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液晶显示器论文-郭国强,贺中汉,黄伟乐,杨秀玲,何剑锋

薄膜液晶显示器论文-郭国强,贺中汉,黄伟乐,杨秀玲,何剑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薄膜液晶显示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职业病危害,微电子

薄膜液晶显示器论文文献综述

郭国强,贺中汉,黄伟乐,杨秀玲,何剑锋[1](2019)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为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本文对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生产过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详细的识别与分析。方法 资料来源于两家国内TFT-LCD生产厂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①依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②按照国家现行有效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标准检测方法进行采样、现场物理因素测量和化学性(含粉尘)有害因素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两厂共计劳动定员3 690人,其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1 216人,占32.95%。存在100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对其中有限值和检测方法标准的因素进行检测,除3个噪声岗位超标外,其余均小于0.5个职业接触限值。职业健康监护未发现疑似职业病。结论 TFT-LCD属于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工艺复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品种多,既有致癌与生殖毒性物质,也有窒息性、剧毒气体,加上很多化学物质成分保密,尽管所测有害因素都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但也应该加强工程控制、过程管理与个人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对TFT-LCD此类微电子生产厂家,不能单纯凭传统的职业卫生技术评定其职业病危害风险,而要从全面识别、全面分析的角度详细分析和识别职业病危害,才能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姚江波[2](2019)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3道光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成熟度不断加深。特别是近10年来,国内液晶显示产业迅速发展。以北京京东方、上海天马、深圳华星光电等面板公司纷纷投产G4.5至G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随着液晶显示产业发展,薄膜晶体管的光刻制程次数也从最初的7道降低到5道,制造成本大幅降低。2010年,随着半透光罩与灰阶光罩技术的应用,光刻次数从5道光罩变成了4道光罩。当前4道光刻技术依旧是各面板厂的主流技术,同时3道光刻技术目前已成为各大面板厂的主要研发课题。但是3道光刻技术因技术难度大、良率低,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论文通过对3道光刻技术的研究,分析了叁种常见的3道光刻技术工艺方法,包括氧化铟锡剥离法、接触孔填充法及叁段式光罩等方法。重点对氧化铟锡剥离技术的核心工艺方法进行研究,包含负性光阻下挖法、双层光阻下挖法及光阻与绝缘层下挖法。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氧化铟锡剥离技术,即光阻制绒技术。光阻制绒技术的原理是使用等离子体对光阻表面进行处理,在光阻表面生长一层绒状物,这层绒状物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利于ITO沉积在其上。这种光阻绒状物和ITO的结合形式会在它们结合的界面形成大量的缝隙,降低后续制程ITO和光阻剥离的难度。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3道光刻技术中ITO及光阻剥离不干净的问题,解决3道光刻技术中剥离物颗粒过大导致的剥离设备管道堵塞问题,大幅度提升3道光刻技术量产可能性。通过对光阻制绒技术的3道光刻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出一种全新的3道光刻工艺技术工艺流程,包含干刻光阻制绒工艺、成膜工艺及黄光工艺流程。实验研究取得光阻蚀刻制绒工艺的最佳参数及工艺窗口、黄光Photo制程的关键参数及工艺窗口、Dry Etch制程光阻灰化工艺最佳参数及工艺窗口。最后搭配全新的3道光刻技术,制备出世界首片28寸薄膜晶体管基板及液晶模组,同时产出多篇3道光刻技术相关专利。制绒技术3道光刻工艺大幅度缩减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成本,且解决其他3道光刻技术难以克服的光阻剥离问题,使3道光刻工艺薄膜晶体管技术量产可能性大幅度提升,为后续国内液晶显示器产业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3)

邵志芳,吴继兰[3](2018)在《基于目标级联法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链协同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生产链上的企业因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而各自独立决策,难以取得整个生产链的协同效应,将目标级联法(ATC)应用到生产链的协同优化研究中,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产业为例,考虑了经典的成本约束、库存约束、运输约束等限制条件,设计了服从ATC建模思想的生产链协同规划叁层级模型;同时建立了相同情境下的一体化模型,作为ATC求解效果的对比。最后,从结果正确性、时间复杂度、决策独立性和信息私有性4个角度对基于ATC的生产链协同规划研究进行评价,证明了ATC层次化建模方法解决生产链协同规划问题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8年08期)

房耸[4](2017)在《应用于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器的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栅极驱动电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morphous Silicon Thin Film Transistors,a-Si TFT)具有制程温度低、器件性能均匀、成本低、适用于大面积显示的特点,逐渐发展成为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的主要基板材料。近年来由于技术的创新和工艺不断进步,尤其是集成栅极驱动电路在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外围驱动芯片的数量及其压封工序,而且能够制作成质量轻、厚度薄且外观对称的窄边框面板。使得液晶面板的总体成本降低,液晶模组更加紧凑,机械可靠性更强,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更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由于非晶硅电子迁移率相对较低,栅极驱动电路仍占用较大空间,尤其是随着显示产品解析度的增加,产品边框宽度变窄,驱动电路的版图空间变小,导致驱动电路的设计越来越困难。本文基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设计了一种可用于高分辨率产品的集成栅极驱动电路(Gate Drivers Integrated in Array,GIA),提高了关键TFT的栅极电压,使其导通更加充分,从而更快的输出扫描所需要电位,有效提高了a-Si TFT GIA的驱动能力,降低了版图面积,增加了a-Si TFT在高分辨、窄边框产品市场的竞争力。(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1-01)

刘晓伟,田明,李梁梁,付艳强,郭会斌[5](2016)在《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一种条状显示不均的分析和改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产品开发中遇到的一种新的条状显示不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四探针测试仪和分光光度计设备对这种显示不均进行了分析,这种显示不均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的金属配线的膜厚周期性波动有关,金属膜厚的周期性波动导致了液晶显示器的液晶盒盒厚的不均匀,从而造成显示不均。这种膜厚的周期性波动与液晶高世代线广泛采用的平面靶材溅射设备构造有关。通过对设备结构的改造,提高了基板面内的金属膜厚的均一性,改善了此不良。(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6年11期)

李德强[6](2016)在《薄膜液晶显示器生产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第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废水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而环评对处理要求通常又非常高,如何妥善处理一直是困扰水处理行业的难题。本次通过对某公司具体废水深度处理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废水的水质特点,针对不同处理阶段的目标污染物,制定了可行的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措施,最终形成了一个实践证明成功的处理路线。(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6年20期)

刘耀,陈曦,张小祥,刘晓伟,李梁梁[7](2015)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阵列工艺最终关键尺寸测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终关键尺寸是评价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产品性能的一项重要参数。本文研究了在光源照度变化的条件下得到准确的最终关键尺寸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验测试、数据分析,并配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片,确定最终关键尺寸合适的测试条件和方法。基于上述分析,选取测量值稳定的光照强度区间中心点的光照强度作为标准样品参照值,选取此时样品测试图片作为标准图片。测试结果与SEM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不同膜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补偿值。并通过不同尺寸产品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补偿值的可靠性。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极大地缩短最终关键尺寸测量的校正周期,并为今后新产品开发提供可靠的测试标准。(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5年05期)

周慧芳[8](2015)在《变变变! 玻璃化身显示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玻璃很神奇 一款透明橱窗玻璃上,正在播放影片《变形金刚2》,擎天柱、大黄蜂等人物影像悬浮在透明玻璃墙上,音质逼真,画面清晰,橱窗内陈列物品与玻璃显像互动系统同时呈现,带给人一种虚实结合的奇幻体验。这是今年10月我省举办的两博会上,山(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5-10-15)

梁基照,蔡沛璋[9](2015)在《废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拆解及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废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的拆解及预处理的目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针对玻璃面板的处理,制定两种实验方案,并作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案二工艺流程简单,使用丙酮的量少,节约时间且有利于环保。(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5年10期)

范文[10](2014)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专利图表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及专利图表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文中绘制了一些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专利图表等,并分析了图表中信息和专利内容。(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4年15期)

薄膜液晶显示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成熟度不断加深。特别是近10年来,国内液晶显示产业迅速发展。以北京京东方、上海天马、深圳华星光电等面板公司纷纷投产G4.5至G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随着液晶显示产业发展,薄膜晶体管的光刻制程次数也从最初的7道降低到5道,制造成本大幅降低。2010年,随着半透光罩与灰阶光罩技术的应用,光刻次数从5道光罩变成了4道光罩。当前4道光刻技术依旧是各面板厂的主流技术,同时3道光刻技术目前已成为各大面板厂的主要研发课题。但是3道光刻技术因技术难度大、良率低,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论文通过对3道光刻技术的研究,分析了叁种常见的3道光刻技术工艺方法,包括氧化铟锡剥离法、接触孔填充法及叁段式光罩等方法。重点对氧化铟锡剥离技术的核心工艺方法进行研究,包含负性光阻下挖法、双层光阻下挖法及光阻与绝缘层下挖法。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氧化铟锡剥离技术,即光阻制绒技术。光阻制绒技术的原理是使用等离子体对光阻表面进行处理,在光阻表面生长一层绒状物,这层绒状物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利于ITO沉积在其上。这种光阻绒状物和ITO的结合形式会在它们结合的界面形成大量的缝隙,降低后续制程ITO和光阻剥离的难度。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3道光刻技术中ITO及光阻剥离不干净的问题,解决3道光刻技术中剥离物颗粒过大导致的剥离设备管道堵塞问题,大幅度提升3道光刻技术量产可能性。通过对光阻制绒技术的3道光刻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出一种全新的3道光刻工艺技术工艺流程,包含干刻光阻制绒工艺、成膜工艺及黄光工艺流程。实验研究取得光阻蚀刻制绒工艺的最佳参数及工艺窗口、黄光Photo制程的关键参数及工艺窗口、Dry Etch制程光阻灰化工艺最佳参数及工艺窗口。最后搭配全新的3道光刻技术,制备出世界首片28寸薄膜晶体管基板及液晶模组,同时产出多篇3道光刻技术相关专利。制绒技术3道光刻工艺大幅度缩减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成本,且解决其他3道光刻技术难以克服的光阻剥离问题,使3道光刻工艺薄膜晶体管技术量产可能性大幅度提升,为后续国内液晶显示器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薄膜液晶显示器论文参考文献

[1].郭国强,贺中汉,黄伟乐,杨秀玲,何剑锋.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

[2].姚江波.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3道光刻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邵志芳,吴继兰.基于目标级联法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链协同规划[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8

[4].房耸.应用于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器的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栅极驱动电路的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7

[5].刘晓伟,田明,李梁梁,付艳强,郭会斌.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一种条状显示不均的分析和改善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6

[6].李德强.薄膜液晶显示器生产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

[7].刘耀,陈曦,张小祥,刘晓伟,李梁梁.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阵列工艺最终关键尺寸测试方法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5

[8].周慧芳.变变变!玻璃化身显示器[N].山西日报.2015

[9].梁基照,蔡沛璋.废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拆解及预处理[J].广州化工.2015

[10].范文.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专利图表与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4

标签:;  ;  ;  

薄膜液晶显示器论文-郭国强,贺中汉,黄伟乐,杨秀玲,何剑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