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抗生素论文-海文

蒽环类抗生素论文-海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蒽环类抗生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蒽环类抗生素,海洋链霉菌,抗性机制,南海,生物合成途径,化学防御,细胞毒活性,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生物活性检测

蒽环类抗生素论文文献综述

海文[1](2019)在《南海所揭示海洋链霉菌产蒽环类抗生素自我解毒抗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鞠建华研究员课题组,通过开展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体内外生化实验表征及生物活性检测等系列研究,揭示了海洋链霉菌产蒽环类抗生素自我解毒的抗性机制,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通讯生物学》期刊上。据悉,博士生桂春为论文第一作者。(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9-12-18)

曹荥玉,汤庆会,余沛芝,施静,许小燕[2](2019)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中四环类抗生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质谱方法、液相色谱方法、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的优化,建立了对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的检测方法。质谱检测方法采用MRM检测模式,液相色谱使用C18柱,固相萃取采用亲脂平衡(HLB)固相萃取柱。在浓度为0.2~20 ng/mL时,各物质线性相关性均大于0.992。对苏州市某自来水公司的双水源原水、出厂水以及某污水厂出水进行检测,并开展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试验,得到各物质的加标回收率在70%~130%。该方法快速准确、经济简便,适合日常水质监测。(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凌亚豪,郑敏,靳洪涛[3](2019)在《蒽环类抗生素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蒽环类抗生素目前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但其容易产生严重的心脏毒性作用。关于蒽环类抗生素相关心脏毒性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近年来蒽环类抗生素致心脏毒性的机制进行综述,为有效的临床防治和蒽环类抗生素研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期刊2019年01期)

陈健康,王春光[4](2018)在《磷酸肌酸对蒽环类抗生素心脏毒性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磷酸肌酸对蒽环类抗生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集磷酸肌酸用于预防蒽环类抗生素导致的心脏毒性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由两名研究者单独进行,并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RCT,共85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42例,对照组416例。Meta结果分析显示,试验组的心脏毒副反应发生率(OR=0.19,95%CI:0.08~0.48,P=0.0004)、心酶异常率(OR=0.06,95%CI:0.03~0.12,P<0.00001)及心电图异常率(OR=0.33,95%CI:0.20~0.53,P<0.00001)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提示磷酸肌酸在蒽环类抗生素化疗时对于心脏的保护作用效果显着。结论在使用蒽环类抗生素进行化疗时,加用磷酸肌酸可降低心脏毒副反应发生率、心酶异常率及心电图异常率,从而可有效的保护心脏功能不受药物影响。(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8年34期)

黄世杰[5](2017)在《FDA同意蒽环类抗生素阿多柔比星治疗软组织肉瘤的新药申请》一文中研究指出CytRx公司宣布FDA同意蒽环类抗生素阿多柔比星(aldoxorubicin)治疗软组织肉瘤的新药申请。Ⅱb期临床试验入选31个医疗点123名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按2∶1随机分到350 mg/m2试验组83名,多柔比星(doxorubicin)75 mg/m2组40名,每3周1次,共6个疗程。Ⅲ期临床试验入选79个医疗点433名转移晚期不可手术软组织肉瘤患者,按1∶1随机分到试验组或另一种有效化疗药组,包括多柔比星、环磷酰胺、达卡巴嗪、(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王成贤,周丽[6](2015)在《畜禽粪便中四环类抗生素的残留和环境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畜禽养殖业很发达,畜禽粪便中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针对这种状况,本文总结了我国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畜禽粪便中的残留状况及其进入环境的途径,并概述了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降解状况。(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5年11期)

包佳琪,李文新,任志亮,沙如拉,吴银[7](2015)在《NT-proBNP对蒽环类抗生素所致慢性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化疗中的变化水平对蒽环类抗生素所致慢性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并与肌钙蛋白T(cTnT)进行比较。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拟行放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57例。首次化疗前及每化疗周期后测量NT-proBNP、cTnT血清浓度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NT-proBNP、cTnT血清浓度变化。NT-proBNP、cTnT血清浓度变化依据正常值上限分为3级(Ⅰ级:正常无升高;Ⅱ级:一过性升高;Ⅲ级:持续升高)。放化疗结束后按时间间隔1个月以药物性心脏毒性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观察终点为慢性药物性心脏毒性发生,随访时间为1年(门诊复查、电子病历或电话随访)计算cTnT变化模式Ⅰ~Ⅲ级、NT-proBNP变化模式Ⅰ~Ⅲ级的无病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推断发生心脏毒性的预后因素。检验水准α=0.10。结果:入选患者有17例退出研究,因此共有42例患者纳入研究。cTnT变化模式Ⅰ级~Ⅲ级平均无病生存期分别为(341.375±11.776)d(95%CI:318.293~364.457)、(207.000±51.504)d(95%CI:106.053~307.947)、(276.500±62.579)d(95%CI:153.845~399.155),ⅠvsⅡ(χ~2=10.655,P=0.001),Ⅰvs.Ⅲ(χ~2=1.926,P=0.165),Ⅱvs.Ⅲ(χ~2=0.218,P=0.641)。NT-proBNP变化模式Ⅰ~Ⅲ级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354.781±5.888)d(95%CI:343.241~366.322)、(265.750±50.204)d(95%CI:16.351~364.149)、(119.500±47.284)d(95%CI:26.824~212.176),Ⅰvs.Ⅱ(χ~2=5.934,P=0.015),Ⅰvs.Ⅲ(χ~2=30.885,P=0.000),Ⅱvs.Ⅲ(χ~2=2.931,P=0.087)。多因素分析只有NT-proBNP变化模式分级为接受蒽环类抗生素恶性肿瘤患者慢性心脏毒性的独立影响因素(RR=4.679,95%CI:2.370~9.237,P=0.000)。结论:NT-proBNP的预测价值高于cTnT,并且NT-proBNP变化模式分级是慢性心脏毒性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刘芷瑜[8](2014)在《蒽环类抗生素糖基化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蒽环类抗生素普遍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同时这些药物常伴有心脏毒性和多重抗药性等副作用,通过对这类化合物的糖基化改造来获得生物活性更好、抗药性更低的新型药物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途径。糖基转移酶是催化糖基化反应的主要工具,对蒽环类抗生素糖基转移酶结构、功能的研究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热点。本文主要对糖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在蒽环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并且对蒽环类抗生素糖基化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4年09期)

王杰,鲁凤民[9](2014)在《蒽环类抗生素通过RFX1引起HBV再激活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索蒽环类抗生素通过RFX1诱导HBV再激活的新机制。材料和方法利用稳定复制HBV的HepG2.2.15细胞,并在HepG2、Huh7和Hep3B等肝癌细胞系中通过瞬时转染A、B、C和D基因型HBV复制性克隆质粒构建瞬时表达HBV的相应细胞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蒽环类抗生素(阿霉素和表阿霉素)对RFX1以及野生型和EP位点突变型HBV表达水平(HBV 3.5kb RNA、HBV total RNA和HBV DNA)的影响,并检测RFX1对HBV转录和复制水平的影响。通过双荧(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6-13)

包佳琪[10](2014)在《NT-proBNP对蒽环类抗生素所致慢性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NT-proBNP化疗中的变化水平对蒽环类抗生素所致慢性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并与cTnT进行比较。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3月拟行放化疗方案的乳腺癌病人57例,中位年龄48岁(范围33岁~65岁),所有病人均通过化疗前1周进行临床症状与体征采集、ECG、超声心动图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纳入/排除标准。首次化疗前及每化疗周期后测量NT-proBNP、cTnT血清浓度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NT-proBNP、cTnT血清浓度变化。NT-proBNP、cTnT血清浓度变化依据正常值上限分为3级(Ⅰ级:正常无升高;Ⅱ级:一过性升高;Ⅲ级:持续升高)。放化疗结束后按时间间隔一月以药物性心脏毒性诊断标准[1]对病人进行评价,观察终点为慢性药物性心脏毒性发生,随访时间为1年(门诊复查、电子病历或电话随访),随访频率为1周,并记录无病生存期。采用SPSS13.0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肌钙蛋白T变化模式Ⅰ级~Ⅲ级、NT-proBNP变化模式Ⅰ级~Ⅲ级的无病生存率,生存率估计采用K-M法,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推断发生心脏毒性的预后因素,并绘制单因素分析步骤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的ROC曲线推断其预测价值。检验水准α=0.10。结果入选病人有17例退出研究,因此共有42例病人纳入研究。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人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临床心功能紊乱症状与体征,LVEF均正常,且未受到药物不良反应对化学治疗的影响。纳入研究病例共有40例女性、2例男性,平均年龄51.55±7.11岁(范围33~65岁),平均累积剂量444.80mg/m2(320~860mg/m2)。共有14例病人于4或6周期化疗结束后进行了局部放射治疗。共有76.19%(32/42)的病人cTnT变化模式Ⅰ级,19.05%(8/42)的病人cTnT变化模式Ⅱ级,9.52%(4/42)的病人cTnT变化模式Ⅲ级。cTnT变化模式Ⅰ级~Ⅲ级平均无病生存期分别为(341.375±11.776)天(95%CⅠ:318.293-364.457)、(207.000±51.504)天(95%CⅠ:106.053-307.947)、(276.500±62.579)天(95%CⅠ:153.845-399.155),ⅠvsⅡ(χ2=10.655,P=0.001);ⅠvsⅢ(χ2=1.926,P=0.165);ⅡvsⅢ(χ2=0.218,P=0.641)。共有76.19%(32/42)的病人NT-proBNP变化模式Ⅰ级。16.67%(7/42)的病人NT-proBNP变化模式Ⅱ级,11.90%(5/42)的病人NT-proBNP变化模式Ⅲ级,NT-proBNP变化模式Ⅰ级~Ⅲ级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354.781±5.888)天(95%CⅠ:343.241-366.322)、(265.750±50.204)天(95%CⅠ:16.351-364.149)、(119.500±47.284)天(95%CⅠ:26.824-212.176),ⅠvsⅡ(χ2=5.934,P=0.015);ⅠvsⅢ(χ2=30.885,P=0.000);ⅡvsⅢ(χ2=2.931,P=0.087)。单因素分析获得4个影响因素,分别为cTnT变化水平分级、NT-proBNP变化水平分级、累积剂量与放疗情况;多因素分析只有NT-proBNP变化模式分级为接受蒽环类抗生素恶性肿瘤病人慢性心脏毒性的独立影响因素(RR=4.679,95%CⅠ:2.370-9.237,P=0.000)。说明NT-proBNP变化模式分级每增加一级,其罹患慢性心脏毒性的风险增加4.679倍。ROC曲线推断4个影响因素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由高到低依次为NT-proBNP(AUC=0.752,P=0.014)、累积剂量(AUC=0.720,P=0.032)、是否放疗(AUC=0.644,P=0.161)、cTnT(AUC=0.576,P=0.457)。结论NT-proBNP的预测价值高于cTnT,并且NT-proBNP变化模式分级是慢性心脏毒性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科大学》期刊2014-05-01)

蒽环类抗生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质谱方法、液相色谱方法、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的优化,建立了对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的检测方法。质谱检测方法采用MRM检测模式,液相色谱使用C18柱,固相萃取采用亲脂平衡(HLB)固相萃取柱。在浓度为0.2~20 ng/mL时,各物质线性相关性均大于0.992。对苏州市某自来水公司的双水源原水、出厂水以及某污水厂出水进行检测,并开展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试验,得到各物质的加标回收率在70%~130%。该方法快速准确、经济简便,适合日常水质监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蒽环类抗生素论文参考文献

[1].海文.南海所揭示海洋链霉菌产蒽环类抗生素自我解毒抗性机制[N].中国海洋报.2019

[2].曹荥玉,汤庆会,余沛芝,施静,许小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中四环类抗生素[J].净水技术.2019

[3].凌亚豪,郑敏,靳洪涛.蒽环类抗生素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9

[4].陈健康,王春光.磷酸肌酸对蒽环类抗生素心脏毒性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

[5].黄世杰.FDA同意蒽环类抗生素阿多柔比星治疗软组织肉瘤的新药申请[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7

[6].王成贤,周丽.畜禽粪便中四环类抗生素的残留和环境行为[J].广州化工.2015

[7].包佳琪,李文新,任志亮,沙如拉,吴银.NT-proBNP对蒽环类抗生素所致慢性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5

[8].刘芷瑜.蒽环类抗生素糖基化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4

[9].王杰,鲁凤民.蒽环类抗生素通过RFX1引起HBV再激活的机制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10].包佳琪.NT-proBNP对蒽环类抗生素所致慢性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4

标签:;  ;  ;  ;  ;  ;  ;  ;  ;  ;  

蒽环类抗生素论文-海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