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5413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在肢体手术中的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外科就诊需进行择期手术的男性患者100例,患者体格均正常,16~55岁男性,按照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和对照组(传统盲探法肌间沟神经组织)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都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辅助用药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是0和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上肢手术过程中,相比于传统盲探法而言,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能取得更好地效果,可以明显缩短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保证麻醉效果以及减少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安全性;
上肢手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手术之一[1],麻醉方式的选择对手术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比较了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和传统盲探法的效果,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外科住院男性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过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穿刺部位感染、疑似臂丛神经损伤、先天性神经肌肉性疾病、过度肥胖、消瘦等疾病,所有患者的麻醉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麻醉科医生完成。在选取的受检者中,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88岁,平均年龄(48.13±5.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方法:两组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道,监测心电、血压、氧饱和度以及脉搏,持续低流量吸氧。对于观察组,去枕仰卧位,将一薄枕垫于肩下,头向健侧偏45°,消毒铺巾,给予咪唑安定2mg静注,使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的探头与身体纵轴垂直,与环状软骨平齐,置于胸锁乳突肌的表面,找到颈总动脉后,再向胸锁乳突肌的背侧移动,直至在斜角肌间隙找到臂丛神经,然后准备进针,在进针过程中可以看到穿刺针在组织中的移动。确定穿刺针的针尖接触神经后,推注20ml1%的利多卡因和0.59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3];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法:以肌间沟内肩胛舌骨肌上方为穿刺点,7号注射针头垂直注射进入锁骨上3cm处,深度为2~3cm,可以感受到鞘膜突破感,回抽无血液,然后注入20ml1%的利多卡因和0.59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4],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麻醉科医生完成,过程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有异常应立即上报。
1.3观察指标:由专人负责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麻醉效果评定指标:优:麻醉完成以后患侧肢体无痛感,肌肉松弛良好;良:麻醉后患侧肢体轻微疼痛,肌肉松弛良好;差:麻醉后患侧肢体仍然疼痛,肌松效果差,需使用大量的静脉麻醉药。
1.5数据处理: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见表一
3.讨论:
现阶段,在上肢手术的麻醉方面,一般存在两种方法,传统的盲探法和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对于传统的盲探法而言,它是通过寻找异感来确定神经的位置,操作中不仅很容易损伤神经和血管,而且还会出出现阻滞不均一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并发症(麻醉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血肿、呼吸困难等)出现的概率,失败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上这些特点使得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很好的避开了传统盲探法的这些问题,麻醉中所用到的超声高频探头能清晰的显示出臂丛神经的分布、走向、粗细以及与周围神经血管的解剖位置关系[2],可以对神经进行靶向定位。此外,超声引导下还可以对局麻药物的扩散情况进行动态观察,能够随时掌握患者的麻醉程度。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盲探法相比,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的麻醉完成时间更短,麻醉效果持续时间更长,麻醉成功率更高,效果更稳定安全。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不难看出,与传统的盲探法相比,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法在上肢手术中各方面效果均较为显著,无论是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法都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两组患者的对比中,观察组神经组织的完成时间稍微长于对照组,但是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麻醉完成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甚至为零,所以,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法在上肢手术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文娟,江伟,曾真,等.硫酸镁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5):457-460.
[2]周海滨,陶岩,李露,等.超声引导下不同平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16(3).
[3]刘文娟,江伟,曾真,等.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最小有效剂量探讨[J].山东医药,2016,56(6):82-83.
[4]韩流,王宏宇,张勇,等.超声引导下颈横突旁阻滞与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肱骨近端手术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12):1154-1157.
[5]张国强,吴寿和,徐杨,等.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再植术后手指组织灌注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6(12):719-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