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层压论文-汪智勇,蔡考群,杨金表

模内层压论文-汪智勇,蔡考群,杨金表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内层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车内饰件,模内层压,层间结合强度,注射成型

模内层压论文文献综述

汪智勇,蔡考群,杨金表[1](2019)在《模内层压产品层间结合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模内层压产品层压材料与塑料基材容易剥离脱落的问题,基于界面机械互锁理论和扩散理论,研究了模内层压产品层间界面的形成机理,分析了层间结合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工艺实验和正交设计,分别研究了塑料基材和注射工艺参数对产品层间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塑料基材对产品层间结合强度有很大的影响,相对于聚碳酸酯(PC),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聚丙烯作基材时与聚氯乙烯人造革的模内层压产品层间结合强度最高;注射工艺参数对产品层间结合强度影响程度的顺序为:料筒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模具温度,其中料筒温度和注射压力对层间结合强度的影响非常显着,注射速度和模具温度对层间结合强度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汪智勇[2](2017)在《模内层压成形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了增强和/或改变汽车内饰件产品的外观、提高柔软触感和质地,通常需要在坚硬形态的塑料制品外表面添加覆盖薄层,如PVC人造革、织物、PU皮革、真皮等。传统工艺采用先成形塑料基材、再粘结外覆盖层的方法,存在工序多、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等问题。模内层压工艺是先在模具型腔内嵌入层压材料(外覆盖层),合模后一次注射成形,塑料熔体在层压材料内表面流动并在冷却后与层压材料粘结在一起,具有生产成本低、环保等优点。但模内层压成形新工艺存在层压材料易拉裂和起皱、层压材料与塑料基材易剥离、专用成形设备过于昂贵等问题。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层压材料在层压过程拉裂和起皱的机理及成形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获得了PVC人造革的力学性能参数,发现其具有应变率敏感性强的特性并建立非线弹性本构模型,采用ABAQUS/Explicit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成形速度等对层压材料成形性的影响,为层压过程预测缺陷、优化工艺和模具提供了指导依据。基于界面机械互锁理论和扩散理论,探明了模内层压产品层间界面的形成机理,分析了层间结合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工艺实验研究建立了塑料基材和注射工艺参数对层间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为优化产品的层间结合强度提供了科学方法。研究了模内层压成形过程的工艺特性,考虑到国外模内层压专用注射机过于昂贵的实际,提出了在通用注射机上开发模内层压外接控制系统的新方案,实现了嵌入式模内层压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设计,构建了热流道系统温度控制和中子动作控制算法,研制出满足模内层压工艺要求同时降低成本的成形装备。以汽车内门板上框架的模内层压产品为例,进行了产品的可成形性分析,采用数值模拟对产品的层压过程和注射过程进行了工艺分析与优化,研究并设计了具有特殊结构的模内层压模具,实现了模内层压工艺的实际应用与验证,并在汽车工业中进行了推广应用。综上,论文系统地研究了模内层压成形工艺中的层压材料成形性、层间结合强度、模内层压控制系统、模具设计与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突破了技术瓶颈,实现了该工艺的工程化应用,为该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7-01)

孙莹,唐小琦,梁松俭[3](2014)在《模内层压模具动态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模内层压注塑模具的动态温度控制系统,系统基于CPLD、FPGA构建了可靠、独立和快速的测控平台,并通过优化的PID策略,实现了模温的精确测量与控制。模内层压注塑工艺采用动态温度控制,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4年09期)

孙莹,梁松俭,唐小琦,周彬,江平[4](2013)在《基于嵌入式控制系统的模内层压成型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对普通注塑机进行数控改造,开发嵌入式控制系统,使之适应低压注塑工艺,从而实现汽车内饰件模内层压成型的方法。该系统针对模内层压成型的工艺特点,应用变模温控制、射胶顺序控制等功能,使产品品质好、生产效率高,引领了行业技术的新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3年05期)

李一龙,佟玉斌[5](2011)在《模内层压成型中阀浇口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oldflow软件对模内层压工艺中阀浇口方案进行充填过程的型腔压力分析,从而选择最优阀浇口分布方案;通过采用时间控制器来控制模内层压成型中浇口的开启,并用CAE分析软件对各方案熔合纹进行分析,实现顺序控制优化,最终确定了适用于模内层压工艺的阀浇口的最优方案。(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1年04期)

汪智勇,周华民,蔡考群,杨金(钅表),胡浩良[6](2010)在《模内层压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模内层压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从模内层压工艺、模具及数控装备方面综述了自行研发的汽车内饰件模内层压成套技术,并对模内层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10年10期)

陈磊[7](2009)在《汽车内饰件模内层压成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内饰环保和舒适度的要求逐渐变高,开发出一种有效的内饰成型方法,便成了十分迫切的要求。模内层压技术便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先进模具制造新技术。本课题是深圳群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的汽车内饰件模内层压模具技术项目的一部分,研究了汽车门内板上框架支架成型方法,对模具设计的关建技术、成型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和层压成型性分析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由于模内层压模具与常规模具相比结构更加复杂,如倒装结构、多级阀式热流道系统、多回路多方式冷却、复杂液压油路等,因此,本文针对模内层压成型模具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分型面方向设计、热流道设计、冷却系统设计,进行了重点研究。另一方面,在模内层压成型方法中,注塑工艺参数的设置至关重要。本文从熔合纹形成机理上入手,采用模流分析的方法,对各阀浇口的打开时间和关闭时间进行熔合纹、型腔压力以最终成型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多浇口顺序时间控制有利于降低型腔压力,减少熔合纹,能够提高最终成型质量。针对层压的可成型性能,本文用单轴拉伸实验方法得到了PVC人造革的极限力学性能,采用显示动力学有限元分析方法,基于LS-DYNA对PVC人造革层压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不同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对成型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模速度越慢、模具尖角越大,成型质量越高。本文提出的模内层压若干关键技术和优化方法,实际可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黄志高,蔡考群,周华民,李德群[8](2008)在《塑料成型新工艺:模内层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模内层压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比较了模内层压技术与传统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在工艺、模具设计方面的不同,并对我国模内层压技术的现状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08年06期)

[9](2003)在《经济实用的模内层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步法模内层压技术 (或称作“加衬模制技术”)与传统的模制后层压技术相比有以下几个优势 :减少了工艺步骤 ,省却了繁杂的粘合剂的使用 ,降低了劳动强度和部件的制造难度 ,获得了比粘合剂更强的熔融结合力。由于比标准的注射模塑所要求的压制吨位低 ,因此可以使(本文来源于《国外塑料》期刊2003年06期)

模内层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了增强和/或改变汽车内饰件产品的外观、提高柔软触感和质地,通常需要在坚硬形态的塑料制品外表面添加覆盖薄层,如PVC人造革、织物、PU皮革、真皮等。传统工艺采用先成形塑料基材、再粘结外覆盖层的方法,存在工序多、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等问题。模内层压工艺是先在模具型腔内嵌入层压材料(外覆盖层),合模后一次注射成形,塑料熔体在层压材料内表面流动并在冷却后与层压材料粘结在一起,具有生产成本低、环保等优点。但模内层压成形新工艺存在层压材料易拉裂和起皱、层压材料与塑料基材易剥离、专用成形设备过于昂贵等问题。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层压材料在层压过程拉裂和起皱的机理及成形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获得了PVC人造革的力学性能参数,发现其具有应变率敏感性强的特性并建立非线弹性本构模型,采用ABAQUS/Explicit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成形速度等对层压材料成形性的影响,为层压过程预测缺陷、优化工艺和模具提供了指导依据。基于界面机械互锁理论和扩散理论,探明了模内层压产品层间界面的形成机理,分析了层间结合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工艺实验研究建立了塑料基材和注射工艺参数对层间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为优化产品的层间结合强度提供了科学方法。研究了模内层压成形过程的工艺特性,考虑到国外模内层压专用注射机过于昂贵的实际,提出了在通用注射机上开发模内层压外接控制系统的新方案,实现了嵌入式模内层压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设计,构建了热流道系统温度控制和中子动作控制算法,研制出满足模内层压工艺要求同时降低成本的成形装备。以汽车内门板上框架的模内层压产品为例,进行了产品的可成形性分析,采用数值模拟对产品的层压过程和注射过程进行了工艺分析与优化,研究并设计了具有特殊结构的模内层压模具,实现了模内层压工艺的实际应用与验证,并在汽车工业中进行了推广应用。综上,论文系统地研究了模内层压成形工艺中的层压材料成形性、层间结合强度、模内层压控制系统、模具设计与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突破了技术瓶颈,实现了该工艺的工程化应用,为该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内层压论文参考文献

[1].汪智勇,蔡考群,杨金表.模内层压产品层间结合强度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9

[2].汪智勇.模内层压成形工艺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3].孙莹,唐小琦,梁松俭.模内层压模具动态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J].机械工程师.2014

[4].孙莹,梁松俭,唐小琦,周彬,江平.基于嵌入式控制系统的模内层压成型研究与实现[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3

[5].李一龙,佟玉斌.模内层压成型中阀浇口的设计与优化[J].塑料.2011

[6].汪智勇,周华民,蔡考群,杨金(钅表),胡浩良.模内层压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J].模具制造.2010

[7].陈磊.汽车内饰件模内层压成型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8].黄志高,蔡考群,周华民,李德群.塑料成型新工艺:模内层压[J].塑料工业.2008

[9]..经济实用的模内层压技术[J].国外塑料.2003

标签:;  ;  ;  ;  

模内层压论文-汪智勇,蔡考群,杨金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