金洁,易红.新型多黏菌素B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功能研究[J].药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