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混合论文-龙洋,袁蓉

光电混合论文-龙洋,袁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电混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联网组网,光电混合通信,技术分析

光电混合论文文献综述

龙洋,袁蓉[1](2019)在《光电混合通信的物联网组网技术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光电混合通信的物联网组网技术,分析了光电混合通信的物联网组网技术,希望帮助人们更加了解电力系统物联网组网技术。(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11期)

王昭,裴秉玺,何卫锋[2](2019)在《基于AWGR的光电混合交换高性能计算互连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高性能计算机中互连网络的高吞吐量、低延迟需求,本文基于阵列波导光栅路由器(AWGR),提出了一种低延迟的光电混合交换的互连网络结构.该网络以"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互连网络拓扑结构为基础,使用无竞争阻塞的AWGR替代了部分电路由器,通过改进设计电路由器的光端口来实现与原有高阶路由器内部的电交换方式兼容.在此基础上,使用OMNeT++软件框架编写了新的光电混合交换网络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原始网络相比,光电混合交换网络的总延迟降低了8%~10%.(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19年08期)

曹未未,门传玲[3](2019)在《宽谱响应的混合碳纳米管光电探测器的制备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增强的机理,利用银纳米线及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通过微纳加工手段制备了一种混合光电探测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分析仪、半导体装备分析仪及光电流谱技术等手段分别表征了制得混合光电探测器的微观形貌、响应光谱特征、光吸收性能和光响应性能及光电流光谱性能。结果表明,制得混合光电探测器沟道薄膜形貌均匀紧密,沉积成膜的碳纳米管直径约为1.4 nm,主要由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所构成。该杂化的光电探测器在可见光到近红外光谱范围内都表现出优良的宽谱响应特性。在近红外波段(约1 050 nm)下,混合光电探测器的光响应度可以达到34.9 mA/W,远优于无银纳米线光电探测器(7.45 mA/W)。并且混合器件在受到532 nm激光激发时的响应时间约为200μs,同时保持了超快的光响应性能。与无银纳米线光电探测器相比,混合光电探测器在宽谱范围内的光响应性能增强,其中,在光电流模式下的光响应性能最高增强7.5倍。(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学》期刊2019年04期)

黄环辉[4](2019)在《光电混合通信的物联网组网技术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时代,物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工具。而物联网组网技术,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所离不开的一种技术。如果在物联网的组网技术方面落后,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目前我国物联网组网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文章将对光电混合通信的物联网组网技术进行分析,分析此类技术的优势、要点以及发挥出优势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7期)

王浩然[5](2019)在《光电混合网络中的服务功能链映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云计算、软件定义网络和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服务被迁移到NFV环境中,NFV采用软、硬件解耦的方式重新定义提供网络服务的专用设备,成为近几年的一个研究热点。相比于传统手工配置,NFV利用虚拟化技术,使底层网络的计算、存储等资源可以被上层共享,使服务部署的效率、成本等有所优化。NFV通过编排网络服务,连接一系列特定功能需求构成SFC,SFC在网络中的映射问题是NFV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虚拟化平台实现对设备服务功能的灵活配置和流量的转发处理,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网络服务。NFV技术的成功演进需要伴随底层网络的适应性调整。现有底层网络基于包交换,能够为业务提供细粒度的带宽连接,灵活应对上层业务的小带宽需求。当带宽需求粒度增大,甚至超过了链路带宽,现有的包交换网络将无法高效承载需求。如果使用纯光网络,虽有大容量、低功耗、高保密等多种优势,但有灵活性的限制。因此,本文提出以现有包交换网络结合光交换网络,构成重迭式光电混合网络,形成包交换网络和光网络的优势互补,为业务需求提供透明、高效的传输平台。本文主要研究在重迭式光电混合网络中SFC映射的资源分配问题。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光电混合网络下SFC的业务特性。接着,提出基于用户服务感知的动态到达的单需求映射模型,设计了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和基于物理资源重构图的启发式算法,并且引入NFV业务的时延特性。又扩展到多需求批量到达的网络模型中,通过线性规划、辅助图和路径剥离算法提供可行路径集合,进一步构建了静态需求映射的路由解决方案,并且对基于随机舍入的路径选择算法进行了近似性分析。最后对上述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设计并且分析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20)

张亚飞[6](2019)在《基于加速网的可重构光电混合片上网络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众核处理器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传统的电互连片上网络发展受到延时、带宽和功耗等性能的限制。光电混合片上网络具有通信延时低、传输带宽高等优势,是大规模多核片上系统通信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光电混合互连网络中的光链路可以对全局通信起到加速传输的效果,但也带来了巨额的静态功耗开销。同时,全局通信的时空分布存在差异,固定的光互连带宽供给会导致通信链路利用不足,光电混合互连系统的整体能效将劣于全电互连网络。因此,降低光网络的静态功耗,研究可重构的光电混合片上网络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研究和分析了光互连和电互连片上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基于光总线和Mesh互连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网的光电混合叁维片上互连架构,分别为全局通信与局部通信提供低延时、高带宽的光网络和高灵活性、低成本的电网络。为了实现光节点的拓扑重构,依据重构设计概要建立了光节点布局的数学模型,基于整数线性规划方法对光节点进行了优化布局,根据优化结果,设计了可重构的光电混合片上网络拓扑结构RHOE-NoC。针对不同应用下数据通信的时空分布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充分利用通信资源,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节点粒度动态重构算法。通过统计网络链路利用率和缓存占有率,并结合网络负载预测值,对光节点进行重构判定,动态调整通信带宽,有效降低了功耗开销。为了解决拓扑结构动态变化对数据通信的影响,分析了拓扑重构信息的交互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局部拓扑感知的自适应路由算法,在光节点发生重构时,动态选择通信域内可供替代的光节点进行全局通信,有效降低了路由决策时间,提升了网络通信性能。论文对全系统异构众核仿真器JADE进行了改造,添加了光电接口转换单元,嵌入了光电器件功耗计算模型,构建了支持光电混合片上网络的仿真环境,以完成对所提出的RHOE-NoC可重构拓扑结构的性能验证。在8×8拓扑规模下网络接近饱和状态时,RHOE-NoC的通信延时比EMesh降低了50.6%,吞吐量提升了14.3%,功耗降低了25.9%。在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网络下通信,网络接近饱和时,相比基于全局拓扑信息表的路由算法,局部拓扑感知的自适应路由算法将通信延时降低了69.5%,吞吐率提升了33.3%,功耗降低了24.2%。(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关晓宇[7](2019)在《光电混合片上网络热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较于传统的电互连片上网络,光电混合片上网络充分结合光互连网络和电互连网络的优势,具有高带宽低延时和低功耗等优点,在远距离通信与近距离通信都能达到性能最优。但由于光网络中的光器件对温度有较强的敏感性,尤其是微环谐振器的热稳定性很差,谐振波长极易因温度的变化发生偏移,严重影响网络通信性能。因此,研究光电混合片上网络的热稳定性控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了电互连和光互连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选取由Mesh结构电网络和波分复用型光网络构成的片上互连模型,来研究提高光电混合片上网络热稳定性的控制方法。首先,针对任务执行过程中任务分配导致的热分布不均衡问题,提出了基于微环感知的离线任务映射方法。依据任务的功耗差异,将任务均衡的映射到网络中的各个处理器核上,实现了温度的均衡分布,降低了微环周围的温度。其次,针对任务执行过程中存储器读写功耗和网络自身的功耗也会影响光节点的温度分布情况,设计了基于热预测的在线温度控制策略。判定当前光节点温度和预测的阈值温度的差别,通过动态调频方法来控制温度变化,从而改善光节点温度环境。最后,对在线温度控制策略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光节点失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环感知的自适应路由算法以实现网络的全局通信,避免了因为光节点失效而导致的通信故障。论文对基于真实应用的片上网络仿真软件JADE进行了改造,加入了温度仿真模块和功耗提取模块,构建了支持真实应用下的光电混合片上网络温度仿真环境,以完成对光电混合片上网络的热稳定性仿真验证。在8×8拓扑规模下,对比采用热均衡任务映射和不采用热均衡任务映射,光节点周围温度分布趋于均衡,峰值温度大约降低了2K到3K。采用了在线温度控制策略情况下,平均温度大约降低1K到2K,平均包延迟降低约12%,网络吞吐率提高约10%。在采用了自适应路由算法后,网络的吞吐率提高了约11%。(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梁薇,黎军,张怡,李静玲,崔涛[8](2019)在《光电混合网络中基于QoS分层图模型的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光电混合网络架构下服务质量(QoS)需求迥异的异质业务路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QoS分层图模型的路由算法。该算法将网络中的异构链路与异质业务建立QoS等级映射关系,并根据QoS等级建立一种QoS分层图模型,完成网络虚实资源的融合。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实现了光电异构资源的联合优化,降低了阻塞率,可为不同QoS需求的业务提供差异化服务,优先保证高QoS等级业务的阻塞率性能。(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吴江宏[9](2019)在《混合维度石墨烯异质光电器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石墨烯被发现以来,基于石墨烯的研究引起了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由于具备强透光性、高迁移率、宽频谱吸收等优点,石墨烯在光伏器件、光电探测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石墨烯的导带和价带相交于狄拉克点,带隙为零,由于狄拉克点附近电子态密度很低;石墨烯费米能级极易受到外部注入载流子的调控。本文针对石墨烯费米能级可调,宽频谱吸收等特点,设计了新型石墨烯/半导体异质结光电器件:率先用多种量子点宽波段的光掺杂提升石墨烯/半导体异质结光伏器件功率转换效率;率先实现石墨烯/砷化镓异质结器件在近红外传感(980 nm)领域的应用,并且通过稀土离子的荧光上转换提高探测器的光电响应;设计、实现光掺杂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协同增强的新型石墨烯/砷化镓异质结光电探测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完成石墨烯/砷化镓异质结光伏器件。改变电极退火条件,降低砷化镓与金电极的接触电阻;优化砷化镓表面钝化工艺减少表面悬挂键,降低载流子在表面的复合几率;器件的功率转换效率达到8.57%,其中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分别为17.80mA/cm2、0.67V、71.80%。设计ZnO、InP量子点共同光掺杂增强的石墨烯/砷化镓异质结光伏器件,旋涂量子点后器件的功率转换效率从8.57%增加到11.57%,增幅为34.19%。器件转换效率提升归因于ZnO、InP量子点吸收短波段的太阳光,产生的光生载流子注入石墨烯改变了其费米能级的位置,从而引起异质结内建电场变强、耗尽层宽度变宽,提高载流子的分离能力。(2)发现叁层石墨烯/砷化镓异质结光电探测器能探测波长为980 nm的入射光(1.26 eV),该波长的光子能量小于砷化镓的禁带宽度(1.42 eV),说明该器件能有效地收集石墨烯的光生载流子,该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为2.31 mA/W,探测度为3.40×1010cmHz0.5/W。在石墨烯/砷化镓异质结光电探测器表面旋涂上转换纳米颗粒后,器件的响应度从2.31 mA/W提升到5.97 mA/W,探测度从3.40×1010 cmHz0.5/W提升到1.10×1011 cm Hz0.5/W。石墨烯/砷化镓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光电响应提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叁方面:辐射能量转移、非辐射能量转移、上转换纳米颗粒引起的减反射。(3)设计硅量子点光掺杂和纳米金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协同增强的石墨烯/砷化镓异质结光电探测器,旋涂纳米颗粒和量子点后,在功率为5.5 uW、波长为532 nm的入射光光照下,器件的短路电流由1.73 uA增加到2.60 uA,增幅为 55%,响应度达到 470mA/W(1.81×105V/W),探测度为 2.0×1012cmHz0.5/W。(4)检验石墨烯/砷化镓异质结光电器件在自然环境中的稳定性。器件在空气环境中放置10天,功率转换效率仅下降0.61%;初始功率转换效率为8.35%的器件在空气环境中放置两年后功率转换效率为7.35%,下降11.7%,表明该器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1-18)

刘晨,张赟,王瑞东,陈欢[10](2018)在《光电器件混合组装工艺中SMT技术贴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将元器件、芯片等组装到PCB基板上称为二级封装,也可称为板卡级封装,业界也普遍认可"组装"这个术语。目前电子组装主要利用表面贴装技术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和通孔安装技术THT(through hole technology)。这两种组装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同时使用,现阶段SMT技术占主导地位。光电器件因其不断提高的光电集成水平,需要满足高速传输速率、优秀性能指标、小型(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8年22期)

光电混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满足高性能计算机中互连网络的高吞吐量、低延迟需求,本文基于阵列波导光栅路由器(AWGR),提出了一种低延迟的光电混合交换的互连网络结构.该网络以"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互连网络拓扑结构为基础,使用无竞争阻塞的AWGR替代了部分电路由器,通过改进设计电路由器的光端口来实现与原有高阶路由器内部的电交换方式兼容.在此基础上,使用OMNeT++软件框架编写了新的光电混合交换网络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原始网络相比,光电混合交换网络的总延迟降低了8%~1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电混合论文参考文献

[1].龙洋,袁蓉.光电混合通信的物联网组网技术研究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9

[2].王昭,裴秉玺,何卫锋.基于AWGR的光电混合交换高性能计算互连网络[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9

[3].曹未未,门传玲.宽谱响应的混合碳纳米管光电探测器的制备和性能[J].广州化学.2019

[4].黄环辉.光电混合通信的物联网组网技术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5].王浩然.光电混合网络中的服务功能链映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6].张亚飞.基于加速网的可重构光电混合片上网络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7].关晓宇.光电混合片上网络热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8].梁薇,黎军,张怡,李静玲,崔涛.光电混合网络中基于QoS分层图模型的路由算法[J].光通信技术.2019

[9].吴江宏.混合维度石墨烯异质光电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9

[10].刘晨,张赟,王瑞东,陈欢.光电器件混合组装工艺中SMT技术贴片工艺研究[J].电子世界.2018

标签:;  ;  ;  

光电混合论文-龙洋,袁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