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女性群体论文-吴庆园

城市女性群体论文-吴庆园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女性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女性消费群体,花茶,包装设计

城市女性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吴庆园[1](2019)在《基于城市女性消费群体的花茶包装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包装使商品和消费者之间产生联系,是密切联系商品和消费者的纽带。在当前社会,它既不是寻常的外衣,也不是神秘的面纱,消费者购物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包装中所承载的生活概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开始重视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包装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中国,女性消费群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受教育水平、性别特征、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日常采购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他们不仅替自己的消费活动做决策,而且经常为丈夫、孩子、父母做出决定性购买。在决策或购买商品时,女性消费者比男性消费者更容易受到审美、消费心理的影响。本文所探讨的花茶包装设计主要是针对城市女性,依据城市女性的自身特点和商品的用户体验以及包装设计的环保理念,将开展针对性的茶叶标识,颜色和包装设计。通过走访,调查市场上已经有的花茶包装样式并针对城市女性消费群体的特点,进行资料总结和分析,设计了更适用的叁角型包装,有效的避免了棉线过长的弊端,防止造成二次污染。花茶非粘性的外包装设计不但降低了制作成本,而且也方面对使用过后的包装进行回收和再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论文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女性消费群体和商品包装设计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城市女性消费群体的审美和消费心理对商品包装设计的影响来说明。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商品包装设计满足中国女性消费群体需求时所需具备的原则与价值,通过对花茶包装设计的分析来阐述其为了符合城市女性消费群体要求而体现的原则与价值。第叁部分结合理论阐述了本人毕业设计内容,即在符合城市女性消费群体特点的基础上对颐生堂花茶的包装进行设计。总之,针对女性消费群体的商品的包装设计不仅要满足她们的审美和消费需求,还要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21)

孙信茹,赵洁[2](2018)在《手机拍照、社会参与及主体建构——基于一个城市中老年女性群体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交媒体时代,个体通过手机拍摄和记录自我形象并上传至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的行为方式。然而,人们常常更易关注到手机摄影中较为活跃和主导的年轻人,老年人则往往被视为这一活动中的"落后者"。将一群生活在都市的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她们手机拍照行为和社交媒体中的照片呈现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正处于"第叁年龄"的中老年女性,借助手机和拍照,一定程度上实现她们的情感表达和心理调适。通过手机拍照,这群女性获得新的交往关系,进而展开社会参与。同时,她们也在手机拍照中进行自我身份的彰显和表达,从而完成个体在网络空间中的主体性建构。(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清华,林雅楠[3](2017)在《城市女性流浪乞讨群体社会救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我国东、西部多市的案例分析,总结当前城市女性流浪乞讨群体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救助政策研究,探讨提高城市女性流浪乞讨群体救助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四川劳动保障》期刊2017年S2期)

王静[4](2017)在《基于特殊人群社交行为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交是指在社会中人与人通过运用一定方式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来达到某种目的交际往来行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们必须通过交往,搭建各种人际关系,让自身更好的发展,更好的融入社会。当今时代,经济、科技和社会环境的进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重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网络社交日渐兴起,成为了日常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钢筋水泥的环境中,社交生活形式相对单一,城市老年人的社交资源显得尤为稀少,以往的邻里社交和血缘社交逐渐弱化,尤其是中国城市老年女性群体的社交活动质量、效率和有序性亟待提升。目前,移动社交类应用产品主要用户以年轻人为主,针对中老年女性群体而设计的手机应用产品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对用户需求的细化分析。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女性用户的身体各项生理机能在逐渐退化,其心理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会同时影响她们使用手机应用产品时的行为和体验。一些常用的社交类产品的界面设计和功能操作较为复杂,该群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使用障碍、操作停滞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中老年群体涉及面较广,本文鉴于女性群体的独有特性,将中国城市中老年女性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中老年女性群体在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等方面的异同,总结出处于当今社会下的城市中老年女性群体的社交需求和社交行为特点,从社会影响和内在需求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探究中国城市中老年女性群体在使用手机应用产品时的障碍及痛点;在整理归纳交互界面设计中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可用性工程以及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为这个群体改善社交生活的设计原则和解决方案,并为其设计一款社交类手机应用产品。本文的研究对提高中国城市中老年女性群体的社交生活效率,增加社交活动的有序性,改善日常社交生活质量将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何韵洁[5](2016)在《古筝对城市退休女性群体心理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期,随着退休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女性比重也在逐步加大,保证并改善城市女性退休后的精神生活质量成为关键。本文主要通过搜集整理音乐治疗相关的研究现状与方法技术,分析城市退休女性相关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社会交往及社会再适应能力等。该群体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有经济医疗等社会支持和保障,用音乐对该群体性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其介入方式相比心理干预更简单、快乐且更容易被接受。当下城市退休女性会选择学习古筝来打发闲暇时间,以求修身养性,而弹奏乐器本就是音乐治疗的一种方式,结合古筝历史渊源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其音乐作品雅俗共赏,深受国内外喜欢等特点,本文试图从古筝的人文思想、音色音响、弹奏动作与气息等方面来探析古筝与音乐治疗的关系。本次研究以古筝教学为主,为期四个月,经过简单的音乐技能训练,配合以多种音乐治疗技术,引导并帮助参与干预治疗的城市退休女性缓其面临的心理问题,找到该群体对退休生活的真正需求。对此,笔者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音乐干预方案,用古筝作为音乐治疗媒介,为音乐治疗方式和古筝的实践应用提供一个新思路;并采用了国际认证、通用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本次研究从城市退休女性的志愿者中选择20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位。实验组分别进行小组的音乐治疗活动,每周一次,共16周,坚持古筝技能训练,用音乐引导每位参与者正确认识自我、接受社会角色的转变,增强参与者的自我表达力和团队交流能力,提升其社会再适应能力。通过数据评估对比分析,证明了本次古筝干预城市退休女性的一些心理问题,结果呈现是明显有效的,古筝干预可以显着降低该群体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并且,从实施干预的过程中观察到参与者内心变化,她们更愿意彼此交流,积极引导和提高了集体参与度,增强了团队意识,提升了社会再适应能力。本次研究旨在改善城市退休女性的精神生活质量,让她们能够积极、顺利地过渡到晚年生活。(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刘岩[6](2014)在《城市社区女性群体赋权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以及女性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且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社区作为女性群体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对女性的影响不再仅限于空间区位,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等各个方位对女性的日常生活乃至社会活动产生广泛影响。同时,女性群体的生存与发展也对城市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当前社会运行过程中,由各种社会因素造成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导致女性群体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与困境,这使女性群体在公共领域的社会参与与个体发展仍处于较大弱势,并逐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与社区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论述城市社区与女性群体的发展历程来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已有的相关数据分析当前我国女性权利的运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针对福州市区若干社区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总结出女性群体在社会各领域中运行权利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赋权女性的社区途径,激发女性群体素质与能力的不断提高,完善女性群体社会权利与地位的发展与提升,以实现性别平等。(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4-03-31)

王志刚,姚一源,姚冰[7](2012)在《城市居民对女性农民工群体的需求分析——基于北京家政服务业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城镇生活水平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农民工开始进入城市工作,其中家政服务业在解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与女性农民工就业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这一市场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矛盾。从家政服务业角度入手,对北京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从微观了解城市居民对女性农民工的需求现状及满意程度,发现居民家庭的基本情况对家政服务需求量和类型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家政服务市场具有很大需求潜力,但存在多种不规范情况,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及居民雇佣态度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据此,提出了加强培训调节供需情况、树立良好的雇佣观念与服务态度、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展望》期刊2012年06期)

梁苹[8](2009)在《两岸四地携手,让女性和青少年远离烟害》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华人吸烟人口超过3.6亿,约占全球12.5亿吸烟人口的1/4,成为全球烟草控制的重点区域。2009年10月20日,第叁届两岸四地烟害防制交流讨论会在香港怡雪专科学院举行,来自中国大陆、澳门、台湾和香港的控烟人士近200人聚集一堂(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09-11-23)

焉雯雯[9](2009)在《城市女性流浪乞讨群体的救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浪乞讨作为人们的一种特殊谋生方式,是古今中外共同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2003年中国政府宣布废除旧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将“收容遣送”改为“救助管理”,实现了由强制性收容到关爱性救助的转变。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五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近年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并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在这些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当中,不乏女性群体存在。妇女和老人、儿童一样,因为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是社会的弱者,需要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流浪乞讨的女性群体更是弱势中的弱势,她们长期在社会上流浪,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而且在流浪过程中,她们还面临着比男性更多的困扰和麻烦,因而对这类群体的救助和保护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专门将女性流浪乞讨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尚少,有些文章只是在对流浪乞讨群体的分析中略微有所提及。本文即是通过对女性流浪乞讨人员的观察和访谈,了解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分析得出她们的主要特征、流浪期间的独特经历以及在站期间的特殊表现;指出了救助女性流浪乞讨群体的主要问题:忽略性别差异、缺乏专业手段、政府的救助网络体系不完善并且救助的社会化水平不高。文章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今后应着重关注女性的特殊需求,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救助政策;改变落后的救助理念,尝试社会工作新方法的介入;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政府机构间的合作;鼓励社区、民间组织等更多力量参与,提高救助的社会化水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08)

李炜[10](2009)在《城市女性农民工群体:现状、心态及需求——以青岛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城打工的农民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工人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女性农民工则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随着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一些惠及农民工的政策得到实施和落实。但在实践层面,女性农民工的维权仍然艰难。她们做为生理弱者,在转型社会和现代化加速期,比男性农民工在融入城市方面有更多的现实问题。因此.女性农民工的维权,不仅需要国家、企业对农民工群体担责的制度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打造,还需要社会性别视角的政策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城市女性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交媒体时代,个体通过手机拍摄和记录自我形象并上传至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的行为方式。然而,人们常常更易关注到手机摄影中较为活跃和主导的年轻人,老年人则往往被视为这一活动中的"落后者"。将一群生活在都市的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她们手机拍照行为和社交媒体中的照片呈现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正处于"第叁年龄"的中老年女性,借助手机和拍照,一定程度上实现她们的情感表达和心理调适。通过手机拍照,这群女性获得新的交往关系,进而展开社会参与。同时,她们也在手机拍照中进行自我身份的彰显和表达,从而完成个体在网络空间中的主体性建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女性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吴庆园.基于城市女性消费群体的花茶包装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9

[2].孙信茹,赵洁.手机拍照、社会参与及主体建构——基于一个城市中老年女性群体的观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

[3].刘清华,林雅楠.城市女性流浪乞讨群体社会救助研究[J].四川劳动保障.2017

[4].王静.基于特殊人群社交行为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7

[5].何韵洁.古筝对城市退休女性群体心理干预研究[D].重庆大学.2016

[6].刘岩.城市社区女性群体赋权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7].王志刚,姚一源,姚冰.城市居民对女性农民工群体的需求分析——基于北京家政服务业的调查[J].农业展望.2012

[8].梁苹.两岸四地携手,让女性和青少年远离烟害[N].中国妇女报.2009

[9].焉雯雯.城市女性流浪乞讨群体的救助研究[D].山东大学.2009

[10].李炜.城市女性农民工群体:现状、心态及需求——以青岛市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

标签:;  ;  ;  ;  

城市女性群体论文-吴庆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