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溴联苯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溴联苯醚,厌氧菌,好氧菌,降解机理
溴联苯醚论文文献综述
顾怡然,黄文聪,李菊英,李猛[1](2019)在《多溴联苯醚的微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一类溴代阻燃剂,在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因其具有生物积累性、生物毒性和持久性等特点,如今PBDEs已成为全球分布的有机化学毒素。探究PBDEs的降解极为重要,文中从PBDEs微生物降解的角度出发,分别阐释了好氧条件和厌氧条件下细菌降解PBDEs的代谢途径研究进展,并结合原位降解研究推断古菌的降解潜能,比较分析了多种降解途径的特性和综合因素,同时对PBDEs降解微生物未来的研究趋势和PBDEs降解体系设计应用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露露,杨雾,易忠胜,赵赛,段家喜[2](2019)在《四溴联苯醚(BDE47)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分子模拟结合叁维荧光、圆二色谱、荧光光谱、时间分辨荧光等光谱方法,研究了四溴联苯醚(BDE47)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BDE47能有效地猝灭溶菌酶的内源性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分子对接显示, BDE47与溶菌酶分子中的TRP62, TRP63, ARG61, ASN59, ALA107和ILE98等氨基酸残基具有相互作用,且BDE47分子中的醚键O原子与TRP63形成了氢键,氢键距离为2.2?。叁维荧光的实验结果表明, BDE47的加入导致了溶菌酶的荧光强度降低,峰位置发生略微红移, BDE47与溶菌酶之间的结合作用改变了溶菌酶的微环境。圆二色谱分析则进一步证明, BDE47的存在引起了溶菌酶的构象发生改变,导致α-螺旋结构的含量减少。根据F?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出,供体(溶菌酶)与受体(BDE47)的结合距离r为3.31 nm,满足非辐射能量的条件。分析四个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发现, BDE47与溶菌酶之间的结合是一个自发放热的过程,主要驱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与分子对接、结合自由能分析结论一致。(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刘秀娟,周志明,王巧玲,李耀仓[3](2019)在《MSPD-GC-ECD测定血液中甲氧基多溴联苯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SPD为萃取方法,GC-ECD为检测手段,建立了血液中痕量Me O-PBDEs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萃取材料、洗脱液、洗脱液体积和样品预处理的影响研究,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液氮研磨血液样品,ENVI-18为萃取材料,2 mL乙酸乙酯为洗脱液。在该条件下,应用于血液痕量MeO-PBDEs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显示出良好的重复性;方法的检出限为0. 28~0. 62 ng/g,加标回收率在80. 2~117. 9%。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适合于血液中痕量MeO-PBDEs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11期)
刘奇,柯常亮,莫梦松,陈洁文,刘卓坚[4](2019)在《气相色谱法测定牡蛎中多溴联苯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建立了牡蛎中11种多溴联苯醚(PBDEs)同时测定方法。优化了气相法与质谱联用法仪器条件,考察了不同提取溶液、固相萃取柱、净化方式等前处理条件对提取和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C-ECD对高溴组分更灵敏;牡蛎加标样品经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提取,弗洛里硅土柱-浓硫酸净化,GC-ECD测定,PBDEs各组分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 0. 998),二至九溴联苯醚和十溴联苯醚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 05 ng/g和0. 1 ng/g,回收率范围为80. 3%~104%,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3. 0%~12%。方法可用于牡蛎中二至十溴联苯醚同时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11期)
丁洪流,沈丽金,谢晓烽[5](2019)在《关于多溴联苯及多溴联苯醚逸散规律的研究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逸散规律变化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相对应的数学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20期)
都烨[6](2019)在《多溴联苯醚在不同区域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淮河、黄河和巢湖叁个沉积柱芯为研究对象,通过GC-MS分析测试沉积柱芯中的多溴联苯醚(PBDEs),结果表明:叁个样品中来自巢湖的样品总溴含量最高,其次是淮河,黄河最低。对比其他的溴化物,BDE-209有着更高的检出率。沉积柱芯中TOC是影响PBDEs垂直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ΣPBDEs在沉积物柱芯中自下而上呈现上升趋势,而在表层沉积物中出现下降的趋势。区域内近几十年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了PBDEs的历史浓度上升,但随着近几年环境污染的治理和控制使其在表层浓度减少。(本文来源于《蚌埠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涵,张珊,薛士鹏,宋国英,于瑞雪[7](2019)在《多溴联苯醚-47对淡水背角无齿蚌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多溴联苯醚-47(PBDE-47)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慢性毒性效应,克隆了背角无齿蚌热休克蛋白基因(AwHSP60),分析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编码、氨基酸。研究发现AwHSP60具有HSP60家族的标签序列;荧光定量PCR分析表达显示,AwHSP60基因广泛分布于斧足、鳃、肝胰脏、闭壳肌、心脏、血淋巴和外套膜,PBDE-47处理后肝胰脏中AwHSP60 mRNA水平在第1-15天显着性增加了89.9%,鳃中AwHSP60 mRNA水平显着性增加了2.09倍,血淋巴中AwHSP60 mRNA水平显着性增加2.13倍。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上调AwHSP60表达有助于增强动物对PBDE-47处理的耐受能力。(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9年05期)
肖睿,汪玲[8](2019)在《燃煤电厂附近土壤中多溴联苯醚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溴联苯醚是具有持久性、毒性和生物蓄积性的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很难降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燃煤电厂附近土壤样品中多溴联苯醚的种类,研究了8种PBDEs (BDE-28、BDE-47、BDE-99、BDE-100、BDE-153、BDE-154、BDE-183、BDE-209)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几种PBDEs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燃煤电厂附近土壤中存在的PBDEs与大气中的干湿沉降有直接关系。(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19年09期)
郭楠楠,孟顺龙,陈家长[9](2019)在《多溴联苯醚在环境中的残留及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其中多溴联苯醚(PBDEs)又是POPs中的一种,所以全面了解多溴联苯醚在环境中的残留及其对生物体的毒理学效应,对于环境的治理和人的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简要归纳了多溴联苯醚在土壤、水体中的残留和相互之间的迁移、转化,总结了多溴联苯醚对生物体的急性毒性和生理生化毒性,并分析了多溴联苯醚对生物体抗氧化系统、机体组织器官和生物遗传的影响,对接下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依据。针对多溴联苯醚在环境和生物体中具有高毒性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多溴联苯醚的使用、加强对含多溴联苯醚废弃物的处理,禁止进口电子垃圾,选取距离居民区较远的地方进行生产等措施,并对发展新型溴代阻燃剂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5期)
金漫彤,何嘉琪,郑子丹,尹杰,沈学优[10](2019)在《典型污染源材料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以多溴联苯醚(PBDEs)为代表的含卤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在室内空气中的扩散特性,在对杭州室内环境(办公室、居室)空气中PDBEs14种单体浓度检测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不同污染源材料中PBDEs的含量,测定了材料PBDEs挥发强度系数;探究了典型污染源材料中PBDEs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杭州室内环境空气颗粒相和气相中PBDEs平均浓度为427.26和416.46pg/m~3,其中颗粒相和气相中主要特征单体均为BDE-209.所选取的9种室内常用材料的PBDEs挥发强度系数大小依次为:地毯>电线>塑料板>阻燃布>电路板>防烫桌布>保温棉>自粘墙纸>绝缘胶带.对比不同材料中各PBDEs同系组的含量:绝缘胶带、塑料板、防烫桌布、阻燃布中十溴二苯醚(deca-BDEs)的占比最高,分别为81.33%、63.83%、27.3%和34.1%;电线中四溴二苯醚(tetra-BDEs)的占比最高,为29.83%;自粘墙纸、电路板、地毯、保温棉中五溴二苯醚(penta-BDEs)的占比最高,分别为35.82%、41.25%、45.75%和38.64%.典型污染源材料中PBDEs释放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模拟舱中的PBDEs总浓度与温度和封闭时间对数均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r和显着水平P分别为r=0.811,p<0.05和r=0.883,p<0.05,且封闭时间对源释放PBDEs总浓度的影响比温度稍大.同时,污染源特征因素(材料中PBDEs的固有含量与PBDEs挥发强度系数)对源释放的影响程度比环境因素(温度和封闭时间)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溴联苯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分子模拟结合叁维荧光、圆二色谱、荧光光谱、时间分辨荧光等光谱方法,研究了四溴联苯醚(BDE47)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BDE47能有效地猝灭溶菌酶的内源性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分子对接显示, BDE47与溶菌酶分子中的TRP62, TRP63, ARG61, ASN59, ALA107和ILE98等氨基酸残基具有相互作用,且BDE47分子中的醚键O原子与TRP63形成了氢键,氢键距离为2.2?。叁维荧光的实验结果表明, BDE47的加入导致了溶菌酶的荧光强度降低,峰位置发生略微红移, BDE47与溶菌酶之间的结合作用改变了溶菌酶的微环境。圆二色谱分析则进一步证明, BDE47的存在引起了溶菌酶的构象发生改变,导致α-螺旋结构的含量减少。根据F?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出,供体(溶菌酶)与受体(BDE47)的结合距离r为3.31 nm,满足非辐射能量的条件。分析四个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发现, BDE47与溶菌酶之间的结合是一个自发放热的过程,主要驱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与分子对接、结合自由能分析结论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溴联苯醚论文参考文献
[1].顾怡然,黄文聪,李菊英,李猛.多溴联苯醚的微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9
[2].杨露露,杨雾,易忠胜,赵赛,段家喜.四溴联苯醚(BDE47)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3].刘秀娟,周志明,王巧玲,李耀仓.MSPD-GC-ECD测定血液中甲氧基多溴联苯醚[J].分析试验室.2019
[4].刘奇,柯常亮,莫梦松,陈洁文,刘卓坚.气相色谱法测定牡蛎中多溴联苯醚[J].分析试验室.2019
[5].丁洪流,沈丽金,谢晓烽.关于多溴联苯及多溴联苯醚逸散规律的研究报告[J].中国标准化.2019
[6].都烨.多溴联苯醚在不同区域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J].蚌埠学院学报.2019
[7].王涵,张珊,薛士鹏,宋国英,于瑞雪.多溴联苯醚-47对淡水背角无齿蚌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9
[8].肖睿,汪玲.燃煤电厂附近土壤中多溴联苯醚的测定[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
[9].郭楠楠,孟顺龙,陈家长.多溴联苯醚在环境中的残留及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9
[10].金漫彤,何嘉琪,郑子丹,尹杰,沈学优.典型污染源材料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释放[J].中国环境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