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奉天法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奉天法古,内圣外王,多元并存,知行合一
奉天法古论文文献综述
佚名[1](2017)在《儒者的七大智慧,奉天法古知行合一》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奉天法古儒家非常强调以天为则,以史为鉴,这就是要奉天法古。以天为则就是要效仿自然,顺从自然。对于自然,对于天地万物,我们必须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去理解它,而不应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去随意地改变它。这不仅仅是道家的思想,也是儒家的思想。在《论语》里面曾经提到,尧为什么伟大啊?"唯尧则天"!赞扬尧舜能够无为而治。我们已经一再说过,无为而治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相反,它蕴含着积极的意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禹治水。大禹没(本文来源于《意林文汇》期刊2017年18期)
杨昭[2](2016)在《“奉天法古以续王道”—董仲舒天人关系思想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对董仲舒的讨论偏重哲学,重视对与董仲舒哲学理论构建的考察,而忽视了从其他角度来考察董仲舒思想的核心,王道以及王道理论的奉天法古构建模式。对于董仲舒的学派归属问题,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其以儒家为主,兼采其他家学说。因此考察董仲舒在先秦儒家学说影响之下,构建自己的王道理论体系是值得研究的首先,考察董仲舒面临的思想世界。当时思想界主要解决叁个问题:汉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汉代的“统”问题,汉代的治国方针问题。董仲舒整个思想的展开都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的。这一时期儒学也恰好处于变革期。经学化倾向,总结化倾向成为主流。这为董仲舒恰好提供了思考素材。董仲舒通过对先秦儒学的吸收和革新,来解决以上问题。其次,考察董仲舒对于王道的论证。追本溯源,可以看出董仲舒的设计来源于先秦儒家。儒家用古和天论证了人世的理想状态王道,但古与天并未完全融合。董仲舒吸收《春秋》的元统一了天人,融合了古今,发展出奉天法古的模式论证王道的绝对真理性。奉天法古归根结底仍然是天人关系,古道来源于天。因此天人关系成为董仲舒思想的重点。天道如何引出阐述人道是董仲舒重点讨论的话题,而天道与人道统一于王道。再次,考察董仲舒的天道具体表现。董仲舒的天道即是自然天的运行规律,也就是阴阳、五行以及四时的运行规律。通过观察阴阳一年之中的运行,董仲舒得出结论:万物随阳而动,阴不起作用,从而推出阳尊阴卑、德主刑辅和叁纲思想。董仲舒的五行思想以五行相生为主。通过观察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列以及土的地位,董仲舒论证出孝道以及君臣关系。此外董仲舒由四时类似于人主的情感,论证出君主情感应如何发挥。最后,考察董仲舒的人道内容。董仲舒接受了先秦儒家相关思想,在认同五帝尧舜夏商周以至《春秋》的传承谱系的基础上的基础上,把这种传承规律化,发展成叁统之下的王道施用系谱,表现为根本性的道不变情况下,具体性的道如何运作。他还把先秦儒家的仁义通过元的形上化,使之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甚至整个宇宙都必须遵守的原则。此外他也对元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并从内圣外王两方面具体分析了人世达到治世的设计。董仲舒“奉天法古以续王道”的天人关系,开创了属于他那个时代的王道论证方式,使王道重新获得世人信仰,从而得以流传。他也借此革新时弊,献策政治,对其时现实的剖析及问题的解决尽了自己的力量。(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6-30)
林存光,杜德荣[3](2014)在《试论墨子“奉天法古”的治安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墨子是先秦诸子中最能体现"奉天法古"思想特点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以"十义"为核心内容的治国安民策略。这套治安策通过天志和圣王之道而融合成为具有高度自洽性的思想体系。墨子治安策中包含诸多宪政因子,其基本精神特质并非民粹主义,而是精英与大众的平衡与融合。墨子的理想主义治安策虽然失败了,但它为后来的法家和儒家提供了思想元素,从而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整合与文明重建的历史过程。(本文来源于《海岱学刊》期刊2014年00期)
黄开国[4](2013)在《董仲舒的奉天法古》一文中研究指出奉天法古是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的重要内容。奉天法古的根本是奉天,奉天是说天子受命于天,当以天意为其行动准则,而《春秋》就是天意的体现,王道则是《春秋》的中心,这是从天意的高度,对王道的合法性作出论证。奉天法古有王权绝对化的一面,也有儒家王道政治的内容。(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王俊才[5](2007)在《董仲舒以“奉天法古”构建大一统新信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信奉天命、遵顺天道是商周以来的主流意识,崇拜祖先、"信而好古"也是华夏民族的悠久传统。虽然历经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洗礼,百家争鸣使传统的天人关系有了更丰富而全新的内容;秦始皇一统天下、焚书坑儒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使传统的天人、古今的宇宙价值观经受了革命性的挑战。但是经过汉初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不仅使现实社会的满目疮痍得到恢复,而且使整个民族的心灵意识得以安静并有机会反思和整理。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为当时治学的最高境界。董仲舒正是适应时代思潮,在这种反思与整理的基础上不仅为汉代,而且为后来的中国古代社会构建起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内容的"大一统"新信念。"奉天法古"命题自从董仲舒第一次提出以来,便成为"天人感应"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大一统"新信念的核心支点。(本文来源于《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期刊2007-08-22)
王守栋[6](2006)在《论西汉“奉天法古”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中后期“奉天法古”的思潮,源于战国儒家民本思想。所谓家家有百亩之田、无处不平均、无处不饱暖的井田制,作为儒家乌托邦式的平均主义理想,始于孟子,后被汉儒所尊奉,视之为最完美的土地制度,并为之摇唇鼓舌,力主加以恢复,终于酿成了西汉中后期“奉天法古”的思潮。(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陈丹,王守栋[7](2001)在《汉儒之“井田梦”与“奉天法古”的破灭》一文中研究指出“井田制”作为儒家乌托邦式的理想 ,始创于孟子 ,后被汉儒所尊奉 ,视之为最完美的土地制度 ,并为之摇唇鼓舌 ,力主加以恢复 ,终于酿成了西汉中后期“奉天法古”的思潮 ,王莽作为汉儒“井田梦”的试验者和牺牲品 ,走上了孟子早已设好的祭坛(本文来源于《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李宗桂[8](1993)在《论董仲舒奉天法古的维新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董仲舒思想方法的一个重要而又显着的特征,是继承先秦儒家“信而好古”的思想传统,依傍敬天、畏天的价值准则,进而结合现实政治需要,熔铸出奉天法古的维新原则。先秦时期,儒家对天有—种敬畏心情。孔子自称君子有叁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这是把天意看作制约人们行为的要素之一。但孔子并不单纯地依赖天命行事,所谓“四时行焉有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便是典型的证明。因此,孔子对“天”的态度是敬而远之。孟子在继承发扬孔门仁学的主体精神的同时,把思维的触角引向至善至美的“天”。他创造提出并躬行实践的“尽心、知性、知天”的认知路线,把仁义礼(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1993年02期)
奉天法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往对董仲舒的讨论偏重哲学,重视对与董仲舒哲学理论构建的考察,而忽视了从其他角度来考察董仲舒思想的核心,王道以及王道理论的奉天法古构建模式。对于董仲舒的学派归属问题,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其以儒家为主,兼采其他家学说。因此考察董仲舒在先秦儒家学说影响之下,构建自己的王道理论体系是值得研究的首先,考察董仲舒面临的思想世界。当时思想界主要解决叁个问题:汉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汉代的“统”问题,汉代的治国方针问题。董仲舒整个思想的展开都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的。这一时期儒学也恰好处于变革期。经学化倾向,总结化倾向成为主流。这为董仲舒恰好提供了思考素材。董仲舒通过对先秦儒学的吸收和革新,来解决以上问题。其次,考察董仲舒对于王道的论证。追本溯源,可以看出董仲舒的设计来源于先秦儒家。儒家用古和天论证了人世的理想状态王道,但古与天并未完全融合。董仲舒吸收《春秋》的元统一了天人,融合了古今,发展出奉天法古的模式论证王道的绝对真理性。奉天法古归根结底仍然是天人关系,古道来源于天。因此天人关系成为董仲舒思想的重点。天道如何引出阐述人道是董仲舒重点讨论的话题,而天道与人道统一于王道。再次,考察董仲舒的天道具体表现。董仲舒的天道即是自然天的运行规律,也就是阴阳、五行以及四时的运行规律。通过观察阴阳一年之中的运行,董仲舒得出结论:万物随阳而动,阴不起作用,从而推出阳尊阴卑、德主刑辅和叁纲思想。董仲舒的五行思想以五行相生为主。通过观察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列以及土的地位,董仲舒论证出孝道以及君臣关系。此外董仲舒由四时类似于人主的情感,论证出君主情感应如何发挥。最后,考察董仲舒的人道内容。董仲舒接受了先秦儒家相关思想,在认同五帝尧舜夏商周以至《春秋》的传承谱系的基础上的基础上,把这种传承规律化,发展成叁统之下的王道施用系谱,表现为根本性的道不变情况下,具体性的道如何运作。他还把先秦儒家的仁义通过元的形上化,使之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甚至整个宇宙都必须遵守的原则。此外他也对元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并从内圣外王两方面具体分析了人世达到治世的设计。董仲舒“奉天法古以续王道”的天人关系,开创了属于他那个时代的王道论证方式,使王道重新获得世人信仰,从而得以流传。他也借此革新时弊,献策政治,对其时现实的剖析及问题的解决尽了自己的力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奉天法古论文参考文献
[1].佚名.儒者的七大智慧,奉天法古知行合一[J].意林文汇.2017
[2].杨昭.“奉天法古以续王道”—董仲舒天人关系思想体系的构建[D].西北大学.2016
[3].林存光,杜德荣.试论墨子“奉天法古”的治安策[J].海岱学刊.2014
[4].黄开国.董仲舒的奉天法古[J].衡水学院学报.2013
[5].王俊才.董仲舒以“奉天法古”构建大一统新信念[C].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2007
[6].王守栋.论西汉“奉天法古”思潮[J].辽东学院学报.2006
[7].陈丹,王守栋.汉儒之“井田梦”与“奉天法古”的破灭[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8].李宗桂.论董仲舒奉天法古的维新原则[J].甘肃社会科学.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