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断陷盆地论文-王立武,刘智军,刘殿密,王丽丽,岳庆友

火山断陷盆地论文-王立武,刘智军,刘殿密,王丽丽,岳庆友

导读:本文包含了火山断陷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德惠断陷,营城组,火山机构,喷发单元

火山断陷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王立武,刘智军,刘殿密,王丽丽,岳庆友[1](2019)在《松辽盆地德惠断陷营城组火山机构刻画及储层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惠断陷火山岩储层发育在火山机构以及部分风化壳中,笔者以其火山机构内幕型储层为研究对象,提出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火山机构内幕进行火山机构-喷发单元-岩相逐级精细刻画的方法。通过对岩芯和薄片观察总结了8种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结合储层物性特征分析火山机构、喷发单元及岩相对火山岩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储层在火山机构中心和近火山口较为发育;喷发单元上部储层优于下部储层,喷发单元中部裂隙较为发育,可形成一套完整的孔隙-裂缝配置;火山岩相中以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喷溢相上部亚相以及侵出相内带亚相为优质储层。(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王世成,钟佳霖,王青,吴燕清,余弘龙[2](2018)在《内蒙古新城子火山断陷盆地12号铀矿点成矿条件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城子火山断陷盆地位于古生代古亚洲成矿域与中生代滨太平洋成矿域相互迭加的区域~[1],是铀及其他矿产成矿的高密度集中分布区。本区以往铀矿工作程度较低,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铀矿化点(带),仅对部分地段进行了槽、井探揭露,其中12号铀矿点~[2]较为典型。本文结合近几年在该区开展的铀矿地质工作对该点的铀成矿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西部资源》期刊2018年02期)

蒋飞[3](2017)在《松辽盆地王府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地层、储层与天然气成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是理解储层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的基础,是对储层进行合理预测的保障。本文以松辽盆地王府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多种方法,对火山岩地层、火山岩储层和火山岩气藏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火石岭组火山地层格架,然后在地层格架内开展岩性、岩相、储层发育机理、储层预测的研究,最后探讨本区天然气的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通过此次研究,总结了一套火山岩地层划分与对比技术以及火山岩储层地质-地震综合预测的方法流程。经过论文的详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成果和认识:1.火山层序划分与对比将火山地层层序由大到小划分为火山旋回、冷却单元组、冷却单元。提出冷却单元是火山地层的基本成因地层单元,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沉积体系或砂组,包括熔岩型、碎屑岩型和碎屑岩+熔岩型3种基本类型。冷却单元组是冷却单元的迭置,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准层序。冷却单元组在地震上可以有效识别,可作为地震火山地层的基本单元。火山旋回为冷却单元组的迭置,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叁级层序。通过建立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包括地质、测井、地震),单井层序划分,井震联合地层划分对比,形成了一套类似于砂岩储层中砂组研究效果的火山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实现了火山地层的对比与编图。据此,在王府断陷火石岭组识别出2个火山旋回和1个火山-沉积旋回,13个冷却单元组和若干个冷却单元。2.岩性岩相特征王府断陷火石岭组为中性岩和酸性岩,发育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4类,通过岩心和岩屑识别出包括安山岩、粗安岩、流纹岩、角砾熔岩、火山角砾岩等在内的24种基本岩石类型,其中粗安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火山角砾岩。研究区发育火山口相、火山斜坡相和盆地相,进一步识别出13种亚相和25种微相。通过火山作用与冷却单元关系的研究,建立了溢流作用、空落作用、基浪-热碎屑流作用、侵出作用形成的冷却单元的基本岩性-岩相模式。利用井震资料结合,实现了火山口相、火山斜坡相和盆地相的地震有效识别,并以单元组为单元实现了地震-火山岩相的平面编图。3.火山岩储层基本特征王府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岩储集空间可以概括为原生和次生两大类,包括原生孔隙、原生裂缝、次生孔隙和次生裂缝,且以次生孔隙和次生裂缝为主。主要发育气孔、粒间孔、晶间孔、冷凝收缩缝、爆炸裂缝、溶蚀孔、构造裂缝和构造-溶蚀缝。储层主要为中孔-较高孔、特低渗-低渗型储层,孔隙度主要介于5~10%之间,渗透率以小于0.1×10-3μm2为主。粗安岩段储层物性相对最好,流纹岩段其次,火山碎屑岩段的最差。各类岩石中火山碎屑熔岩的物性最好,其次为火山熔岩,沉火山碎屑岩的物性最差。4.火山岩储层发育机理按地层演化火山岩储层发育机理包含3个阶段。(1)冷却单元阶段,受火山作用和喷发环境等原生作用控制,主要形成气孔、冷凝收缩缝和炸裂缝,集中发育于冷却界面附近,是火山岩储层发育的基础。(2)单元组和火山旋回阶段,受坍塌作用、断裂作用和风化作用控制,发育准同生和次生孔缝,主要发育于火山口附近,且集中在风化壳,是火山岩储层的有效发展。(3)埋藏阶段,受成岩作用和断裂作用控制,大量次生溶蚀孔和构造裂缝集中在断裂带附近发育,对火山岩储层起决定作用。5.火山岩储层地质-地震综合预测综合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从岩相、储层发育机理、裂缝、地震属性分析、储层反演、储层孔渗饱分布等多方面对火山岩储层进行了定性-半定量的地质-地震综合预测。将预测的储层区划分为四类:Ⅰ类储层区为较高孔-高孔、中渗-高渗或高含气区;Ⅱ类储层区为中孔、低渗或中等含气区;Ⅲ类储层为潜在储层区;Ⅳ类为可能非储层。在冷却单元组13中圈定7个Ⅰ类储层区、5个Ⅱ类储层区和3个Ⅲ类储层区。6.火山岩气藏的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对于王府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岩气藏,冷却单元是基本的成储单元,且熔岩型和碎屑岩+熔岩型冷却单元有利于形成储层;冷却单元组是基本的成藏单元,且以火山机构为成藏中心;火山旋回是天然气成藏系统,整个火石岭组发育下部和上部两套含气层系,下部含气层系分布在火山旋回1的顶部,上部含气层系主要分布在火山旋回3。流纹岩最有利于天然气成藏,而粗安岩是天然气成藏的主体。天然气主要富集在火山口相,其次是火山斜坡相。王府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岩气藏具有“断控-层控-体控”复合的天然气聚集规律。山东屯构造带是天然气主要富集区,而且火山隆起带上主要发育下部含气层系,其边缘至凹地区则发育上部和下部2套含气层系。火山岩气藏在南北方向表现出分区性,包括叁个主要成藏区,即北部成藏区、中部成藏区和南部成藏区。整体发育反转背斜-地层成藏,断块成藏,岩性-断块成藏和断块-反转背斜-地层复合成藏4种成藏模式,且以断块成藏和岩性-断块成藏为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陈崇阳[4](2016)在《松辽盆地断陷期火山地层序列与构造—火山—盆地充填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古生代以来该地区经历了由古亚洲洋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演化过程。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位置,松辽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可能经历了来自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事件的影响。因地层连续沉积,沉积盆地详细记录了其自身形成和演化的历史以及区域上构造体制的转变过程。火山岩是地球深部动力学机制的地表表现,是研究区域构造作用的有效媒介。近年来,在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针对火山岩的油气勘探程度明显提高,盆内具备丰富的钻井、地震、测井、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资料,这为盆地深层火山岩研究提供了条件。针对盆内中生代营城组火山岩及断陷期地层进行地层学与构造演化研究,既可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撑,也可为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证据。盆内火山岩具有多活动中心、多期次、类型多样、成分复杂等特征,形成的含火山岩地层在岩性特征、岩性序列和岩相组合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由于物源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并受构造作用控制,火山地层序列常具有穿时、倒转现象;再加之火山岩中缺少化石资料,很难用古生物特征判断火山地层序列。上述因素致使火山地层序列精细划分、对比变得异常困难。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北部面积最大的断陷,由于断陷内营城组火山岩中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前人在火山岩相、火山机构、火山岩储层、火山岩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火山地层划分与对比、火山地层形成与分布机制及盆地构造演化研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1)含火山岩地层序列研究缺少火山地层学理论约束与沉积地层的形成主要受盆地沉降及水位变化控制不同,火山地层的形成则更多受到构造、岩浆作用控制。目前我国含火山岩地层序列的研究,由于缺少火山地层学理论约束,多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火山地层,没有考虑火山地层成因的特殊性,缺少以构造-岩浆作用为基础的火山地层研究,导致对火山地层结构认识不清,造成火山地层序列划分和对比困难。(2)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地层序列认识不统一与盆缘剖面、南部各断陷营城组火山地层序列(营一、叁段以火山岩为主,夹营二段沉积岩)不同,原有认识认为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地层中缺失营二段沉积岩,营一、叁段火山岩直接接触,并且在火山岩顶部发育一套下部为细粒砂泥岩、上部为粗粒砂砾岩的营四段。营二、四段和登娄库组主体都为沉积岩,叁者之间关系复杂,营二段缺失和营四段出现的原因,目前还存在疑问。再加之断陷内构造特征复杂,不同区块火山岩发育有明显的区带性,并且少有钻井揭示完整的营城组地层序列,导致不同区块间火山地层序列划分和对比困难。(3)营城组火山岩年代学研究结果具有较大差异由于火山岩中缺乏化石资料,很难用古生物年代特征判断火山地层的形成时代。同位素年代学可能是唯一的选择。而不同的同位素年代学测年方法测得的营城组火山岩年龄结果具有较大差异。K-Ar、Ar-Ar法测得营城组年龄主体范围为136-120 Ma,而锆石U-Pb法测得的范围为120-103 Ma。由于测试方法、样品岩性及岩石风化程度的差异,从而造成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地层序列对比,常会出现样品年龄大小与其所属地层的先后顺序对应关系出现矛盾,这很难为确定火山地层序列的关系提供有利依据。(4)徐家围子断陷构造-火山-盆地充填关系不明确地层序列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地层序列划分与对比存在问题,可能对火山岩分布规律、断裂活动期次、火山活动与构造作用的关系等相关研究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研究区断陷期发育3条NNW向的主干断裂,由西向东呈条带状分布,而火山岩平面分布却呈现南北分块分布的特征,这说明断裂与火山岩分布的形态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原有认识认为徐家围子断陷在营城组时期发生过大规模右旋走滑,而营城组火山岩分布特征却未显示出受到该走滑剪切作用的影响,这说明断裂活动与火山地层分布特征不匹配。(5)区域动力学背景与盆地构造演化的响应关系不够明晰以往研究多认为松辽盆地是在古太平洋构造域或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或两者共同影响引起的持续拉张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近年来,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盆地在沙河子末期(早白垩世晚期)曾发生过强烈的挤压作用,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沉积盆地所记录的伸展和挤压作用交替出现可能预示着其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构造体制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动力学背景。本文以松辽盆地盆缘剖面和徐家围子断陷为研究区,以营城组火山地层及盆地断陷期地层为研究对象,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以下研究:(1)总结具有等时地层界面意义的营城组二段地层特征,将其作为标志层,应用到营城组火山地层划分对比中;(2)以营二段地层为标志层,开展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地层序列划分与对比;(3)开展营城组火山地层年代学研究,为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依据;(4)在地层序列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开展火山活动与构造作用关系研究,并分析断陷期盆地构造特征,总结构造-火山-盆地充填规律与控制机制;(5)通过构造演化史剖面,开展断陷期构造演化研究,探讨各构造演化阶段动力学背景。具体研究过程、方法和认识如下:1.营城组火山地层中的沉积夹层特征、成因、识别标志及其地层对比意义营城组火山地层序列是松辽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的基础和关键。营城组二段是火山地层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厚度、地震可识别追踪、具有等时地层界面意义的沉积夹层。在火山地层序列划分中作为标志层,是营城组进一步分段的关键层位。本文从位于吉林九台地区的松辽盆地盆缘营城组次层型剖面入手,与盆内徐家围子断陷进行对比,根据实测剖面、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证实在徐家围子断陷存在营二段地层,并总结其岩性及序列特征、分布规律与成因、地球物理识别标志。将其作为标志层应用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地层序列划分和对比中。研究结果表明:从盆缘到盆内各断陷普遍发育营二段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Albian期(110-108 Ma),沉积时限2-3 Ma,为火山喷发间歇期的产物;岩性以富含凝灰质夹煤层为主要特征,其碎屑组分粒度自下至上呈现“粗-细-粗”的全韵律;断陷内营二段地层厚度变化很大,7-368 m,平均73 m,平面上存在两类沉积中心:1与营一段火山岩最大厚度中心重迭的火山期后热沉降中心,岩性为富含凝灰质等火山物质的细粒砂泥岩;2继承性古地貌凹陷中心,岩性为火山物质含量低的砂砾岩夹粉砂岩、泥岩。不同成因的营二段地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存在差异:1由于富含凝灰质等火山物质,伽马值较高,测井曲线呈剧烈抖动的细齿状,地震反射轴呈现连续性好、强反射、易于追踪识别等特征;2凝灰质等火山物质含量低,伽马值也相应较低,测井曲线呈较平直的微弱细齿状,地震反射轴呈现连续性差、中-弱振幅的杂乱反射特征。以营二段为标志层,可将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分为叁段,其中一、叁段均以火山岩为主。地层对比结果显示:原分层中的营城组四段实属不同充填期的两套地层:下部细粒砂泥岩段应为断陷期的营二段,上部粗粒砂砾岩段应为坳陷期的登娄库组一段。2.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地层序列清晰的地层序列是油气勘探开发部署和后续相关地质研究的基础。以火山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营二段地层为组内划段的标志层,以盆缘剖面揭示的一、叁段内火山喷发期次特征作为段内划分期次的依据。基于121口钻井及相关岩心、岩屑、测井等资料,分析单井营城组岩性序列、岩相组合,进行组内划段、段内划期次,通过叁维地震剖面进行井-震联合地层对比,由单井到各区块再到断陷逐步厘清火山地层纵向序列。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显示: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可划分为3段6期次。一、叁段为火山岩段,二段为沉积岩段,自下而上各段厚度比为8:1:5。一、叁段又可细分为3个火山喷发期次:一段自下而上分别为,中基性熔岩期次、酸性火山碎屑岩期次、酸性熔岩与酸性火山碎屑岩期次,各期次厚度比为1:2:3;叁段自下而上分别为,酸性火山碎屑岩期次、中基性熔岩期次、酸性熔岩与酸性火山碎屑岩期次,各期次厚度比为1:2:2。徐家围子断陷各区块营城组地层序列发育存在差异:古隆起区(升平-宋站)地层厚度薄,但序列相对齐全,为营一段与营叁段火山岩的迭合区;古隆起北侧凹陷区(安达)地层厚度大,但缺失营一段火山岩;古隆起区南侧凹陷区(徐西-徐东)地层厚度大,以走滑断裂(徐中断裂)为界,断裂西侧凹陷区(徐西)序列相对齐全,断裂东侧凹陷区(徐东)缺失营叁段火山岩。3.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地层年代学特征由于火山地层序列常具有穿时或倒转现象,因此在基本厘清地层序列的基础上,针对关键层位进行年代学研究对判断火山地层序列才更有意义。本次火山地层年代学研究目的是剖析断陷内营城组各期火山岩的地质时代,趋近营城组火山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时间,并在同一测年体系中比较所属不同地层序列的样品年龄大小,判断地层序列的先后顺序,并与本文地层序列划分结果进行对比,为断陷内营城组火山地层的精确划分与对比提供年代学证据。以营二段为标志层,在断陷内选取序列清晰、特征明显的营一、二、叁段火山岩岩心、岩屑样品共14套,进行锆石LA-ICP-MS U-Pb测年分析。火山岩样品加权年龄和单颗粒锆石年龄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年龄范围为120-105 Ma,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的Aptian阶-Albian阶。其中,营一段年龄为120-110 Ma,营二段年龄为110-109 Ma,营叁段年龄为109-105 Ma。年龄测试结果表明,火山岩样品所属地层序列顺序与年龄大小对应关系基本吻合,本文地层划分方案合理。4.徐家围子断陷构造-火山-盆地充填特征及其受控机制由于富含丰富的油气资源,营城组成为松辽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位。研究营城组火山地层的形成和分布的受控机制对油气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火山地层序列(组、段、期次)精细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填制3段6期次火山地层厚度图,并通过构造演化史剖面分析区内各主干断裂性质、活动期次及构造属性(伸展、走滑特征和控陷方式),揭示断裂/古地形与火山地层厚度及分布的时空关系,探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地层形成和分布的受控机制。地层序列的详细刻画揭示出各期次火山地层的时空演化规律: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地层整体展布与主干断裂走向一致,均为NNW向,其中营一段火山岩连片分布,主要分布在断陷东南部,营叁段火山岩分块分布,主要主要分布在断陷的西部和北部;各段内火山喷发期次由早到晚表现出喷发规模逐步增大、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厚度不断增加的特点。通过构造演化史剖面分析、判断各主干断裂的活动期次:营一段时期,徐中、徐东走滑断裂带活动明显;营叁段时期徐西断裂南、北段,徐中、徐东断裂均有活动。各段、各期次火山地层分布与主干断裂位置迭合图清楚揭示,营一段各期次火山地层呈现由西南向东北迁移的特征,地层厚度中心位于徐中断裂和徐东断裂带南部分支附近;营叁段火山地层厚度中心位于徐西断裂南、北两段和徐东断裂带北部分支附近。综合控陷断裂性质、构造演化史分析、火山地层分布特征认为,火山地层的形成和分布明显受断裂和沙河子组末期受挤压构造作用形成的古地形控制。断裂对火山地层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作为岩浆上涌通道和对地层分布具有走滑剪切改造作用,具体表现为:1断裂作为岩浆上涌通道,火山地层最大厚度中心常位于断裂附近;2断裂活动的时空变化控制了火山地层厚度中心的时空迁移;3断裂的产状控制了火山地层单元的产状,形成火山地层中特有的“喷发不整合”地层界面;4走滑断裂对火山地层的分布具有剪切改造作用,致使断裂两侧地层厚度存在差异,导致营二段地层追踪对比困难、营叁段地层南北分块分布。古地形对火山地层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为:1古凹陷区火山地层厚度大,古隆起区厚度薄;2古隆起区阻隔了其南、北两侧营一、叁段火山岩的相向流动,致使其南、北两侧分别缺失营叁段和营一段火山岩,而隆起区成为两段火山岩的“收敛、尖灭、交迭”区。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大规模、厚层(最厚达2400多米)火山岩的形成并非受控于该时期盆地的持续张裂,而是受断裂与古地形的耦合关系控制,具体表现为:作为岩浆上涌通道的主要断裂位于紧邻凹陷区的隆起斜坡上,有利的地形使喷出的岩浆“顺势而下”,古凹陷为其汇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岩浆不能原地堆积堵塞通道,从而形成大规模、厚层火山岩。5.徐家围子断陷期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松辽盆地位于蒙古-华北板块东北缘,其北部为西伯利亚板块、东部为古太平洋板块,断陷期(150-105 Ma)盆地围区发生了蒙古-鄂霍次克洋关闭和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东缘俯冲等区域构造事件。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位置,松辽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可能受到来自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事件的影响,使之成为研究和解决中国东北地区构造演化问题的关键区域。盆内断陷期地层发育,连续沉积的地层充填物详细记载了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同时也可能系统记录了区域上的构造演化过程。本文在构造演化史分析的基础上,量化断陷期各组段地层伸展率,划分构造演化阶段,分析各演化阶段的构造属性(拉张伸展、挤压、走滑作用的强度及方向),结合同期板块运动和围区火成岩特征,探讨区域构造体制时空演化。基于构造演化史剖面计算的地层伸展率:火石岭组时期地层平均伸展率为18.6%,沙河子组时期为20%,营城组时期为0.5%。区内断陷期地层展布方向为NNW,发育叁组NNW向断裂。火石岭组-沙河子组时期,断裂活动表现为NNE-SSW向拉张伸展与NNW-SSE向走滑并存,但以NNE-SSW向拉张伸展作用为主;沙河子组末期,断陷受到NNW-SSE向挤压,中部地区褶皱隆起,南、北地区形成凹陷;营城组时期,断裂活动以NNW-SSE向走滑剪切作用为主。根据各期地层的伸展率变化特征、区内主干断裂性质及活动期次,将徐家围子断陷期分为3个构造演化阶段:火石岭组-沙河子组拉张伸展期(晚侏罗晚期-早白垩世中-晚期,150-135 Ma)、沙河子组末挤压褶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135-130 Ma)、营城组走滑剪切期(早白垩世晚期,130-105 Ma)。由构造特征推测各构造演化阶段构造应力方向为:拉张伸展期,NNE-SSW向拉张与NNW-SSE向拉张并存,以NNE-SSW向拉张为主;挤压褶皱期,NNW-SSE向挤压;走滑剪切期,NNW-SSE拉张。盆地构造特征的转变,可能源自不同动力学背景下区域构造体制的转变。将本文各演化阶段时代及其构造应力大小、方向变化特征与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比对,将断陷内两期火山岩(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火石岭组和早白垩世晚期营城组)与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各期火成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比对,结合地球化学特征揭示的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综合分析认为,徐家围子断陷期构造演化是由围区西伯利亚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和速率变化以及两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具体而言,火石岭组-沙河子组时期的拉张伸展与走滑作用是蒙古-鄂霍茨克洋关闭后伸展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伸展作用联合影响下形成的;沙河子末期的挤压作用是古太平洋板块转向、加速俯冲引起的;营城组时期的走滑剪切作用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对松辽盆地的影响可能于早白垩世中-晚期(135-130 Ma)趋于湮灭。(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修昊,唐华风,黄露玫[5](2016)在《松辽盆地英台断陷沉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台断陷营城组二段沉火山碎屑岩储层埋深超过3 000 m后仍发育高孔隙度带,为明确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从储集空间分布特征入手,分析储集空间组合与岩性、埋深和构造位置的关系以及物性分布规律,并针对成岩作用和高孔隙度带的成因研究储层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英台断陷营城组二段沉火山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包括粒(砾)间孔和粒(砾)内气孔等原生孔隙、溶蚀孔和晶间微孔等次生孔隙以及裂缝;存在2 000~2 100,2 500~2 550和3 300~3 700 m等3个高孔隙度带。储层受埋深压实、充填、交代、溶蚀—溶解和重结晶等成岩作用控制。对于深埋藏沉火山碎屑岩储层改善的主要因素是溶蚀—溶解作用和基质重结晶作用,不稳定矿物斜长石溶蚀—溶解作用最大可增加面孔率0.6%~5.3%,不稳定基质重结晶作用可增加面孔率0.9%~8.3%;沉火山碎屑岩的不稳定成分含量高,为成岩作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凸起区中埋深小于3 700 m、溶蚀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发育的沉火山碎屑岩均应受到勘探的重视。(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6年03期)

唐华风,杨迪,邵明礼,王璞珺,孙文铁[6](2016)在《火山地层就位环境对储集层分布的约束——以松辽盆地王府断陷侏罗系火石岭组二段流纹质火山地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松辽盆地王府断陷侏罗系火石岭组二段流纹质火山地层为例,探讨火山地层就位环境类型及储集层发育模式,总结火山地层就位环境对储集层形成的控制作用。利用下伏岩层岩相分析法和上覆岩层印模法对就位前和就位后的古地貌进行恢复,进而将就位环境划分为4类:就位前洼陷-就位后洼陷(Ⅰ类)、就位前洼陷-就位后低凸起(Ⅱ类)、就位前低凸起-就位后低凸起(Ⅲ类)、就位前低凸起-就位后洼陷(Ⅳ类)。钻井揭示处于Ⅰ类就位环境的火山地层具有"下好上差"的储集层分布模式,主要受挥发分捕获、熔浆淬火和深埋藏溶蚀作用的控制;处于Ⅲ类就位环境的火山地层具有"上好下差"的储集层分布模式,主要受风化淋滤、挥发分捕获和构造作用的控制。Ⅰ类就位环境的火山地层下部和Ⅲ类就位环境的火山地层上部为有利的勘探目标。(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6年04期)

李建华,屈卫华,赵然磊,刘洪涛,唐华风[7](2016)在《地层元素测井(ECS)中不相容元素特征对薄层火山地层对比的约束——以松辽盆地南部王府断陷火石岭组流纹质火山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ECS(Elemental Capture Spectroscopy)测井资料中Gd和Ti交汇图进行火山地层对比。结果表明王府断陷流纹质火山地层可划分为5个地层单元;存在明显间断期的CS13和CS14井均揭示Ti元素变化特征是上覆层段(晚喷发期)含量高,并推测火山喷发顺序为期次1-期次2-期次3。火山活动从南到北迭置迁移变化,经历了弱(期次1)-强(期次2)-弱(期次3)的喷发序列。对比实测孔隙度、渗透率与喷发期次的关系,可知期次2储层物性最优,期次1次之,期次3储层物性较差,有利储层分布在期次2范围内。(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6年01期)

程日辉,蒋飞,许中杰[8](2015)在《松辽盆地王府断陷火山岩地层、岩相和火山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王府断陷下白垩统地层中发育火山岩地层——火石岭组,由粗安质-流纹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以及正常碎屑沉积岩构成。火山岩地层基本上呈层状发育,地震剖面上可以识别出若干套地震火山地层,界面类型有风化剥蚀界面、喷发间断面和喷发整合面,构成不同级别的火山层序。在岩心和露头上可以识别的具有成因地层意义的最小地层单元是火山岩冷却单元,由一套具有成因联系的岩性和岩相构成,界面为冷却界面。以流纹岩为例,冷却单元可以区分为熔岩型、碎屑岩+熔(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5)》期刊2015-06-24)

单玄龙,李吉焱,陈树民,冉清昌,陈贵标[9](2014)在《陆相水下火山喷发作用及其对优质烃源岩形成的影响: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岩芯和薄片的观察,结合地震、测井资料,岩芯样品地球化学的测试数据和古地理背景,认为研究区内存在水下喷发作用形成的火山岩.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水下喷发火山岩的识别标志为沉凝灰岩与黑色泥岩互层、双层珍珠岩夹无斑或少斑流纹岩、膨润土和氧化系数(Fe3+/Fe2+).岩石类型有火山角砾岩、熔结角砾岩、珍珠岩、流纹岩、凝灰岩和沉凝灰岩,岩相以爆发相和喷溢相为主,水下喷发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汪家屯、升平、徐西、徐中和徐东等地区,以徐深1井区最为典型.研究区营城组火山岩上覆泥岩有机质丰度均值大于2.0%,为优质烃源岩,分析认为陆相水下喷发火山作用不仅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和能量,使水体中有机质的含量增高,而且水体分异作用的产生,为有机质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还原环境,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并据此建立了水下喷发与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4年12期)

衣健,王璞珺,李瑞磊,赵然磊,陈崇阳[10](2014)在《松辽盆地断陷层系地震火山地层学研究:典型火山岩地震相与地质解释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松辽盆地火山岩盆地充填模式及在无井或少井区寻找火山岩有利储层,需要对盆地火山岩地震相及其反射特征和地质内涵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基于盆内钻井和过井地震剖面,应用火山地层学理论和地震火山地层学方法将松辽盆地火山岩地震相单元划分为火山岩丘、火山岩台地、洼地火山充填、穿切等4类10种亚类。通过井震对比,结合野外火山地层研究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这些地震相单元的地质解释模式和响应关系。火山岩地震相单元通常对应于以某种盆地火山充填类型(相或相组合)为主的火山岩体,火山岩丘地震相多可解释为侵出岩穹、酸性简单熔岩流和酸性复合熔岩流等具有丘状外形的充填类型,火山岩台地地震相多代表中基性岩的简单熔岩流和火山碎屑流等具有席状外形的充填类型,洼地火山充填多代表充填在先存洼地中的简单熔岩流和火山碎屑流,穿切地震相多可解释为岩席、岩墙。除了这些典型的地震相单元以外,对地震反射特征(外形、物理参数、反射结构)与火山岩地质属性的响应关系的分析可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地震相单元所反映的地质含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火山断陷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城子火山断陷盆地位于古生代古亚洲成矿域与中生代滨太平洋成矿域相互迭加的区域~[1],是铀及其他矿产成矿的高密度集中分布区。本区以往铀矿工作程度较低,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铀矿化点(带),仅对部分地段进行了槽、井探揭露,其中12号铀矿点~[2]较为典型。本文结合近几年在该区开展的铀矿地质工作对该点的铀成矿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火山断陷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王立武,刘智军,刘殿密,王丽丽,岳庆友.松辽盆地德惠断陷营城组火山机构刻画及储层意义[J].世界地质.2019

[2].王世成,钟佳霖,王青,吴燕清,余弘龙.内蒙古新城子火山断陷盆地12号铀矿点成矿条件浅析[J].西部资源.2018

[3].蒋飞.松辽盆地王府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地层、储层与天然气成藏研究[D].吉林大学.2017

[4].陈崇阳.松辽盆地断陷期火山地层序列与构造—火山—盆地充填演化[D].吉林大学.2016

[5].修昊,唐华风,黄露玫.松辽盆地英台断陷沉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

[6].唐华风,杨迪,邵明礼,王璞珺,孙文铁.火山地层就位环境对储集层分布的约束——以松辽盆地王府断陷侏罗系火石岭组二段流纹质火山地层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

[7].李建华,屈卫华,赵然磊,刘洪涛,唐华风.地层元素测井(ECS)中不相容元素特征对薄层火山地层对比的约束——以松辽盆地南部王府断陷火石岭组流纹质火山岩为例[J].世界地质.2016

[8].程日辉,蒋飞,许中杰.松辽盆地王府断陷火山岩地层、岩相和火山机构[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5).2015

[9].单玄龙,李吉焱,陈树民,冉清昌,陈贵标.陆相水下火山喷发作用及其对优质烃源岩形成的影响: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为例[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

[10].衣健,王璞珺,李瑞磊,赵然磊,陈崇阳.松辽盆地断陷层系地震火山地层学研究:典型火山岩地震相与地质解释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

标签:;  ;  ;  ;  

火山断陷盆地论文-王立武,刘智军,刘殿密,王丽丽,岳庆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