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文风论文-车弘道

齐梁文风论文-车弘道

导读:本文包含了齐梁文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齐梁文风,以文取士,道德和技巧,理想文学形态

齐梁文风论文文献综述

车弘道[1](2009)在《齐梁文风批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论文以南北朝至唐初对齐梁文风的批判为主题,以《雕虫论》、《文心雕龙·情采》、《上隋文帝论文书》和史书中的各种评论等等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这些篇章进行综合性的比较,找出彼此间的同异,并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这些言论的外在起因、本身的逻辑结构、批判的重点和实际的效果。全文共分为四大章:第一章试图说明批判者对齐梁文风作出批判不仅是思想道德上的分歧,最主要的外部原因是南朝文学风气的扭曲,文人在创作动机上带有强烈的功利心态,导致文学作品中真挚情感的缺失,而以文取士的选吏标准对政府的运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二章首先指出批判者主要从道德和技巧两方面来贬斥齐梁文学,批判者更尝试把两方面从逻辑上结合起来,说明两者之间具有主次和互动关系。而在唐代,史官更根据政治因素,提出以“宫体”这一具体批判对象。第叁章讨论了批判者在作出价值判断的标准问题。从南北朝到唐初,这一标准从“文质结合”演变到“古今两存”再到“南北融合”,这一转变与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但叁种标准在本质上都以内容和修辞的互相配合为基调。第四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取了两次官方的文学改革为例子,说明这两次改革失败的内外原因。第二部分则指出如《上隋文帝论文书》这一类简单地将道德和文学对立的批判虽然不具备可行性,但在唐代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05-06)

周建江,田守勇[2](1996)在《齐梁文风的北传及余绪》一文中研究指出齐梁文风的北传及余绪周建江田守勇批评太宗世民文学者,常将其同齐梁陈隋之文学相联系。《新唐书》卷201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糜相矜。”而煽起唐初浮糜的齐梁文风的“风流教主”即太宗皇帝,《新唐书·虞世南传》解释说:“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赓和...(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1996年06期)

葛晓音[3](1990)在《初唐四杰与齐梁文风》一文中研究指出四杰作为下层文人的代表,历来被视为初唐文学革新的前驱,但也存在着不少局限。已有不少论者指出,四杰虽有批判宫廷文学中齐梁遗风的自觉意识,但其“词旨华靡”之处,仍“沿陈隋之遗”,这一看法无疑是符合事实的。不过,四杰与齐梁文风的关系十分复杂,似非叁言两语所能概括。所以深入一步搞清四杰批判浮靡而又不脱齐梁的原因,对齐梁文风在四杰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四杰突破齐梁、开启盛唐的贡献等问题作出辩证的分析,仍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1990年03期)

王志新[4](1988)在《齐梁文风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文学史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反复思考对齐梁文风的评价问题。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权威性极强的书。印数颇多,流传很广。翻开第一卷,看到对齐梁文学的评价是:“内容越来越空虚堕落”“齐梁时代的诗坛领袖人物沈约就写过《梦见美人》,《六忆》、《携手曲》、《夜夜曲》这类色情的作品。”……“使文学的趋向腐化堕落已经成为必然了。”“梁简文帝萧纲更进一步提倡写色情的诗。”……“萧纲不仅带头写《咏内人昼眠》,《美人(本文来源于《上饶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88年01期)

齐梁文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齐梁文风的北传及余绪周建江田守勇批评太宗世民文学者,常将其同齐梁陈隋之文学相联系。《新唐书》卷201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糜相矜。”而煽起唐初浮糜的齐梁文风的“风流教主”即太宗皇帝,《新唐书·虞世南传》解释说:“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赓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齐梁文风论文参考文献

[1].车弘道.齐梁文风批判研究[D].复旦大学.2009

[2].周建江,田守勇.齐梁文风的北传及余绪[J].齐鲁学刊.1996

[3].葛晓音.初唐四杰与齐梁文风[J].求索.1990

[4].王志新.齐梁文风辨[J].上饶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

标签:;  ;  ;  ;  

齐梁文风论文-车弘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