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蕈状芽孢杆菌论文-朱毓华,赵允,毛勇,戴绚丽,曾志明

假蕈状芽孢杆菌论文-朱毓华,赵允,毛勇,戴绚丽,曾志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假蕈状芽孢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蕈状芽孢杆菌,芽孢萌发,萌发条件

假蕈状芽孢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朱毓华,赵允,毛勇,戴绚丽,曾志明[1](2018)在《乳粉中蕈状芽孢杆菌的萌发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原料乳粉中分离的蕈状芽孢杆菌作为对象,研究了蕈状芽孢杆菌萌发条件。借助OD650值方法测定蕈状芽孢杆菌萌发率,摸索了不同pH值、不同温度热刺激、以及不同浓度L-丙氨酸作用下蕈状芽孢杆菌萌发率,最终确定蕈状芽孢杆菌80℃热刺激15 min,浓度为500 mmol/L的L-丙氨酸为最优萌发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8年02期)

蓝炎阳,陈毅勇,王少峰,辛雅蓉[2](2017)在《不同浓度蕈状芽孢杆菌对蜜柚裂果及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蕈状芽孢杆菌对蜜柚裂果及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蕈状芽孢杆菌产品以清水稀释600倍施用,能够有效降低蜜柚的裂果率,有效提升蜜柚平均单果重,显着的提高蜜柚单株产量,有利于蜜柚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的积累,从而提高果实品质。(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7年11期)

叶淑林[3](2016)在《负载型纳米铁—蕈状芽孢杆菌复合体系处理金属铬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工业迅速发展,电镀、冶金、皮革制造业、印染业等在发展中的后处理尚未完善,这些工业废水进入水体会危及水生动植物生长,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引起人们的重视。传统的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成本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应用生物修复法在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工作为基础,对已筛选出的一株除铬菌株进行深入研究。经鉴定,该菌为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命名为B. mycoides 200AsB1,简称200AsB1。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理化因素对该菌株生长及除铬能力的影响;制备无患子活性炭负载型纳米铁(Sapindus activated carbon supported nano zero-valent iron, AC-nZⅥ),将其与菌株200AsB1共混制备成AC-nZVI+微生物固定化小球,考察固定化微球对废水中铬的去除效果,为其实际应用于铬污染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本实验室前期分离得到的菌株200AsB1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为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 GeneBank登录号为KU499950.1。分析菌株200AsB1在浓度为0-125 mg/L的铬溶液中生长和除铬能力,得出其半致死浓度为63.92 mg/L。菌株200AsB1可在较高铬浓度条件下生长,在浓度为50 mg/L的溶液中Cr~(6+)的去除率可达到88%;在浓度为125 mg/L的铬溶液中菌株也能生长,说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铬耐受性和除铬能力。考察理化因素对菌株200AsB1的生长及除铬能力的影响,发现该菌在30℃、pH8时除铬效果最佳。温度升高有利于除铬效果的发挥,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对菌体的生长会有一定的影响。菌液接种量对该菌株的除铬效果没有显着的影响。2、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菌株200AsB1除铬前后的形态变化。菌株200AsB1在含铬培养基除铬后,细胞明显变得不规则,表面略显粗糙,呈褶皱状,不像原始细胞一样平整。将菌株200AsB1在含铬培养基中培养后分别测定溶液中总铬和Cr~(6+)浓度,结果总铬和Cr~(6+)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两者浓度皆有下降,说明该菌株200AsB1除铬的主要方式不是通过还原作用。同时,将菌株在含铬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Cr~(6+)浓度。测样前将样品分别进行离心与不离心处理,测定结果表明离心后样品中Cr~(6+)去除率比未离心样品的高15%,说明该菌除铬作用中有一小部分是通过表面吸附完成的。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 FTIR)分析菌体表面官能团变化,发现约817-919cm~(-1)的Cr~(6+)吸收峰发生了变化,说明该菌存在表面吸附。综上说明菌株200AsB1对Cr~(6+)的去除主要方式不是通过还原,并且存在表面吸附,有可能存在胞内吸收。3、用无患子活性炭(Sapindus activated carbon, AC)作为负载材料,通过液相还原制备法将纳米铁(nano zero-valent iron, nZVI)负载于AC上。SEM观察到AC-nZVI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孔洞,可为后期与之结合的微生物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比较AC、nZⅥ、AC-nZⅥ这叁种材料的除铬效果,发现叁者均有较好的Cr~(6+)去除效果。在AC、nZⅥ、AC-nZⅥ投加量为0.1 g、铬浓度为50 mg/L的30 mL溶液中,Cr~(6+)去除率从低到高依次为AC、nZⅥ、AC-nZⅥ,且AC-nZⅥ在25 min内对Cr~(6+)去除率可达100%。AC-nZⅥ可作为后期实验的材料。4、制备AC-nZⅥ+微生物固定化小球,其制备最佳条件为(50 mL体系中):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 SA)浓度为2%(g/mL)、nZVI0.25 g、菌株200AsB1初始菌为OD_(600nm)=1.0的菌液300 mL(离心的湿菌体),交联时间为0.5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AC-nZⅥ+微生物固定化小球弹性好,机械强度较大,传质性能较好,粒径为6 min左右。所制备的小球应用于铬浓度为50 mg/L的LB培养基中,Cr~(6+)去除率可达到94%。在铬浓度为50 mg/L并同时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的电镀人工废水中,铬的去除率可达到44%左右,说明AC-nZⅥ+微生物固定化小球在含高浓度铬的废水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5)

孙会刚,黄海亮,郑进,金鑫[4](2012)在《蕈状芽孢杆菌SH-1抗菌活性物质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芽孢杆菌SH-1,该菌株能够产生抑制多种细菌的活性物质,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蕈状芽孢杆菌.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蕈状芽孢杆菌SH-1菌株所产生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该菌株所产抗菌物质的抑菌活性,最终确定蕈状芽孢杆菌SH-1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6℃,pH8,转速180r/min,接菌量体积分数4%,发酵时间24h.(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陈强,杨金先,俞伏松,宋铁英[5](2011)在《鳖致病性蕈状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患"眼球溃疡"病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眼玻璃体、心血分离到菌株B1014,经人工感染确定其为致病菌。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细菌生化鉴定、16SrDNA序列分析首次证实该致病菌株B1014是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本文来源于《福建畜牧兽医》期刊2011年05期)

刘慧娟,郭晓军,郭妍妍,朱宝成[6](2011)在《假蕈状芽孢杆菌34kDa纤溶酶成熟肽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探讨全长基因和成熟肽基因的关系,根据已发表的假蕈状芽孢杆菌34 kDa纤溶酶全长基因DNA序列(GenBank FJ463037)和纤溶酶活性位点的位置,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得到纤溶酶成熟肽基因G(951 bp编码317个氨基酸),连接pET-28a构建pET-28a-G载体,热激转化大肠杆菌BL21,成功获得pET-28a-G/BL21工程菌。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表达在胞内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表观分子量约为40 kDa,符合所预测的结果。诱导菌体超声破壁后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表达产物具有纤溶酶活性,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的目的产物仍保留纤溶活性。本研究成功得到了34 kDa纤溶酶成熟肽基因活性表达的重组菌。(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郭晓军,袁洪水,刘慧娟,张冬冬,朱宝成[7](2011)在《假蕈状芽孢杆菌纤溶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来自假蕈状芽孢杆菌的纤溶酶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2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胞内含有表达条带,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为9.8×10~4,比预计的分子量(9.0×10~4)稍大。酪蛋白平板法测定结果显示,以1.0mmol/LIPTG 26℃和30℃诱导5 h,重组菌胞内蛋白有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王高学,高鸿涛,付维法,崔婧,袁明[8](2010)在《蕈状芽孢杆菌代谢产物增强小鼠免疫力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目的是对蕈状芽孢杆菌代谢产物中增强小鼠免疫力的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和免疫增强作用测定。在生物活性追踪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硅胶柱分离和葡聚糖凝胶柱纯化,对蕈状芽孢杆菌代谢产物中增强小鼠免疫力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得到了具有较强免疫增强作用的化合物(标记为M),并对化合物M进行了波谱测定,确定化合物M为环(脯氨酸-甘氨酸)二肽(C_7H_(10)O_2N_2)。以生理盐水为对<正>本文的目的是对蕈状芽孢杆菌代谢产物中增强小鼠免疫力的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和免疫增强作用测定。在生物活性追踪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硅胶柱分离和葡聚糖凝胶柱纯化,对蕈状芽孢杆菌代谢产物中增强小鼠免疫力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得到了具有较强免疫增强作用的化合物(标记为M),并对化合物M进行了波谱测定,确定化合物M为环(脯氨酸-甘氨酸)二肽(C_7H_(10)O_2N_2)。以生理盐水为对(本文来源于《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10-01)

王高学,高鸿涛,付维法,崔婧,袁明[9](2009)在《蕈状芽孢杆菌代谢产物增强小鼠免疫力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目的是对蕈状芽孢杆菌代谢产物中增强小鼠免疫力的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和免疫增强作用测定。在生物活性追踪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硅胶柱分离和葡聚糖凝胶柱纯化,对蕈状芽孢杆菌代谢产物中增强小鼠免疫力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得到了具有较强免疫增强作用的化合物(标记为M),并对化合物M进行了波谱测定,确定化合物M为环(脯氨酸-甘氨酸)二肽(C7H10O2N2)。以生理盐水为对照,通过腹腔注射,对小鼠进行了SOD活性、白细胞吞噬活性、白细胞杀菌活性3个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在第14天时,SOD活性和白细胞吞噬活性达到了最高值,且同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提高;在第21天时,白细胞杀菌活性达到了最高值,且同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提高。以上结果表明,蕈状芽孢杆菌代谢产物中的环(脯氨酸-甘氨酸)二肽能够显着增强小鼠免疫力。(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09年06期)

郭晓军[10](2008)在《假蕈状芽孢杆菌34KD纤溶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重点研究了假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seudomycoides)34 kD纤溶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做了一些枯草杆菌表达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本实验室顾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纤溶酶活性的假蕈状芽孢杆菌,且对此菌株的纤溶酶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4 kD单一活性组分,埃德曼降解法测得N端序列为VTGTNAVGTGKGVLG。根据此十五个氨基酸在NCBI上进行比对,找到了十种100%同源蛋白序列,并根据相对应的编码序列的同源性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并在5'端分别加入了EcoRI和XhoI的酶切位点。以产纤溶酶的菌株假蕈状芽孢杆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设计的引物进行PCR,获得了一个完整的两头含酶切位点的纤溶酶基因BpFE。使用EcoRI和XhoI双酶切载体pGEX-4T-2和BpFE基因,通过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BpFE,并对BpFE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表明:此细菌纤溶酶基因全长1701 bp,编码566个氨基酸。与相似性最高的序列bacillolysin(Bacillus cereusH3081.97)比仅存在5个氨基酸的差异,含有中性锌金属蛋白酶结构域。将重组质粒pGEX-BpFE利用热激转化法转化到大肠杆菌宿主菌BL21中,经IPTG、低温诱导后,SDS-PAGE显示胞内含有表达条带,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为98 kD,比预计的分子量(90 kD)稍大。酪蛋白平板法和纤维蛋白板法均显示1.0 mmol/L IPTG,26℃和30℃诱导5小时后的重组菌经超声波破壁后的胞内蛋白有活性。但是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大部分为胞内表达,这样就为生产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而枯草芽孢杆菌由于其安全性和分泌胞外蛋白的特点,被认为是表达和分泌异源蛋白的理想受体。以pUC19-5-2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得到含sacB基因的启动子、200bp的类似转录终止信号的序列、核糖体结合位点及编码29个氨基酸的信号序列,将此535bp序列通过酶切连接到大肠.枯草穿梭质粒pMK4上,构建了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诱导分泌型穿梭质粒pSK4。并将纤溶酶基因BpFE克隆到了pSK4载体上,待下一步进行枯草杆菌的分泌表达研究。本试验试图建立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微生物纤溶酶的技术平台,以便进一步研究纤溶酶的功能、作用机理及在生命科学、医疗和保健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为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9)

假蕈状芽孢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蕈状芽孢杆菌对蜜柚裂果及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蕈状芽孢杆菌产品以清水稀释600倍施用,能够有效降低蜜柚的裂果率,有效提升蜜柚平均单果重,显着的提高蜜柚单株产量,有利于蜜柚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的积累,从而提高果实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假蕈状芽孢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朱毓华,赵允,毛勇,戴绚丽,曾志明.乳粉中蕈状芽孢杆菌的萌发条件优化[J].中国乳品工业.2018

[2].蓝炎阳,陈毅勇,王少峰,辛雅蓉.不同浓度蕈状芽孢杆菌对蜜柚裂果及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2017

[3].叶淑林.负载型纳米铁—蕈状芽孢杆菌复合体系处理金属铬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4].孙会刚,黄海亮,郑进,金鑫.蕈状芽孢杆菌SH-1抗菌活性物质发酵条件优化[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陈强,杨金先,俞伏松,宋铁英.鳖致病性蕈状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J].福建畜牧兽医.2011

[6].刘慧娟,郭晓军,郭妍妍,朱宝成.假蕈状芽孢杆菌34kDa纤溶酶成熟肽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1

[7].郭晓军,袁洪水,刘慧娟,张冬冬,朱宝成.假蕈状芽孢杆菌纤溶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

[8].王高学,高鸿涛,付维法,崔婧,袁明.蕈状芽孢杆菌代谢产物增强小鼠免疫力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C].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9].王高学,高鸿涛,付维法,崔婧,袁明.蕈状芽孢杆菌代谢产物增强小鼠免疫力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09

[10].郭晓军.假蕈状芽孢杆菌34KD纤溶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河北农业大学.2008

标签:;  ;  ;  

假蕈状芽孢杆菌论文-朱毓华,赵允,毛勇,戴绚丽,曾志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