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左房激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左房基质,心肌纤维化,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
左房激动论文文献综述
安秀平,曾莉钧,田颖,石亮,王彦江[1](2019)在《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和心房激动时间与伴有左房增大的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前壁基质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左房扩大的心房颤动(AF)患者中,左房前壁基质改变对窦性心律下12导联心电图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_1)和心房激动时间(AAT)的影响。方法入选行经导管心内膜消融术且心房扩大的AF患者98例[73.5%为阵发性AF]。将患者分为3组:前壁线性消融组(20例),前壁低电压组(21例)和对照组(57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比较各组之间PTFV_1和AAT。结果前壁线性消融组较对照组PTFV_1减小,AAT延迟[PTFV_1:(0.007±0.011)mm·s vs (0.034±0.038)mm·s,P=0.024; AAT:(152.8±40.9)ms vs(91.6±21.1)ms,P<0.001];前壁低电压组患者较对照组的PTFV_1亦减小,AAT亦延迟[PTFV_1:(0.008±0.014)mm·s vs (0.034±0.038)mm·s,P=0.048;AAT:(137.7±40.8)ms vs (91.6±21.1)ms,P<0.001]。前壁线性消融组和前壁低电压组的PTFV_1和AAT差别无显着性。结论左房扩大的患者, PTFV_1减小,AAT延长提示左房前壁基质异常。(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殷然,彭景添,李宾公,路军,郑泽琪[2](2014)在《消融导管近远端激动间距定位左房-肺静脉电位传导缝隙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CPVI)术中,标测消融导管近远端激动间距(ABLp-d AI)是否有助于定位初始环状消融线上的左房-肺静脉电位传导缝隙(gap)。方法 5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EnSite NavX叁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同侧肺静脉前庭的线性消融和gap补充消融以达全部肺静脉电隔离。回顾分析窦性心律下两侧环线上178个补充消融点的局部心内电图,根据术中补充消融结果,将其分为有效组(gap)与无效组(非gap),比较两组间ABLp-d AI有无差异。结果有效组ABLp-d AI明显短于无效组[(28.75±19.74)ms vs(43.39±23.62)ms,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BLp-d AI的曲线下面积是0.924,对于定位gap的最佳诊断阈值为25 ms,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8.2%、87.3%,、78.1%、92.9%。结论 CPVI术中,标测ABLp-d AI有助于准确定位初始环状消融线上的gap,提高阵发性房颤消融的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聂振宁[3](2009)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右房典型房扑的左房激动特征和心电图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隔离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右心房峡部依赖性房扑(典型房扑),左房大片心房肌被隔离后对其左房内的激动和体表心电图扑动波(F波)的形态会产生影响,但目前对此所知甚少。通过分析房颤术后右房典型房扑的左房内激动的特征和体表心电图的特点,可能会有助于快速识别出右房典型房扑。方法:在CartoXP叁维标测系统(Biosense-Webster)指导下分别环左右侧肺静脉线性消融,并在环状标测电极(Lasso)指导下补点消融左房-肺静脉漏点,达到完全肺静脉电隔离。若持续性房颤未转复为窦性心律或规律性房扑,则在左房顶壁两个消融环之间、左下肺静脉与二尖瓣环峡部之间线性消融、并在左房或冠状静脉窦内、窦口进行复杂碎裂心房电位(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electrograms,CFAEs)消融。如果房颤转为房扑,或阵发性房颤经心房递增起搏和程序早搏刺激诱发出房扑,并经叁维电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肯定其为右房峡部依赖后,分析其左房内的激动顺序和时限,并分析其体表心电图下壁导联Ⅱ、Ⅲ、aVF和胸前导联V1的F波的形态和时限,是否存在等电位线,以及F波与心内膜面局部激动的对应关系。结果:20例房颤术后的房扑证实为右房峡部依赖,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56.9±10.4岁。心动过速周长(CL)平均为242.1±33.2ms,左房内激动时间为100.3±20.5ms,占心动过速周长的41.4%。左房内膜面激动以冠状静脉窦口(19例)或卵圆窝(1例)最早,左心耳或左房顶壁激动最晚。在叁维电解剖激动图上表现为左房间隔面和游离壁同时激动,并在左房顶壁激动波振面相碰撞。体表心电图下壁导联F波呈负向、负正双向、正向或位于等电位线,平均时限109.3±30.0ms,占心动过速周长的45.1%;V1导联F波呈正向或位于等电位线,平均时限61.3±1.2ms,占心动过速周长的25.3%,较下壁导联短48ms。体表心电图F波之间可见明显等电位线,尤其以V1导联明显。右房峡部的局部激动位于F波之后的等电位线上,冠状窦口激动的时间与F波起点相一致。左房内最晚激动点则多位于F波激动的中点处。结论:房颤消融术后右房峡部依赖性房扑的体表心电图F波变得不典型,并出现明显等电位线;左房内激动时间小于心动过速周长的50%;冠状窦口的激动时间与F波的起点相对应。认识上述特点,有助于引导我们有目的地进行右房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从而可以快速识别出典型房扑。(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04-01)
邢海华,黄美蓉,朱敏,王红平,张海燕[4](2006)在《房间传导阻滞伴左房逆传激动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报道1例患者11岁童,由于下腔静脉开口处的欧氏瓣冗长妨碍静脉回流并易将静脉血误引到左房,同时存在房间隔缺损、右心室心肌发育不良、收缩功能下降,导致右心房显着扩大,但ECG P波电压正常与临床不符。本例多次随访,ECG各个导联P波清晰,电压正常,正负向P波时限分别≦0.07秒,且直立、等电线、倒立P波呈绝对固定关系始终不变,难以单纯用心房阻滞解释,即:(本文来源于《2006(第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6-11-01)
车贤达,屈百鸣,胡雪烈,俞坚武,钱琳艳[5](2006)在《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标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左房激动途径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房颤动(房颤)机制复杂。我们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3000)标测阵发性房颤在左房的激动途径,以探讨左房房颤的机制,为房颤的消融治疗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2~65(49·0±11.6)岁,病史0.(本文来源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杜新平,卢才义,王士雯,侯允天,陈瑞[6](2004)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指导左房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NavX)引导下左房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对 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EnSite30 0 0 NavX建立左房、肺静脉的叁维立体图 ,并在距离肺静脉口 1~ 2cm处于左房后壁描记两环 (一环包括左上、下肺静脉 ,另一环包括右上、下肺静脉 )、两线 (一线为左房后顶部两环之间 ,另一线为左环至二尖瓣峡部连线 )作为消融隔离线 ,于非X线下分别沿各线依次消融。结果 :4例房颤全部终止 ,无并发症发生 ,手术时间 15 1.3± 2 3.2min ,X线曝光时间 2 2 .0± 6 .8min ,术后 6个月内均未复发房颤。结论 :非接触心内膜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左房消融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04年05期)
屈百鸣,车贤达,王长华,吴立萱,胡雪烈[7](2002)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引导下的左房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非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标测房颤的起始激动部位、折返途径与传导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其安全性。对 6例左房起源的房颤 ,用改良Ross法穿刺房间隔后置入EnSite30 0 0标测球囊导管于左房 ,将大头导管分别送至左上、下肺静脉 ,右上、下肺静脉 ,二尖瓣口及在左房前后、左右各壁移动 ,描记左房叁维几何图形。记录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起源点、房颤起始的传导方向、折返部位。设计消融点与消融线 ,用 5 0~ 5 5℃温控消融导管放电 ,每点 6 0s。参考消融终点 :①房早等房性心律失常消失 ,必要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重复检查 ;②设计的线状消融部位传导中断 ;③先前的电生理方法不能诱发房颤和其他房性心律失常。结果 :经EnSite30 0 0标测 ,6例房早均起源于左房后壁 ,其中单点起源 2例、多点起源 4例 ;折返限于左房壁 2例、与左上肺静脉有关 3例、与右上肺静脉有关 2例、合并典型心房扑动 1例。EnSite30 0 0引导下的左房消融术 3例成功、3例有效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1个月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房早明显减少 (5 6 .8±7.5 8个vs 15 2 6 2 .4± 8914 .5个 ,P <0 .0 0 1)。结论 :用EnSite30 0 0能准确标测左房非?(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02年04期)
赵玉,杜日映,郑强荪[8](2002)在《左房起搏时犬房间隔激动顺序的电生理标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左房起搏时犬房间隔激动的电生理特征 ,进一步了解房间传导在心房颤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 5只犬 ,放置电生理标测导管于 Bachmann束 (BB)右房间隔侧。卵园窝 (FO)及冠状窦 (CS)。同步记录 BB,FO及 CS近端 (CSp)处心内电图 ,作 CS远端 (CSd)及左心耳 (L AA )处起搏 ,观察房间隔激动顺序变化。结果 :CSd起搏时 CSp为房间隔最早激动点 ,刺激波至 CSp的激动时间短于至 FO及 BB处的激动时间 (17± 10 vs 37± 15 ms及 43± 16 ms,均 P<0 .0 5 )。 L AA起搏时 BB为最早激动点 ,刺激波至 BB处短于至 FO的激动时间 (15± 5 vs 2 7±8ms,P<0 .0 5 )且至 FO处短于至 CSp处的激动时间 (2 7± 8vs42± 8ms,P<0 .0 5 )。CSd及 L AA起搏时的房间隔激动时间与窦性心律时相比无明显变化 (2 8± 11ms及 2 7± 4ms vs2 9± 9ms)。结论 :CSd及 L AA起搏时房间隔激动顺序的标测表明经房间隔的传导存在优势传导径路。CSd起搏时 CS为优势传导径路 ,L AA起搏时 BB为优势传导径路。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房间传导在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02年02期)
王肖龙,陈万春[9](1999)在《房间传导阻滞伴左房逆传激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性,72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拟为“冠心病、心绞痛”入院。入院后即刻心电监护摸拟Ⅱ导联(附图A)示:窦性心律,PP间期0.60s,心率100次/分,P波宽0.16s,呈双峰状,两峰间距>0.04s,第2峰降支有一顿挫。PR间期0.20s,QRS波(本文来源于《临床心电学杂志》期刊1999年04期)
曾昭瑞[10](1995)在《房间束2:1传导阻滞伴左房逆向激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房间束2:1传导阻滞伴左房逆向激动曾昭瑞心房内传导阻滞(包括房间阻滞、左房内阻滞和右房内阻滞或后结间束阻滞等)已引起广泛重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心肌病变的严重性,为心房纤颤的促发因素之一[1]。最近我们遇到1例较为罕见的房间束2:1传导阻滞伴左房逆向...(本文来源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期刊1995年02期)
左房激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CPVI)术中,标测消融导管近远端激动间距(ABLp-d AI)是否有助于定位初始环状消融线上的左房-肺静脉电位传导缝隙(gap)。方法 5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EnSite NavX叁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同侧肺静脉前庭的线性消融和gap补充消融以达全部肺静脉电隔离。回顾分析窦性心律下两侧环线上178个补充消融点的局部心内电图,根据术中补充消融结果,将其分为有效组(gap)与无效组(非gap),比较两组间ABLp-d AI有无差异。结果有效组ABLp-d AI明显短于无效组[(28.75±19.74)ms vs(43.39±23.62)ms,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BLp-d AI的曲线下面积是0.924,对于定位gap的最佳诊断阈值为25 ms,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8.2%、87.3%,、78.1%、92.9%。结论 CPVI术中,标测ABLp-d AI有助于准确定位初始环状消融线上的gap,提高阵发性房颤消融的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左房激动论文参考文献
[1].安秀平,曾莉钧,田颖,石亮,王彦江.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和心房激动时间与伴有左房增大的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前壁基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2].殷然,彭景添,李宾公,路军,郑泽琪.消融导管近远端激动间距定位左房-肺静脉电位传导缝隙的价值[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4
[3].聂振宁.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右房典型房扑的左房激动特征和心电图特点[D].复旦大学.2009
[4].邢海华,黄美蓉,朱敏,王红平,张海燕.房间传导阻滞伴左房逆传激动1例报道[C].2006(第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
[5].车贤达,屈百鸣,胡雪烈,俞坚武,钱琳艳.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标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左房激动途径的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
[6].杜新平,卢才义,王士雯,侯允天,陈瑞.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指导左房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
[7].屈百鸣,车贤达,王长华,吴立萱,胡雪烈.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引导下的左房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
[8].赵玉,杜日映,郑强荪.左房起搏时犬房间隔激动顺序的电生理标测研究[J].心脏杂志.2002
[9].王肖龙,陈万春.房间传导阻滞伴左房逆传激动[J].临床心电学杂志.1999
[10].曾昭瑞.房间束2:1传导阻滞伴左房逆向激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
标签:心血管病学; 左房基质; 心肌纤维化; 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