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论文-夏玲芝,曹鹏,李妙晨,毛源,王伟

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论文-夏玲芝,曹鹏,李妙晨,毛源,王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同种皮肤移植,免疫排斥,肿瘤免疫治疗

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论文文献综述

夏玲芝,曹鹏,李妙晨,毛源,王伟[1](2016)在《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对小鼠抗肿瘤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对小鼠抗肿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BALB/c鼠(H-2~d基因型)分成同种皮肤移植组(C57BL/6鼠为供者,H-2b基因型)、同系皮肤移植组(其他BALB/c鼠为供者)和未移植组,分别皮下接种C57BL/6鼠来源的黑色素瘤细胞(B16,H-2b基因型)或者BALB/c鼠来源的骨髓瘤细胞(SP2/0,H-2~d基因型),观察移植排斥和肿瘤生长情况,检测脾细胞群中的CD3~+、CD8~+T细胞和H-2K~b同种反应性CD8~+T细胞的比例以及肿瘤组织中CD3~+T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B16细胞接种同种皮肤移植组小鼠后瘤体生长缓慢,直至完全消失,而接种同系皮肤移植组小鼠和未移植组小鼠后瘤体生长迅速;SP2/0细胞接种同种皮肤移植组小鼠、同系皮肤移植组小鼠和未移植组小鼠后瘤体均生长迅速,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种皮肤移植鼠脾细胞群中针对H-2K~b移植抗原的同种反应性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同系皮肤移植鼠。结论:同种皮肤移植引起的排斥反应只对拥有同种异基因的肿瘤细胞具有排斥作用,而对与受者基因同源的肿瘤细胞并无明显的交叉免疫反应。(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孙志伟,尹江涛[2](2013)在《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对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经过外源性一氧化碳CORM-2处理7 d的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受体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变化。方法:以清洁级ICR小鼠、BALB/C小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建立异体皮肤移植模型,共分4组:1组假手术组,2组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组,3组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CORM-2实验组,4组异体皮肤移+iCORM-2残液对照组,术后分别依据每组要求经尾静脉给药,共给药7 d,1次/d。于观察期结束时分别经心脏采集外周全血作流式细胞分析CD4+/CD8+。结果:经外源性CORM-2干预后的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的小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3组)CD4+/CD8+明显低于2组、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同种异基因皮肤移小鼠淋巴细胞功能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3年33期)

李莉,杨梅,闫敏,王红梅,贾永芳[3](2009)在《红藤对小鼠免疫功能及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藤是大血藤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的藤茎,别名活血藤、血通,分布于我国华东和华南地区。红藤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主要成分有多糖和有机酸等。随着对红藤药效作用的深入研究,发现其有明显的抑菌抗炎效应[1],但对其免(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许海苗,段学章,王慧芬,胡瑾华[4](2008)在《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对昆明小鼠荷H22型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对昆明小鼠肝细胞癌生长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荷H22型肝癌昆明小鼠为动物模型并分为3组,在皮下接种小鼠H22肝癌细胞悬液后,接受C57/BL6小鼠皮肤移植物的昆明小鼠为实验组,而接受同种同基因移植和不移植组均作为对照组,比较肿瘤的生长情况;同时检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组织内细胞的凋亡细胞,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接受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昆明小鼠,肿瘤的生长速度慢于其他2组;接受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小鼠瘤组织内凋亡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通过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传染病信息》期刊2008年03期)

陈笛[5](2008)在《茴香霉素对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茴香霉素对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建立在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A(ConA)刺激下评价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茴香霉素在不同剂量下对体内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取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双染技术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剂量的茴香霉素对小鼠体内CD4~+Treg的活化以及CD4~+CD25~+Treg数量的影响;观察茴香霉素对体内CD3~+T细胞早期及中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CD25表达的影响。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小鼠体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检测体外淋巴细胞上清中IL-10、IL-2、IL-4、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以探明不同浓度茴香霉素对小鼠体内外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用MTT法检测茴香霉素作用下淋巴细胞在单向或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的反应性,并检测以白细胞介素2(IL-2)逆转的淋巴细胞的反应性,以探明茴香霉素免疫抑制作用的可逆性。物理测量不同剂量茴香霉素对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的影响。建立C57→Balb/c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以环胞霉素(CsA)为阳性对照,观察不同剂量茴香霉素对皮肤移植存活时间的影响。MTT法检测各剂量茴香霉素对淋巴细胞的抑制率。显微镜检测不同剂量的茴香霉素对小鼠骨髓微核以及精子畸形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多次注射茴香霉素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的组织形态,以探明茴香霉素的长期毒性。结果:腹腔注射剂量为5.0 mg/kg~60.0mg/kg的茴香霉素能有效抑制ConA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P<0.05);相同剂量下,茴香霉素能有效抑制体内CD3~+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69和CD25的表达(P<0.01),并能使CD4~+CD25~+Treg明显上调(P<0.01);以上剂量的茴香霉素能使小鼠血清中的IL-10、IL-4以及TGF-β明显上升(P<0.05),IL-2、IL-12以及IL-6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IFN-γ以及TNF-α均无显著变化。浓度为1.0 ng/ml~160.0 ng/ml的茴香霉素能使体外培养淋巴细胞的上清IL-10和IL-4显着上升(P<0.05),使IL-2、IFN-γ以及TNF-α的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10.0 ng/ml的茴香霉素能明显抑制单向以及双向MLR中淋巴细胞的反应性(P均<0.01),其抑制作用与地塞米松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剂量为1.0 ng/ml~160.0 ng/ml的茴香霉素对淋巴细胞的显着抑制作用(P<0.05)可被50.0ng/ml的IL2部分逆转;12.5mg/kg茴香霉素能够显着延长小鼠皮肤移植存活时间,且明显强于CsA(P<0.01);以上剂量的茴香霉素能抑制DTH发生。骨髓微核实验表明,60.0mg/kg的茴香霉素能显着增加Balb/c小鼠的骨髓微核率(P<0.01);同样剂量的茴香霉素能引起Balb/c小鼠精子畸变率的明显升高(P<0.01);对多次腹腔注射茴香霉素的Balb/c小鼠的病理学检查发现,剂量为5.0 mg/kg~60.0 mg/kg的茴香霉素对Balb/c小鼠的心、肝、脾、肺、肾未有明显的长期毒性。结论:茴香霉素能明显抑制小鼠体内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和对抗原刺激的反应性,能显着上调小鼠体内的Treg,并诱导体内外Th2型细胞因子的上调以及体外Th1型细胞因子的下调,其抑制作用可以被逆转。茴香霉素能抑制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且作用优于CsA。高剂量的茴香霉素对小鼠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这些发现可能为其作为新的免疫抑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8-05-23)

陈笛,邢飞跃,狄静芳,陈玲[6](2008)在《茴香霉素对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明茴香霉素对淋巴细胞反应性的影响以及在皮肤移植中抑制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茴香霉素刺激下淋巴细胞在单向或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的反应性。C57BL/6小鼠作为供体,BALB/c小鼠作为受体。手术前3d分别给3组BALB/c小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环胞霉素A以及茴香霉素,手术当天继续注射至术后第7天。环胞霉素A及茴香霉素的注射剂量分别为:20mg/kg、12.5mg/kg。结果:在剂量10.0μg/L时,茴香霉素能抑制单向或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淋巴细胞的反应性(P均<0.01);茴香霉素组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明显高于环胞霉素A组以及对照组。结论:茴香霉素能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并且能明显延长受体对皮肤移植物的耐受时间,可能为移植免疫排斥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于哲[7](2007)在《茴香霉素对小鼠淋巴细胞行为及其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茴香霉素对小鼠淋巴细胞行为及其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影响。方法:以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建立在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A(ConA)刺激下评价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和MTT法分析茴香霉素在不同剂量下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碘化丙锭染色分析茴香霉素对ConA或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周期变化的作用;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双染技术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茴香霉素对小鼠CD3~+T细胞早期及中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CD25表达的影响。用MTT法检测茴香霉素作用下淋巴细胞在单向或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的反应性、对大鼠肝癌细胞(7919)的杀伤效应以及茴香霉素对原代淋巴细胞和7919细胞系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观察不同剂量茴香霉素对皮肤移植存活时间、迟发性超敏反应(DTH)及移植后小鼠淋巴细胞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茴香霉素浓度在0.01~0.5ng/ml时,能够增强ConA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以0.5ng/ml茴香霉素促进作用最明显;1.0~25.0ng/ml茴香霉素则能抑制ConA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进一步发现,0.01~0.5ng/ml茴香霉素能够促进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周期进入G2/M期,促进PDB加Ion刺激的淋巴细胞周期进入S期:1.0~25.0ng/ml茴香霉素能使ConA或PDB加Ion刺激的淋巴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阻止其进入S期,以10.0ng/ml和25.0ng/ml茴香霉素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据此选用最佳剂量10.0ng/ml,茴香霉素能够明显抑制CD3~+T细胞表面分子CD69和CD25的表达(P均<0.01),且能抑制单向或双向MLR中淋巴细胞的反应性(P均<0.01),其抑制作用与地塞米松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茴香霉素剂量从0.1ng/ml逐渐增至100.0ng/ml,淋巴细胞对大鼠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逐渐减弱,以10.0ng/ml和100.0ng/ml剂量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P<0.01);在上述剂量下,茴香霉素对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和大鼠肝癌7919细胞系无直接细胞毒作用。体内研究进一步发现,15.0mg/kg茴香霉素能够显着延长小鼠皮肤移植存活时间、抑制DTH发展及体内小鼠淋巴细胞的反应性,且上述作用明显强于环孢素A(CsA) (P<0.01或P<0.05)。结论:茴香霉素能明显抑制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周期、活化、抗原反应性和杀伤效应等,抑制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且作用优于CsA,这些发现可能为其作为新的免疫抑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7-05-08)

于光,方敏,龚敏,刘莉,龚非力[8](2006)在《IDO在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中作用机制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是一种介导色氨酸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它可将色氨酸分解为 N-formylkynureine,后者迅速转变为kynureine等下游产物,而色氨酸是细胞增殖所依赖的必需氨基酸。表达 IDO的DC可对T细胞发挥负调节作用,其机制为:1)IDO可促进体内含量很少的色氨酸(属必需氨基酸)分(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期刊2006-11-01)

刘德许,曾耀英,狄静芳,王曦,林弈[9](2005)在《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移植免疫及药物免疫机理研究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动物模型。方法:受体BALB/c分为A~E共5组,即对照组,5 0、7 5、10、2 0mg/kg环孢菌素A(CsA)剂量组,通过背-背法进行C5 7BL/ 6的全厚皮皮片移植,以探求通过较小剂量CsA及优化实验条件和护理方式建立供免疫机理研究的动物试验平台。结果:5 0、7 5、10mg/kg组相对于对照组皮片排斥时间无明显差别,而2 0mg/kg组植皮能较长时间存活。结论:2 0mg/kg的CsA剂量可以经济,快速地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移植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期刊2005年02期)

郑泽铣,李宁丽,沈佰华,厉文泓,周光炎[10](1998)在《大鼠Ⅲ°烧伤同种异基因混合皮肤移植后免疫应答初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同种异基因混合皮肤移植物是少量自体皮与大张异体皮的嵌合体.在大面积Ⅲ°深烧伤治疗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本文以大鼠混合植皮模拟实验为基础,动态分析了移植后4、7、14、21和28d免疫应答的变化。分别以大张异体皮移植组和烧伤组作对照,结果发现混合皮肤移植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体对移植物的免疫反应强度,但在移植早期仍然显示适度的反应能力。移植后MLR有所增强,并在第7天达到显着水平,CD4~+T峰值出现偏早在第7天(P<0.05);而CDS~+T出现较迟在第14、21天(P<0.05)。CD8~+变化趋势与特异性CTL细胸毒性表现一致,而NK细胞毒性则呈相反结果。提示混合皮肤移植后,由不一致的同种异基因移植物引起的全身反应并通过CD4~+、CD8~+T再循环在局部的免疫调节以及由KC诱导的局部免疫耐受都可能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排斥异已达到自身稳定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上海免疫学杂志》期刊1998年02期)

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运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经过外源性一氧化碳CORM-2处理7 d的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受体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变化。方法:以清洁级ICR小鼠、BALB/C小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建立异体皮肤移植模型,共分4组:1组假手术组,2组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组,3组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CORM-2实验组,4组异体皮肤移+iCORM-2残液对照组,术后分别依据每组要求经尾静脉给药,共给药7 d,1次/d。于观察期结束时分别经心脏采集外周全血作流式细胞分析CD4+/CD8+。结果:经外源性CORM-2干预后的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的小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3组)CD4+/CD8+明显低于2组、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同种异基因皮肤移小鼠淋巴细胞功能有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论文参考文献

[1].夏玲芝,曹鹏,李妙晨,毛源,王伟.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对小鼠抗肿瘤效应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2].孙志伟,尹江涛.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对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

[3].李莉,杨梅,闫敏,王红梅,贾永芳.红藤对小鼠免疫功能及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

[4].许海苗,段学章,王慧芬,胡瑾华.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对昆明小鼠荷H22型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J].传染病信息.2008

[5].陈笛.茴香霉素对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影响及其机制[D].暨南大学.2008

[6].陈笛,邢飞跃,狄静芳,陈玲.茴香霉素对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

[7].于哲.茴香霉素对小鼠淋巴细胞行为及其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7

[8].于光,方敏,龚敏,刘莉,龚非力.IDO在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中作用机制初步研究[C].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2006

[9].刘德许,曾耀英,狄静芳,王曦,林弈.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的建立[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5

[10].郑泽铣,李宁丽,沈佰华,厉文泓,周光炎.大鼠Ⅲ°烧伤同种异基因混合皮肤移植后免疫应答初析[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8

标签:;  ;  ;  

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论文-夏玲芝,曹鹏,李妙晨,毛源,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