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论文-杨芙蓉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论文-杨芙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子排布式,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第一电离能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杨芙蓉[1](2018)在《把握原子结构 掌握元素性质——“原子结构与性质”复习导航》一文中研究指出复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章过程中,对概念要深刻理解,对知识规律要准确把握,理清有关知识之间的脉络,弄清相互联系与区别,从而抓住关键,揭示本质,举一反叁,融会贯通。一、编织知识网络,整体把握知识复习本章知识,要以知识点为基础,编织知识网络(如图1所示),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立体知识,从而纲举目张,整体把握知识,做到统揽全局。(本文来源于《中学化学》期刊2018年12期)

杨若轩[2](2018)在《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分析了影响元素性质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核电荷以及有效主量子数,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分别从原子半径、电子亲和势及电负性等角度对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二者的联系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数理化解题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钟晓媛[3](2017)在《基于培养学生类比学习能力的教学设计——以“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类比学习的重要性我们经常说的类比其实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1]),它不同于一般的比较,比较是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2]),而类比则是将不熟悉的事物与较熟悉的类似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认识新事物的目的~([3])。类比是人类成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必要认知方法,也是化学学科中较为普遍的思维过程,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化学发现正是通过类比实现的~([4])。教师拥有较好的类比能力,可以将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正向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16期)

瞿洋[4](2015)在《基于e-学习平台的生态化学课堂教学——以人教版“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化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融通课堂教学环境和资源,实现师生发展与课堂和谐的化学教学。文章以"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基于e-学习平台进行生态化学课堂教学,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本文来源于《化学教与学》期刊2015年11期)

张双,蔡文联,陈裕森[5](2015)在《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难度的定量分析——以“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这一主题不仅叁套教材中编排比较集中而且又是重要的内容,这些典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科书的编制广度、深度和难度.利用史宁中教授的课程难度模型来进行定量分析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教科书与《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难度差异,希望可以给化学老师教学时提供些参考,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及教学实际选取广度、深度、难度均恰当的版本,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叁者的比较可知,在本节内容上,鲁科版与课程标准的难度最为接近,但却略低于课程标准;人教版与课程标准的难度相差最大.鉴于每个主题的课程深广度、课程时间不同,分析出来的课程难度也不同,不能以某个主题的课程难度来代表整个教材的难度.(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朱福莲[6](2015)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考点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下面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提炼的选修3第一章内容对应的常见考点,以及针对性例题。一,基态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基态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主要涉及能层、能级、原子轨道、构造原理、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等。1~36号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是考查的重点。例1(1)W的一种核素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基态W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T比(本文来源于《中学生数理化(高二高叁版)》期刊2015年02期)

许城玉[7](2013)在《在有限课堂中实现自主探究最大化——“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学实践及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化学小魔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指钾为钠"的心理预期中实施对"钠"的验证实验,进而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矛盾,切入教学主题并通过"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双向探究,达成叁维教学目标。(本文来源于《化学教与学》期刊2013年06期)

江合佩[8](2011)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备考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原(本文来源于《新高考(高叁理化生)》期刊2011年01期)

王峰[9](2010)在《研究教材模糊表述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内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材对某些化学知识的模糊表述的研究,有利于把握化学教学的深度,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内容为例,通过分析探讨几组相似的概念,阐述了研究教材模糊表述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期刊2010年01期)

杨明生[10](2009)在《不同版本教科书“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内容比较及教学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叁种不同版本新课标教科书关于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结构和内容呈现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并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期刊2009年10期)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分析了影响元素性质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核电荷以及有效主量子数,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分别从原子半径、电子亲和势及电负性等角度对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二者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杨芙蓉.把握原子结构掌握元素性质——“原子结构与性质”复习导航[J].中学化学.2018

[2].杨若轩.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

[3].钟晓媛.基于培养学生类比学习能力的教学设计——以“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

[4].瞿洋.基于e-学习平台的生态化学课堂教学——以人教版“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5

[5].张双,蔡文联,陈裕森.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难度的定量分析——以“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例[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朱福莲.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考点探析[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高叁版).2015

[7].许城玉.在有限课堂中实现自主探究最大化——“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学实践及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3

[8].江合佩.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备考策略[J].新高考(高叁理化生).2011

[9].王峰.研究教材模糊表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内容为例[J].化学教育.2010

[10].杨明生.不同版本教科书“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内容比较及教学建议[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

标签:;  ;  ;  ;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论文-杨芙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