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W600系列喷水织机的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振昊[1](2020)在《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剑杆织机专机化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纺织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逐步实现了向“纺织强国”的转变,而在纺织机械中,剑杆织机占有很大一部分的市场比重。但目前国内剑杆织机发展不均衡,其控制系统在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较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且大多存在成本和功能冗余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应企业合作需求,本文以功能为导向,研究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剑杆织机专机化控制系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首先对剑杆织机的织造原理包括结构组成和主要工艺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后续控制系统的集成化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以及为专机化控制系统结构方案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为提升织机控制系统的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增强控制系统的可移植性和灵活性,本文结合当前嵌入式控制系统的可裁剪性和专用性等特质,对现有织机控制系统的结构重新进行了合理规划,将控制系统分为了主控模块、选纬绞边控制模块和送经卷取控制模块等多个功能模块,并配备了CAN和以太网等多种通讯接口,同时根据转速等关键参数及分布式、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对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和张力采样电路等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然后,为满足合作方的工艺需求同时提升剑杆织机的织造效率与质量,研究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包括在纬纱采样方面研究了定角度区间的采样策略,从而提升了纬纱数据的有效性;在送经卷取控制方面,引入了基于矢量控制的SVPWM控制算法,以满足专机化的技术需求和实现良好的电机驱动控制效果;在经纱张力控制方面,本文对造成经纱张力波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搭建了张力控制模型,提出以模糊控制算法与传统PID算法结合的方式用于经纱张力控制,从而提升其控制精度、响应速度以及抗干扰能力。最后,本文对一些主要硬件电路进行了功能性测试,并以仿真测试与实际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SVPWM和模糊PID等关键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与分析。综上所述,本文中嵌入式专机化的结构设计提升了剑杆织机控制系统的集成化程度,硬件测试结果表明该剑杆织机专机化控制系统具备850rpm的电气驱动能力以及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条件,仿真与实际测试结果证明了本文所研究的关键算法在本系统中的可行性。
裘愉发,朱松英[2](2007)在《喷水织造的现状和进步》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喷水织造在合纤绸"替代进口"中的作用,结合国内外喷水织机的现状,从原料和品种的突破、新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开口机构的突破、车速的提高、筘幅和卷装的加大、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几个方面分析了喷水织机的技术进步。
秋黎凤,苏丁仓,侯水利[3](2006)在《纺织器材行业篇》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化, 国内纺机和纺器企业正出现蓬勃发展的兴旺势头。这不仅极大地满足了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需求而且走向了国际市场,大大促进了我国器材行业的技术进步。值得欣喜的是,许多企业通过多年的努力,积极开拓和采用新技术,产品已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并拥有许多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与此同时,企业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同一地区出现中小型器材厂家产品雷同,重复生产,加剧了企业间在技术与市场上的竞争。因此,企业要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生产特色产品,同时提高对市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洞察能力与捕捉能力,提高研发能力,在竞争中不断创新发展。
胡发祥[4](2005)在《ITMA Asia 2005回顾(下)》文中研究说明织造设备——机织织造设备历来都是纺机展会上的重点。本届 ITMA Asia 上,各大织造设备制造商悉数登场,纷纷展示了各自最新型的设备。虽然高效率、高速度仍旧是竞争的焦点之一,但是越来越多的厂商把注意力转向提高设备的灵活性, 增强品种适应性等方面,因而开发出了更加智能化的控制装置、更加丰富的可选装置,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周奉磊[5](2005)在《第二届亚洲国际纺机展(ITMAASIA2005)的纺机新品(二)》文中研究表明
马建平[6](2005)在《原位生成纳米TiO2/PET复合树脂抗紫外纤维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抗紫外线织物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研究最多的是日本,其次是美国、欧洲,早期的开发大多集中于织物的浸渍涂层整理上。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人们开始转向对紫外线屏蔽纤维的开发研究。因为在涤纶分子结构中的苯环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所以在众多合成纤维中涤纶的抗紫外性能最好,但是要使紫外线屏蔽率达到90%以上就必须添加紫外线屏蔽剂。 目前,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很多,但各有优缺点。本文创新地提出选用一种钛醇盐作为前驱体,在PTA和EG直接酯化聚合过程中原位生成纳米TiO2/PET复合树脂,再通过熔融纺丝制备抗紫外线纤维,制备方法简单、抗紫外效果较好。前驱体在聚酯酯化过程生成的分子水界面上水解,保证了产物的纳米状态,同时因为生成纳米材料时其周围环境已经具有一定的“粘性”,从而可以立即将生成的纳米材料的纳米形态“固定”下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纳米材料表面高活性导致的纳米材料间“团聚”。在技术中心KF-POY长丝纺丝机上进行纳米复合树脂纺丝中试,纺丝过程稳定,可纺性优异。纤维织物的抗紫外效果较好。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选择钛酸正丁酯作为原位生成的前驱体,充分考虑性价比。创新地利用原位生成聚合工艺,成功聚合出具备抗紫外功能的纳米TiO2/PET复合树脂。 2.对原位生成法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研究。TNB在聚酯的聚合反应过程中水解机理复杂,原位生成的产物不是纯粹的纳米TiO2,应该是纳米TiO2、TiO2的水合物以及其它一些共聚物。对复合树脂横截面进行SEM、TEM分析,可以发现纳米粒子在复合树脂中呈均匀分散,与基体界面模糊,颗粒尺寸大约80nm左右。 3.原位引入的纳米TiO2对PET的合成反应和PET树脂的物性有着较大的影响,缩聚反应的高真空阶段的时间大为减少,有利于反应效率的提高,但也不利于对反应的控制,通过缩聚反应温度和体系真空度的控制,能有效控制原位聚合反应过程。 4.通过DSC、TG等热分析手段对复合树脂一系列热性能研究,可以认为原位引入的纳米TiO2对复合树脂热降解性能影响不大。但原位引入的纳米TiO2对复合树脂
胡发祥[7](2004)在《CITME 2004回顾》文中研究表明
董奎勇,李伟俊[8](2004)在《从Shanghaitex 2003看纺机新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延报[9](2001)在《LW600系列喷水织机的特性》文中研究表明
王延报,张燕,舒敏[10](2001)在《LW600系列喷水织机的特性》文中研究表明
二、LW600系列喷水织机的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W600系列喷水织机的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剑杆织机专机化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剑杆织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2 剑杆织机控制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3 剑杆织机张力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1.3 专机化控制系统研究课题提出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控制系统整体方案研究 |
2.1 剑杆织机织造原理分析 |
2.1.1 结构组成分析 |
2.1.2 主要工艺过程分析 |
2.2 控制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主要控制策略研究 |
3.1 纬纱张力采集策略 |
3.2 送经卷取控制策略 |
3.2.1 送经卷取机构模型分析 |
3.2.2 送经卷取控制方案确定 |
3.2.3 电机驱动算法研究 |
3.3 经纱张力控制策略 |
3.3.1 经纱张力波动原因分析 |
3.3.2 经纱张力采集策略 |
3.3.3 经纱张力控制方案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专机化控制系统硬件研究 |
4.1 系统硬件电路结构设计 |
4.1.1 主控模块硬件电路结构 |
4.1.2 送经卷取控制模块硬件电路结构 |
4.1.3 选纬绞边控制模块硬件结构 |
4.2 辅助电源电路 |
4.3 张力采样电路 |
4.3.1 纬纱张力采样电路 |
4.3.2 经纱张力采样电路 |
4.4 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 |
4.4.1 开关量输入电路 |
4.4.2 开关量输出电路 |
4.5 送经卷取控制电路 |
4.5.1 AC-DC转换电路 |
4.5.2 隔离驱动与三相逆变电路 |
4.5.3 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
4.5.4 电流检测电路 |
4.5.5 转速检测电路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与调试 |
5.1 辅助电源电路测试 |
5.2 通讯测试 |
5.2.1 以太网测试 |
5.2.2 CAN接口测试 |
5.3 I/O测试 |
5.3.1 开关量输入/输出测试 |
5.3.2 模拟量输入/输出测试 |
5.3.3 IPM驱动信号输出测试 |
5.4 选纬器控制测试 |
5.5 关键算法测试 |
5.5.1 送经卷取控制算法测试 |
5.5.2 张力控制算法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4)ITMA Asia 2005回顾(下)(论文提纲范文)
织造设备——机织 |
织造设备——针织 |
染整设备 |
非织造设备 |
测试仪器 |
染化料 |
其它 |
结语 |
(5)第二届亚洲国际纺机展(ITMAASIA2005)的纺机新品(二)(论文提纲范文)
意大利马佐里 (MARZOLI) 公司 |
C601型梳棉机 |
UNIMAX单眼并条机和DUOMAX并条机 |
LW1条并卷机 |
MC1型精梳机 |
RST-1环锭细纱机 |
意大利圣东尼 (Santoni) 公司 |
SM9-SD双面电子选针针织圆机 |
SM8-8CF单面平纹编织电子提花织机 |
日本丰田Toyota |
JAT 710喷气织机 |
LW600喷水织机 |
LW600 Water Jet Loom |
日本津田驹 (TSUDAKOMA) 公司 |
Z A X 9 1 0 0喷气织机 |
ZW408喷水织机 |
FREX剑杆织机 |
比利时毕佳乐 (Picanol) 公司 |
香港立信公司 |
瑞士贝宁格 (Benninger) 公司 |
奥地利Fehrer公司 |
英国SDL (锡莱) 国际有限公司 |
Ci3000+光照色牢度试验机 |
中国参展企业 |
上海太平洋机电 |
长岭纺电 |
(6)原位生成纳米TiO2/PET复合树脂抗紫外纤维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抗紫外线纤维的发展现状 |
1.2 抗紫外线纤维的加工技术原理 |
1.2.1 抗紫外线屏蔽剂的选择 |
1.2.2 抗紫外线的作用机理 |
1.3 抗紫外线纤维的制造技术 |
1.3.1 共混纺丝法制备抗紫外线纤维 |
1.3.2 改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树脂法制备抗紫外线纤维 |
1.4 纳米TIO_2/PET复合树脂纤维抗紫外功能性研究 |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1.5.1 选题依据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设备 |
2.3 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原位生成纳米TIO_2/PET复合树脂的聚合反应工艺研究 |
3.1.1 原位生成纳米TiO_2/PET复合树脂的工艺技术路线选择 |
3.1.2 原位生成纳米TiO_2/PET复合树脂前驱体选择及对聚合反应工艺影响 |
3.1.3 原位生成纳米TiO_2/PET复合树脂酯化反应过程分析 |
3.1.4 原位生成纳米TiO_2/PET复合树脂缩聚反应过程分析 |
3.1.5 前驱体含量对原位生成纳米TiO_2/PET复合树脂聚合反应的影响 |
3.2 原位生成纳米TIO_2/PET复合树脂的结构性能研究 |
3.2.1 纳米TIO_2的原位生成反应机理分析 |
3.2.2 原位生成的纳米粒子在复合树脂中的分散性能 |
3.2.3 原位生成的纳米粒子对PET复合树脂常规理化性能指标的影响 |
3.3 原位生成纳米TIO_2/PET复合树脂流变性能及熔融纺丝性能研究 |
3.3.1 原位生成纳米TiO_2/PET复合树脂的流变性能研究 |
3.3.2 原位生成纳米TiO_2/PET复合树脂的纺丝性能研究 |
3.4 原位生成纳米TIO_2/PET复合树脂抗紫外纤维染色性能研究 |
3.4.1 纳米TiO_2含量对复合树脂抗紫外线纤维白度的影响 |
3.4.2 纳米TiO_2含量对复合树脂抗紫外纤维K/S值的影响 |
3.4.3 纳米TiO_2含量对复合树脂抗紫外纤维L、a、b值的影响 |
3.4.4 纳米TiO_2含量对复合树脂抗紫外纤维固色效果的影响 |
3.5 原位生成纳米TIO_2/PET复合树脂抗紫外线功能性研究 |
3.5.1 抗紫外线纤维、织物抗紫外性能评价标准研究 |
3.5.2 PET织物特性对其抗紫外性能评价的影响 |
3.5.3 抗紫外线纤维、织物抗紫外性能的评价标准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成果 |
致谢 |
(7)CITME 2004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技术进展综述 |
1.1 纤维生产 |
1.2 纱线生产 |
1.2.1 前纺 |
1.2.2 转杯纺纱机 |
1.2.3 紧密纺 |
1.2.4 自动络筒机 |
1.3 织物生产 |
1.3.1 机织 |
1) 喷气织机 |
2) 剑杆织机 |
3) 片梭织机 |
4) 喷水织机 |
5) 织造辅机 |
1.3.2 针织 |
1.3.3 非织造 |
1.4 染整加工 |
1.4.1 染色机械 |
1.4.2 印花机械 |
1.4.3 后整理机械 |
1.5 其它 |
2 结语 |
(10)LW600系列喷水织机的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LW600系列织机的主要特点 |
1.1 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
1.2 操作更容易 |
1.3 运行成本降低 |
1.4 刚性机架结构及优质油漆 |
1.5 织造范围扩大 |
2 其他特点 |
2.1 双泵系统 |
2.2 S形卷取织物 (LW603) |
2.3 厚重织物 |
2.4 积极胶经松经 |
2.5 弹力纱的织造 |
2.6 独立的捕纬边线开口 |
四、LW600系列喷水织机的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剑杆织机专机化控制系统研究[D]. 刘振昊. 河北工业大学, 2020
- [2]喷水织造的现状和进步[J]. 裘愉发,朱松英. 丝绸, 2007(08)
- [3]纺织器材行业篇[A]. 秋黎凤,苏丁仓,侯水利. 2006/2007中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研究报告, 2006
- [4]ITMA Asia 2005回顾(下)[J]. 胡发祥. 纺织导报, 2005(12)
- [5]第二届亚洲国际纺机展(ITMAASIA2005)的纺机新品(二)[J]. 周奉磊. 中国纺织, 2005(12)
- [6]原位生成纳米TiO2/PET复合树脂抗紫外纤维性能研究[D]. 马建平. 苏州大学, 2005(12)
- [7]CITME 2004回顾[J]. 胡发祥. 纺织导报, 2004(06)
- [8]从Shanghaitex 2003看纺机新技术[J]. 董奎勇,李伟俊. 纺织导报, 2004(01)
- [9]LW600系列喷水织机的特性[J]. 王延报. 棉纺织技术, 2001(04)
- [10]LW600系列喷水织机的特性[J]. 王延报,张燕,舒敏. 国外纺织技术,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