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群献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目的观察济安舒能治疗混合痔术后促进切口创面愈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例混合痔术后病人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观察研究。其中100例使用济安舒能喷雾剂,100例使用长效抗菌材料喷雾剂(洁悠神)。结果治疗组济安舒能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9.0±2.3)d,明显短于对照组为(15.0±2.6)d,p<0.05。两组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混合痔术后应用济安舒能换药可减轻切口创面疼痛,促进切口创面愈合,缩短创口愈合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无明显毒副作用。
【关键词】混合痔术后;促进创口愈合;济安舒能;
我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使用济安舒能治疗混合痔术后换药促进切口创面愈合100例,并同期随机与长效抗菌材料治疗的100例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两组共200例,均为住院病人,局部麻醉手术后。济安舒能组(下称治疗组)100例中,男53例,女47例,平均年龄42岁,合并肛裂8例,合并肛乳头肥大12例。长效抗菌材料组(下称对照组)100例中,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龄41.5岁,合并肛裂7例,合并肛乳头肥大13例。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患者均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1]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确诊。排除标准:①对本药过敏者;②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换药前均予温生理盐水1000ml坐浴15min,换药时再用0.05%的碘伏清洁切口创面后,治疗组予济安舒能喷雾剂约1ml喷切口创面治疗,早晚各1次;对照组予长效抗菌材料喷雾剂约1ml喷切口创面治疗,早晚各1次。
1.4疗效观察指标
创面愈合时间。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到18天之后创口愈合情况。创口愈合情况判定:⑴患者自觉无便血、疼痛及肛门坠胀等症状;⑵切口创面基本覆盖皮肤组织,鲜嫩,指检:无触痛,出血。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9.0±2.3)d,对照组为(15.0±2.6)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1)。
3.讨论
混合痔术后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切口充血水肿、炎症反应,造成组织内张力增高和缓激肽释放引起疼痛[4]。局部创面呈开放状态,局部组织暴露与污染较为严重。局部换药、引流是促进创面愈合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选择合理的促愈药物处理创面极为重要,其可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渗出,改善血运,从而加快创面愈合[5.6]。济安舒能是一种由壳聚糖制成的液体喷雾剂,壳聚糖具有抗渗出、防粘连、止血、可被肌体吸收等功能,经喷洒于创面后形成透气保湿的隔离结构,可保护创面并形成湿性环境,在防止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本品不仅可以迅速控制炎症,止血、抗渗出、防粘连并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从而达到止痛效果。济安舒能有效利用了壳聚糖所具有的抑菌及促进肉芽生长等生物学功能,能预防创面感染,保护创面并形成湿性愈合环境,防止伤口粘连,促进创面愈合,具备适合任意创面及可在任何条件下使用的特点[7]。开放性创伤创面多为带菌创面,应用济安舒能可迅速控制开放性创伤炎症,有效地预防创面感染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从结果分析来看,该药物在有效预防和控制开放性创面感染、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缩短创口愈合时间、防止伤口粘连方面均具有独特的疗效。由于其使用方便,可大幅降低护理成本。在使用过程中无明显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说明济安舒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病人耐受性好。本文认为济安舒能治疗开放性创伤,简便、经济、安全有效,医院治疗及家庭治疗均可实施,是一种无毒安全有效的临床制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134
[3]庄雁.中国肛肠病杂志.2015年5月第35卷第5期52-53页
[4]赵宝明、张书信.大肠肛门病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第15章第237页
[5]龚旭芳等、“去腐生新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临床与实验研究。江苏中医药,2006,27,30(1):23-26
[6]袁亮,李国栋等、中医祛腐生肌法祛腐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30(2):45-47
[7]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2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