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芹武明红林艳卢华(山东省即墨市中医院山东即墨266200)
【中图分类号】R71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9-0195-01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能降低母儿血中抗体效价,预防和治疗胎儿宫内溶血、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及核黄疸,对母儿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0年8月10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抗溶血丸治疗母儿血型不合使孕期抗体效价明显降低,极大的预防宫内胎儿溶血、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及核黄疸的发生,降低了剖宫产率,对母婴安全有效,应用前景广泛。
【关键词】抗溶血丸母儿血型不合抗体效价宫内溶血黄疸核黄疸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2007年2月—2010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39岁,孕周12-38周,孕妇为RH阴性、O型,丈夫为RH阳性、A、B或AB型血。以往有胎儿宫内溶血史、新生儿黄疸史的孕妇,均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孕妇与观察组相同,未给予特殊治疗。
1.2方法根据不同孕周监测的抗体效价,给予抗溶血丸1号、2号、3号不等。对于以往有胎儿宫内溶血史、新生儿黄疸史的孕妇,妊娠12周之前给予抗溶血丸1号治疗,4周后复查抗体效价,抗体效价(ABO)大于1∶64的,RH抗体效价大于1∶16给予2号治疗,至足月分娩,对于抗体效价(ABO)大于1∶128的,RH抗体效价大于1∶32的给予3号治疗,每4周后复查抗体效价1次,直至分娩。
2效果评价
2.1观察组效果评价对于以往有胎儿宫内溶血史、新生儿黄疸史的孕妇52例,38周查抗体效价,抗A(B)小于1∶64,RH抗体,小于1∶16的47例,为显著有效,有效率90.38%;抗A(B)小于1∶128,RH抗体,小于1∶32的3例,为明显有效,有效率为5.77%;抗A(B)小于1∶128,RH抗体,小于1∶32的1例,为明显有效,有效率为1.92%;抗A(B)大于1∶256,RH抗体,大于1∶64的1例,为无效,无效率为1.92%;
对于无胎儿宫内溶血史、新生儿黄疸史的初孕妇50例,16周之后查抗体效价有异常的,经过治疗后38周查抗体效价,抗A(B)小于1∶64,RH抗体,小于1∶16的44例,为显著有效,有效率88%;抗A(B)小于1∶128,RH抗体,小于1∶32的3例,为明显有效,有效率为6%;抗A(B)小于1∶256,RH抗体,小于1∶64的2例,为有效,有效率为4%;抗A(B)大于1∶256,RH抗体,大于1∶64的1例,为无效,无效率2%。
2.2对照组70例,其中32-34周抗体效价,抗A(B)大于1∶256,RH抗体,大于1∶64的14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占20%;34-36周,抗体效价,抗A(B)小于1∶256,RH抗体,小于1∶64的14例行剖宫产,占20%;其中36-38周抗体效价,抗A(B)小于1∶128,RH抗体,小于1∶32的21例,占30%,其中4例引产失败,行剖宫产,占5.71%,15例引产成功,占21.43%;大于38周抗体效价,抗A(B)小于1∶64,RH抗体,小于1∶16的21例,其中2例引产失败行剖宫产,19例经阴分娩。
2.3两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FGR发生率、产后缺乳、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畸形情况(见表1)
表1
。
两组对比剖宫产率、FGR、新生儿黄疸,P<0.05,有显著差异性,其余均无显著差异性。
3结论
对于产妇ABO血型及RH血型不合的妇女,经采用抗溶血丸治疗,使孕期抗体效价明显降低,减少了胎儿的受损程度,提高了新生儿成活率,降低了剖宫产率,明显降低了新生儿黄疸及核黄疸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4讨论
ABO/RH母儿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遗传性、免疫性疾病,是围产期中的一种潜在性重症疾患。胎儿从父亲遗传来的红细胞血型抗原为其母亲所缺乏的,此抗原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再次妊娠时,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抗原结合,发生溶血,导致流产、死胎及新生儿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血性贫血及核黄疸后遗症,造成智能低下。抗溶血丸的应用有效的降低抗体效价,避免了新生儿溶血及核黄疸的发生,避免了后遗症的发生,达到早期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