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肾衰养真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肾衰养真颗粒,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
肾衰养真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姜斌,魏连波,王晓娟[1](2010)在《肾衰养真颗粒对5/6肾切除CRF营养不良大鼠钙磷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肾衰养真颗粒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CRF)营养不良大鼠钙磷代谢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以5/6肾切除联合4%酪蛋白混合饲料喂养的方法制作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符合条件的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衰养真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开同组,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一般状况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24hUpro)、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钙(Ca)、磷(P)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肾衰养真颗粒组大鼠的一般状况明显改善,肾衰养真颗粒可降低Scr、BUN、24hUpro、P,升高ALB、PA、Tf、Ca。结论:肾衰养真颗粒可显着改善CRF营养不良模型大鼠钙磷代谢,降低血清PTH水平,改善营养状况。(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10-28)
姜斌[2](2010)在《肾衰养真颗粒对CRF营养不良大鼠的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临床常见的重要并发症,尽管肾脏替代治疗在不断发展,但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而且在众多死亡因素中,营养不良占重要地位。据统计,在ESRD患者群中,营养不良发生率约为20%-50%。营养不良可以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贫血、频发感染,甚至导致多脏器衰竭,其发生不仅影响CRF患者的预后,而且与其病死率增高有关。引起CRF营养不良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物质摄入减少;2.代谢及内分泌紊乱:因尿毒症毒素、代谢性酸中毒、内分泌紊乱、炎症、脂质代谢紊乱等引起的蛋白质分解增加与合成减少;3.CRF贫血;4.透析过程中丢失蛋白质和氨基酸。随着透析技术的日益改进和完善,维持性透析病人增加,CRF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目前临床上常使用α-酮酸(商品名:开同)进行治疗,但其价格昂贵,难以普遍应用。其它治疗如静滴白蛋白、能量合剂、水溶性维生素,注射重组生长激素等,疗效短暂且有限,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善CRF患者的蛋白质合成,使用受限。传统的中药复方汤剂有不同程度的改善CRF营养不良的作用,但服用不方便,疗效不统一,质量难以控制。而且至今为止,国内尚无治疗CRF营养不良的中药新药问世。因此,开发有效的防治CRF营养不良的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其潜在的市场和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祖国医学认为,CRF营养不良其病机属于脾肾衰败,气血亏虚,浊毒内阻。在治疗上若单纯益气养血,则有助邪碍脾,关门留寇之弊,若单纯逐瘀降浊,则又耗伤正气,损伤脾胃,故须降浊排毒与益气养血并用,攻补兼施,方奏气血双补、通腑降浊之功。在此原则指导下,导师魏连波教授据多年临床经验在人参养荣汤基础上筛选药物组方,研制出治疗CRF营养不良的中药新药—肾衰养真颗粒,方由黄芪、白术、当归等六味中药组成,有补益气血、通腑降浊之用。我们前期临床观察已证明肾衰养真颗粒纠正CRF营养不良的总有效率达81.7%,显着优于开同对照组(有效率63.2%,P<0.01),并能很好的改善CRF贫血。因此,对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课题拟按照中药新药6(1)类申报要求,通过建立两种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研究肾衰养真颗粒对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营养状态的改善作用,从而完成肾衰养真颗粒治疗两种CRF营养不良模型大鼠的主要药效学研究。目的1.建立5/6肾切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及腺嘌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动态观察两种模型CRF营养不良的发生时间和营养状况;2.观察CRF营养不良模型大鼠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24hUpro)等肾功能指标及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转铁蛋白(Tf)、甲状旁腺激素(PTH)等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肾衰养真颗粒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讨其改善CRF营养不良的作用机制,从而按照中药新药分类6.1的技术要求,完成其主要药效学研究。方法制备两种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模型一:采用5/6肾切除联合4%酪蛋白饲料喂养制作5/6肾切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模型二:用含0.5%腺嘌呤加4%酪蛋白的饲料喂养制作腺嘌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动态观察两种模型CRF营养不良的发生时间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条件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开同(KT)阳性对照组、肾衰养真汤剂对照组和肾衰养真颗粒(SSYZ)高、中、低剂量组。给药治疗8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摄食,检测红细胞(RBC)计数、Hb、红细胞比积(Hct)、24hUPro、Scr、BUN、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叁脂(TG)、PA、IGF-1、EPO、Tf、PTH及血钾(K)、钠(Na)、钙(Ca)、磷(P)的含量,留取大鼠肾脏,观察大鼠肾脏外观,光镜(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两种模型制备情况5/6肾切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造模8周末,47只大鼠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检测Scr: (123.43±18.00)μmol/L, BUN: (23.68±5.65)mmol/L,24Upro:(62.91±5.12)mg/24h, ALB:(30.02±1.79)g/L,体重:(328.04±35.62)g,与正常组体重(418.50±31.97)g比较平均减少20%以上。造模过程中共死亡29只,存活率为61.84%。腺嘌呤致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造模8周末,62只大鼠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检测Scr:(113.02±17.27)μmol/L, BUN: (28.30±4.34)mmol/L,24Upro:(68.65±5.79)mg/24h, ALB:(29.38±2.74)g/L,体重:(276.45±32.26)g,与正常组体重(418.50±31.97)g比较平均减少20%以上。造模过程中共死亡14只,存活率为81.58%。两种模型制备过程中,正常组大鼠精神状况良好,活泼好动,反应灵敏,毛色润泽,食欲良好,尿量正常,体重逐渐增加。CRF营养不良模型大鼠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毛竖枯槁无光泽,动作迟缓,弓背蜷体震颤,食欲减退,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缓慢,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2.干预后各组一般状况的比较干预8周末,两种模型均见: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一般状况显着改善,体重亦显着增加(P<0.05)。3.各组肾功能指标的比较两种模型均见:干预8周末,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24hUPro、Scr、BUN均显着降低(P<0.05);在5/6肾切除致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中:与KT组相比,SSYZ各剂量组及汤剂组大鼠24hUPro、BUN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而Scr水平显着低于KT组(P<0.05);在腺嘌呤致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中:与KT组相比,SSYZ中剂量组大鼠24hUPro、Scr水平显着低于KT组(P<0.05), SSYZ高剂量组Scr水平亦显着低于KT组,其余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SSYZ低剂量组与汤剂组大鼠BUN水平显着高于KT组(P<0.05),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各组营养指标的比较在5/6肾切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SSYZ各剂量组与汤剂组RBC计数均显着增加(P<0.05),而KT组未见显着增加;各治疗组大鼠Hb、Hct、ALB、PA、IGF-1、EPO、Tf水平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 PTH显着降低(P<0.05),各治疗组大鼠血脂水平及电解质水平亦较模型组显着改善。在腺嘌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RBC计数、Hb、Hct、ALB、PA、IGF-1、EPO、Tf;水平均显着优于模型组(P<0.05),PTH显着降低,各治疗组大鼠血脂水平及电解质水平亦较模型组改善显着。5.各组肾脏病理变化的比较在5/6肾切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中:正常组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结构清晰,排列分布及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可见较多肾小球呈节段性硬化,系膜增宽;部分肾小管扩张,变性,坏死,脱落;间质呈慢性淋巴细胞浸润。各治疗组也见部分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ce, GBM)增厚,肾小球系膜增宽,但病变范围小且较轻,部分肾小球局灶性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脱落,间质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损害明显减轻。各治疗组中SSYZ高中剂量效果较SSYZ低剂量及汤剂组为好,KT组效果不及SSYZ中剂量组。在腺嘌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中:正常组大鼠肾脏组织结构如常,肾小球、肾小管间质无病理改变,管腔内无结晶物沉积。模型组大鼠肾小球数目明显减少,肾小球萎缩,囊腔扩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度增生,肾小管萎缩、坏死、管腔明显扩大,管腔内有大量棕黑色针状结晶,可见蛋白管型、细胞管型,肾间质重度纤维化,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治疗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为轻:SSYZ颗粒组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比较完整,肾小管轻度扩张,管腔内有少量针状结晶,肾间质轻度炎性细胞浸润,轻度纤维化。KT组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少量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肾小管中度扩张,肾小管中有少量针状结晶,肾间质纤维化较轻。结论本课题通过5/6肾切除法和腺嘌呤法,配合4%酪蛋白饲料喂养制备了两种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本实验中观察到:造模8周末,各造模大鼠与正常组相比,体重显着减轻,ALB显着下降,24hUpro、BUN、Scr显着升高,提示已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在干预过程中,两种模型均可观察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一般状况明显较差,体重显着下降,24hUpro、BUN、Scr水平持续升高,RBC计数、Hb、Hct、ALB、PA、IGF-1、EPO、Tf等营养指标显着降低,血脂代谢及电解质紊乱,存在低钙、高磷及高PTH血症,肾脏病理可见肾小球硬化、坏死,说明CRF大鼠存在着:营养物质摄入减少、继发性甲旁亢、CRF贫血以及因尿毒症毒素、代谢性酸中毒、内分泌紊乱、炎症、脂质代谢紊乱等引起的蛋白质分解增加与合成减少,上述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CRF营养不良的发生。而各组干预后,发现SSYZ可显着改善大鼠营养状况,降低24hUpro、BUN、Scr水平,升高RBC计数、Hb、Hct、ALB、PA、IGF-1、EPO、Tf水平,降低血清K、Na、P及PTH水平,升高血Ca,改善血脂水平,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害,同时与开同作对照,结果说明了肾衰养真颗粒对CRF营养不良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起作用的,疗效更优于原汤剂剂型,所以通过对SSYZ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有望填补国内治疗CRF营养不良的中药新药空白。(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0-04-10)
魏连波,张颖,汪南海[3](2009)在《肾衰养真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4、5期并发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评价肾衰养真颗粒改善慢性肾脏病(CKD)4、5期并发营养不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0例CKD4、5期并发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3组:颗粒治疗组50例,开同对照组42例和汤剂对照组38例。各组采用基础治疗基础上分别加肾衰养真颗粒、开同、肾衰养真配方汤剂。观察治疗前后的主症评分及SGA评分,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红细胞(RBC)计数、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绝对值#)以及24h尿蛋白定量(24hUp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不良反应率等指标。结果:肾衰养真颗粒可改善CKD4、5期并发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能升高Alb、Hb、Tf、PA、IGF-Ⅰ水平(P<0.01),增加RBC计数以及RET绝对值#(P<0.01),降低主症评分及SGA评分(P<0.01);并可以减少24hUpr,降低Scr、BUN水平(P<0.01)。结论:肾衰养真颗粒能有效地改善CKD4、5期并发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09年08期)
魏连波,张颖,汪南海[4](2009)在《肾衰养真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4、5期并发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评价肾衰养真颗粒改善慢性肾脏病(CKD)4、5期并发营养不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0例CKD4、5期并发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3组:颗粒治疗组50例,开同对照组42例和汤剂对照组38例。各组采用基础治疗基础上分别加肾衰养真颗粒、开同、肾衰养真配方汤剂。观察治疗前后的主症评分及SGA评分,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红细胞(RBC)计数、网织红细胞绝对值(PET绝对值#)以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不良反应率等指标。结果:肾衰养真颗粒可改善CKD4、5期并发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能升高Alb、Hb、Tf、PA、IGF-Ⅰ水平(P<0.01),增加RBC计数以及RET绝对值#(P<0.01),降低主症评分及SGA评分(P<0.01);并可以减少24hUpr,降低Scr、BUN水平(P<0.01)。结论:肾衰养真颗粒能有效地改善CKD4、5期并发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本文来源于《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9-06-11)
张颖[5](2009)在《肾衰养真颗粒改善CKD4、5期营养不良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1 999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提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概念。2002年,NKF-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NKF-K/DOQI指南)公布了CKD的定义为:(1)肾脏损害(肾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表现为下述之一:病理异常;血液或尿液成分检查异常,或者影像学检查异常;(2)GFR<60ml/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脏损害。CK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持续增长趋势。在我国南方的大城市中,人群CKD的患病率为10.1%;北京40岁以上人群中,11.3%至少有一项肾脏损伤指标。而CKD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在《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为K/DOQI指南)中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存在并发症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将CKD的病程划分为5期。当29ml/min≥GFR>15ml/min时,为CKD 4期:当GFR<15ml/min时,为CKD5期。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毒性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全身多系统的损害。假设肾功能正常时,GFR为100%,按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可分为4期。当CRF进展至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时,约棚当于K/DOQI指南的第4、5期。此两期GFR明显下降,血肌酐(Scr)显着升高(约为450μmol/L以上)。研究表明,GFR低于35 ml/min的CKD患者中有45%~64%发生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ESRD患者中有9.6%死于严重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以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贫血、频发感染及心血管事件,甚至导致多脏器衰竭,其发生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而且也是合并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随着透析技术的日益改进和完善,维持性透析病人增加,CKD4、5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可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延缓CKD病情进展,降低CKD4、5期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治疗药物与方法。目前,对于CKD4、5期营养不良的治疗,主要集中在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血清瘦素(Leptin)水平,提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改善氮质代谢等。其常用的治疗方法:蛋白质制剂、复方α-酮酸制剂(开同,德国研制)、氨基酸制剂以及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等来改善CKD4、5期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其疗效不尽满意,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善CKD4、5期患者的蛋白质合成,而且价格昂贵,使用受限。传统的中药复方汤剂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CKD4、5期营养不良的作用,但是其多为经验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并且服用不方便,疗效不统一,质量难以控制。迄今为止,国内尚无治疗CKD4、5期营养不良的中药新药问世。因此,研制有效的防治CKD4、5期营养不良的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并且其潜在的市场和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肾衰养真颗粒是珠江医院中医科魏连波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改善CKD 4、5期营养不良的中药复方,山黄芪、当归、大黄、人参等六味中药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可提高血浆白蛋白(Alb)水平、调节脂质代谢、改善高凝状态、促进水钠排泄、调整机体免疫力及减轻。肾组织损伤。前期的临床试验和药效学试验均已证实肾衰养真颗粒可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血浆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IGF-Ⅰ的水平,改善蛋白质营养不良。肾衰养真颗粒不仅具有开同补充氨基酸的作用,还能改善病人的食欲,纠正肾性贫血等综合效用,且为纯中约制剂,价格低廉,可减轻痫人的经济负担。本课题拟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案研究肾衰养真颗粒改善CKD4、5期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CKD4、5期营养不良的药物治疗方面提供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研究目的及意义目的:1初步评价肾衰养真颗粒改善CKD4、5期患者营养不良,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2初步评价CKD4、5期患者使用。肾衰养真颗粒的安全性。意义:国内尚无治疗CKD4、5期营养不良的中药新药,有望为其药物治疗方面提供新的安全有效的中药新药。从而为改善CKD4、5期营养不良找到具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方法1试验设计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案。2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为2007年11月到2009年0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西医结合肾病中心住院及门诊患者,同时结合计量资料最小样本量的要求以及临床收集病例的实际,共收集90例有完整资料的病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规定区组大小为6,即每6名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进入同一区组,其中2名接受颗粒治疗,2名接受开同治疗,2名接受汤剂治疗。随机排列治疗顺序的组合,构成15个区组的随机化方案。将就诊患者随机分为颗粒治疗组30例、开同对照组30例、汤剂对照组30例。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根据病情结合利尿,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等对症处理。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肾衰养真颗粒(叁九医药集团提供),主要药物:黄芪1.5g(批号:0710081),当归1.5g(批号:0709031),人参1.5g(批号:0708021),白术1g(批号:0708021),大黄1g(批号:0707021),砂仁1g(批号:0708021)。相当于汤剂的剂量,温水冲服,每日2次。开同对照组用开同片(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41442),每日3次,每次4片。汤剂对照组,给予肾衰养真方(药物购自广东省药材公司,经本校中药制剂室鉴定),主要药物:黄芪30g,当归10g,人参10g,白术12g,大黄6g,砂仁6g,水煎服150ml,每日一剂,分2次口服。8周为一个疗程。4观察指标4.1症状观察及不良反应记录所有病人治疗前和用药后计算主症积分,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评分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同时记录不良反应。4.2评价指标(1)肾功能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r)、Scr、血尿素氮(BUN)、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2)营养指标①体格营养状况检查指标体重、肱叁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段肌肉周径(MAMC);②蛋白营养指标血清Alb、PA、Tf以及IGF-Ⅰ。(3)造血功能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计数、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对肾功能、营养不良状态以及造血功能的影响。5疗效评价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主要理化指标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主要理化指标改善5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主要理化指标改善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理化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6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并先进行方差齐性分析,证实方差齐后,组内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治疗前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治疗后组间及其差值比较用协方差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ANCOVA),协变量为治疗前。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组综合疗效比较颗粒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开同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汤剂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5例。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2各组治疗前后体格营养状况检查各项指标的比较各组内治疗前后体重、TSF和MAMC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间治疗后各检查指标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与SGA评分比较各组内治疗前后主症积分与SGA评分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间治疗后各指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的比较各组内治疗前后24h Upr、BUN、Scr、eGFR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各组间治疗后各指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各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的比较各组内治疗前后Alb、PA、Tf、IGF-Ⅰ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各组间治疗后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治疗前后造血功能指标的比较各组内治疗前Hb、RBC计数、RET#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间治疗后各指标比较,颗粒治疗组与汤剂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颗粒治疗组、汤剂对照组与开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7不良反应观察期内颗粒治疗组与汤剂对照组有部分病例服药后有轻微的胃部不适、大便次数增多等反应,适当减少剂量或饭后服药后大多消除,可继续进行观察;开同对照组,偶有高钙血症发生,适当减少维生素D的摄入量后,可消除症状,继续进行观察。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ALT的检测值虽有波动,但都在正常值范围内(5~40 IU/L),其差别无显着性(P>0.05)。结论肾衰养真颗粒可以改善CKD4、5期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与开同、汤剂具有相同的疗效;但在改善患者贫血时,其疗效等同于汤剂,而优于开同;并且不良反应轻。因此,其可以作为改善CKD4、5期患者营养不良的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09-04-12)
肾衰养真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临床常见的重要并发症,尽管肾脏替代治疗在不断发展,但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而且在众多死亡因素中,营养不良占重要地位。据统计,在ESRD患者群中,营养不良发生率约为20%-50%。营养不良可以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贫血、频发感染,甚至导致多脏器衰竭,其发生不仅影响CRF患者的预后,而且与其病死率增高有关。引起CRF营养不良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物质摄入减少;2.代谢及内分泌紊乱:因尿毒症毒素、代谢性酸中毒、内分泌紊乱、炎症、脂质代谢紊乱等引起的蛋白质分解增加与合成减少;3.CRF贫血;4.透析过程中丢失蛋白质和氨基酸。随着透析技术的日益改进和完善,维持性透析病人增加,CRF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目前临床上常使用α-酮酸(商品名:开同)进行治疗,但其价格昂贵,难以普遍应用。其它治疗如静滴白蛋白、能量合剂、水溶性维生素,注射重组生长激素等,疗效短暂且有限,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善CRF患者的蛋白质合成,使用受限。传统的中药复方汤剂有不同程度的改善CRF营养不良的作用,但服用不方便,疗效不统一,质量难以控制。而且至今为止,国内尚无治疗CRF营养不良的中药新药问世。因此,开发有效的防治CRF营养不良的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其潜在的市场和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祖国医学认为,CRF营养不良其病机属于脾肾衰败,气血亏虚,浊毒内阻。在治疗上若单纯益气养血,则有助邪碍脾,关门留寇之弊,若单纯逐瘀降浊,则又耗伤正气,损伤脾胃,故须降浊排毒与益气养血并用,攻补兼施,方奏气血双补、通腑降浊之功。在此原则指导下,导师魏连波教授据多年临床经验在人参养荣汤基础上筛选药物组方,研制出治疗CRF营养不良的中药新药—肾衰养真颗粒,方由黄芪、白术、当归等六味中药组成,有补益气血、通腑降浊之用。我们前期临床观察已证明肾衰养真颗粒纠正CRF营养不良的总有效率达81.7%,显着优于开同对照组(有效率63.2%,P<0.01),并能很好的改善CRF贫血。因此,对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课题拟按照中药新药6(1)类申报要求,通过建立两种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研究肾衰养真颗粒对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营养状态的改善作用,从而完成肾衰养真颗粒治疗两种CRF营养不良模型大鼠的主要药效学研究。目的1.建立5/6肾切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及腺嘌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动态观察两种模型CRF营养不良的发生时间和营养状况;2.观察CRF营养不良模型大鼠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24hUpro)等肾功能指标及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转铁蛋白(Tf)、甲状旁腺激素(PTH)等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肾衰养真颗粒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讨其改善CRF营养不良的作用机制,从而按照中药新药分类6.1的技术要求,完成其主要药效学研究。方法制备两种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模型一:采用5/6肾切除联合4%酪蛋白饲料喂养制作5/6肾切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模型二:用含0.5%腺嘌呤加4%酪蛋白的饲料喂养制作腺嘌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动态观察两种模型CRF营养不良的发生时间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条件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开同(KT)阳性对照组、肾衰养真汤剂对照组和肾衰养真颗粒(SSYZ)高、中、低剂量组。给药治疗8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摄食,检测红细胞(RBC)计数、Hb、红细胞比积(Hct)、24hUPro、Scr、BUN、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叁脂(TG)、PA、IGF-1、EPO、Tf、PTH及血钾(K)、钠(Na)、钙(Ca)、磷(P)的含量,留取大鼠肾脏,观察大鼠肾脏外观,光镜(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两种模型制备情况5/6肾切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造模8周末,47只大鼠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检测Scr: (123.43±18.00)μmol/L, BUN: (23.68±5.65)mmol/L,24Upro:(62.91±5.12)mg/24h, ALB:(30.02±1.79)g/L,体重:(328.04±35.62)g,与正常组体重(418.50±31.97)g比较平均减少20%以上。造模过程中共死亡29只,存活率为61.84%。腺嘌呤致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造模8周末,62只大鼠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检测Scr:(113.02±17.27)μmol/L, BUN: (28.30±4.34)mmol/L,24Upro:(68.65±5.79)mg/24h, ALB:(29.38±2.74)g/L,体重:(276.45±32.26)g,与正常组体重(418.50±31.97)g比较平均减少20%以上。造模过程中共死亡14只,存活率为81.58%。两种模型制备过程中,正常组大鼠精神状况良好,活泼好动,反应灵敏,毛色润泽,食欲良好,尿量正常,体重逐渐增加。CRF营养不良模型大鼠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毛竖枯槁无光泽,动作迟缓,弓背蜷体震颤,食欲减退,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缓慢,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2.干预后各组一般状况的比较干预8周末,两种模型均见: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一般状况显着改善,体重亦显着增加(P<0.05)。3.各组肾功能指标的比较两种模型均见:干预8周末,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24hUPro、Scr、BUN均显着降低(P<0.05);在5/6肾切除致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中:与KT组相比,SSYZ各剂量组及汤剂组大鼠24hUPro、BUN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而Scr水平显着低于KT组(P<0.05);在腺嘌呤致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中:与KT组相比,SSYZ中剂量组大鼠24hUPro、Scr水平显着低于KT组(P<0.05), SSYZ高剂量组Scr水平亦显着低于KT组,其余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SSYZ低剂量组与汤剂组大鼠BUN水平显着高于KT组(P<0.05),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各组营养指标的比较在5/6肾切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SSYZ各剂量组与汤剂组RBC计数均显着增加(P<0.05),而KT组未见显着增加;各治疗组大鼠Hb、Hct、ALB、PA、IGF-1、EPO、Tf水平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 PTH显着降低(P<0.05),各治疗组大鼠血脂水平及电解质水平亦较模型组显着改善。在腺嘌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RBC计数、Hb、Hct、ALB、PA、IGF-1、EPO、Tf;水平均显着优于模型组(P<0.05),PTH显着降低,各治疗组大鼠血脂水平及电解质水平亦较模型组改善显着。5.各组肾脏病理变化的比较在5/6肾切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中:正常组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结构清晰,排列分布及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可见较多肾小球呈节段性硬化,系膜增宽;部分肾小管扩张,变性,坏死,脱落;间质呈慢性淋巴细胞浸润。各治疗组也见部分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ce, GBM)增厚,肾小球系膜增宽,但病变范围小且较轻,部分肾小球局灶性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脱落,间质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损害明显减轻。各治疗组中SSYZ高中剂量效果较SSYZ低剂量及汤剂组为好,KT组效果不及SSYZ中剂量组。在腺嘌呤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中:正常组大鼠肾脏组织结构如常,肾小球、肾小管间质无病理改变,管腔内无结晶物沉积。模型组大鼠肾小球数目明显减少,肾小球萎缩,囊腔扩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度增生,肾小管萎缩、坏死、管腔明显扩大,管腔内有大量棕黑色针状结晶,可见蛋白管型、细胞管型,肾间质重度纤维化,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治疗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为轻:SSYZ颗粒组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比较完整,肾小管轻度扩张,管腔内有少量针状结晶,肾间质轻度炎性细胞浸润,轻度纤维化。KT组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少量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肾小管中度扩张,肾小管中有少量针状结晶,肾间质纤维化较轻。结论本课题通过5/6肾切除法和腺嘌呤法,配合4%酪蛋白饲料喂养制备了两种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本实验中观察到:造模8周末,各造模大鼠与正常组相比,体重显着减轻,ALB显着下降,24hUpro、BUN、Scr显着升高,提示已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在干预过程中,两种模型均可观察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一般状况明显较差,体重显着下降,24hUpro、BUN、Scr水平持续升高,RBC计数、Hb、Hct、ALB、PA、IGF-1、EPO、Tf等营养指标显着降低,血脂代谢及电解质紊乱,存在低钙、高磷及高PTH血症,肾脏病理可见肾小球硬化、坏死,说明CRF大鼠存在着:营养物质摄入减少、继发性甲旁亢、CRF贫血以及因尿毒症毒素、代谢性酸中毒、内分泌紊乱、炎症、脂质代谢紊乱等引起的蛋白质分解增加与合成减少,上述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CRF营养不良的发生。而各组干预后,发现SSYZ可显着改善大鼠营养状况,降低24hUpro、BUN、Scr水平,升高RBC计数、Hb、Hct、ALB、PA、IGF-1、EPO、Tf水平,降低血清K、Na、P及PTH水平,升高血Ca,改善血脂水平,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害,同时与开同作对照,结果说明了肾衰养真颗粒对CRF营养不良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起作用的,疗效更优于原汤剂剂型,所以通过对SSYZ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有望填补国内治疗CRF营养不良的中药新药空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肾衰养真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姜斌,魏连波,王晓娟.肾衰养真颗粒对5/6肾切除CRF营养不良大鼠钙磷代谢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2].姜斌.肾衰养真颗粒对CRF营养不良大鼠的药效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
[3].魏连波,张颖,汪南海.肾衰养真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4、5期并发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
[4].魏连波,张颖,汪南海.肾衰养真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4、5期并发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C].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9
[5].张颖.肾衰养真颗粒改善CKD4、5期营养不良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