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博峪河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IS,生境适宜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博峪河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赵晓冏,汪桂生,孟浩贤,孙旭伟[1](2016)在《甘肃省博峪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潜在生境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年、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选取与大熊猫生境相关的7个影响因子,从大熊猫潜在生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境等方面分析了生境的变化特征,探讨该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生境适宜性.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人类活动的情况下,保护区内大熊猫生境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23.22%,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19.02%,较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46.69%;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护区内大熊猫生境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23.63%,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19%,较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46.67%.与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相比,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从23.22%上升到23.63%,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从19.02%下降到19.00%,受人类活动影响后转变为不适宜生境的面积达到36.96km2,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比较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宁应之,王红军,王晓景,杜海峰[2](2011)在《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对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11个采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76种纤毛虫,隶属于3纲10目29科42属.广布种为陆生拟裸口虫(Pseudoholophrya terricola)、僧帽肾形虫(Colpoda cucullus)、齿脊拟肾形虫(Paracolpoda steini)、膨胀肾形虫(Colpoda inflata)、土壤肾形虫(Colpodaedaphoni)、有肋薄咽虫(Leptopharynx costatus)、刚毛胃纤虫(Homalogastra setosa)、近亲殖口虫(Gonostomumaffine)、苔藓游仆虫(Euplotes muscicola).下毛目为该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中的优势类群,肾形目和前口目为次优势类群,管口目和寡毛目属罕见类群.研究区C/P系数为0.615,Jaccard相似性系数在0.184~0.532之间.结果分析表明,博峪河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适宜于土壤纤毛虫的生长与繁殖,各样点土壤纤毛虫物种分布有明显差异,且与各样点小生境密切相关,物种数的差异和较低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显示出土壤纤毛虫群落分布的异质性具有区块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郭怀清[3](2009)在《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配合博峪河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工作,受甘肃省林业厅动物管理局的委托,我们对博峪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做了全面调查。本论文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资料收集、标本的查阅、鉴定和整理,就本保护区的植物类群组成、植被类型、种子植物区系、植物多样性及珍惜濒危植物做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本区植物类群丰富,本区野生高等植物152科、555属、1224种,其中苔藓植物16科、23属、33种,蕨类植物19科、35属、99种,裸子植物4科、10属、20种,被子植物113科、487属、1072种。(2)通过对科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本区种子植物可以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分布区变型。热带分布科较多占总科数(不含世界分布科)57.14%,温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41.76%。这反映出本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性和热带向温带的过渡性,同时也反映了本区植物区系的起源与热带植物区系有着渊源关系。(3)通过对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温带分布属占多数,占非世界分布属的74.44%,热带分布属占22.22%,这说明本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同时有一定的热带性质。东亚成分66属,其中中国-喜马拉雅变型11属,中国-日本变型22属,这反映了本区植物区系与中国-日本植物区系关系较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更加紧密。(4)通过对种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中国特有种明显占优势,有555种,占非世界广布种的51.62%,非中国特有种又以东亚分布、温带亚洲分布、北温带分布为主,这可以反映出本区植物区系发育年轻的特点。从东亚成分来看,本区植物区系与中国-日本植物区系较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关系更密切。(5)通过与周边自然保护区的比较,结果表明本区与白水江中上游地区和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较为密切,本区植物区系基本位于东亚植物区系边缘,与东亚植物区系属于同一起源。(6)本区植被类型可以分为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和32个群系。(7)本区植物区系的性质有:①温带性质明显;②起源古老,发育年轻;③过渡性和交汇性明显;④优势科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较多。(8)种子植物生活型多样,以多年草本为主,有521种,占总种数的47.71%;灌木229种,占20.97%;灌木或小乔木53种,占4.85%;乔木97种,占8.88%;藤本48种,占4.40%;寄生或半寄生植物6种;水生草本植物20种。(9)植物资源组成多样,按其经济用途可以分为14类,以药用植物最多,有434种,占高等野生植物的35.37%,饲用植物216种,蜜源植物187种,占甘肃蜜源植物总数的31.17%,纤维植25种,有毒植物94种,淀粉及其他醣类植物20种,油脂植物28种,鞣料植物42种、芳香油植物22种,保健饮料植物19种,树脂植物4种,树胶植物8种,草本花卉植物17种。(10)本区珍惜濒危植物较多,有20科、24属、2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科、1属、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科、8属、8种;国家叁级保护植物8科、10属、10种;甘肃重点保护植物5科、5属、5种。这些保护植物以落叶乔木为主,有11种,占保护植物总数的40.83%。(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6-30)
王晓景[4](2009)在《甘肃博峪自然保护区土壤纤毛虫分类与物种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7月—2008年12月,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对甘肃博峪自然保护区土壤纤毛虫分类与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76种纤毛虫,隶属于1门3纲6亚纲10目29科42属。其中包括2个国内土壤纤毛虫新纪录种,9个未定名种,6个土壤特有种和21个强烈倾向于土壤生活的物种。对物种在各样点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松坪大拐的物种最为丰富,分布有38种;其次是中路河武胜沟上寨子,分布有37种,蜂园子-1和博峪阿路沟营林段各分布有36种;博峪阿路沟博铁梁、曲玛石门沟口-1、曲玛石门沟口-2、曲玛主沟-2、蜂园子-2和博峪朱二郎沟的物种数较少,分别为31、29、26、25、22和24种;曲玛主沟-1的物种数最少,仅有19种。土壤纤毛虫物种的分布与各个样点具体小环境条件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根据物种在各样点出现的频率划分,分布频率为0.80—1.00的广布种有9种;分布频率为0.35—0.75的常见种有29种;分布频率为0.05—0.30的罕见种有38种。对甘肃博峪自然保护区与我国其他地区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与这些地区的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甘肃博峪自然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博峪自然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中最重要的3个类群为下毛目、肾形目和前口目,这叁大优势类群的物种数占物种总数的69.74%,其中又以下毛目的种类最为丰富。管口目和寡毛目为单科单属单种,属于罕见类群。(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王一峰,郭怀清,王转莉,王秀丽[5](2008)在《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博峪河自然保护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西部和陇南市文县的西北部,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1 712 hm2.在调查和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本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 092种,隶属于497属,116科,其中裸子植物4科10属20种,被子植物112科487属1 072种(双子叶植物101科408属901种,单子叶植物11科79属171种).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为:①区系组成复杂,类群丰富;②温带性质明显;③起源古老,并兼有年轻成分;④过渡性和交汇性明显;⑤优势科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较多;⑥中国特有种丰富;⑦与西南、华中、华北植物区系联系紧密.(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博峪河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对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11个采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76种纤毛虫,隶属于3纲10目29科42属.广布种为陆生拟裸口虫(Pseudoholophrya terricola)、僧帽肾形虫(Colpoda cucullus)、齿脊拟肾形虫(Paracolpoda steini)、膨胀肾形虫(Colpoda inflata)、土壤肾形虫(Colpodaedaphoni)、有肋薄咽虫(Leptopharynx costatus)、刚毛胃纤虫(Homalogastra setosa)、近亲殖口虫(Gonostomumaffine)、苔藓游仆虫(Euplotes muscicola).下毛目为该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中的优势类群,肾形目和前口目为次优势类群,管口目和寡毛目属罕见类群.研究区C/P系数为0.615,Jaccard相似性系数在0.184~0.532之间.结果分析表明,博峪河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适宜于土壤纤毛虫的生长与繁殖,各样点土壤纤毛虫物种分布有明显差异,且与各样点小生境密切相关,物种数的差异和较低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显示出土壤纤毛虫群落分布的异质性具有区块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博峪河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晓冏,汪桂生,孟浩贤,孙旭伟.甘肃省博峪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潜在生境适宜性评价[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宁应之,王红军,王晓景,杜海峰.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郭怀清.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4].王晓景.甘肃博峪自然保护区土壤纤毛虫分类与物种多样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5].王一峰,郭怀清,王转莉,王秀丽.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