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生界论文-杜园

中古生界论文-杜园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古生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古生界,能量补偿,面波正演,速度建模

中古生界论文文献综述

杜园[1](2019)在《改善中古生界成像效果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溱潼工区是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中古生界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中深部成像不清楚,严重制约了该区勘探研究工作的深入。有效恢复目的层反射地震信号的能量,提高迭前资料的信噪比和偏移速度模型精度是改善中深层成像的关键。本文针对溱潼工区中古生界成像问题,采用剩余能量补偿、基于模型的面波正演去噪和构造约束网格层析速度建模等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实际地震资料应用效果表明,采用新技术后地震资料的中古生界成像质量得到了显着改善,为溱潼工区目标优选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本文来源于《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7)

肖国林,蔡来星,郭兴伟,张训华,吴志强[2](2019)在《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揭示的南黄海中—古生界油气地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南黄海是我国大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扬子块体和海区,以及破解朝鲜半岛和东亚大陆边缘演化的重要节点。南黄海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分布,是研究扬子块体向东延伸及岩相古地理的关键,也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南黄海自北而南可划分为千里岩隆起、北部坳陷、中部隆起、南部坳陷及勿南沙隆起5个二级构造单元(图1)。CSDP-2井是中部隆起上的第一口全取(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9年08期)

吕雪莹,蒋有录,姜文亚,李宏军,刘景东[3](2019)在《黄骅坳陷中—古生界原油成因类型与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骅坳陷发育了石炭-二迭系煤系烃源岩、古近系孔二段和沙叁段暗色泥岩等3套有利烃源岩,导致原油成因及来源复杂多样.为进一步明确中—古生界原油成因与来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明确了研究区3套烃源岩的生标化合物特征,并根据20个原油及油砂样品的碳同位素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及饱和烃色谱和色-质谱图等特征,对研究区的原油成因类型进行划分并展开精细油源对比,认为黄骅坳陷南区围绕沧东-南皮凹陷分布的潜山是孔二段烃源岩生成油气的潜力分布区带;坳陷中北区沙叁段烃源岩发育较好的潜山带,则是沙叁段烃源岩生成油气的主要聚集区;而石炭-二迭系烃源岩生成原油则主要分布在新生代断裂不发育的褶皱潜山带,如乌马营潜山、孔西潜山等将是煤成油的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黄骅坳陷中—古生界原油可划分为3个大类6个亚类,且不同成因类型原油的分布特征受控于3套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其中I类原油主要源自石炭-二迭系煤系烃源岩,其碳同位素重于-28‰、叁环萜烷含量高、Ts/Tm比值普遍低于1.0、C_(27-29)甾烷呈"L"型分布,平面上分布范围局限,仅在孔西、乌马营等褶皱型潜山发育,且Ⅰ_1类原油中混入了沙叁段烃源岩贡献;Ⅱ类原油主要来自沙叁段烃源岩,碳同位素较重、叁环萜烷含量中等、Ts/Tm比值较小、C_(27-29)甾烷呈近"Ⅴ"型分布,主要分布在坳陷中区的北大港潜山和歧北潜山,且Ⅱ_2类原油中混入了石炭-二迭系烃源岩的贡献;而Ⅲ类则主要源自孔二段烃源岩,原油碳同位素轻于-30‰、叁环萜烷含量低、Ts/Tm普遍大于1.0、C_(27-29)甾烷呈反"L"型分布,仅分布在孔南地区,且Ⅲ_1类原油中混入了少量的石炭-二迭系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志强,郭兴伟,赵维娜,张训华,祁江豪[4](2019)在《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中——古生界科学钻探CSDP-2井选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CSDP)确定采用自主研发的轻便型海洋钻井平台"探海1号"在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实施首口科学钻探井(CSDP-2井),其科学目标是探查中部隆起的中—古生界地质结构和油气地质条件,解决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残留盆地长期悬而未决的地层属性问题,同时为区域地质、海陆演化与海相油气资源前景研究和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据此确定钻孔的选址原则为:钻探海域水深不超过30m,在预定2 800m的钻探深度范围内钻遇多套完整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根据钻探目标和选址原则,针对中部隆起没有钻探资料的状况,以区域地质特征和周边钻井对比为参考,以地震资料多属性解释为手段,标定了地震反射层位,解释并编制了反射层构造图,拟定了钻探井位,预测了钻探层位;采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预测了有利储层。上述工作形成了无井勘探区的钻探井位部署技术流程和方法,经钻探厘定了叁迭纪—奥陶纪海相沉积层,并发现了多个油气显示层,达到了预定钻探目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董政,佘晓宇,许辉群,李冬冬[5](2018)在《大港王官屯-乌马营地区中、古生界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印支—燕山期,研究区中古生界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广泛分布、类型多样、地层卷入差别明显的特点,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演化过程,导致多个构造层及展布方向不同的构造带发育.本次通过对新、中、古生界迭置盆地的断裂性质、构造类型、特征进行分析解剖,系统总结了王官屯—乌马营地区上古生界逆冲推覆带各段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认为:印支期研究区为宽缓背向斜构造特征,燕山期具有深层迭瓦冲断厚皮构造(基底卷入型)与浅层滑脱推覆薄皮构造(盖层滑脱型)的纵向双层变形结构;在不同方向的挤压应力作用下,下古生界具有由南向北高角度迭瓦逆冲拆离的背、向斜特征,上古生界—中生界则具有由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构造特征,滑脱面为中奥陶统底部下马家沟组泥页岩层段与石炭系煤系地层;新生界则为构造反转与左旋剪切张扭构造,并对下伏中古生界挤压构造具有一定的改造作用.此外,文章总结了中古生界逆冲推覆带各段五种典型构造样式类型及其形成机制,通过构造演化研究认为,研究区经历了稳定地台期、宽缓背向斜产生期、滑脱推覆期、构造反转剪切-张扭改造期、断陷-拗陷沉降改造期,以不整合面为界,上、下正负向盆地构造表现为镜像对应的迭置关系,前新生界重要角度不整合面为印支—燕山期两期多幕剥蚀、削截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张敏强,高顺莉,谭思哲[6](2018)在《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黄海广泛发育海相中、古生界,资源量丰富,勘探潜力大,但一直未取得勘探突破。通过与上扬子四川盆地类比,最大的差异在于后期构造改造的强度不同。南黄海盆地遭受多期次强烈的后期改造,致使早期生成的油气被破坏和改造,不利于油气保存,在南黄海区内寻找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带,是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取得油气突破的关键;综合南黄海残留地层分布、石油地质条件、构造变形特征等的研究结果,对南黄海中、古生界最具现实勘探意义的区域进行了优选,认为崂山隆起中南部弱变形区是南黄海中、古生界实现勘探突破最有利区带,下古生界是下一步重点的勘探层系。(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许振强,梁杰,陈建文,张鹏辉,张银国[7](2018)在《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油气保存条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崂山隆起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海相中-古生界分布广泛且厚度大,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早期油气聚集可能在后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油气保存条件是崂山隆起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通过综合分析构造运动中抬升剥蚀作用和断裂作用与油气保存的关系,以及盖层条件与油气保存的关系,探讨崂山隆起内部油气保存条件的差异性以指导该区油气勘探。结果表明:崂山隆起呈差异性油气保存特点,位于崂山隆起中南部的高石稳定带是一个早期断裂不发育的弱变形区,后期构造运动改造破坏程度较弱,特别是下古生界具备较为优越的生储盖组合,构造多以断背斜和低幅宽缓背斜为主,发育多个大型圈闭,岩浆活动相对较弱,油气保存条件较为优越;而崂山隆起北部的青峰变形带断裂系统发育,地层褶皱变形强烈,单个圈闭规模较小,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差;高石稳定带中南部是进一步油气勘探和调查参数井钻探的重点目标区。(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雷宝华,陈建文,吴志强,张银国,梁杰[8](2018)在《苏北—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密度和速度分析及其地震反射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北—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地震成像难度大,给油气勘探及相关研究带来巨大困难。从地震反射波成因于岩石密度和速度的差异这一原理,构建适用的反射模型,识别地震标志层,推测地层归属。通过充分调研该区目的层密度和速度资料,分析和对比获取这些资料的四种方法和途径,总结速度和密度随岩性、地层年代、埋深和成岩作用的变化特征,然后构建了该区目的层的速度、密度和地震反射模型,并与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认为:目的层上部海相地层中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在速度、密度物性上差异大,下部地层这种差异较小;在构建的地震反射模型中,古生界内部存在3个强反射标志层,分别对应下二迭统栖霞组/孤峰组界面、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和州组界面和上奥陶统汤头组/五峰组界面。模型界面可与南黄海盆地古生界深部优质层段地震资料对比。(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8年03期)

肖国林,蔡来星,郭兴伟,吴志强,董贺平[9](2017)在《南黄海中部隆起CSDP-2井中—古生界烃源岩精细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CSDP-2井是在南黄海中部隆起上首钻的全取心深钻,在新近系之下钻遇下叁迭统青龙组—上奥陶统多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钻井揭示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可溶有机物分析及生烃强度计算证实,中部隆起发育倾油型的青龙组上段灰岩、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部泥岩、油气型的石炭系中—上部灰岩3套有效烃源岩;生气为主的有效烃源岩主要为大隆组—龙潭组泥岩和炭质泥岩、栖霞组上部富含炭质的臭灰岩、石炭系中—下部灰岩和底部炭质泥岩。目前钻井揭示的中—古生界总生烃强度是(20.761 9~31.283 9)×108 m3气当量/km2,与国内外大中型气田分布区域的生气强度相当。其中,油源岩的总生油强度为(43.076~55.30)×104 t/km2,气源岩的总生气强度为(16.454 3~25.753 9)×108 m3/km2;同时,烃源岩的总生气强度是生油强度的4~5倍,碎屑岩的生烃强度是灰岩的2倍以上。巨大的生烃强度和多源层供烃为形成大—中型的油气聚集和成藏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显示了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7年12期)

吴琼[10](2017)在《高青地区中、古生界断裂体系及构造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青地区位于东营凹陷西南部,是惠民凹陷东南缘与青城凸起的过渡地区。本论文在对高青地区中、古生界断裂体系的静态几何学特征、断裂活动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高青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并结合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探讨了高青地区典型构造样式的成因机制。高青地区中、古生界断裂以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和北东向为主,不同方向断层相互切割、交错,伸展和挤压性质并存。主干断层有林南断层、平南断层、高青断层和花沟断层。次级断层以近东西向为主,少数为北东向、北西西向和近南北向。主干断层与次级断层在平面上呈平行式、雁列式和斜交式等组合样式,在剖面上具有伸展构造样式、伸展-走滑构造样式、负反转构造样式和挤压构造样式四种类型。高青地区构造演化阶段可划分为早古生代-中叁迭世、晚叁迭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和新近纪-第四纪。早古生代-中叁迭世,高青地区沉积稳定,断裂尚未开始活动;晚叁迭世,在南西-北东向的挤压作用下,北西向平南逆冲断层开始活动,高青地区整体遭受抬升剥蚀;早-中侏罗世属构造平静期,平南断层活动速率降低,其余断裂尚未发育,主要表现为对地势高差起伏的截凸填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近南北向和北东向的拉张导致平南断层发生负反转,并且发育近东西向正断层;晚白垩世,在近东西向挤压作用下,高青地区遭受抬升剥蚀,并发育褶皱和近南北向逆断层;古近纪,在近南北向和北西-南东向的拉张作用下,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层大量发育,林南断层、花沟断层和高青断层开始活动,青城凸起在该时期形成;新近纪-第四纪,断层活动强度逐渐减弱,高青地区整体进入坳陷期。就高青地区典型构造样式的成因机制而言,平南断层处的负反转构造形成于早白垩世南西-北东向拉张应力对晚叁迭世自南南西向北北东向挤压应力场的迭加作用;高43井处褶皱构造形成于晚白垩世,是板块俯冲和岩石圈增厚所产生的近东西向区域挤压应力场与右旋左阶走滑断层派生出的局部挤压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中部网格状断裂体系是在多期次构造运动和多方向应力场下形成的,近东西向次级断层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近南北向次级断层主要形成于古近纪孔店-沙四沉积期。(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中古生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0引言南黄海是我国大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扬子块体和海区,以及破解朝鲜半岛和东亚大陆边缘演化的重要节点。南黄海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分布,是研究扬子块体向东延伸及岩相古地理的关键,也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南黄海自北而南可划分为千里岩隆起、北部坳陷、中部隆起、南部坳陷及勿南沙隆起5个二级构造单元(图1)。CSDP-2井是中部隆起上的第一口全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古生界论文参考文献

[1].杜园.改善中古生界成像效果关键技术研究[C].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肖国林,蔡来星,郭兴伟,张训华,吴志强.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揭示的南黄海中—古生界油气地质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9

[3].吕雪莹,蒋有录,姜文亚,李宏军,刘景东.黄骅坳陷中—古生界原油成因类型与来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

[4].吴志强,郭兴伟,赵维娜,张训华,祁江豪.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中——古生界科学钻探CSDP-2井选址[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5].董政,佘晓宇,许辉群,李冬冬.大港王官屯-乌马营地区中、古生界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演化[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8

[6].张敏强,高顺莉,谭思哲.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8

[7].许振强,梁杰,陈建文,张鹏辉,张银国.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油气保存条件分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8

[8].雷宝华,陈建文,吴志强,张银国,梁杰.苏北—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密度和速度分析及其地震反射模型构建[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8

[9].肖国林,蔡来星,郭兴伟,吴志强,董贺平.南黄海中部隆起CSDP-2井中—古生界烃源岩精细评价[J].海洋地质前沿.2017

[10].吴琼.高青地区中、古生界断裂体系及构造演化[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标签:;  ;  ;  ;  

中古生界论文-杜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