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奇异终端滑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引律,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动态面控制,攻击角度约束
非奇异终端滑模论文文献综述
张宽桥,杨锁昌,傅振华,刘畅[1](2019)在《考虑驾驶仪动态特性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导引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些导弹在打击目标时需要满足攻击角度约束要求,基于终端滑模控制、有限时间收敛稳定性理论和动态面控制,设计了一种考虑自动驾驶仪动态特性的导引律。首先,设计了一种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结合自适应指数趋近律,推导出一种带攻击角度约束的自适应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导引律。该导引律克服了传统终端滑模导引律存在的奇异问题,实现了制导系统状态的全局有限时间收敛,缩短了收敛时间。然后,采用动态面控制改进该导引律,提出了一种考虑自动驾驶仪动态特性的导引律,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所设计导引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吉洪智,赵朝会,胡怡婷,丁帆,建照阳[2](2019)在《永磁同步电动机超螺旋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转速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空间矢量直接转矩控制系统(DTC)存在超调频繁、响应时间慢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超螺旋(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案。该方案将传统的转速PI控制器替换为采用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的控制器,同时借助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比分析了采用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和采用传统PI控制器的转速、转矩波形。仿真结果表明:在空间矢量直接转矩控制中采用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解决了超调频繁的问题,且有更小的转矩脉动、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更小的超调量。(本文来源于《上海电机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慧柔,李好文,郑岗[3](2019)在《引入扰动补偿的PMSM混合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NTSMC)在系统状态离平衡点较远时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采用了一种混合NTSMC(HNTSMC)策略,该控制策略结合线性滑模与非奇异终端滑模的优点,提高了系统状态的收敛速度,实现了状态变量的全局快速收敛。其次,为了解决滑模控制系统中抖振现象与抗扰性相矛盾的问题,采用扰动观测器对系统内部参数和外部扰动进行实时观测,并对速度进行前馈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引入扰动补偿的混合非奇异终端滑模速度控制器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扰能力,同时有效削弱了抖振现象。(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谭立峰,孙黎霞[4](2019)在《基于EIO光伏并网逆变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外界干扰和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对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影响,文章提出了基于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设计了基于等价输入观测器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干扰项补偿器,推导了在参数不确定和外界干扰情况下的逆变器的反馈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扰动观测器与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相结合的策略,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提高了跟踪精确度,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06期)
郑鹏飞[5](2019)在《磁悬浮平台自适应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差动式磁悬浮平台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加工过程中,磁悬浮平台系统容易受到自身参数变化及各种外部扰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特点,为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提升系统鲁棒性。设计控制器的过程中决定采用以滑模控制理论为基础,对差动式磁悬浮平台的自适应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重复控制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根据差动式磁悬浮平台的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了能观性与能控性分析。得出了差动式磁悬浮平台可以通过设计控制器而达到稳定状态,分析出应用偏置电流的控制策略对于差动式磁悬浮平台的好处。另外根据系统在加工过程中的特点分析了差动式磁悬浮平台系统的各种扰动因素,为后文设计控制器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针对磁悬浮平台对于系统快速性和鲁棒性的要求,设计了针对磁悬浮平台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的位置环控制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应用于差动式磁悬浮平台上会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另外使用该方法对于磁悬浮平台系统来说具有很好的抑制扰动效果,说明使用所设计控制器之后,无论是系统的响应速度还是鲁棒性能通过仿真软件都得到了验证。最后,在设计控制器的过程中决定采用自适应的控制算法来对系统干扰进行估计,以此来达到降低“抖振”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差动式磁悬浮系统的位移控制器控制精度。针对差动式磁悬浮平台的容易受到周期性正弦扰动,采用插入式重复控制来抑制系统所受的周期性扰动。将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与自适应控制和插入式重复控制进行结合,在达到降低系统“抖振”的前提下,并抑制了系统的周期扰动,从而达到提升系统的控制精度并提升鲁棒性的目的。运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两种不同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比较,发现所提出的自适应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重复控制在降低“抖振”和抑制周期性干扰问题上表现的更加优异,提高整个差动式磁悬浮平台的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吴爱国,吴绍华,董娜[6](2019)在《机械臂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模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存在建模误差和外部干扰等大量不确定信息的机械臂轨迹追踪控制问题,提出带有自适应模糊系统的终端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使状态变量在滑动阶段具有全局快速收敛性;选取带有变系数的改进型双幂次趋近律,提高状态变量在趋近运动阶段的收敛速度,削弱控制器输出抖振;利用自适应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糊系统对系统模型以及外部干扰进行逼近,摆脱对具体模型信息的依赖,提高轨迹追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通过构建Lyapunov函数证明系统的闭环稳定性和有限时间收敛性.以Denso VP6242G串联机械臂为被控对象进行对比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有效提高轨迹追踪精度和抗扰动能力,并缓解控制器输出中的抖振现象.(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贝贝,赵东亚,高守礼,张佳舒[7](2019)在《自适应边界层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在平衡点附近收敛速率比经典终端滑模收敛速率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改进型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在平衡点附近获得比经典终端滑模更快的收敛速率。其次,设计了一种自适应边界层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算法,使系统状态能有限时间收敛到一个剩余集。自适应边界层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控制精度,改善了系统鲁棒性。同时,根据Lyapunov理论证明系统的闭环稳定性。最后,通过Matlab仿真表明,对非线性不确定系统,该算法能大大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改善系统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赵海滨,陆志国,刘冲,于清文,颜世玉[8](2019)在《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仿真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阶非线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进行控制。在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中,提出了一种变速指数趋近律。采用饱和函数代替符号函数,对抖振现象进行抑制。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仿真实验系统,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采用变速指数趋近律时,状态变量的收敛速度更快。该仿真实验系统将理论学习和编程实现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9年04期)
王辉航,赵朝会,万东灵,胡怡婷,吉洪智[9](2019)在《基于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滑模观测器(SMO)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中,位置和转速观测误差较大且抖振较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分析传统SMO的基础上,研究一种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并探讨了一种带有积分的滑模控制律,有效地提高了观测精度,且降低了抖振,省去了低通滤波器和转子位置的补偿环节。通过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该观测器的稳定性。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观测器相比传统SMO拥有更好的控制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赵国荣,李晓宝,刘帅,韩旭[10](2019)在《自适应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固定时间收敛制导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动目标的末制导拦截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攻击角度约束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固定时间收敛制导律。与有限时间收敛终端滑模制导律相比,所提制导律能够确保弹目视线(LOS)角和弹目视线角速率在固定时间内是收敛的,并且收敛时间是独立于制导系统初始条件的,可以根据制导律参数预先给定。构造了一种新型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有效解决了奇异性问题,同时通过合理地改变滑模面与弹目视线角跟踪误差的趋近律指数,使得制导系统比现有的固定时间收敛控制具有更快的收敛速率。此外,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律,针对目标机动引起的未知扰动进行估计,使得制导律的设计无需预先知道任何关于目标机动的信息。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制导律能够使导弹成功拦截机动目标,并且与现有制导律相比,具有更快的系统收敛速率、更高的拦截精度及更短的拦截时间。(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非奇异终端滑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空间矢量直接转矩控制系统(DTC)存在超调频繁、响应时间慢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超螺旋(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案。该方案将传统的转速PI控制器替换为采用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的控制器,同时借助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比分析了采用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和采用传统PI控制器的转速、转矩波形。仿真结果表明:在空间矢量直接转矩控制中采用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解决了超调频繁的问题,且有更小的转矩脉动、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更小的超调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奇异终端滑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宽桥,杨锁昌,傅振华,刘畅.考虑驾驶仪动态特性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导引律[J].战术导弹技术.2019
[2].吉洪智,赵朝会,胡怡婷,丁帆,建照阳.永磁同步电动机超螺旋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转速控制[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9
[3].张慧柔,李好文,郑岗.引入扰动补偿的PMSM混合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19
[4].谭立峰,孙黎霞.基于EIO光伏并网逆变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设计[J].可再生能源.2019
[5].郑鹏飞.磁悬浮平台自适应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6].吴爱国,吴绍华,董娜.机械臂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模糊控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7].张贝贝,赵东亚,高守礼,张佳舒.自适应边界层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J].控制工程.2019
[8].赵海滨,陆志国,刘冲,于清文,颜世玉.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仿真实验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
[9].王辉航,赵朝会,万东灵,胡怡婷,吉洪智.基于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9
[10].赵国荣,李晓宝,刘帅,韩旭.自适应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固定时间收敛制导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