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年农村题材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景,审美,农村题材小说
年农村题材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孟凡淼[1](2019)在《林斤澜“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风景描写经常作为背景性的存在,事实上在特定历史时期,风景的描写还深藏着意识形态背后的意义。林斤澜在"十七年"时期创作的农村题材小说,虽然塑造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但其背后的作为人物活动的环境的风景,却潜藏着作家被压抑的深刻的审美追求。(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10期)
孙雪[2](2019)在《舒克申与叶基莫夫农村题材小说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舒克申与叶基莫夫都是当代俄罗斯农村题材小说家,两位作家都在自己的很多作品中及时反映了俄罗斯农村所发生的变化和面临的问题。舒克申与叶基莫夫虽都是以写农村题材小说着称,但是两人在写作风格上却大相径庭。本文将主要探讨两位农村题材小说家创作风格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7期)
吴都保[3](2019)在《“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自利性”农民形象的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通过农民"猫腻"行为的描写,展示出物质贫乏年代"下属群体"出于生存本能的"物质自利性"的自我保护行为。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农业合作化运动试图通过"农业技术"提高物质生产来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以此解决农民意识中"信仰"与"物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作家也因其矛盾与冲突而陷入"道"与"器"写作立场的抉择困境,从而建构了"自上而下"的"显性"叙事和"自下而上"的"隐性"叙事两种叙事模式,折射出政治场域的理性真实和文学场域的感性真实两种不同的历史记忆。(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09期)
石兴泽[4](2019)在《录制变革年代农村生活的欢歌笑语——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浪漫主义表征选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题材小说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作家受变革现实的影响激情创作,致力于表现新时代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和思想风貌的巨大变化,描绘社会主义农村的美好前景,赞美社会主义新人,谱写集体劳动的田园欢歌。《创业史》《在田野上,前进!》《艳阳天》等作品鹰扬文坛内外,在抒发激情、表现理想、塑造形象、描写田园风景和生活场景等方面均显示出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何丽云[5](2019)在《从“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看“金山银山”——读陈残云《香飘四季》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话深入人心,如今,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穿越时空,从历史的角度看,祖国的河山是怎样的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至1966年,"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可见一斑。尽管描写不多,却让我清晰看到,那时的中国大地上,处处可见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9年07期)
张陵[6](2019)在《农村题材小说与乡土小说——重读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题材小说和乡土小说,是两个深度交叉又各行其道的概念,长期以来,理论界并未对此作出明晰的、令人信服的阐释。张陵先生通过对新时期重要作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重读和思考,从生成背景、风格演变及创作理念等方面,对农村题材小说和乡土小说作了梳理和评判,目的在于倡扬文学的民族性,开掘文学的原创力。我们认为,在文学过度强调国际化和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在农村和乡土正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语境里,这种剖析和提醒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张先生的持论是否妥帖,是否宽展,是否精进,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本刊期待批评家和作家就这一话题,发表富有价值和创见的讨论。(本文来源于《四川文学》期刊2019年07期)
苏沙丽[7](2019)在《从改革的喜悦到现代性忧思——贾平凹农村题材小说总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乡土文学"是一个在现代视阈里才生发的概念,"乡村"也只有在与城市的对照中才能有其凸显的意义与地位。那么,何谓现代?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是一个时间的标识,意味着精神与物质文明新的生发点,也就是韦伯所说的传统与现代的分界;"现代性"是一种同化且普世的力量,是关于"进步"的历史必然性,其(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胡延龙[8](2019)在《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的女性形象建构与性别平等——以“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女性形象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妇女解放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已然成了一组紧密相关的时代命题。"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其建构过程,实际上是对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女性身份实现深刻转型的真实摹写。而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框架之下对性别平等所进行的广泛政治支持和社会动员,却也正是"新型主体"与"新的精神"形象建构的现实观照。其结果共同指向于立体的中国本土妇女运动和性别平等的新空间。(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尚一然,潘莉[9](2019)在《试比较乡土小说和农村题材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题材小说是20世纪中国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题材小说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折射出中国乡村的百年巨变。最具有比较意义的是20世纪20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小说和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从地域情缘、人物塑造和审美取向叁个方面对两种不同类型乡村题材小说进行比较分析,可窥见其中的异同。(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9年01期)
倪万军[10](2018)在《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得失之辩:以《创业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十七年文学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成为很多研究者关注的对象,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却并没有留下很多值得关注的经典。本文试图通过对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状况的梳理,尤其以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为例,对当时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思想理论资源和问题进行辨析,寻找十七年时期为什么没有出现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作品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评论》期刊2018年06期)
年农村题材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舒克申与叶基莫夫都是当代俄罗斯农村题材小说家,两位作家都在自己的很多作品中及时反映了俄罗斯农村所发生的变化和面临的问题。舒克申与叶基莫夫虽都是以写农村题材小说着称,但是两人在写作风格上却大相径庭。本文将主要探讨两位农村题材小说家创作风格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年农村题材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孟凡淼.林斤澜“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研究[J].今传媒.2019
[2].孙雪.舒克申与叶基莫夫农村题材小说对比[J].北方文学.2019
[3].吴都保.“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自利性”农民形象的剖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4].石兴泽.录制变革年代农村生活的欢歌笑语——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浪漫主义表征选样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何丽云.从“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看“金山银山”——读陈残云《香飘四季》有感[J].中国图书评论.2019
[6].张陵.农村题材小说与乡土小说——重读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札记[J].四川文学.2019
[7].苏沙丽.从改革的喜悦到现代性忧思——贾平凹农村题材小说总论[J].文艺评论.2019
[8].胡延龙.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的女性形象建构与性别平等——以“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女性形象为中心的考察[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尚一然,潘莉.试比较乡土小说和农村题材小说[J].学园.2019
[10].倪万军.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得失之辩:以《创业史》为例[J].中国文艺评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