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兴起论文-徐聪琳,胡美蓉,钱道本

新学兴起论文-徐聪琳,胡美蓉,钱道本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学兴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封建教育,小学堂,中国近代教育,师范学校,中国教育现代化,民国教育,废科举,师范学堂,教育改革,教育事业

新学兴起论文文献综述

徐聪琳,胡美蓉,钱道本[1](2018)在《回溯衢州新学兴起的峥嵘岁月》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2018年浙江高考成绩的出炉,又一批风华正茂的考生即将踏入更为宽阔奔涌的未来之河。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全国统一考试,它按考生成绩,以及已确定的招生计划,结合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而在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为科举制,这项(本文来源于《衢州日报》期刊2018-06-25)

吴微[2](2009)在《桐城文章与新学的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研究聚焦于桐城文章与新学兴起的内在关联之上。上篇以“桐城文章与外交实录”为中心,将洋务运动时期的具有“外交家”身份的桐城文人:郭嵩焘、薛福成、黎庶昌及吴汝纶所撰述的日记、游记、尺牍等桐城文章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桐城文章对输入西洋新知、引进西学、倡扬新学的贡献,并由此讨论桐城古文自身引发的新变。下篇以“桐城文章与文化教育转型”为中心,将辛亥前后具有“教育家”身份的桐城文人: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严复、林纾、吴芝瑛、吴闿生等所编纂、翻译、撰着的翻译文章、讲义、教科书(选本、读本)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桐城文章如何适应并促进文化教育的转型,进而辨析在新学一统天下、新式文化教育体制形成之后,桐城派连同桐城文章难以从古典走向现代、不得不从中心退向边缘的种种历史现象,探讨桐城光焰自是而熸的内在缘由。(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金华,刘清扬[3](2008)在《新学兴起后的民国时期书法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书法艺术教育进入到一个特殊的阶段。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政治体制的转变,新的教育制度的颁布实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变化。"西学东渐"的影响、"新学"的兴起均对民国时期的书法教育产生了影响。在东西文化强烈碰撞的时期里,传统的书法艺术教育形式开始由私塾制向学堂式教育转变,照相术的传入,碑帖资料的广泛普及,使民国时期的书法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08年12期)

白俊[4](2008)在《清末民初新学在沈阳的兴起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在内乱外侮,洋务自强的冲突中全面崩溃,有识之士在探讨教育的变革中采用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理念。1904年1月,清政府正式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即历史称为《癸卯学制》,由此拉开了中国教育新学的序幕。本文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参考有限的有关沈阳近代教育的文章,对清末民初新学在沈阳的兴起与发展作一梳理,并最终对新学在沈阳的兴起与发展作一个系统的论述。在大的历史背景中诠释沈阳新学的发轫。重点论述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兴起发展的脉络,同时对于女性教育的勃兴与发展进行了探索。从而认识到社会的变革给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可能和外在需求,表明沈阳的近代教育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不断的嬗变与丰富。(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10)

李保国[5](2007)在《20世纪新学兴起时期的重返书写形式的外来词》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学的兴起,中国的近代词汇中出现了大量的外来词。其中"重返书写形式"的外来词最具透明的假象,最容易被人们误解它们是从古代汉语中派生出来的。文章对部分具有典型特征词汇的词源进行说明,从而使人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更完整的认识和理解这些词语。(本文来源于《南平师专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牛文琴[6](2004)在《乡村新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以清末民初的山西乡村社会为范围》一文中研究指出旧式教育向新学教育的转变是以教会教育为契机的。山西乡村新学教育在清末产生,到民国时得以发展,成为全国普及义务教育最好的省份之一,这主要得力于本地士绅等有识之士及政府的支持,但由于受诸多条件的制约,乡村新学教育发展的进程缓慢。(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04年01期)

魏明枢[7](2001)在《华侨与清末梅州新学教育的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论述了梅州新学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 ,认为 ,华侨参与梅州新学教育有其原动力、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其参与的方式具有多种多样(本文来源于《嘉应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新学兴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的研究聚焦于桐城文章与新学兴起的内在关联之上。上篇以“桐城文章与外交实录”为中心,将洋务运动时期的具有“外交家”身份的桐城文人:郭嵩焘、薛福成、黎庶昌及吴汝纶所撰述的日记、游记、尺牍等桐城文章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桐城文章对输入西洋新知、引进西学、倡扬新学的贡献,并由此讨论桐城古文自身引发的新变。下篇以“桐城文章与文化教育转型”为中心,将辛亥前后具有“教育家”身份的桐城文人: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严复、林纾、吴芝瑛、吴闿生等所编纂、翻译、撰着的翻译文章、讲义、教科书(选本、读本)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桐城文章如何适应并促进文化教育的转型,进而辨析在新学一统天下、新式文化教育体制形成之后,桐城派连同桐城文章难以从古典走向现代、不得不从中心退向边缘的种种历史现象,探讨桐城光焰自是而熸的内在缘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学兴起论文参考文献

[1].徐聪琳,胡美蓉,钱道本.回溯衢州新学兴起的峥嵘岁月[N].衢州日报.2018

[2].吴微.桐城文章与新学的兴起[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金华,刘清扬.新学兴起后的民国时期书法教育[J].中国书法.2008

[4].白俊.清末民初新学在沈阳的兴起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8

[5].李保国.20世纪新学兴起时期的重返书写形式的外来词[J].南平师专学报.2007

[6].牛文琴.乡村新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以清末民初的山西乡村社会为范围[J].晋阳学刊.2004

[7].魏明枢.华侨与清末梅州新学教育的兴起[J].嘉应大学学报.2001

标签:;  ;  ;  ;  ;  ;  ;  ;  ;  ;  

新学兴起论文-徐聪琳,胡美蓉,钱道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