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并联谐振逆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SCAD,并联谐振式逆变电路,换流,电磁暂态过程
并联谐振逆变论文文献综述
王婷[1](2019)在《基于PSCAD的并联谐振逆变电路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PSCAD软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软件,具有电磁暂态仿真分析研究环境。因为并联谐振式逆变电路在换流的过程中存在电磁暂态过程,因此可利用PSCAD对其进行仿真建模分析,通过其仿真波形可以准确地反映这一电磁暂态过程。(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1期)
钟月萍[2](2019)在《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谐振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充足的能源供给是人类生产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伴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消耗带来的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问题,分布式发电方式因其可持续发展而逐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顺应了世界各国新时代能源规划的趋势。多逆变器并联并网结构具有较强的容量冗余能力和降低投入成本的优势,逐渐在分布式电站中投入使用。但多逆变器与电网阻抗构成的复杂网络中存在强烈的耦合,可能导致系统发生耦合谐振,危害设备安全并且降低了发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为此,本文采用滤波电感串联虚拟阻抗与电容电流有源阻尼相结合的谐振抑制策略,对系统阻抗网络重塑,主动阻尼系统中的高频谐振,从而提高系统稳定性。本文以独立式并联结构的多逆变器并联并网系统为研究背景,建立多台叁相并网逆变器并联的等效模型。通过对系统阻抗网络的分析得出系统不同工况下的谐振机理和谐振特性存在差异,并对系统进行频域分析和仿真验证所得理论的正确性。对于单逆变器并网系统,本文采用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法,避免额外功率损耗的同时阻尼系统中的LCL谐振尖峰。对于多逆变器并联系统,首先提出在谐振发生时,对系统中的高频谐振进行补偿,将逆变器输出的谐波分量与并网点处的谐波分量迭加抵消,实现了对高频谐振谐波的补偿控制。针对谐波补偿控制的不足本文做出改进,引入虚拟逆变器侧电感串联电阻实现系统高频阻抗重塑,通过主动阻尼的方式破坏系统谐振网络,实现了谐振抑制。本文就以上控制方案分别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数字控制下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对单台逆变器的谐振抑制效果良好;基于虚拟阻抗的谐波补偿控制对系统的两个高频谐振峰有一定的阻尼效果,但其参数整定欠缺灵活性;基于虚拟阻抗的谐振抑制控制在多逆变器同步和非同步运行时均能达到期望的控制效果,系统的高频谐振得到有效抑制。最后搭建了两台叁相逆变器并联并网的实验平台。实验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单逆变器谐振抑制策略和多逆变器谐振抑制策略可有效抑制谐振尖峰,本文提出的基于虚拟阻抗谐振抑制策略兼具无源阻尼方案中LCL电容并联电阻和电感串联电阻两种方式的优点,同时规避了电感串联电阻的缺陷达到理想的谐振抑制效果,提高了系统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0)
刘建峰[3](2018)在《叁相光伏逆变器多机并联谐振抑制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光伏电站必须采用叁相并网方式以保障电网叁相平衡,而采用传统PI加电压前馈控制方式,当接在并网变压器同一绕组达到一定数量后,逆变器并网电流会发生震荡,严重时甚至会因为超过安规THD而发生逆变器脱网,严重影响光伏电站的运行.通过研究逆变器多机并联系统电网侧输出电流的谐振特性,提出以虚拟电阻串电容替代实际硬件电路的控制策略,不仅有效抑制多机并联谐振问题且保证了逆变器的高效.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研究了最优虚拟阻值的选取,且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实际应用性.(本文来源于《矿业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黎立丰,郑天文,郭岩,陈来军,梅生伟[4](2018)在《基于虚拟阻抗相角补偿的并联逆变器谐振抑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逆变器是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重要接口装置。虚拟阻抗控制是并联逆变器谐振抑制主要方法。针对控制延时导致虚拟阻抗策略失效的问题,首先建立了考虑控制延时的并联逆变器等效电路和传递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控制延时对传统虚拟阻抗相角特性的影响,揭示了虚拟阻抗在高频段呈现负阻尼而导致谐振抑制策略失效的机理。提出了基于虚拟阻抗相角补偿的并联逆变器谐振抑制方法,通过恢复虚拟阻抗在谐振频率附近的正阻尼特性,实现了并联逆变器系统的谐振抑制。进一步,采用根轨迹方法得到了保障系统稳定性的虚拟阻抗取值范围。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分别对不同虚拟阻抗、电网电压暂降以及参考电流变化等多种工况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范栋琛[5](2018)在《多逆变器并联并网系统谐振失稳分析与抑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光伏、风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是应对化石能源危机、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能源渗透率逐年升高,以及电网中其他非线性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电力系统面临谐波、畸变等电能质量问题。高度可控和快速响应的电能质量治理装置,是改善电能质量的理想方案。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电能供应及电能质量治理需求,需要寻找有效的扩容方案。受限于功率器件的耐压水平及容量限制,多逆变器模块化并联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弱电网条件下,大量非线性功率器件之间和电网阻抗的互相耦合、干扰,影响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稳定性。基于此背景,本文展开了多逆变器并联并网系统的谐振失稳分析及抑制的相关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多逆变器并联并网系统的基本结构进行了描述。以单台逆变器为例,介绍了其电路结构和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发现,不同的电路拓扑和控制策略的逆变器,均可通过等效变换的方法,得到闭环传递函数框图的标准型。分析了影响单机逆变器并网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指出单机系统稳定是多逆变器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结合各个应用领域控制目标,进行了稳定性问题的统一归类;将控制策略、延时环节等环节,通过电路的形式表示,结合开环模型进而得到单机系统的导纳模型。并将单机的导纳模型推广到了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对多逆变器情况下的稳定性机理进行了阐述。其次,本文阐述比较了稳定性分析的几种方法,包括时域分析法、模态分析法和阻抗法。然后,从全局导纳频域特性的角度,揭示了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存在稳定性问题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多逆变器并联并网系统的改进Nyqusit的谐振失稳判据。基于改进判据,提出多逆变器并联谐振失稳的评估及定责方法,将每台逆变器对并联系统失稳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再次,本文围绕谐振失稳抑制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小波包分解法,可以得出谐振信号所在频带,但是并不能得到精准的谐振频率。因此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特性的串联SOGI的谐振频率提取方法,来有效提取频率未知的谐振信号。此外,与本文第叁章的稳定性判据相结合,针对谐振失稳抑制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导纳的全局有源抑制方案,以达到谐振失稳抑制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1)
王自力[6](2018)在《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谐振机理分析及其集群抑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并网逆变器作为分布式电源(光伏、风力、燃料电池等)和微电网的电力电子接口,承担着能量双向转换的功能,为保证并网电流满足谐波标准,并网逆变器通常采用LCL滤波单元对输出电流进行滤波,而LCL由于低阻尼特性,存在固有的谐振点,在外部相匹配的谐波激励下会产生自身谐振。大规模新能源分布式电源经过并网逆变器接入微电网,由于电网阻抗的耦合作用,会在逆变器之间引入并联谐振问题,而电网背景谐波的引入会给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引入串联谐振问题。由于逆变器输出的电压谐波和电网背景谐波的存在,会在逆变器自身、逆变器和逆变器之间以及逆变器和电网之间产生谐振,而由谐振引起的电网电压谐波放大将会加剧系统全局谐振的风险,严重影响微电网和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选择多台LCL型叁相并网逆变器并联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考虑线路阻抗的单台叁相并网逆变器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控制框图的等效变换得到了诺顿等效电路模型,继而扩展到多台逆变器并联,建立考虑线路阻抗的多逆变器并联诺顿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未考虑线路阻抗和考虑线路阻抗差异时多逆变器并联的谐振特性,包括逆变器自身谐振特性、并联谐振特性和串联谐振特性。在建立的多逆变器并联诺顿等效电路模型中,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了未考虑线路阻抗和考虑线路阻抗差异时多逆变器并联的谐振特性。提出了集群有源阻尼方法,抑制多逆变器并联谐振,通过引入PCC点电压前馈构造并联在PCC处的虚拟电阻,抑制由逆变器谐波电压和电网背景谐波电压引起阻抗网络的谐波谐振;通过并网电流高频分量反馈增加系统阻尼,提高系统稳定性,由于不需要额外的传感器,因此降低了系统成本,简化了系统硬件控制结构。通过对集群有源阻尼策略的数学建模,分析了不同虚拟电阻对多逆变器并联谐振的抑制效果,并选取合适的虚拟电阻值,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验证了集群有源阻尼方法对多逆变器并联谐振抑制的有效性。最后,本文设计了3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搭建了多逆变器并联实验平台,详细介绍了实验平台中的光伏阵列模拟装置,叁相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系统设计、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和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在实验平台基础上,进行了叁台逆变器并联实验,通过实验揭示多逆变器并联谐振机理,并验证了本文所提集群有源阻尼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13)
张程[7](2018)在《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的离网型逆变器及其并联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离网型区域微电网能够有效的解决由于微源随机分布造成的电力传输问题,提高微源的利用率,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逆变器作为微源与微电网的接口单元,其输出电能质量及并联特性直接影响了微电网的性能。因此本文基于单相全桥拓扑,针对离网型逆变器输出特性及并联控制策略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建立了电感电流比例控制,电容电压比例积分控制的双环控制模型。为了降低负载对输出电压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负载电流前馈的输出阻抗重构控制策略,有效的抑制了负载效应。针对基于比例积分的双环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精度低、带非线性负载时低次谐波含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器的电压外环控制方式,实现了对给定信号的闭环无静差跟踪,降低了谐波频率点输出阻抗,减小了对应频率点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其次,为了提高微电网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实现微源的即插即用,本文采用基于下垂控制的多逆变器无线并联控制结构,并针对下垂控制,提出采用动态向量法建立下垂控制特有的有功功率回路和无功功率回路模型。通过根轨迹图分析了下垂系数对并联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影响,并推导出下垂系数的取值范围。同时设计了虚拟阻抗,以达到抑制并联逆变器间环流的作用。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对负载电流前馈、准比例谐振控制及基于下垂的并联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设计了系统软硬件,搭建了2台2.5kW逆变器并联实验平台,分别对比例积分双环控制及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的离网型逆变器进行实验验证,选取合适的下垂系数实现了两台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控制。(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朴政国,户永杰,郭裕祺[8](2018)在《一种基于并联谐振的高频隔离型并网逆变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DC-DC变换型高频隔离型逆变器中开关损耗大、电压尖峰大、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由并联谐振与传统DC-DC变换型逆变器相结合的新型逆变器电路拓扑。该逆变器可以实现高频功率器件的零电压开通、体二极管和整流二极管的软关断,从而消除功率器件的开关尖峰,减小逆变器的损耗。详细介绍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各开关器件软开关原理,同时建立电路的谐振等效模型,以及谐振参数对增益和软开关的影响关系,给出谐振参数的设计原则。为了消除由于加入死区而引入的低次谐波,在控制系统中添加了死区补偿,以提高逆变电流质量。最后制作实验样机,经过实验验证电路拓扑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赟,程洋[9](2017)在《多机并联光伏逆变器系统谐振抑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建立了多机并联逆变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从逆变器并联台数和电网等效阻抗两方面分析了系统的谐振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机并联逆变器全局谐振抑制策略,对其中一台逆变器进行附加阻尼控制,通过引入二阶带通滤波器控制器,使添加的虚拟电导仅作用于谐振频率处而不对系统的基波性能产生影响;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有效、可行。(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7年10期)
邱燕[10](2017)在《并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逆变保护电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500 kWIGBT并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所采用的并联型逆变器过流、过压保护电路,过流、过压检测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逆变器过流、过压保护控制流程,在过压保护电路中设计加入了箝位电路。通过对保护系统模块比较完整的仿真建模和分析,研制了500 kW IGBT并联型感应加热电源,验证了所设计保护电路、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7年20期)
并联谐振逆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充足的能源供给是人类生产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伴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消耗带来的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问题,分布式发电方式因其可持续发展而逐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顺应了世界各国新时代能源规划的趋势。多逆变器并联并网结构具有较强的容量冗余能力和降低投入成本的优势,逐渐在分布式电站中投入使用。但多逆变器与电网阻抗构成的复杂网络中存在强烈的耦合,可能导致系统发生耦合谐振,危害设备安全并且降低了发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为此,本文采用滤波电感串联虚拟阻抗与电容电流有源阻尼相结合的谐振抑制策略,对系统阻抗网络重塑,主动阻尼系统中的高频谐振,从而提高系统稳定性。本文以独立式并联结构的多逆变器并联并网系统为研究背景,建立多台叁相并网逆变器并联的等效模型。通过对系统阻抗网络的分析得出系统不同工况下的谐振机理和谐振特性存在差异,并对系统进行频域分析和仿真验证所得理论的正确性。对于单逆变器并网系统,本文采用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法,避免额外功率损耗的同时阻尼系统中的LCL谐振尖峰。对于多逆变器并联系统,首先提出在谐振发生时,对系统中的高频谐振进行补偿,将逆变器输出的谐波分量与并网点处的谐波分量迭加抵消,实现了对高频谐振谐波的补偿控制。针对谐波补偿控制的不足本文做出改进,引入虚拟逆变器侧电感串联电阻实现系统高频阻抗重塑,通过主动阻尼的方式破坏系统谐振网络,实现了谐振抑制。本文就以上控制方案分别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数字控制下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对单台逆变器的谐振抑制效果良好;基于虚拟阻抗的谐波补偿控制对系统的两个高频谐振峰有一定的阻尼效果,但其参数整定欠缺灵活性;基于虚拟阻抗的谐振抑制控制在多逆变器同步和非同步运行时均能达到期望的控制效果,系统的高频谐振得到有效抑制。最后搭建了两台叁相逆变器并联并网的实验平台。实验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单逆变器谐振抑制策略和多逆变器谐振抑制策略可有效抑制谐振尖峰,本文提出的基于虚拟阻抗谐振抑制策略兼具无源阻尼方案中LCL电容并联电阻和电感串联电阻两种方式的优点,同时规避了电感串联电阻的缺陷达到理想的谐振抑制效果,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并联谐振逆变论文参考文献
[1].王婷.基于PSCAD的并联谐振逆变电路仿真分析[J].价值工程.2019
[2].钟月萍.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谐振抑制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3].刘建峰.叁相光伏逆变器多机并联谐振抑制控制策略[J].矿业工程研究.2018
[4].黎立丰,郑天文,郭岩,陈来军,梅生伟.基于虚拟阻抗相角补偿的并联逆变器谐振抑制方法[J].电网技术.2018
[5].范栋琛.多逆变器并联并网系统谐振失稳分析与抑制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8
[6].王自力.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谐振机理分析及其集群抑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8
[7].张程.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的离网型逆变器及其并联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8].朴政国,户永杰,郭裕祺.一种基于并联谐振的高频隔离型并网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8
[9].李赟,程洋.多机并联光伏逆变器系统谐振抑制策略[J].广东电力.2017
[10].邱燕.并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逆变保护电路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