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PC-10声码器,极低速率语音编码,矢量量化,TMS320C6713
中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勇[1](2011)在《基于DSP的极低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的实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音通信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语音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现代通信系统中。随着现代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对信道容量和语音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通信系统信道利用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极低速率语音编码技术将是未来通信系统的必不可少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随着DSP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性能的通用DSP芯片的诞生为实现算法运算过程复杂的信号处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因此,通过基于DSP的硬件平台构成极低速率语音通信系统成为今后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语音信号数字模型、语音信号预处理和线性预测分析等语音编码的关键技术,深入研究了LPC-10声码器的算法原理,并对其进行了Matlab仿真分析;为了进一步降低LPC-10声码器的编码速率,对其算法进行了改进,主要通过对声码器的LP系数进行了矢量量化分析,并采用叁帧联合编码的方法,提出了一种800 b/s的改进型的LPC-10声码器的极低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在Matlab中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然后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提供的TMS320C6713 DSK实验板作为硬件开发平台,对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围绕其核心TMS320C6713芯片进行了系统的软件设计;最后在集成开发环境CCS3.1中进行软件编程,实时实现了该极低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对实时输入语音信号能完成编解码处理,合成的语音具有较好的可懂度和清晰度。改进后的LPC-10声码器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合成语音质量,编码速率大大降低,能够满足极低速率语音通信系统的要求。本文研究的极低速率语音编解码系统,为进一步构建嵌入式语音通信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1-05-01)
李平安,黄冰,王涛,梁小朋[2](2010)在《叁代移动通信变速率语音编解码AMR-WB+算法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简要介绍了AMR-WB+语音压缩算法的基本原理,描述了AMR-WB+编解码流程;然后通过两类优化策略对AMR-WB+算法进行优化;最后给出了优化前后编解码复杂度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10年06期)
葛颖,曲芳[3](2008)在《G.723.1双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的ADSP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G.723.1标准信源编码部分编解码原理并对该标准提供的C程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ADSP-2189M芯片的基本结构和特征,讨论了在ADSP-2189M上的实现问题,对算法级和代码级的优化提出了建议。研究证明,G.723.1算法在ADSP-2189上能正确实现,并可以应用于网络上的低速率语音传输。(本文来源于《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黄晶[4](2008)在《中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在VoIP系统中的定点DSP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VoIP业务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因特网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指的是以数据封包的形式在IP分组网络的环境下进行语音信号的传输。与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络相比,IP分组网络存在带宽资源有限,丢包和延时抖动的问题,因此需要研究和实现适合于分组网络传输环境的语音编解码算法,来完成VoIP中的终端编解码功能。通过对各种语音算法的分析和研究发现,ILBC、Speex等语音编解码算法不仅编码速率低,而且有多种模式可以根据网络状况灵活选择,同时增加了丢包隐藏,去延时抖动等模块,非常适用于因特网上的语音传输。另外ILBC、Speex算法不需要交专利费,因此有很大的商业应用价值。根据对语音编码器的分类标准,编码速率介于4.6kb/s~24kb/s的语音编码器称为中速率语音编码器,因此ILBC,G729以及Speex大部分模式下的编码算法均为中速率语音编码算法。课题以研究和实现以ILBC为主的适合于分组网络的几种中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为目标,借助PalmADSP、Visual C++等仿真和开发软件,经过了由浮点C语言代码到定点C语言代码,再到定点DSP代码的转换过程,并对代码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和优化,最后将代码嵌入到DSP芯片中,完成了算法向DSP芯片的搬移。工程实践中主要解决了以下两个问题:一、定点化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定标值以保证数据的动态范围和精度,二、在芯片的数据存储空间和程序存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对代码进行系统的优化以提高程序执行效率,压缩数据和代码占用的空间。最终,课题通过ILBC等算法的定点化工作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各种语音算法的定点化方法,并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提出了针对DSP开发和应用的代码转换和优化方法。在AR168G话机上的实际通话测试结果表明,课题中实现的几种语音算法能很好地运用于VoIP系统,对各种网络状况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获得了良好的通话质量。(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08-03-15)
沈阳[5](2007)在《宽带变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研究及其在嵌入式平台上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ITU-T提出新一代语音编解码标准G.729.1。其码流速率可根据网络的实际状况有效利用带宽,进行自适应调整。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G.729.1宽带语音压缩标准必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的特色性工作是基于FPGA平台对G.729.1编解码算法给予IP核实现。为此,对于在软核方式的嵌入式系统实现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率先通过了实时的G.729.1硬件工程,并总结出多种算法实现的经验,有利于下一步硬件实现工作的开展。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剖析G.729.1编解码算法结构,以及对相关性能参数进行深入研究。完成了基于PC机的G.729.1性能测试平台,优化出一系列的测试向量,为该算法的嵌入式系统实现打下基础。2.按照可重用设计方法学中IP核设计准则,从系统级设计角度,完成了基于NiosⅡ的G.729.1编/解码器系统设计。3.充分利用SoPC技术的优势,从模块级设计角度,完成硬件加速模块的设计,并最终实现了G.729.1硬件解码器的实时工作。4.总结出现代DSP设计相比于传统DSP设计所具备的优势,得出相关结论,为G.729.1硬件解码器的实现给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7-12-21)
刘泽新[6](2007)在《8~32kb/s宽带嵌入式变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IP传输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及IP电话的广泛应用,嵌入式变速率语音编码成为当前国际上最前沿的课题之一。目前,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组织(ITU-T)正在制定嵌入式变速率的G.VBR国际语音编码标准。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和变换码激励两种编码技术,完整地设计了一套五层的宽带嵌入式变速率语音编码器。本编码器作为G.VBR国际语音编码标准的候选编码器之一提交给了ITU-T。根据ITU-T G.VBR的TOR(Terms of Reference)要求,本文首先提出了一套基于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ACELP)的8~32kb/s五层嵌入式变速率语音编码方法。在此方法中,核心层(8kb/s)采用基本的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算法,各增强层(12kb/s到32kb/s)在核心层代数码书基础上,通过增加代数码书脉冲个数来实现;为了实现各层间相互嵌入式的关系,本文采用了多级目标矢量,即代数码书的搜索是在前一级代数码书基础上搜索得到的,而不是孤立的;为了实现参数的更好匹配,各层采用了独立的自适应码书,并对滤波器状态进行独立更新。其次,为了提高高层的编码质量,本文又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换码激励(TCX)的增强叁层(24kb/s)和增强四层(32kb/s)嵌入式编码方法。为了实现五层整体的嵌入式关系,该方法将预处理后的原始语音减去增强二层(16kb/s)的本地合成语音得到的差值,作为增强叁层的目标信号,将增强叁层未量化和量化后的目标信号的差值作为增强四层的目标信号。同时,本文对变换码激励技术中的感觉加权滤波器进行了改进,并用Focused-Search快速搜索算法取代4选3搜索算法进行增强一层和增强二层代数码书的搜索。本文最终提出的ACELP+TCX的8~32kb/s的五层宽带嵌入式变速率语音编码方法满足了ITU-T制定的候选编码器结构,主客观测试表明,本编码器取得了不错的语音质量,而且有相当低的算法延迟。(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7-04-01)
高小波,郑烇[7](2006)在《G.723.1双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的DSP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了G.723.1双速率编解码算法标准,LSILogic公司的DSP芯片LSI403LP的特性以及对G.723.1标准的C源代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标准中的双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进行了优化,并且在LSI403LP上进行了实现,结果表明可以得到较低的算法时延和极高的语音音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6年33期)
朱文育[8](2005)在《基于CSW的甚低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广泛应用,低速率语音编码系统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CELP编码算法的出现,以及在其基础上提出的各种编码算法为低速率语音编码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低速率语音编码算法不仅用于公用电迅系统,也用于保密通信系统。一些保密通信系统,比如国防保密通信系统、网络语音系统等对语音编码算法的编码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低速率语音编码算法的研究成为当今语音编码算法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之一。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连续正弦波形(CSW—Continuous Sinusoidal Waveform)的甚低速率语音编码算法。该算法是一种改进的正弦谐波编码算法,编码速率为1200比特/秒。本算法采用迭加一组正弦波的方法来合成语音,这些正弦波的频率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为提高合成语音的质量,本算法采用一组听觉滤波器——Gammatone滤波器组模拟人耳的听觉感知特性,并依据该感知特性自适应地调制所要迭加的正弦波的幅度。为降低编码的比特率,CSW算法选择线性预测系数、基音周期和合成增益为编码传送参数,并采用多级矢量量化算法、改进的标量量化算法和标量量化算法对上述叁种语音参数进行量化。合成语音所需的正弦波的相位参数直接在解码端通过对Rosenberg脉冲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相位谱在谐波频率处的采样获得。编码测试实验中,我们做了MOS得分主观测试和改进的巴克谱失真客观测试,测试结果表明CSW编码合成语音的质量与MELP编码的语音质量接近。 作者在Visual C++6.0环境下模拟实现了CSW编码算法,对合成语音的波形图和语谱图与原始语音的做了比较,并进一步分析得出了结论,最后在对CSW算法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05-04-01)
郭莉[9](2005)在《MFLP甚低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通信业务的发展,以及恶劣条件下的无线通信等领域对低速率语音编码的迫切要求,2.4kbps及其以下的高质量甚低速率语音编码算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混合激励线性预测(MELP)声码器是现代低速率语音编码中最有潜力的算法之一,该算法对传统LPC二元激励进行了改进,可以更好地模拟自然语言特征,在低速率上合成出较高质量的语音。本文以该算法为基本模型,对基音周期、能量、LSF、清浊音和激励谱描述等几个语音编码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实验,给出了这些参数的帧间相关性、统计特性、及其对表征自然语音的作用。针对各参数的不同特性,文中深入讨论了甚低速率声码器中参数的选择、提取和量化方法,为甚低速率语音编码算法的构造和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甚低速率语音编码中,由于没有足够的比特数描述语音信号的谱信息,往往很难得到高质量的合成语音,本文提出采用多帧联合、高效量化、参数内插和增大帧长等方法降低编码速率,保证合成语音的质量。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文中设计并实现了1.2kbpsMFLP和0.8kbpsMFLP两种甚低速率语音编码算法,给出了这两种声码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在不同语言、不同信道下的合成语音质量进行了性能评测。 非正式主观听觉测试表明该1.2kbpsMFLP甚低速率声码器合成语音质量优于传统2.4kbpsLPC-10算法,与美国联邦标准2.4kbpsMELP算法相当;0.8kbpsMFLP声码器合成语音保证了较高的可懂度和清晰度,并具有一定的自然度。(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05-04-01)
刘声权,王芙蓉,黄本雄[10](2002)在《G.723.1双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在TMS320VC5402上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简单介绍了G .72 3.1双速率编解码算法标准 ,然后根据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 0VC5 40 2的性能特征 ,在深入分析G .72 3.1标准的C源代码后 ,对算法进行了一系列优化 ,并给出一个实际的硬件实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2年05期)
中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简要介绍了AMR-WB+语音压缩算法的基本原理,描述了AMR-WB+编解码流程;然后通过两类优化策略对AMR-WB+算法进行优化;最后给出了优化前后编解码复杂度比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周文勇.基于DSP的极低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的实现研究[D].中南大学.2011
[2].李平安,黄冰,王涛,梁小朋.叁代移动通信变速率语音编解码AMR-WB+算法优化[J].微计算机信息.2010
[3].葛颖,曲芳.G.723.1双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的ADSP实现[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
[4].黄晶.中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在VoIP系统中的定点DSP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8
[5].沈阳.宽带变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研究及其在嵌入式平台上的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7
[6].刘泽新.8~32kb/s宽带嵌入式变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
[7].高小波,郑烇.G.723.1双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的DSP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
[8].朱文育.基于CSW的甚低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
[9].郭莉.MFLP甚低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
[10].刘声权,王芙蓉,黄本雄.G.723.1双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在TMS320VC5402上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2
标签:LPC-10声码器; 极低速率语音编码; 矢量量化; TMS320C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