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寿论文-张聪山

吴永寿论文-张聪山

导读:本文包含了吴永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吴永寿,《黄昏》,生态文学,生态意识

吴永寿论文文献综述

张聪山[1](2017)在《吴永寿短篇集《黄昏》中的生态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昏》是韩国短篇小说家吴永寿归乡前的最后一部短篇小说集,主要由15篇短篇小说构成。其中《回信》等八篇作品,既批判了物质文明所引发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有回归自然的意识,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以《回信》等八篇作品为对象,从生态学的理论出发探究其中的生态意识。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首次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指出生态学是与自然的经济相关的知识的总和。生态学是研究生存环境,更广义地说,研究生态圈、宇宙整体的一门学问。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也形成了深层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等理论。最近,把生态学理论适用于文学的研究越来越多,也出现了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是以自然、环境问题为主题或素材,批判生态破坏、探究生态恢复的文学。这样的生态文学有批判生态破坏、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存与和谐、探究生态恢复的方案等特征。生态意识是生态文学的一部分,是应对当前生态危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吴永寿短篇集《黄昏》中的生态意识可分为对生态破坏的不满和批判意识、对人与自然和谐的拥护意识、对生态恢复的探究意识。本研究主要从这叁个方面考察吴永寿短篇集《黄昏》中的生态意识。首先,对生态破坏的不满和批判,主要从对自然生态界破坏的不满和对人类精神生态破坏的批判两个方面进行。工业化不仅使自然遭到破坏,而且使人类的精神荒废,人类的精神生态也遭到破坏。其次,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的拥护意识,主要从对自然的尊重和感激、人与自然的共存进行分析。短篇集《黄昏》大部分都把自然当做与人类同样的生命体,拥有本质价值,自然与人类密切相连、相互影响的共存意识也有体现。最后,对于生态恢复的探究,本文主要从对自然生活的回归和对共同体生活的回归两个方面来研究。短篇集《黄昏》中,有很多曾经在城市里生活的人逐渐开始回归自然。自然可以净化人类的心灵,净化了心灵,才可以治疗肉体上的疾病。而且,人们自发联合的、有共同目标和经济基础的、维持有机体关系的共同体生活在短篇集《黄昏》的《大雁》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通过共同体生活的实现和共同体生活的愉悦,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回归共同体生活的渴望。吴永寿作品中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及其解决方法的研究,对于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吴永寿的初期和中期作品也反映了生态意识,本文只研究了《黄昏》中的生态意识。如果对其初期和中期的作品也进行研究,就可以对其作品中的生态意识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可以作为后续的研究课题。(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春晖[2](2013)在《吴永寿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现代作家吴永寿,以短篇小说着称,一生创作了百余篇富含韩国乡土特色的抒情小说。小说塑造的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渗透了其审美思想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知和评价。(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3年26期)

李春晖[3](2010)在《浅析吴永寿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现代作家吴永寿以短篇小说着称,他给世人留下了百余篇具有浓厚韩国乡土特色的抒情短篇小说。他经常使用象征、讽刺等艺术手法,含蓄简练地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李春晖[4](2009)在《吴永寿和沈从文小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作家吴永寿和中国作家沈从文凭借独具特色的作品世界,在韩中两国文坛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仔细分析二者的作品,不难发现,除了他们都出身于偏僻的乡村这一点之外,在作品的主题,人物的塑造以及创作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这说明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两位作家的作品具有极大的可比性。笔者从上述的共同点出发,进一步分析二者在创作上的异同点及产生这些异同点的原因,以此为韩中两国现代文学的比较提供更加宽阔的视野。对于吴永寿以及沈从文二位作家作品的个别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与此相反,目前对二者的作品进行比较的研究,还尚未展开。笔者拟选择二者的部分作品,从创作主题、人物类型,形式上的特征等叁个方面,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比较。本文采用了平行研究、社会历史批评以及传记批评的方法,在既有的针对二者的个别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吴永寿和沈从文作品的异同点。以此再次确认二位作家在文学史的地位,进一步拓宽韩中两国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视野。本论文在第一章绪论当中,主要阐述了已有的个别研究成果以及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本论则分为创作主题、人物类型以及形式上的特征叁个部分,进一步分析吴永寿和沈从文二位作家在创作上的异同点以及产生异同的原因。第叁章是结论部分,归纳整理绪论本论的论述,阐述本论文的成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6-01)

吴永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韩国现代作家吴永寿,以短篇小说着称,一生创作了百余篇富含韩国乡土特色的抒情小说。小说塑造的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渗透了其审美思想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知和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吴永寿论文参考文献

[1].张聪山.吴永寿短篇集《黄昏》中的生态意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2].李春晖.吴永寿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J].学理论.2013

[3].李春晖.浅析吴永寿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表现手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4].李春晖.吴永寿和沈从文小说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

标签:;  ;  ;  ;  

吴永寿论文-张聪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