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性下腰痛论文-曹恺祺,赵忠胜,黄艳峰,张朋里,朱绍瑜

源性下腰痛论文-曹恺祺,赵忠胜,黄艳峰,张朋里,朱绍瑜

导读:本文包含了源性下腰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叁步叁位,手法,临床观察

源性下腰痛论文文献综述

曹恺祺,赵忠胜,黄艳峰,张朋里,朱绍瑜[1](2019)在《“叁步叁位”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52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步叁位"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连续收治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116例,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手法治疗组(n=58)和药物治疗组(n=58)。手法组采用"叁步叁位"手法治疗,药物组予以口服药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椎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及总有效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药物治疗组脱落8例,手法治疗组脱落6例。药物治疗组和手法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86.0%。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手法治疗组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2%、82.0%。结论":叁步叁位"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改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等方面,优于口服药物治疗。能持续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杨超,吕立江,韩笑,陈家正,王玮娃[2](2019)在《吕立江教授运用杠杆整脊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证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吕立江教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证经验。方法收集吕师对DLBP生物力学及"筋骨理论"的论述,明确杠杆整脊法治疗DLBP的原理,对吕师运用杠杆整脊法治疗DLBP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举一案例佐证。结果吕师治疗上基于"筋骨理论"与生物力学相结合,恢复腰椎的生理平衡,缓解疼痛,达到治疗目的。结论杠杆整脊法对DLBP临床疗效显着,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9期)

朱丽,李杨,王朗,刘川,徐晓雪[3](2019)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指由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如退行性改变、终板损伤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目前对下腰痛的诊断评估仍缺乏有效的方法。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疼痛引起的脑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无创伤性评估疼痛引起的临床表现,为临床干预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就脑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杨永晖,方后山,耿凯,罗时昱[4](2019)在《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针刺推拿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综合疗效。结果:2组VAS和OD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八届全国微创针刀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6)

沙磊磊[5](2019)在《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与McKenzie疗法二者配合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本研究将筛选的6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叁组,分别进行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McKenzie疗法及二者结合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与Mckenzie联合、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法及Mckenzie疗法叁种方法均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具有良好效果,其中联合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症状,且总有效率高达90%。(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3期)

曾祥毅,凌耀权,戴伟莉,刘超群[6](2019)在《McKenzie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评价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全面系统地评价McKenzie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机理。方法选取5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cKenzie技术治疗, 3次/周,共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后的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评分、汉译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CRMDQ)评分、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患者病变椎间盘中心在T2加权成像(T2WI)下的MR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 50例患者的CODI、CRMDQ及SF-MPQ中的疼痛分级指数评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强度(PPI)评分分别为(9.68±5.87)、(2.32±2.02)、(8.23±4.35)、(3.36±1.64)、(1.27±0.59)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6.97±7.57)、(8.31±5.28)、(27.41±6.39)、(7.92±1.17)、(3.24±0.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50例患者病变椎间盘中心在T2WI下的MR值(157.65±23.36)明显高于治疗前的(98.78±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Kenzie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可改善椎间盘的受力情况,改善疼痛所致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0期)

徐永辉,杨冬松,侯秀伟,胡军华,高利峰[7](2019)在《C型臂X线机引导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松解术治疗小关节突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松解术治疗小关节突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性。方法纳入自2016-01—2017-01诊治的60例小关节突源性下腰痛,30例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松解术治疗(观察组),30例口服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结果 60例均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MacNab评分:观察组优10例,良14例,可4例,差2例;对照组优6例,良9例,可11例,差4例;观察组末次随访时MacNab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型臂X线机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松解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近期疗效良好,是治疗小关节突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喻昭[8](2019)在《温针灸配合体位调整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给予温针灸配合体位调整法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体位调整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体位调整法治疗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和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均得到改善,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功能障碍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更好(P<0.05)。结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在体位调整法治疗基础上配合温针灸疗法,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1期)

伍肖霞[9](2019)在《射频损毁和神经阻滞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对比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射频损毁和神经阻滞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4例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n=67)与对照组(n=67),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用射频损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周、4周、40周,观察组疼痛缓解成功率为88.06%、92.54%、97.01%,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4.63%、79.10%、86.57%(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神经阻滞相比,射频损毁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近期以及远期效果均更佳,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0期)

陈武[10](2019)在《体位调整法辅助温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体位调整法辅助温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用常规体位调整方案,观察组联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00%,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两组JOA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TNF-ɑ、IL-1及IL-6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结论:体位调整法辅助温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源性下腰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吕立江教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证经验。方法收集吕师对DLBP生物力学及"筋骨理论"的论述,明确杠杆整脊法治疗DLBP的原理,对吕师运用杠杆整脊法治疗DLBP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举一案例佐证。结果吕师治疗上基于"筋骨理论"与生物力学相结合,恢复腰椎的生理平衡,缓解疼痛,达到治疗目的。结论杠杆整脊法对DLBP临床疗效显着,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源性下腰痛论文参考文献

[1].曹恺祺,赵忠胜,黄艳峰,张朋里,朱绍瑜.“叁步叁位”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52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9

[2].杨超,吕立江,韩笑,陈家正,王玮娃.吕立江教授运用杠杆整脊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证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9

[3].朱丽,李杨,王朗,刘川,徐晓雪.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4].杨永晖,方后山,耿凯,罗时昱.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C].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八届全国微创针刀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5].沙磊磊.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曾祥毅,凌耀权,戴伟莉,刘超群.McKenzie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评价及机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7].徐永辉,杨冬松,侯秀伟,胡军华,高利峰.C型臂X线机引导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松解术治疗小关节突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8].喻昭.温针灸配合体位调整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伍肖霞.射频损毁和神经阻滞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对比评估[J].心理月刊.2019

[10].陈武.体位调整法辅助温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标签:;  ;  ;  ;  

源性下腰痛论文-曹恺祺,赵忠胜,黄艳峰,张朋里,朱绍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