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泰华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陈博文,小说创作,小说题材,人物形象
泰华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Saowapaporn,Hongtipayachat[1](2017)在《泰华作家陈博文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博文(1926-)是泰华文坛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重要作家之一,也是作品产量最高的泰华作家之一,并获得泰国国内与国外的不少奖项。其在1972年踏上文学道路,创作了多种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杂文、小说等。尤其是小说种类,其小说题材多样、内容广泛,人物形象众多,具有地方性的魅力,饱含着中泰文化风味,是具有代表性的泰华作家,因而本论文以陈博文的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力求对其小说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的结构与内容如下所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目前泰国与中国的学术界关于陈博文的小说创作研究状况,说明本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理清本论文的研究范围,以及提出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陈博文在中国与泰国的生活历程、创作道路,以及他与泰华作家协会的关系,进而介绍与阐述其出版的作品、小说名录及其类型。第二章对陈博文的小说题材类型进行梳理,主要分为宗教题材、社会题材、婚恋题材和教育题材。通过此四类题材探析泰国社会中大众的生活及精神状况,以及宗教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婚姻与恋爱的悲喜剧,泰国社会中教师的际遇与奉献等。第叁章对陈博文的小说人物进行梳理与归类,主要分为商人形象、女性人物形象、农民与佣工形象、知识分子形象及传统型的上层人物形象,并探究与分析他们的形象特征与思维观念。第四章探究陈博文小说中的中华文化与泰国文化的内涵,以及中泰文化的相互交流,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华泰两族人民的交际关系。结论部分,主要对陈博文的小说创作特征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3-01)
易青媛[2](2016)在《泰华微型小说的生存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泰华文学有着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史,各类文体在不同时期占据泰华文坛主流,当前创作主流是包括闪小说在内的微型小说。本文主要讨论微型小说在泰华文坛盛行的内外环境因素和生存发展态势。(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6年27期)
孙语谦(Chonlaphat,Temsongsai)[3](2015)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泰华小说中的国家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认同”概念最早源于政治范畴,但是由于其表述和含义的人文主义色彩强烈,现如今在新闻传播、文学等领域也被广泛使用,以便开拓新的研究角、加强学术研究深度。从形成史来看,文学是在社会舆论中形成的,是人类内心思想的表达,也是人类主观意识的刻画,因此文学在某些方面与政治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泰国华人文学更是如此,长期以来泰华文学的兴衰都与泰国政治紧密相连,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中泰两国关系平稳发展,泰华文学也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另者,泰华文学作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受各国研究者的青睐,他们透过各个视角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中鲜有上升到国家认同议题的成果。鉴于此,本文以该点作为出发点,以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泰华小说为对象,透过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发、文本细读法、扩展阅读法等研究方法,并通过社会学、民族文化学的相关理论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心理进行分析,以期能就泰华作家创作动机中国家认同方面做出一个详细的分析。作为具有泰国主人翁意识的外来移民,泰华小说的创作者们一直在对泰国的国家认同感与对本民族的族群认同感之间寻找平衡。首先,泰华文坛通过各种办法让泰华文学立足于泰国社会,且试图以本国文学体系其中一员的身份对广大读者进行推介,以获得其接受;再者,泰华作家积极建构一体国民的身份、努力展现泰国社会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途径,他们自我审视且尽量化解泰人对华人的误解与偏见,以构建民族团结的和谐局面;对现实政体的可取之处进行表扬展示对居住国的情怀,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建设性地批判,展现其作为本国公民的责任;第叁,他们积极建构多元文化属性,在努力吸纳本国文化的同时,也积极保留本族文化。与此同时,他们还对本族文化进行审视与自我批评,以便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他们还站在泰华两族的角度,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的进入,清楚表明了其作为当地文化传承者的态度。因此泰华作品在树立泰国国家认同意识的同时也尽可能地保留了华族的属性,成为具有本地特色的华文文学创作。(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赵朕[4](2014)在《泰华闪小说的叙事姿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泰华闪小说是在中国闪小说的基础上崛起于泰华文坛的。短短几年间已形成崛起的态势,不仅创作队伍日渐扩大,而且创作成果也丰硕喜人。本文拟就泰华闪小说的文本,分析其较为鲜明的叙事特色。(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14年01期)
朱文斌[5](2005)在《笑傲世情——简论泰华作家郑若瑟的微型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泰华作家郑若瑟对微型小说情有独钟且创作不辍。他一方面承袭华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以“情”字为核心或链条来毕现世间百态;一方面又具有现代商品意识的敏感,对转型期的泰华社会尤为关注。他的微型小说由于题材贴近现实生活,主题严肃、以情感人,避免了微型小说所忌讳的空洞无力轻飘等弊病,显示了微型小说快捷简练地捕捉世情众相,迅速有力地讽刺丑恶针砭时弊的文体优势。(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期刊2005年03期)
赵朕[6](2002)在《悲情倾注百姓间──评泰华作家马凡的短篇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凡是泰国华文着名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忧患意识,关注社会生活,平民疾苦; 对社会上残存的旧思想、旧道德、旧礼教及其恶劣影响作了深刻的批判。在艺术上以运用映 衬手法和景物描写见长。(本文来源于《徐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赵焱,赵朕[7](2000)在《斑斓多姿的奇葩──谈泰华作家郑若瑟的微型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九十年代初,司马攻的一篇《探亲奇遇》,揭开了泰国华文微型小说创作的序幕。他身体力行的“登高一呼”,得到许多泰华新老作者积极响应,纷纷投入微型小说创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掀起了微型小说的创作热潮。由于这种热潮辐射力的影响,使一些文学圈外人也对微型小说创作产生(本文来源于《廊坊师专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张国培[8](1998)在《论泰华的微型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泰华的微型小说创作,起步于60年代,当时称为“掌篇”或“掌型”小说,由方思若主编的《曼谷新闻》的文艺版“曼谷公园”首次刊载。“掌”名来自香港的出版物,意为篇幅微小。70年代泰华报刊虽有微型小说发表,但因数量有限,形成不了气候。直至80年代末,在泰华作协会(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1998年02期)
饶芃子[9](1997)在《心灵与人性的雕刻──评泰华作家司马攻的微型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年代初泰华文学之河掀起的第一个微型小说浪潮,是以司马攻在报刊上连续发表的对多篇微型小说引发的。这些小说后来结成专集(演员),于1991年出版。《演员》是泰华文学花园里微型小说创作的第一朵鲜花。在这之后,泰华文坛微型小说创作曾起,出现了“蜂飞蝶舞,春花无(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1997年02期)
钦鸿[10](1997)在《泰华微型小说创作管窥──读《泰华微型小说集》》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在泰国曼谷举行,东道主泰国华文作协为此编辑出版了《泰华微型小说集(1996)》,我以为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个泰华文坛第一部微型小说合集的问世,既展现了泰华作家们在微型小说园地里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也说明微型小说这一文学品种以其巨(本文来源于《绥化师专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泰华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泰华文学有着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史,各类文体在不同时期占据泰华文坛主流,当前创作主流是包括闪小说在内的微型小说。本文主要讨论微型小说在泰华文坛盛行的内外环境因素和生存发展态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泰华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Saowapaporn,Hongtipayachat.泰华作家陈博文小说研究[D].厦门大学.2017
[2].易青媛.泰华微型小说的生存环境[J].文教资料.2016
[3].孙语谦(Chonlaphat,Temsongsai).20世纪80年代以来泰华小说中的国家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5
[4].赵朕.泰华闪小说的叙事姿态[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4
[5].朱文斌.笑傲世情——简论泰华作家郑若瑟的微型小说[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
[6].赵朕.悲情倾注百姓间──评泰华作家马凡的短篇小说创作[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
[7].赵焱,赵朕.斑斓多姿的奇葩──谈泰华作家郑若瑟的微型小说[J].廊坊师专学报.2000
[8].张国培.论泰华的微型小说[J].华文文学.1998
[9].饶芃子.心灵与人性的雕刻──评泰华作家司马攻的微型小说[J].华文文学.1997
[10].钦鸿.泰华微型小说创作管窥──读《泰华微型小说集》[J].绥化师专学报.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