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加工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少年,冒险行为,发生机制,传统决策模型
双加工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梅,田录梅,袁竞驰,单楠,刘翔[1](2017)在《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发生机制:双加工模型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期是冒险行为的高发期,长期以来研究者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在简要介绍传统决策模型的基础上主要综述了解释青少年冒险行为发生机制的双加工模型,包含模糊痕迹理论、原型-意愿模型两个认知加工模型和双系统模型、成熟不平衡模型两个神经生物学模型。尽管上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青春期冒险行为高发的原因,但是这些双加工模型及其有关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关于决策模式存在相互对立的观点、关于认知能力发展存在分歧、模型的适用范围问题、神经生物模型的弊端、缺乏对真实冒险行为的研究等,未来研究对上述方面应予以关注。(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7年01期)
郑君君,邵祥民,韩笑[2](2016)在《信息处理模式对个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基于双加工模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双加工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经济学实验分别探讨启发式和理性分析式两类信息处理系统和决策框架与个体策略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信息处理模式对个体决策的影响显着;当参与者采用不同信息处理系统时,决策框架对其策略选择的影响不同;不同信息处理模式下参与者制定决策所耗费的时间不同。(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赵轩[3](2016)在《情绪与道德判断:双加工模型下的情绪作用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是道德判断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研究者主要关注情绪效价对个体道德可接受程度的影响、情绪与功利主义决策之间的关系以及厌恶、愤怒等具体情绪对个体道德判断的影响。而对情绪在不同加工系统(推理加工系统与直觉加工系统)中对道德判断的作用分离研究甚少。Greene等人的研究发现:情绪作为一种信息可以分别通过两个子系统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亦有学者认为,情绪在两个子系统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在直觉系统中是直接的、快速的,在推理系统中是间接的、缓慢的。据此,可以推测情绪在不同子系统中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作用可能是分离的。然而上述均属于理论推测,未见有相应的实验证据支撑。本研究通过时间压力范式对双加工子系统进行分离,并探讨不同加工子系统中,情绪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在直觉加工子系统中,情绪对道德判断的作用是直接的、无意识的;在推理加工子系统中,情绪的作用受到了心理资源的抑制,只有当心理资源处于匮乏状态时情绪才能对道德判断产生显着影响。即在推理加工子系统中,情绪对道德判断的作用会受到心理资源的调节。本研究包括叁个实验:实验一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情绪效价,共有叁个水平:积极情绪诱导组、消极情绪诱导组和中性情绪控制组。因变量为对道德违反事件的道德可接受程度的判断分数。结果发现:积极情绪诱导组被试对于道德可接受程度的判断分数显着高于消极情绪诱导组和中性情绪控制组。消极情绪诱导组被试对于道德违反事件可接受程度的判断分数显着低于积极情绪诱导组和中性情绪控制组。实验二采用2(情绪效价:积极和消极)×2(加工系统:直觉加工和推理加工)的被试间设计。结果发现:在直觉加工系统下(思考时间少于8秒),积极情绪诱导组被试对道德可接受程度的判断分数显着高于消极情绪诱导组被试;在推理加工系统下(思考时间大于10秒),积极情绪诱导组被试与消极情绪诱导组被试对道德可接受程度的判断分数没有显着差异。实验叁采用2(情绪效价:积极和消极)×2(心理资源:损耗和不损耗)被试间实验设计。要求被试在深思熟虑后(思考时间大于10秒)对道德可接受程度进行判断。结果发现:在损耗条件下,情绪对于道德判断具有显着的影响作用,积极情绪诱导组被试对道德可接受程度的判断分数显着高于消极情绪诱导组;在未损耗条件下,情绪对于道德判断的影响不显着,积极情绪诱导组和消极情绪诱导组对道德可接受程度的判断分数差异不显着。通过上述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情绪对道德判断产生显着的影响作用(2)在直觉加工系统中,情绪对于道德判断的影响是直接的、无意识的、不可控的;(3)在推理加工系统中,情绪会受到心理资源的抑制作用,情绪对于道德判断影响的强弱受到心理资源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0)
邱俊杰,张锋[4](2015)在《道德困境中行为判断的认知与情绪问题:从道德双加工模型到建构水平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道德哲学家围绕道德困境中当事人通过牺牲少数人的权益以维护多数人权益的行为是否适当的道德判断问题,形成了道义论和结果论两种对立的道德判断观。为消解此种对立,道德双加工模型(dualprocess model)提出,道德判断中认知与情绪过程共存且彼此竞争,其中道义论判断受情绪过程驱动,而结果论判断受认知过程驱动。新近基于建构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CLT)的研究则认为,道德判断受对道德困境的建构水平影响,随着心理距离的延伸,人们更倾向于做出高水平建构的结果论判断,并排除了情绪过程在其中的作用。未来有必要通过干扰认知表征,并引入负性情绪阻断任务,来探讨认知与情绪过程对道德判断倾向的相对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心理学》期刊2015年03期)
邱俊杰[5](2015)在《道德困境中行为判断的心理距离效应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关心理距离与道德判断的关系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的该类研究主要从建构水平理论视角考察了道德判断的心理距离(时间距离)效应。然而,根据道德判断的双加工模型,道德判断受认知和情绪的共同影响,建构水平理论仅从认知加工的角度考察了心理距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而未涉及情绪加工过程对道德判断的心理距离效应的作用。此外,以往研究尚未涉及心理距离的其他维度(如社会距离)对道德判断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道德困境故事作为实验材料,通过两项研究6个实验考察了道德困境中行为判断的心理距离效应及其双加工机制。研究一通过3项实验探讨了道德困境中行为判断的时间距离效应及其机制;研究二通过3项实验探讨了道德困境中行为判断的社会距离效应及其机制。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时间距离与社会距离均可影响人们对道德困境中当事人行为的判断,即随着心理距离的延伸,人们更倾向于结果论判断,认为道德困境当事人通过牺牲少数人以拯救多数人的行为是合适的。(2)道德困境中行为判断的心理远距离效应主要是道德困境中当事人行为所引发的负性情绪弱化的产物。(3)认知表征水平对道德困境中行为判断的时间距离效应和社会距离效应的调节作用不同,阻断对社会近距离当事人行为的低水平表征可增强人们对当事人行为的结果论判断倾向,但阻断对时间近距离当事人行为的低水平表征不能改变人们对当事人行为的道义论判断倾向。本研究结合建构水平理论与道德判断的双加工模型,首次从认知加工和情绪加工的角度探讨了心理距离影响道德困境中行为判断的心理机制,补充和完善了有关道德困境中行为判断的心理距离效应的研究,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研究引入经典的道德困境作为实验材料,从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两个维度考察了道德困境判断的心理距离效应及其心理机制,对于明确心理距离不同维度的刺激信息对道德行为判断的作用特性,深化建构水平理论与双加工模型对道德判断心理距离效应机制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5-04-15)
庄童贺,李敬巍[6](2014)在《道德判断的新发展——双加工模型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Greene把传统的道德判断和社会直觉模型结合起来,提出道德判断的双加工模型。该模型认为,道德判断一方面是快速、直觉的情感过程,另一方面是慢速、深思的认知推理过程。Greene等通过fMRI确定情绪和认知在道德判断中脑区的激活区域,通过采用声音、图片等改变两难材料的呈现,得出诱发情绪后道义性判断的增加。Greene的双加工模型的提出是道德领域的突破,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以重视与发展。(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期刊2014年07期)
郑剑锋,陈百卉[7](2014)在《道德判断的双加工模型:情感与认知并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心理学家在道德心理学中掀起情绪革命,有关科尔伯格的理性推理决定了成人道德判断的理论已然受到质疑,本世纪初美国心理学者陆续提出多种新的道德判断理论模型,本文介绍了由Greene提出的道德判断双加工模型,即道德判断是由两个系统控制的,一个是情绪系统,另一个是认知控制系统,两个系统具有相互竞争的关系,本文总结本世纪前十年有关功利性道德判断研究成果来理解道德判断的双加工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评价,以期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客观的科学理论。(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4年04期)
郑琛,刘志雅[8](2013)在《规则发现可获得性的双加工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规则探索的基本过程包括假设的形成以及检验。通过对已有信息进行搜集和评估,规则的探索者可以进一步探明他们所假设的规则与那真实世界中的未知规则是否相符,以求进一步指导自身的生存以及更好地适应当前所处的环境。2 4 6任务是规则研究的经典范式,通过这一范式的研究有研究者认为,信息量可以决定人们发现规则的可获得性,即在同样一组数组中,被试更倾向于首先生成信息量大的规则以供检验,样例数目越多,信息量越少,反之,信息量越大。比如对于"2,4,6"这一数组,规则"以2的倍数递增"将比规则"都是正数"更容易生成。但也有研究认为背景信息确实影响到规则发现过程中什么样的规则更容易被提取。双加工理论认为,人类大脑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认知系统,一种系统比较类似于神经网络,另一种比较类似于规则加工。神经网络要求单元之间建立多重链接,要求通过训练发展出由无数难以理解的数量权重组成的模型,这些模型很显然是内隐的,而基于规则的符号系统则是外显的。文章通过两个实验,验证了新提出的假设:规则发现的可获得性不由信息量或背景信息单方面决定,而是受不同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信息量或是背景信息因素都对规则生成有非常显着的影响,但单一方面均不能完好解释规则生成的可获得性过程,实验结果支持双加工理论,可以看到规则发现过程出现内隐与外显不同工作方式间的显着区别。且于内隐工作方式中,我们进一步发现了信息整合学习模式的存在,即被试在对信息量非常低的规则进行发现过程中,能够依据已发现的规则做出正确判断,但却无法对已发现的规则进行正确表述。(本文来源于《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1-01)
左有才[9](2013)在《情绪在道德双加工模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Greene认为道德推理和道德直觉都是道德判断的过程,是一个并行的双加工过程。两者在应对道德情境时平行工作,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双加工通路中的道德推理和道德直觉,哪一路在速度上占优势的结果来给出判断。这种模型融合了道德直觉的自动化加工和道德推理的理性判断过程。本实验中采用行为实验中的启动效应来研究情绪在道德双加工模型中的作用,通过对启动刺激的排列顺序的变换,考察道德双加工模型中不同的加工子通路。本实验的结果显示通过启动刺激顺序的变换,可以考察到当启动刺激为随机排列时,情绪通过影响工作记忆的方式来影响道德判断;当启动刺激为顺序排列时,情绪通过stroop启动效应影响道德判断。当启动情绪后通过对两种靶刺激迫选的反应时也显示启动刺激的排列顺序不同对两种靶刺激的迫选反应的不同。实验证明道德双加工模型在行为学实验中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3-29)
罗奕高[10](2012)在《道德判断的双加工模型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情绪和认知在道德判断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的理性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一个理性推理的过程,强调认知的作用;而社会直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一个直觉过程,强调情绪的作用。G reene在二者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加工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情绪和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现有的许多研究成果也证实了认知和情绪在道德判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双加工模型的提出为道德判断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本文来源于《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双加工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双加工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经济学实验分别探讨启发式和理性分析式两类信息处理系统和决策框架与个体策略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信息处理模式对个体决策的影响显着;当参与者采用不同信息处理系统时,决策框架对其策略选择的影响不同;不同信息处理模式下参与者制定决策所耗费的时间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加工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永梅,田录梅,袁竞驰,单楠,刘翔.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发生机制:双加工模型的解释[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
[2].郑君君,邵祥民,韩笑.信息处理模式对个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基于双加工模型的实验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赵轩.情绪与道德判断:双加工模型下的情绪作用分离[D].浙江师范大学.2016
[4].邱俊杰,张锋.道德困境中行为判断的认知与情绪问题:从道德双加工模型到建构水平理论[J].应用心理学.2015
[5].邱俊杰.道德困境中行为判断的心理距离效应及其机制[D].宁波大学.2015
[6].庄童贺,李敬巍.道德判断的新发展——双加工模型理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
[7].郑剑锋,陈百卉.道德判断的双加工模型:情感与认知并存[J].科技信息.2014
[8].郑琛,刘志雅.规则发现可获得性的双加工模型[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9].左有才.情绪在道德双加工模型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3
[10].罗奕高.道德判断的双加工模型述评[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