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度街区论文-郑超慧

小尺度街区论文-郑超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尺度街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杂街区,脏弹,恐怖袭击,数值模拟

小尺度街区论文文献综述

郑超慧[1](2019)在《小尺度复杂街区脏弹恐怖袭击下放射性物质扩散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核能与核科学技术的日益普及,核与辐射恐怖主义对于社会安全的威胁也日趋严重。核与辐射恐怖袭击的后果对环境及人员的巨大危害不言而喻。“脏弹”恐怖袭击是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中技术门槛、成本相对较低,实施难度相对较小的一种放射性武器类的恐怖袭击,但对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威胁等级极高。因此,“脏弹”恐怖袭击下,放射性物质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对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的意义重大。该类研究当前大多集中在大、中尺度范围或者理想场景下,对于小尺度范围以及复杂场景下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某地实体街区为例,基于欧拉模型,对小尺度复杂街区内放射性污染物的扩散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并总结在不同风场和不同释放源位置下的放射性污染物扩散规律,指出各类高风险区域以及适合安全疏散和停留的区域。预期可为应急平台情景库的建设提供基础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风场、不同释放源位置下的放射性污染物扩散结果分析。研究发现,复杂街区对于室内、外放射性污染物扩散的影响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放射性污染物在室内的扩散,相对于室外的扩散情况,速度更慢,对于风场变化的敏感性更低,更易产生次生辐射源,且靠近墙壁和角落的污染物不易扩散;风速小于2m/s时,风向对放射性污染物的扩散影响较小,近源处易形成高浓度聚集,整体呈高斯分布;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在2m/s时以近地表扩散为主,垂直高度较低,在10m/s时,扩散高度最高;对整个街区而言,通过计算全部出口的辐射风险值,同等风场条件下,室内“脏弹”袭击总辐射风险高于室外总风险。(2)各类高风险区域以及适合安全疏散和停留区域的计算结果分析。针对本文使用的实际街区,发生“脏弹”恐怖袭击时,应避免在下风向建筑物邻近区域、建筑物密集区域以及环形区域等地方停留,疏散时也应选择远离这些区域的出口。(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期刊2019-06-09)

周妍,杨春燕[2](2019)在《基于语义差异法对小尺度街区公共空间评价研究——以成都市大源国际中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和成都市提出建设小街区的背景下,文章在街区制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小街区公共空间的物质和非物质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创新性地运用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ce,SD法)和访谈法等方法,以成都市武侯区大源国际中心片区为例,从构成要素出发研究使用者对经过改造后的小街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感受。本文的实证研究将有助于城市街区公共空间研究,从空间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得到区域新建或改造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方面,为突破城市街区公共空间缺乏活力的现状提供新的研究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9年02期)

王文超,陈宏,管毓刚,陈辛红[3](2019)在《江风对滨水街区空间形态渗透效果模拟研究(一)——小尺度建筑围合与街道走向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建筑密度的提高和城市气候的恶化。毗邻江河湖泊的街区,可利用江风的扩散,带动城市中建筑与街区的空气流通,缓解城市热岛,改善城市微气候。滨水街区的空间形态也将极大影响江风的渗透,本系列研究从街区围合度和街道走向入手,探讨不同街区形态下江风渗透的情况,发现街区围合度和街道走向共同影响江风渗透能力,这一研究有利于改善街区微气候,提高街区空气质量。(本文来源于《2019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4-03)

陈辛红,陈宏,管毓刚,王文超[4](2019)在《江风对滨水街区空间形态渗透效果模拟研究(二)——小尺度建筑围合与高度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河湖泊对滨水街区的微气候具有一定的影响,将水体上空的空气引导进入城市内部、利用江风改善滨江居住街区内部的热环境,是一种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局地热环境的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街区中小尺度围合建筑的高度变化、围合方式对江风渗透情况的影响,运用CFD (计算流体力学)技术模拟了在不同围合方式、高度变化情况下的江风渗透情况,为探索基于改善街区风环境的外部空间设计策略进行有益的尝试。(本文来源于《2019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4-03)

王江红[5](2018)在《新城建设中城市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城市在近20年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在既有土地出让方式的前提下,大尺度的开发模式得以存留与延续,并且在从苏联模式下的“单位大院”的城市建设时期后,城市建设尺度正越来越大,城市成为一个与人本感知相违背的巨型空间。在每一个街区的外围,即各个城市街区用地红线上(或红线的退后线上),尺度限定了城市土地的灵活利用,阻碍了道路系统的有机生长,使人性化的城市空间逐渐消失。街区内部资源与城市发展的互相孤立,使街区成为一个个孤岛的集合。城市的发展蓝图是开放、共享及可持续的,大而封闭的城市建设模式受到质疑,尤其近年来,国家“街区制”政策的提出,引导城市规划理论开始重视街区建设。城市街区尺度的“小”迫在眉睫,创新城市建设模式,建设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是完全必要的。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提出“廓街网象制”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的概念,并以小尺度街区建设紧密相关的五大要素作为出发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是在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街区尺度的演变历程与小尺度街区理论动态梳理与归纳,从而得出能够指导本文研究的经验与启发。以此为前提下,针对我国当前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中的问题与矛盾做出总结与分析;在基于以上理论基础、经验指导及问题导向下,构建了“廓街网象制”的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包含了小尺度街区规划原则、规划要素、框架及规划策略,形成了针对新城建设较为完整的模式理论;最后,结合前文研究的“廓街网象制”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对宁波滨海新城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洪[6](2018)在《小尺度街区倡导下的城市老旧住区更新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解决住房短缺问题,我国兴建了大量城市住区。这些住区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然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逐渐呈现老化、衰退之势,住区活力丧失殆尽。同时其所处的区位也由往昔的城市边缘向城市中心区转变,具有极大的土地经济价值。这些老旧住区不仅影响着城市风貌,也阻碍着城市的发展。因此,急需对其更新改造,完善住区与城市的关系。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小尺度街区与及住区更新相关理论及研究概况进行相关总结,认为城市老旧住区更新引入小尺度街区具有规划与社会的双重意义,并系统性地分析了国内外具体的实践案例,总结提炼出小尺度街区倡导下的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的共性要素,即: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人文结构叁个层面。其次对成都、昆明老旧住区开展深入的实地调查,从以上叁个层面总结出了城市老旧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以问题导向出发,探讨了城市老旧住区的更新设计策略,即从空间结构(街区规模与尺度、交通系统、开放空间)、功能结构(功能构成、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老旧建筑立面整治)、人文结构(住区文化、住区管理模式)叁个方面,构建了小尺度街区倡导下的城市老旧住区更新设计框架。最后,把更新策略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成都市玉林片区的更新设计当中,提出了玉林片区的更新设计方法,为现阶段的老旧住区更新设计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李鸿鹏[7](2018)在《小尺度街区交通可达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街区向小尺度方向发展的形势下,路网结构的改变将对交通可达性产生影响。论文从城市的角度出发,梳理国内外城市演化过程中城市规划理论与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街区尺度和交通网络特征,得出大尺度街区主要为满足机动车的快速通行为主,以人为本的街区趋向于更小的尺度。进而得出我国广泛存在的大尺度街区主要受功能化主义影响,小尺度街区是一种由城市干道合围、较低等级道路分割的具有路网密集、混合功能的开放街区模式。对可达性定义和量化评价方法进行总结,选取以空间句法为手段的全局视角下交通可达性评价方法,解析空间句法并结合现有基于空间句法的可达性研究,提出针对小尺度街区的交通可达性研究,以与交通特征相关性较高的句法变量作为评价指标,以此描述可达性定义中便捷程度。依据以上思路,结合实际案例检验出空间句法在案例城市中具有适用性,在此基础上解析句法变量表现在相关性分析中的现实意义,最终确定空间句法应用于本研究的具体方法,根据相关系数大小选取句法变量分别对案例中步行、自行车、机动车叁种交通方式可达性变化做出评价并分析变化的本质原因。通过分析,案例中小搜索半径下的整合度指标能够衡量步行交通可达性,大搜索半径下的选择度指标能够衡量自行车交通可达性和机动车交通可达性,案例中街区向更小尺度改造使得慢行交通可达性增加机动车交通可达性下降,机动车交通可达性下降主要与路网结构的改变有关。一般情况下,街区向小尺度方向改造将提高慢行交通可达性,而对机动车交通可达性的影响还需结合实际具体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文聪聪,彭玲,杨丽娜,池天河[8](2018)在《主题模型与SVM组合的小尺度街区用地分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用地分类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的基础和依据,对城市资源配置、建设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对用地分类都聚焦于"稀路网、大街区"的大尺度区域,随着城市发展,大尺度区域的规划模式造成了城市交通效率低下、土地低效率开发等问题,而小尺度的城市街区建设规划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了充分挖掘现有交通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更以高效地服务小尺度街区规划,本文将主题模型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组合,提出一种面向小尺度街区的用地分类方法。本文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附近为研究区域,依据精细路网对研究区域划分,通过对一周(7天)出租车GPS数据处理,结合区域兴趣点(POI)数据,基于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模型和SVM模型进行用地分类。在人工解译的分类图的基础上对本文方法进行精度评价,并基于百度地图地理数据进行结果验证。研究表明本文方法基于现有的交通大数据,实现了对小尺度街区用地分类,方法分类精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人力物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小尺度城市规划。(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家栋[9](2017)在《小尺度开放式街区街道空间更新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尺度开放式街区街道空间是社会交往过程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街道生活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良好的街道环境在吸引人群活动,增进居民交往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鞍山道地区街道界面中底界面、侧界面与顶界面各项数据进行实地调研,对鞍山道地区的街道空间进行初步的尺度了解;采用快速拍照记录法对该地区行人流量以及行人行为活动类型进行统计,以街道人流量评判街道活力,以行人活动类型判断街道属性;使用语义分析法获取行人对街道空间感知的评价与使用感受。将街道空间的各项调研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共计15对呈现显着相关性的数据,分别为街道长度与长短度、平均宽度与围合度宽阔度、人行道平均宽度与围合度密集度、人行道占比与围合度、贴线率与特色性、界面密度与复杂度、核心区D/H与围合度、绿视率与绿化度、街道界面人流量与绿化度。将主观评价因子作为自变量,客观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出九个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可以得出最舒适状态下街道空间的各项客观指标数据。以此为依据对街区尺度、街道风格、街道环境、路面铺装进行控制与引导;根据使用现状将保护区内街道分别定位为交通街道、生活街道、商业街道、辅助街道,并进行推荐街道断面设计与街道家具设计等。(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劳晓琳,明磊[10](2017)在《开放型小尺度街区在历史街区中的体现——以南头古城街区为例从街区特征论述街区活力的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头古城街区由南山大道、深南大道、北环大道围合而成,包含南头古城、南头中学、中山公园、南城门四部分。南头古城街区作为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物质空间载体,是延续深圳城市发展脉络、反映传统生活方式的文化标识。这里居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来深工作的群体,人口的多样性,街道中各类小型商业业态,沿街道布置的便民公共服务设施,在一定程度保证了街区的活力。演化到今天,其所呈现的模样正是现今大力推行的小街区密路网的开放式街区格局。(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7年26期)

小尺度街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国家和成都市提出建设小街区的背景下,文章在街区制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小街区公共空间的物质和非物质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创新性地运用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ce,SD法)和访谈法等方法,以成都市武侯区大源国际中心片区为例,从构成要素出发研究使用者对经过改造后的小街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感受。本文的实证研究将有助于城市街区公共空间研究,从空间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得到区域新建或改造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方面,为突破城市街区公共空间缺乏活力的现状提供新的研究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尺度街区论文参考文献

[1].郑超慧.小尺度复杂街区脏弹恐怖袭击下放射性物质扩散模拟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

[2].周妍,杨春燕.基于语义差异法对小尺度街区公共空间评价研究——以成都市大源国际中心为例[J].四川建筑.2019

[3].王文超,陈宏,管毓刚,陈辛红.江风对滨水街区空间形态渗透效果模拟研究(一)——小尺度建筑围合与街道走向变化研究[C].2019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2019

[4].陈辛红,陈宏,管毓刚,王文超.江风对滨水街区空间形态渗透效果模拟研究(二)——小尺度建筑围合与高度变化研究[C].2019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2019

[5].王江红.新城建设中城市小尺度街区规划模式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8

[6].王洪.小尺度街区倡导下的城市老旧住区更新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7].李鸿鹏.小尺度街区交通可达性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8].文聪聪,彭玲,杨丽娜,池天河.主题模型与SVM组合的小尺度街区用地分类方法[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8

[9].李家栋.小尺度开放式街区街道空间更新改造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10].劳晓琳,明磊.开放型小尺度街区在历史街区中的体现——以南头古城街区为例从街区特征论述街区活力的根源[J].城市建筑.2017

标签:;  ;  ;  ;  

小尺度街区论文-郑超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