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响应论文-曹宇,张东,芦杨,张焱如,周欢敏

相关响应论文-曹宇,张东,芦杨,张焱如,周欢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关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蒙古羊,杜泊羊,骨骼肌,热响应

相关响应论文文献综述

曹宇,张东,芦杨,张焱如,周欢敏[1](2019)在《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蒙古羊和杜泊羊骨骼肌热响应相关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羊(Ovis aries)和杜泊羊分别是我国和南非的优秀绵羊品种,在抗逆性和羊肉品质上都有良好的表现,但对其热响应调控机制还知之甚少。本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在炎热条件下(>30℃)对蒙古羊和杜泊羊的骨骼肌进行采样和转录组测序(RNA-sequence, RNA-seq),进而得到差异表达的蛋白编码基因252种(包括已注释的109种)和长链非编码RNA基因60种。根据差异表达基因相关的基因功能富集、通路富集和前人研究,共筛选出了19种参与热响应的蛋白编码基因;其中即时初期响应5 (immediate early response 5, IER5)、初期生长响应1 (early growth response 1, EGR1)、sprouty相关EVH1域包含1(sprouty related EVH1 domain containing 1, SPRED1)、减数分裂和突触相关的睾丸表达15 (testis expressed15, meiosis and synapsis associated, TEX15)等15种基因参与到蒙古羊骨骼肌热响应调节;血管生成素类似物7 (angiopoietin like 7, ANGPTL7)、昼夜节律相关的转录抑制因子(circadian associated repressor of transcription, CIART)、ATP结合盒亚家族A成员12 (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A member 12, ABCA12)、钙和整合素结合家族成员2 (calcium and integrin binding family member 2, CIB2)共4种基因参与到杜泊羊骨骼肌热响应调节。这些热响应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涉及到细胞热应答、热休克蛋白结合、钙离子结合、变性蛋白质折迭态的维持和DNA修复等。而10种长链非编码RNA基因(包括XLOC_1944721,XLOC_3483583, XLOC_775492等)的转录物长链非编码RNA则通过反式trans作用分别靶向调控热响应相关的BCL2关联永生基因3 (BCL2 associated athanogene 3, BAG3)、DnaJ热休克蛋白家族(Hsp40)成员A4 (DnaJ heat shock protein family (Hsp40) member A4, DNAJA4)、热休克蛋白家族A (Hsp70)成员1类似物(heat shock protein family A (Hsp70) member 1 like, HSPA1L)、EGR1、IER5、DnaJ热休克蛋白家族(Hsp40)成员B1 (DNAJB1)和肌球蛋白轻链10 (myosin light chain 10, MYL10)基因。以上涉及的热响应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和长链非编码RNA基因可以促进对绵羊机体热应答机制的研究,并为靶向耐热性状的家畜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靳雅荣,何雨,王芳,王宇凡,胡燕灵[2](2019)在《野生二粒小麦条锈菌胁迫响应相关miRNA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 (miRNA)负向调控目标基因表达,在植物响应外界逆境胁迫及适应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miRNA响应生物胁迫的调控方式可以更加精准的指导作物抵御病虫害的改良。野生二粒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5具有全生育期的完全抗性。然而,部分携带功能型Yr15的野生二粒小麦材料却表现出了对条锈菌的部分抗性,甚至感病。本研究以携带功能型Yr15,但抗病性有所降低的野生二粒小麦为材料,进行了条锈菌胁迫下的miRNA测序分析。预测了437个保守的miRNA和91个新的miRNA。其中,85个miRNA可能与条锈菌胁迫响应有关;KEGG分析发现,受这些miRNA所调控的基因主要参与植物病原菌互作过程,RNA降解过程以及程序性调控细胞坏死过程等;鉴定到两个受条锈菌胁迫诱导差异表达的miRNA能够特异结合Yr15序列。本研究丰富了野生二粒小麦的miRNAs的类型,为进一步研究miRNAs参与调节Yr15介导的条锈病抗性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王景荣,张政达,樊佳茹,张贝贝,王革伏[3](2019)在《甜瓜自毒相关基因CmGST的克隆及其对自毒胁迫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在清除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产生的氧化损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探究GST在根系分泌物介导的甜瓜自毒胁迫中的响应机制,该实验在转录组测序基础上,以甜瓜叶片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获得了一个根系分泌物介导的甜瓜自毒作用密切相关的GST基因,命名为CmGST(GenBank登录号:AYU66762.1);对CmGST基因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自毒胁迫过程中,CmGST的差异表达情况、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进行了相关测定。结果显示:(1)CmGST基因含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RF)654 bp,编码217个氨基酸;CmGST蛋白为酸性亲水蛋白,且较为稳定,具有GST家族Tau亚家族的2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CmGST蛋白与黄瓜的亲缘关系较近。(2)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mGST定位于细胞质中。(3)qRT-PCR分析结果表明,CmGST在甜瓜根系和幼苗中均有表达,在正常生长的甜瓜幼苗中表达量相对稳定;自毒胁迫后在叶中的表达先降后升,后期迅速增加;在根系中变化趋势类似,但程度较为缓和。(4)GST活性和GSH含量分析表明,叶片中GST活性变化趋势与CmGST基因表达变化基本吻合;在根系中,GST活性呈现先升再降最后又升高的趋势;随胁迫时间增加,GSH含量在根系和叶片中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根部含量低于叶片。研究认为,在自毒胁迫过程中,CmGST基因在甜瓜植株根和叶片均有相应表达水平的变化,参与了对根系分泌物介导的自毒胁迫响应。(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杞,牛肖翠,王瑞刚,李国婧,张国盛[4](2019)在《蒺藜苜蓿DUF221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盐响应相关基因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DUF221蛋白是一类可能与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相关的功能未知结构域蛋白。为了研究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中DUF221基因家族的分布特征和盐胁迫下的表达,本研究对蒺藜苜蓿中具有DUF221结构域的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的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蒺藜苜蓿中共鉴定得到13个MtDUF221基因,不均匀的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利用蒺藜苜蓿、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中的DUF221蛋白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将该家族基因分成Clade A、Clade B和Clade C共3个亚家族。编码蛋白基本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的分析显示了该家族基因进化上具有较强的保守性。进一步利用蒺藜苜蓿基因芯片数据对不同组织部位和盐胁迫下的表达进行分析,筛选到4个转录水平明显受到盐胁迫诱导的基因,2个表达明显被抑制的基因,为今后揭示MtDUF221基因在蒺藜苜蓿响应盐胁迫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6期)

张巍,应祖光[5](2019)在《随机动力学响应的高斯相关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学响应是描述系统振动状态、评估其性能、用于控制等的重要变量,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随机激励样本的不可测量性等导致传统随机响应时程与统计分析的计算困难,因此需要发展基于系统响应观测的、直接的随机过程概率模型与评估新方法。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数据处理技术等领域发展的无确定性系统模型的、直接随机过程概率模型,及其概率评估、系统状态预测等方法为动力学响应的概率分析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具有很好普适性与可分析性的高斯相关过程已具有较完整的理论方法。鉴于此,提出针对动力学系统响应的、直接的随机过程概率模型与评估方法,并作探索性研究。先基于高斯白噪声激励动力学系统响应的统计特性分析,说明系统响应的高斯随机过程特性、响应在时间维度上的相关性、及其协方差随时间差的指数衰减特性等;再给出该系统响应的高斯相关过程概率建模与评估方法,包括由响应协方差计算,高斯过程协方差或核函数的拟合,到高斯相关过程概率模型的确定,响应样本过程的直接生成,及其统计评估等,并给出高斯相关过程的贝叶斯更新与系统状态预测有关基本公式。数值结果表明该高斯相关过程的概率建模与响应评估方法可行且有效。(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9年03期)

罗箫,甘爽,谢国莉,郭晋雅,蔡易[6](2019)在《拟南芥免疫相关基因启动子对免疫信号分子的响应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比不同的植物抗病相关基因对植物免疫激发子的响应强度,筛选出响应强度较高的报告基因,从拟南芥中克隆5个植物免疫相关基因(WRKY33、FRK1、WRKY29、PR2和PDF1.2)的启动子序列,构建目的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萤光素酶(Luciferase,LUC)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到拟南芥原生质体中瞬时表达;经植物免疫激发子(FLG22与PEP1)处理后,进行LUC活性检测,判断目的基因启动子的激活情况,分析上述目的基因启动子对免疫信号分子的响应强度。结果显示:经FLG22与PEP1处理后,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中WRKY33响应强度为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上调11.2与4.5倍,WRKY29响应强度次之,分别为对照的10.0与3.1倍;与WRKY相比,FRK1响应强度明显降低,而PR2与PDF1.2均无明显响应。上述结果表明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中WRKY33可高效响应植物免疫激发子,pWRKY33::LUC原生质体表达体系可作为一种高效的PTI反应报告系统,用于新型植物免疫激发子的筛选鉴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金红跃[7](2019)在《基于酶响应型脂质体共递送辛伐他汀及紫杉醇克服肿瘤EMT相关耐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EMT(上皮-间充质转换)和肿瘤的耐药密切相关。本研究构建了一个肿瘤酶响应型复方脂质体(共载辛伐他汀和紫杉醇),靶向肿瘤微环境递药。着重考察了以EMT作为治疗靶点,克服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性的可行性。非小细胞肺癌A549T细胞对紫杉醇耐受,本研究发现其具有明显的EMT特征(低表达E-Cadherin和高表达Vimentin),还发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可以显着恢复A549T对紫杉醇治疗的敏感性。体外实验结果揭示辛伐他汀逆转EMT及克服耐药的作用机理是:胆固醇合成受阻导致了脂筏形成的减少,抑制黏附斑形成,从而阻断integrinβ3/FAK的信号通路,逆转A549T的紫杉醇耐药性。同时,还发现辛伐他汀抑制胆固醇代谢的作用,可下调巨噬细胞核受体转录因子LXR的水平及转运体ABCA1,促使其往抗肿瘤的M1型巨噬细胞极化。巨噬细胞的重极化可促进TNF-α分泌,下调TGF-β,从而可重塑肿瘤微环境,抑制TGF-β诱导EMT。巨噬细胞利用辛伐他汀在肿瘤细胞以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上的双重作用。本研究制备共载辛伐他汀和紫杉醇的复方脂质体,通过在脂质体表面修饰肿瘤酶Legumain响应的“发夹”型多肽,实现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以及肿瘤微环境的靶向,该脂质体被激活后可暴露出穿膜肽介导细胞递药。在A549T耐药肿瘤小鼠模型上分别验证了该脂质体的肿瘤靶向能力及抑制耐药肿瘤生长的作用,并在体内水平对逆转EMT及重极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作用进行了确证。本研究提出了基于辛伐他汀调控胆固醇代谢来逆转EMT及重极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治疗新策略,以克服肿瘤耐药。相关分子机制的阐明为辛伐他汀老药新用提供了新思路,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孙维悦[8](2019)在《番茄响应镉胁迫相关基因SlJMJ的克隆及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威胁,其中包括重金属胁迫,重金属离子由于具有隐蔽性强,毒性大等特点,严重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茄科植物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作为重要蔬菜作物之一,主要采用设施栽培方式,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肥料和农药的过量施用严重,导致番茄栽培地土壤质量退化严重,重金属残留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随着番茄需求量的增高,研究番茄响应Cd胁迫的分子机制迫在眉睫。SlJMJ是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众多学者研究参与拟南芥等植物干旱、冷害和盐胁迫的过程,但对其在植物耐受镉胁迫的响应鲜有报道。本文以番茄为试验材料,克隆SlJMJ基因,对酵母进行遗传转化和对拟南芥进行遗传转化,初步探讨该基因的功能,这对于研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在植物抗重金属方面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期望为进一步揭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基因在植物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SlJMJ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克隆获得番茄SlJMJ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lJMJ基因全长1254bp,编码417个氨基酸,含有包含JmjC结构域,属于JmjC domain only亚家族。2.SlJMJ基因在重金属Cd胁迫下的表达分析对番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浓度重金属Cd(0、10、20、30 mmol/L)处理后进行取材,及番茄进行重金属Cd(10 mmol/L)处理后喷施EBL后0、3、6、12h取材。通过qRT-PCR分析SlJMJ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lJMJ基因在Cd处理浓度为10 mmol/L时显着上调且Cd胁迫后喷施EBL后6 h达到最大值。3.SlJMJ基因的转录活性分析利用酵母单杂交系统,构建了重组质粒pGBKT7-SlJMJ,转入酵母菌AH109中,融合载体pGBKT7-SlJMJ能在SD/-Trp-His缺失培养基上生长,并在含有X-α-Gal的SD/-Trp-His的缺失培养基上呈现出蓝色,表明SlJMJ蛋白有转录激活活性。4.SlJMJ基因的酵母遗传转化及抗逆分析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SlJMJ中,转化酵母细胞,并对转基因酵母进行盐(400、500、600 mmol/L)、干旱(0.5、1、1.5 mol/L)及重金属Cd(5、15、25μmol/L)等胁迫处理,通过观察酵母生长状况发现转基因酵母对盐、干旱、Cd胁迫均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5.SlJMJ基因拟南芥的遗传转化构建了pBI121-SlJMJ植物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花絮侵染法对模式植物拟南芥进行遗传转化。对抗性拟南芥植株进行分子鉴定(PCR),鉴定结果获得了拟南芥阳性苗3株,收获T_2代。经重金属Cd胁迫处理,与野生型相比,OE-SlJMJ转基因拟南芥枝叶粗壮,鲜重增加,SlJMJ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何沈雨[9](2019)在《水稻分蘖形成及相关基因表达对外源调控的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选用同一杂交亲本组合中选育的遗传背景和生育期很相近的姊妹系DN20和DN22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氮素、外源激素、伤根处理,研究了在寒地低温环境分蘖萌发生长过程中植株可溶性糖含量、植株全氮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分蘖相关基因表达量等变化,探讨氮素和激素调节分蘖发生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旨在研究秧苗伤根对水稻分蘖发生影响机理及外部调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插秧时根系受伤显着抑制生长早期的分蘖发生和形成,其根系受伤程度越大抑制效果也越明显,插秧前喷施6-BA有利于促进伤根秧苗的早期分蘖发生和形成,增施氮肥是促进早期分蘖发生和形成的最佳措施。(2)插秧时根系受伤显着降低植株可溶性糖含量、植株全氮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SPAD值,其秧苗根系受伤程度越大植株可溶性糖含量、植株全氮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SPAD值降低程度也越大,插秧前喷施6-BA对可溶性糖含量、植株全氮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SPAD值无显着影响,增施氮肥能够显着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植株全氮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SPAD值。(3)插秧时根系受伤显着增加秧苗分蘖过程中的OsD3、OsTB1、OsD14基因表达量,以及显着降低OsMADS57基因表达量,其秧苗根系受伤程度越大基因转录表达量降低和提高程度也越大,插秧前喷施6-BA对于OsD3、OsMADS57、OsD14基因表达量同样无显着影响,但显着降低分蘖相关基因OsTB1表达,增施氮肥显着降低OsD3、OsTB1、OsD14基因表达量以及显着提高OsMADS57基因表达量。(4)随施肥量增加秧苗分蘖过程中植株全氮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GAS、OsMADS57基因转录表达量显着增加,OsTB1、OsD3和OsD14基因转录表达量显着降低。(5)分蘖数与可溶性糖含量、植株全氮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SPAD值呈正相关关系,与分蘖相关基因OsD3、OsD14、OsMADS57同样呈负相关,与分蘖相关基因OsTB1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春兰,曹帅,满丽莉,向殿军,刘鹏[10](2019)在《PEG胁迫下两个大豆品种苗期的耐旱性与相关响应基因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耐旱大豆材料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反应,以耐旱型大豆品种‘吉育88’和‘杂交豆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中度水分胁迫(10%PEG6000)下9个耐旱生理指标变化和4个干旱胁迫响应基因(BADH1,GmDREBa, GmDREBb和GmERF3)的表达情况,明确大豆中相关干旱响应基因的表达与耐旱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大豆材料在干旱胁迫下主要以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以及保持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来减少伤害。‘吉育88’和‘杂交豆5号’叶片中4个耐旱基因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均为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杂交豆5号’BADH1基因在干旱胁迫9 h的相对表达量与CAT活性显着正相关;GmDREBa基因在干旱胁迫9 h的相对表达量与淀粉含量显着正相关;GmDREBb基因在干旱胁迫24 h的相对表达量与淀粉含量显着正相关;GmERF3基因在干旱胁迫24 h的相对表达量与脱落酸(ABA)含量显着正相关,而在干旱胁迫48 h的相对表达量与细胞分裂素(CTK)含量显着负相关。在考察大豆耐旱性时,这些基因的表达情况可以作为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8期)

相关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MicroRNA (miRNA)负向调控目标基因表达,在植物响应外界逆境胁迫及适应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miRNA响应生物胁迫的调控方式可以更加精准的指导作物抵御病虫害的改良。野生二粒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5具有全生育期的完全抗性。然而,部分携带功能型Yr15的野生二粒小麦材料却表现出了对条锈菌的部分抗性,甚至感病。本研究以携带功能型Yr15,但抗病性有所降低的野生二粒小麦为材料,进行了条锈菌胁迫下的miRNA测序分析。预测了437个保守的miRNA和91个新的miRNA。其中,85个miRNA可能与条锈菌胁迫响应有关;KEGG分析发现,受这些miRNA所调控的基因主要参与植物病原菌互作过程,RNA降解过程以及程序性调控细胞坏死过程等;鉴定到两个受条锈菌胁迫诱导差异表达的miRNA能够特异结合Yr15序列。本研究丰富了野生二粒小麦的miRNAs的类型,为进一步研究miRNAs参与调节Yr15介导的条锈病抗性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关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曹宇,张东,芦杨,张焱如,周欢敏.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蒙古羊和杜泊羊骨骼肌热响应相关基因的筛选[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2].靳雅荣,何雨,王芳,王宇凡,胡燕灵.野生二粒小麦条锈菌胁迫响应相关miRNA的鉴定[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3].王景荣,张政达,樊佳茹,张贝贝,王革伏.甜瓜自毒相关基因CmGST的克隆及其对自毒胁迫的响应[J].西北植物学报.2019

[4].杨杞,牛肖翠,王瑞刚,李国婧,张国盛.蒺藜苜蓿DUF221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盐响应相关基因筛选[J].分子植物育种.2019

[5].张巍,应祖光.随机动力学响应的高斯相关过程模拟[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9

[6].罗箫,甘爽,谢国莉,郭晋雅,蔡易.拟南芥免疫相关基因启动子对免疫信号分子的响应强度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7].金红跃.基于酶响应型脂质体共递送辛伐他汀及紫杉醇克服肿瘤EMT相关耐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9

[8].孙维悦.番茄响应镉胁迫相关基因SlJMJ的克隆及功能验证[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9].何沈雨.水稻分蘖形成及相关基因表达对外源调控的响应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9

[10].张春兰,曹帅,满丽莉,向殿军,刘鹏.PEG胁迫下两个大豆品种苗期的耐旱性与相关响应基因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标签:;  ;  ;  ;  

相关响应论文-曹宇,张东,芦杨,张焱如,周欢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