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焦基活性炭论文-李桂林,朱红芳,梁亚涛

石油焦基活性炭论文-李桂林,朱红芳,梁亚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石油焦基活性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活性炭,超级电容器,石油焦,晶化程度

石油焦基活性炭论文文献综述

李桂林,朱红芳,梁亚涛[1](2019)在《石油焦原料差异性对超级电容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不同产地石油焦原料,采取碱活化方法分别制备超级电容活性炭电极材料。然后将其组装成有机纽扣超级电容器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表明,基于AC-1、AC-2和AC-3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在1A/g电流密度表现较高的比电容,分别为33.9、33.2和32.0F/g。当电流密度增加到15 A/g时,AC-1和AC-3电极材料容量保持率分别为63.2%和57.6%,明显高于AC-2电极材料(36.8%)。XRD分析表明,原料的晶化程度差异性是影响超级电容活性炭储能特性的主要因素,即低晶化程度的石油焦原料更有利于制备表现高功率特性的超级电容活性炭材料。(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3期)

鲍维东[2](2018)在《KOH活化石油焦制备活性炭的工艺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比表面活性炭因其孔隙结构发达、物化性能稳定、导电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气体储运、污水处理、超级电容器、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在制备高比表面活性炭的众多原料中,利用KOH活化石油焦制备活性炭是常用的方法。目前国内多采用间歇式的活化装置,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等缺点,而要实现连续化生产,装置活化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黏壁现象”,这是制约活性炭连续化大量生产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黏壁现象”出发,对活化制备活性炭的活化阶段,活化机理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为基础寻求合适的方法来消除“黏壁现象”。本论文实验在自制的加热炉中进行,选用的原料为辽化石油焦,在KOH活化剂作用下采用一步活化的方式制备活性炭,在已有的活化工艺条件下,首先考察了在不同活化终温,不同恒温时间,不同N_2保护气流量,不同中间恒温时间四种情况下反应所制成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碱焦比为3:1时,750℃的终温,恒温时间为60min,保护气N_2流量为270ml/min,一步活化时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性能较好,但是实验的稳定性只能维持在恒温时间为40min,N_2流量为90ml。此外,对上诉反应工艺过程中各个物质的生成规律进行探索,以此来研究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从而寻找物料粘性的主要来源,过程中采用了红外色谱,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定量分析和XRD分析等方法,考察了水,氢气,甲烷,K单质,K_2CO_3,K_2O的生成规律,并提出可能的反应方程式。而通过这些方程式和实际情况的分析可得,产生“黏壁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多余的KOH包裹着石油焦成团,而团状物料在后期进一步反应难以打开,并以此为依据通入CO_2气体来解决“黏壁现象”,并通过分析通入CO_2后产物粒径的分布情况以及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CO_2的通入能够有效的改善“黏壁现象”,而且还能够在保持高比表面积的前提下改变孔隙结构,使得微孔孔径进一步增加,而中孔孔径基本不变。(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祁佩荣[3](2017)在《石油焦活性炭的制备、吸附应用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炭广泛应用在净化空气、污水处理、化工产物的收集、食品加工、药品生产、催化材料的制备、超级电容器的负极材料、贵金属提取等领域。石油焦作为石油产业的副产物,含碳量相当可观,产量庞大,价格低廉,而且呈现多孔性分布,比表面积大,灰分分数低等特点,被认为是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原材料。开发石油焦基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提高国内活性炭品质、改变高级活性炭依赖进口的现状已经成为国内的研究重点。本论文以石油焦为实验原料,从原材料预处理、活化剂种类、活化剂比例、活化方式、水洗方式、干燥方式和颗粒大小七个方面着手,设计出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最佳工艺路线。在此基础上用制备的石油焦基活性炭吸附重金属废水和染料废水,并将吸附后的废渣炭化制备成了电极材料分别用于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避免了污泥掩埋、焚烧等带来的二次污染。我们采用BET、SEM、XRD、XPS、EDX-Mapping等技术对活性炭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探究电化学性能,用模拟废水试验考察吸附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探究石油焦基活性炭生产的最佳工艺路线:以石油焦为原料,不经过原料预处理,KOH作为活化剂,碱炭质量比为1:3。经过研磨干混将石油焦与KOH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在管式炉中,800℃下活化1 h,自然降温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得到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所获得的石油焦活性炭(PC-AC)的比表面积可达到3281.4 m~2/g,平均孔径为1.42 nm,孔容为1.76 cm~3/g。(2)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双电层电容器的考察中,当碱炭质量比为3:1时,比表面积为2581.4 m~2/g,平均孔径为1.43 nm,孔容为2.21 cm~3/g,其比电容可达246.45 F/g。(3)用石油焦基活性炭吸附模拟废水中锰离子,吸附温度为35℃,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为12 mg/L,活性炭投入量为15 g/L,吸附5 h,吸附率达到99%。吸附残渣热处理后得到AC/MnO_X复合材料用作电极,在扫速为5 mV/s时的比电容为145 F/g。(4)进行了石油焦基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考察活性炭对于重金属锰离子的吸附,研究表明,PC-AC吸附锰离子的过程属于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热力学模型。石油焦基活性炭对于偶氮染料的吸附,研究表明,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模型更接近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5)在以上基础,尝试用低温等离子体法代替传统的KOH活化法制备香蕉皮基泡沫炭,解决了目前在制备中高碱量的弊端,同时为香蕉皮的合理利用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法活化和传统的KOH活化相比,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周期短,不会破坏原材料的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原料表面的官能团,使其双电层电容特性更好。经过循环伏安测试可知,低温等离子体制备的香蕉皮基泡沫炭的比电容可达150.81 F/g。(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7-06-01)

王华飞,夏笑虹,刘洪波[4](2015)在《活化工艺对石油焦基活性炭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材料。考察了活化温度、碱炭比及升温速率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孔结构参数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料种类及活化工艺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影响显着,在碱炭比为3.5:1、活化温度为850℃、升温速率为2℃/min和保温时间为2h的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其比表面积为2824 m~2/g,中孔率为20.27%,1 mA/cm~2的放电电流密度下的有机电解液体系里比电容达169 F/g,随着充放电电流的增大,容量基本没有衰减,具有较好的功率特性。(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张端怡,殷娇,王传义,赵继全[5](2015)在《KOH活化制备石油焦基微孔活性炭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克拉玛依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N2保护下,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系统考察了碱焦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N2流速对所制备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碱焦比为4∶1、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0.5h及N2流速为50mL/min时,制备出的活性炭BET比表面积高达2806.69m2/g,碘吸附值为2941mg/g,活化产率为62.1%。采用N2吸附-脱附及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对活性炭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09期)

王会涛[6](2015)在《KOH活化法制备石油焦基活性炭》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炭材料具有发达孔隙结构、超高比表面积、超大吸附性能等优点,从而应用在诸多领域,如气体储运、富集、液体净化、超级电容器、催化剂与催化剂载体等。碱法活化,特别是KOH活化石油焦制备活性炭是常用的方法,但连续制备过程中出现“粘壁问题”会严重影响反应的进行。本文从解决“粘壁问题”为出发点,将活化过程分割成低温活化和高温活化过程并分别进行了考察。本文以含S量不同的石油焦(PC)为原料,KOH为活化试剂,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材料。设计并考察叁种升温模式对于低温活化过程中“粘壁问题”的解决情况和其对低温活化产物(PAC)孔道结构的影响。实验发现经过低温活化过程之后,“粘壁问题”得以消除,并提出低温活化产物孔道结构与升温模式之间的关系。结合活化温度对于活化产物孔道结构影响证实孔道结构与升温模式之间的假设。同时考察了碱焦比例、混合方式、含硫情况差异(其中高硫焦记为HSPC,低硫焦记为LSPC)对于低温活化产物孔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都会影响到孔隙结构发展变化情况。在碱焦(LSPC)比例2:1、湿法混合、反应终温600℃并保持1h,其制备出的低温活化产物(PAC)的比表面积(SBET)达到1520m2/g,总孔容(Vt) 0.81cm3/g,微孔(Vmicro) 0.67cm3/g。低温活化过程实现了发展孔道的目标,并且孔道属于微孔结构。初步考察高温段活化温度与升温模式对于活化产物孔道结构的影响,发现经历高温活化阶段,孔道可以获得较大发展;采用不同升温模式,存在着孔道结构差异性。同时发现高温活化阶段终温与停留时间的差别对于微孔分布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合混合方式差异,考察一步活化法与两步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材料孔道结构,证实在活性炭制备过程中存在着“原位效应”,同时得出表明K2C03活化多孔材料有较好的作用,并提出碱法活化过程中K2C03回收利用的方式。使用LSPC为原料,6℃/min由室温升到到850℃并保持1h,其制备出活化产物比表面积为2591.37m2/g,总孔孔容1.70cm3/g,中孔孔容0.61 cm3/g,微孔孔容1.09cm3/g。制备多孔材料较低温活化产物更丰富的孔道结构,孔道均为微孔结构。(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3)

张微[7](2015)在《碱活化石油焦制备活性炭过程中插层钾的脱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KOH活化所制备的活性炭因其特有的表面性质和丰富的孔隙结构,在储气(氢气、甲烷等)、储能(双层电容器)、吸附分离和催化载体等方面显示出优异的特性。由KOH活化相关机理可知,在高温活化(温度高于金属钾的沸点762℃)过程中产生的钾单质会转化为钾蒸汽于石墨六角碳网层片中穿梭插层,进一步形成孔隙结构。这一过程对于所制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性能良好的产品却建立在安全隐患之上,插层钾(K-GICs)的存在并不稳定,在一定温度、较低压力下置于空气、水蒸气、氧气等气氛中就会发生金属钾的脱嵌,且钾单质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若活化的产物暴露在空气中,反应体系内的K会直接被氧化甚至发生燃烧。工业生产通常采用水洗的办法脱除产物中的K-GICs,其本质是,伴随着K-GICs的脱除杂原子氧被引入活性炭中。这也启示在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中以K-GICs的脱插作为手段可以制备功能化掺杂活性炭。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碱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规模化生产所面临的科学和技术瓶颈展开工作,以降低碱焦比和反应过程杜绝安全隐患作为切入点,以活化过程中K-GICs的脱插反应为手段,引入异种原子。选用辽化石油焦(PC)和KOH作为原料,活化温度为780℃,活化时间为60min, KOH/PC=2的条件下制备活性炭。在活化阶段结束后炉温降至一定温度时向反应体系内引入脱插试剂(主要包括:H2O、CH3OH、CH3CH2OH和CH3COOH)对活化产物中的K-GICs进行脱插,并考察其反应性。基于上述方法,选用以上四种脱插试剂对K-GICs进行脱插反应,结果表明:H2O、CH3OH、CH3CH2OH和CH3COOH与K-GICs均有反应活性,可以有效脱除反应体系中的K及活化产物中的K-GICs;针对不同含量脱插物质与K-GICs反应剧烈程度不同,引入适宜含量的脱插试剂,H2O (7%)、CH3OH (6%)、CH3CH2OH (6%)及CH3COOH (5%)均可有效促进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发展。进一步分析脱插试剂的引入与所制活性炭微晶结构之间关系发现,引入不同脱插试剂后,活性炭产物的微晶尺度变小、石墨层间距d002增大。说明可以利用K插层-脱插反应形成的微环境,于不同条件下引入不同分子结构与分子动力学尺寸的脱插物质,进而对所制活性炭产品的孔隙结构进行调控。同时,引入H2O、CH3OH、CH3CH2OH及CH3COOH作为脱插物质均可以有效调变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的种类和数量,以引入最大含量的脱插物质对其表面所含官能团的调变作用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王华飞[8](2015)在《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石油焦为炭前躯体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双电层电容器(EDLC)电极用高比表面积和适宜孔径分布的活性炭材料。考察了石油焦种类、KOH活化工艺、混合活化剂类型及配比对所得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种类石油焦结构的区别以及其与KOH活化剂的反应活性的关系,确立了优质石油焦原料的筛选标准。同时探讨了活化温度、碱炭比、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对活性炭孔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一套制备高性能EDLC用活性炭的活化工艺。探索了混合活化剂活化法制备高性能活性炭的可行性,确立了一种能够适当降低KOH的用量并改善活性炭孔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混合活化剂体系,为进一步改进活性炭的制备工艺提供可能。分别以大庆焦、抚顺焦和大港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了EDLC用活性炭,在对活性炭孔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的同时对石油焦的结构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化程度低、以细镶嵌型光学结构为主的大港焦与活化剂的反应活性较高,所得活性炭孔隙结构较好,但由于灰分较高,其综合电化学性能稍低于以抚顺焦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以抚顺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探讨了活化温度、碱炭比、升温速率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炭的比表面积逐渐下降,有机体系比电容逐渐上升,且在850℃时达到最优;随着碱炭比的增加,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有机体系比电容都先增大后减小,在碱炭比3.5:1时达到最高;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所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逐渐下降,有机体系比电容在2℃/min时最优;随着活化时间的增加所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有机体系比电容都存在少许波动,活化时间为1.5h和2h时有机体系比电容性能较好。在碱炭比为3.5:1、活化温度为850℃、升温速率为2℃/min、保温时间为2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达到2824m~2/g,中孔率为20.27%。该活性炭电极在有机体系下1 mA/c m_2放电时比电容达169 F/g,电流密度增加50倍比电容几乎没有衰减,表现出良好的功率特性。以KOH为主活化剂,分别以ZnCl_2、NaOH、Mg(OH)_2和Ca(OH)_2为辅助活化剂,探讨了混合活化剂类型和配比对所得活性炭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Cl_2、NaOH和Ca(OH)_2的加入都不利于得到孔径结构合理的优质活性炭,电化学性能均低于纯KOH活化法得到的活性炭;在KOH活化剂中加入适量Mg(OH)_2可以得到比表面积和微孔含量高,中孔率适中的活性炭,其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纯KOH活化法得到的活性炭。总体碱炭比为4:1,且KOH/Mg(OH)_2配比为3:1时,所得活性炭的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最优,比表面积达到2730m~2/g,中孔率为19.2%,有机体系最大放电比容量达到170F/g,且功率特性较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5-20)

李学佼[9](2015)在《石油焦与含油污泥共热裂解制活性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焦作为炼油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含碳量以及热值都很高,价格低廉,资源广泛,是一种良好的活性炭制备材料。含油污泥是一种工业废弃物,有毒、易燃,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把含油污泥和石油焦结合起来同时处理利用,不仅能够解决含油污泥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充分利用其含有的各类有机物,同时能够提高石油焦的附加值,创造经济效益。石油焦和含油污泥共热裂解制活性炭是对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重大战略思想的贯彻,是对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思想的充分落实。本文研究了石油焦和含油污泥的共混物,以氢氧化钾作活化剂的条件下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优化实验,考察了电加热制备工艺过程中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升温速率、碱焦比、泥焦比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电加热的最佳工艺条件:热解温度为810℃,热解升温速率3℃·min-1,热解时间120 min,泥焦比1:4,碱焦比4:1;此时,碘吸附值为1623.37 mg·g-1,苯吸附值为631.06 mg·g-1,比表面积为1721.46 mg·g-1。通过预处理改变了石油焦的致密结构形成含有一定初始孔隙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碳化材料。改变了石油焦的表面官能团的浓度和类型,可以改变石油焦微晶层片间距,使活化剂与石油焦进行接触反应,使得活化过程更容易进行。同时,以微波加热的方式做热解实验,考察了微波加热功率、微波加热时间以及泥焦比、剂焦比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微波加热具有催化活化的作用,在以较低的碱焦比就能得到较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含油污泥与石油焦和活化剂以1:2:10的比例混合,在微波功率800 W加热60 min得到比表面积为1396.91 m2·g-1的活性炭,微孔率为88.20%,总孔容为0.792 m3·g-1。微波加热效率更高,更环保,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加热方式,比传统电加热更具有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5-05-01)

张端怡[10](2015)在《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中四环素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炭因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及稳定的化学性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能源存储、医药卫生、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尤其是近年来水污染问题的突显,作为一种优良的吸附剂,活性炭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本文以新疆克拉玛依石油焦为原料,在氮气保护下,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系统考察了活化剂、碱焦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氮气流速对所制备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及活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即以KOH作为活化剂,碱焦比4:1、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0.5 h、氮气流速50 mL/min,所制备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2941 mg/g,活化产率为62.1%。采用N2吸脱附、SEM、TEM、FT-IR、XPS、Boehm's滴定法、元素分析和XRD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2800-2900 m2/g,总孔容为1.4-2.1 cm3/g,主要为微孔,活性炭表面的含氧基团赋予其表面酸性特征。根据所制备活性炭的结构特征以及表面特性,将其应用于水体中常见的四环素的吸附研究,系统考察了接触时间、溶液初始浓度、温度、溶液pH值以及溶液离子强度对石油焦基活性炭吸附四环素的影响。对吸附过程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吸附行为很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可以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在303、313、323 K时,由Langmuir模型计算出的活性炭对四环素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97.6、961.5和1121.5 mg/g,高于现有文献中吸附材料对四环素的吸附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5-05-01)

石油焦基活性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比表面活性炭因其孔隙结构发达、物化性能稳定、导电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气体储运、污水处理、超级电容器、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在制备高比表面活性炭的众多原料中,利用KOH活化石油焦制备活性炭是常用的方法。目前国内多采用间歇式的活化装置,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等缺点,而要实现连续化生产,装置活化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黏壁现象”,这是制约活性炭连续化大量生产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黏壁现象”出发,对活化制备活性炭的活化阶段,活化机理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为基础寻求合适的方法来消除“黏壁现象”。本论文实验在自制的加热炉中进行,选用的原料为辽化石油焦,在KOH活化剂作用下采用一步活化的方式制备活性炭,在已有的活化工艺条件下,首先考察了在不同活化终温,不同恒温时间,不同N_2保护气流量,不同中间恒温时间四种情况下反应所制成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碱焦比为3:1时,750℃的终温,恒温时间为60min,保护气N_2流量为270ml/min,一步活化时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性能较好,但是实验的稳定性只能维持在恒温时间为40min,N_2流量为90ml。此外,对上诉反应工艺过程中各个物质的生成规律进行探索,以此来研究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从而寻找物料粘性的主要来源,过程中采用了红外色谱,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定量分析和XRD分析等方法,考察了水,氢气,甲烷,K单质,K_2CO_3,K_2O的生成规律,并提出可能的反应方程式。而通过这些方程式和实际情况的分析可得,产生“黏壁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多余的KOH包裹着石油焦成团,而团状物料在后期进一步反应难以打开,并以此为依据通入CO_2气体来解决“黏壁现象”,并通过分析通入CO_2后产物粒径的分布情况以及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CO_2的通入能够有效的改善“黏壁现象”,而且还能够在保持高比表面积的前提下改变孔隙结构,使得微孔孔径进一步增加,而中孔孔径基本不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油焦基活性炭论文参考文献

[1].李桂林,朱红芳,梁亚涛.石油焦原料差异性对超级电容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9

[2].鲍维东.KOH活化石油焦制备活性炭的工艺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3].祁佩荣.石油焦活性炭的制备、吸附应用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

[4].王华飞,夏笑虹,刘洪波.活化工艺对石油焦基活性炭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炭素技术.2015

[5].张端怡,殷娇,王传义,赵继全.KOH活化制备石油焦基微孔活性炭及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15

[6].王会涛.KOH活化法制备石油焦基活性炭[D].大连理工大学.2015

[7].张微.碱活化石油焦制备活性炭过程中插层钾的脱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8].王华飞.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5

[9].李学佼.石油焦与含油污泥共热裂解制活性炭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

[10].张端怡.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中四环素的吸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

标签:;  ;  ;  ;  

石油焦基活性炭论文-李桂林,朱红芳,梁亚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