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脂肪酸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茶藨籽油,脂肪酸,不皂化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脂肪酸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晴,徐文华[1](2019)在《青海糖茶藨籽油脂肪酸及不皂化物成分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糖茶藨籽油的脂肪酸和不皂化物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糖茶藨籽油脂肪酸和不皂化物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糖茶藨籽油中共鉴定出13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86.88±0.53)%,其中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为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相对含量分别为(29.06±1.08)%、(25.85±0.79)%和(19.08±0.76)%;糖茶藨籽油的不皂化物以植物甾醇和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植醇含量最高,达(40.42±2.54)%,其次为β-谷甾醇。(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11期)
蒋新龙,蒋益花[2](2019)在《黄芪籽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及脂肪酸组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利用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黄芪籽油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并用气相色谱(GC)分析了黄芪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影响黄芪籽油出油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最佳提取条件为:石油醚为提取剂,液料比为10 mL/g,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120 W,黄芪籽油出油率为14.82%。黄芪籽油共检测到18种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油酸(19.76%)、亚油酸(44.30%)、亚麻酸(16.24%)、顺-10-十五烯酸(6.81%)、顺-10-十七烯酸(3.16%)、花生酸(1.96%)。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1.49%。本研究为黄芪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武婷婷,张婷,赵若飞,陶宁萍,王锡昌[3](2019)在《用UPLC-Q-Extractive 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分析干盐对罗非鱼鱼肉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干腌腌制中盐鱼比和腌制时长对食品脂质有重要影响。本工作应用UPLC-Q-Extractive 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和LipidSearch软件分析了盐鱼比和腌制时长对罗非鱼鱼肉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检出的50个脂肪酸进行了分析。并对27个有标准品的脂肪酸进行了LipidSearch指认法和分子量指认法两种方法得到峰面积并通过外标法得到的脂肪酸含量之间的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此外,基于MetaboAnalyst软件对这些脂肪酸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LipidSearch指认法和分子量指认法两种方法得到峰面积并通过外标法得到的脂肪酸含量方面有差异。腌制罗非鱼的C16:0、C18:1、C18:2、C20:4、C22:5、C22:6等6个脂肪酸呈现较高的脂肪酸含量。腌制时长对罗非鱼鱼肉长链脂肪酸组成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盐鱼比的腌制罗非鱼在腌制3 h、24 h、48 h、72 h、96 h的脂肪酸含量呈现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腌制24 h和48 h呈现较低的脂肪酸含量,在腌制72 h呈现较高的脂肪酸含量。这项工作可以为水产品加工及短期腌制和脂质组学提供有用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张海惠,胡喜贵,赵军梅,徐鹏[4](2019)在《不同质量等级百农4199小麦面粉中脂肪酸组分的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质量等级小麦面粉中脂肪酸组分及含量差异,探讨小麦质量等级与营养成分间的关系,研究采用GC-MS检测方法,对3种不同质量等级(一级、二级、叁级)百农4199小麦面粉中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质量等级面粉中分离出了4种脂肪酸成分,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54 9‰、0.474 8‰、0.175 2‰和0.041 9‰,总脂肪酸含量平均值为1.246 8‰;不饱和脂肪酸(UFA)稍高于饱和脂肪酸(SFA),比例约为1.1∶1.0,SFA∶MUFA∶PUFA比例约为1.0∶0.3∶0.8。不同质量等级百农4199小麦面粉中所含脂肪酸成分一致,其含量存在极显着差异,4种脂肪酸成分含量及总脂肪酸含量均随小麦质量等级的升高而降低。(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樊海平,薛凌展,秦志清,钟全福,郑磊[5](2019)在《不同品种稻花鲤肌肉中脂肪酸组成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相同养殖条件下的3个不同品种稻花鲤开展了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分析,以期为稻田养殖品系的优化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福瑞鲤肌肉粗脂肪含量显着低于瓯江彩鲤和本地鲤(P<0.05);本地鲤、福瑞鲤和瓯江彩鲤3种稻花鲤肌肉中均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种类基本相似;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一烯酸和a-亚麻酸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92%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分别达(73.52±0.13)%、(75.67±0.07)%和(75.69±0.19)%;福瑞鲤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均显着高于本地鲤和瓯江彩鲤(P<0.05),表明福瑞鲤稻花鱼具有比本地鲤和瓯江彩鲤稻花鱼更为优良的脂肪酸营养和肉质风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1期)
暴玮,张闻杨,马丽,赖芳,刘雄民[6](2019)在《巨尾桉果实的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的提取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综合利用巨尾桉果实,考察巨尾桉果实的挥发油和脂肪酸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巨尾桉新鲜果实和干果实挥发油,利用溶剂法分别提取巨尾桉鲜果实和干果实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新鲜果实挥发油得率为2.28‰(以鲜重计),主要成分有乙酸松油酯24.97%、α-松油醇24.95%、异龙脑12.89%、葑醇4.57%、桉叶醇3.85%和蓝桉醇2.97%等;干果挥发油得率为5.96%。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43.05%、(1R)-(+)-α蒎烯21.12%、乙酸松油酯12.71%、α-松油醇6.12%和莰烯3.38%。鲜果中油脂得率为1.75%,脂肪酸组成为反-9-十八碳烯酸29.01%、棕榈酸23.0%、花生酸8.78%、硬脂酸6.56%和肉豆蔻酸5.17%。干果中油脂得率为5.0%,脂肪酸组成为反-9-十八碳烯酸39.36%、棕榈酸19.01%、硬脂酸8.62%、花生酸6.51%。挥发油中的α-松油醇和乙酸松油酯是高价值香料成分,脂肪酸是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韩小存[7](2019)在《葫芦巴油脂提取工艺优化与脂肪酸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己烷萃取葫芦巴油脂,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葫芦巴油脂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葫芦巴油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0℃、提取时间2.5 h、液料比25︰1 mL/g。在此条件下葫芦巴油脂提取率达7.68%。利用GC-MS鉴定出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亚油酸(38.90%)、亚麻酸(27.32%)、油酸(15.62%)和棕榈酸(9.83%)。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6.8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3.12%,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6.90%,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8.90%,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7.32%。(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林婉玲,韩迎雪,李来好,杨贤庆,吴燕燕[8](2019)在《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比较及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鲤科鱼肌肉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以鳙鱼、缩骨鳙鱼、翘嘴红鲌、鲢鱼、青鱼和脆肉鲩6种鲤科鱼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其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再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 0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23. 83%~36. 3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30. 87%~54. 34%,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17. 92%~35. 07%,C20∶5+C22∶6(EPA+DHA)含量为0. 58%~16. 27%;主要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18∶0与EPA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r=0. 900~1. 000),EPA与DHA呈显着正相关(r=0. 800~0. 899),C18∶1与DHA呈极显着负相关,与EPA呈显着负相关;聚类分析将6种鲤科鱼分为2组,第一组为缩骨鳙鱼、翘嘴红鲌、青鱼和脆肉鲩,第二组为鳙鱼和鲢鱼。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中均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10期)
耿树香,宁德鲁,韩明珠,罗元,肖良俊[9](2019)在《云南核桃主要栽培品种蛋白质及脂肪酸综合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云南22个核桃主要栽培品种进行蛋白质及脂肪含量测定,同时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提取的核桃油进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显示:云南22个品种核桃蛋白质含量平均值达14. 25%,总体上达到国家Ⅲ级标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为‘华宁大白壳’,为21. 21%,‘胜勇’蛋白质含量最低,为10. 93%。22个品种核桃脂肪含量在59. 40%~69. 86%,变异系数为3. 87%。通过脂肪酸主成分分析,得出‘漾杂一号’综合得分最高,‘娘青’综合得分最低。通过聚类分析,得出高蛋白品种有‘晚龙’‘红河2号’‘圆菠萝’和‘华宁大白壳’,高亚油酸、高亚麻酸品种有‘漾早香’‘华宁大白壳’‘细香’‘宁香’‘假茶’‘圆菠萝’‘漾杂一号’和‘剑丰’。(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10期)
郭丽,吕海鹏,陈明杰,张悦,把熠晨[10](2019)在《福建乌龙茶脂肪酸含量及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酸是乌龙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前体。选择18个茶树品种的闽北乌龙茶(毛茶与其复焙茶)和3个茶树品种的闽南清香型乌龙茶,采用硫酸-甲醇法制备脂肪酸甲酯,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福建乌龙茶中检测到11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主要是含16个和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总量及不饱和度均低于闽南乌龙茶;十六碳酸(C16:0)、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和顺,顺-9,12,15-十八碳叁烯酸(C18:3)等9种脂肪酸的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着,以雀舌的C18:3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复焙对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的影响与其碳原子数和不饱和度有关,其中二十二碳酸(C22:0)和二十四碳酸(C24:0)全部降解,但含量下降最多的脂肪酸是C18:3。由此可见,福建乌龙茶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差异特征与其产地有关,并受茶树品种和工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脂肪酸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实验利用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黄芪籽油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并用气相色谱(GC)分析了黄芪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影响黄芪籽油出油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最佳提取条件为:石油醚为提取剂,液料比为10 mL/g,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120 W,黄芪籽油出油率为14.82%。黄芪籽油共检测到18种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油酸(19.76%)、亚油酸(44.30%)、亚麻酸(16.24%)、顺-10-十五烯酸(6.81%)、顺-10-十七烯酸(3.16%)、花生酸(1.96%)。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1.49%。本研究为黄芪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肪酸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孙晴,徐文华.青海糖茶藨籽油脂肪酸及不皂化物成分分析研究[J].中国油脂.2019
[2].蒋新龙,蒋益花.黄芪籽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及脂肪酸组成分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19
[3].武婷婷,张婷,赵若飞,陶宁萍,王锡昌.用UPLC-Q-ExtractiveOrbitrapMassSpectrometry分析干盐对罗非鱼鱼肉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4].张海惠,胡喜贵,赵军梅,徐鹏.不同质量等级百农4199小麦面粉中脂肪酸组分的GC-MS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
[5].樊海平,薛凌展,秦志清,钟全福,郑磊.不同品种稻花鲤肌肉中脂肪酸组成比较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
[6].暴玮,张闻杨,马丽,赖芳,刘雄民.巨尾桉果实的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的提取和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韩小存.葫芦巴油脂提取工艺优化与脂肪酸成分分析[J].食品工业.2019
[8].林婉玲,韩迎雪,李来好,杨贤庆,吴燕燕.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比较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油脂.2019
[9].耿树香,宁德鲁,韩明珠,罗元,肖良俊.云南核桃主要栽培品种蛋白质及脂肪酸综合评价分析[J].中国油脂.2019
[10].郭丽,吕海鹏,陈明杰,张悦,把熠晨.福建乌龙茶脂肪酸含量及差异性分析[J].茶叶科学.2019
标签:糖茶藨籽油; 脂肪酸; 不皂化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