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解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北京研究院,中兴通讯,vBRAS
全解耦论文文献综述
[1](2018)在《中兴通讯助力中国电信完成全球首次vBRAS全解耦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联合中兴通讯在CTNet2025实验室顺利完成全球首次v BRAS全解耦测试,在叁层解耦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NFVO(NFV编排系统)与VNFM(虚拟网元管理器)的解耦,从而实现了多厂商多专业VNF的统一部署和编排管理,促进新的产业生态发展。本次测试涵盖vBRAS业务功能、性能、可靠性和生命周期管理等重点内容。作为vBRAS创新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兴通讯携vBRAS方案(本文来源于《电信网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谭伦[2](2018)在《网络重构的2018:加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16年吹响网络重构商用号角后,技术实践成为近两年网络重构的主旋律。在SDN方面,SD-WAN凭借能将流量转移到改进的公共宽带和互联网上,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且自动化的广域网连接这一优势,已被企业广泛应用,成为SDN迈向未来大网的关键;而在NFV方面,(本文来源于《通信产业报》期刊2018-01-08)
吝海锋,王宁,杨拥军,徐淑静,李博[3](2018)在《全解耦硅MEMS陀螺仪正交耦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正交误差对硅MEMS陀螺仪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陀螺精度和工程化成品率,对MEMS陀螺正交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MEMS陀螺的运动学简化模型,分析了正交耦合的起因;计算了MEMS陀螺的静电驱动力和阻尼系数,建立了MEMS陀螺有限元参数化模型,利用谐波分析模拟了陀螺在驱动模态下的运动状态;在谐波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误差来源对正交耦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侧壁垂直度误差不是正交耦合的起因;科氏质量重心偏移对正交耦合的影响很小,即使在误差敏感方向上,正交耦合系数的敏感度也只有0.003 2%/μm;振动结构支撑梁的加工误差是引起结构刚度不对称并产生正交耦合的主要因素,其中正交耦合系数对梁宽误差的敏感度可达2.15%/μm(梁宽误差为±0.1μm),对梁倾斜误差的敏感度高达16%/(°)(梁角度误差为±0.05°)。(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李宇鹏,王志飞,刘来超[4](2016)在《音叉式全解耦微机电陀螺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对严重影响微机电陀螺(简称微陀螺)灵敏度的机械耦合误差进行深层研究和分析,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体硅制造的新型全解耦音叉式微陀螺仪。为实现新型微陀螺的驱动和检测模态完全解耦,在一定的带宽下保持较高的检测灵敏度,采用了新型敏感检测梁和对称的音叉式结构。根据微陀螺仪的实体模型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应用两种空气阻尼模型对检测阻尼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计算。通过多种固有模态的匹配仿真试验和谐响应分析,确定了新型微陀螺的检测方式和弹性梁结构参数。仿真结果显示,该新型陀螺实现了驱动和检测方向的完全独立,显着减小了机械耦合误差。(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6年08期)
刘达亮[5](2016)在《全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关键部件及压力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是利用电机的发电功能,把电动汽车制动过程中整车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到电池中,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整车的能耗经济性,通过电机和液压协调制动,提高能量回收率的同时保证制动感觉的一致性。结合合作项目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前后轴解耦的液压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旨在解决全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关键部件研究及压力控制的问题,为其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全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关键部件包括泵电机、液压泵、高压蓄能器、线性电磁阀和制动踏板行程模拟器。对于部件的研究,首先分析部件的结构及工作机理,结合理论分析建立部件模型并仿真,之后对部件特性进行试验验证,探究部件的控制规律;对于压力控制的研究,结合系统压力控制状态的需求,本文探讨了阶梯压力控制和线性压力控制的原理,并结合线性电磁阀的控制特性,完成了压力控制的验证。运用上述研究方法,本文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系统方案分析。结合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探讨了其约束条件,主要包括行驶工况、车辆构型、制动系统形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制动力分配等;得出了能量回收制动强度的最佳范围;重点结合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分析了制动能量回收过程中的能量流,提出了再生制动节能性评价指标;分析了全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控制需求以及压力控制指标。2.关键部件研究。建立了基本的轮缸压力调节模型,研究了轮缸的PV特性;重点研究了线性电磁阀的电气特性和液压特性,得到了电磁力和阀芯位移、线圈电流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探索了压力与电磁阀控制信号占空比的关系,为后文的压力控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同时,对系统高压源(泵电机、液压泵和高压蓄能器)部件进行了机理分析、参数匹配和试验验证。3.压力控制研究。分析了阶梯压力控制和线性压力控制的基本原理;重点研究了线性电磁阀增减压速率与电流变化速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线圈电流和增减压速率、压差的关系曲线,用于线性控制;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这两种压力控制方法跟随目标压力变化速率的控制效果。4.仿真及试验验证。利用Matlab/Simulink与AMESim联合仿真验证了不同制动强度下的压力控制效果,并分析了制动能量回收率与制动强度之间的关系;硬件在环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系统的功能和压力控制效果。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得出了如下结论:1.通过系统方案分析可知,制动能量回收的减速度范围可设置为0~0.3g;全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可用于四驱电动车且能够回收更多的制动能量;制动能量回收率可用于评价单次制动过程的节能性,节能贡献度和续驶里程贡献度可用于评价循环工况的节能性;电机制动力分配系数直接影响制动能量回收率,二者成正比关系。2.通过部件特性研究可知,轮缸压力变化速率与轮缸当前压力有关;电磁阀线圈电流与控制信号占空比成线性关系;在一定占空比范围内,线性电磁阀阀口压差与占空比呈线性关系;高压蓄能器作为主动增压高压源,能够快速增压,且压力稳定;匹配的制动踏板行程模拟器能够模拟踏板感觉。3.通过压力控制研究可知,阶梯压力控制和线性压力控制均能实现目标压力的跟随,且压力偏差小于Sbar;线性压力控制能够实现压力变化速率的跟随,减少电磁阀状态切换,工作噪声小,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4.通过仿真及试验验证可知,全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能够实现电液协调控制,且压力控制效果符合控制指标,0.3g以下制动能量回收率达60%以上。(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戴波[6](2015)在《新型对称全解耦的双质量硅微陀螺仪结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得益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巨大成功,硅微陀螺仪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工业、航空/国防等领域中取得了广泛应用。硅微陀螺仪的主要优点在于微型化、低成本、适于大批量生产,并且在稳定性和高性能上展现出美好前景。由于研究的不断深入,硅微陀螺仪的性能在过去几十年中获得极大的提升。然而,由于容易受到加工工艺变化和外界环境波动的影响,硅微陀螺仪仍然不能满足诸如导航之类的高性能应用场合。本文以提高硅微陀螺仪的性能为目的,在深入研究硅微陀螺仪的工作机理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双质量和全解耦的结构形式,设计一种全新的硅微陀螺仪,并进行结构仿真和结构优化,同时分析加工工艺和环境干扰对硅微陀螺仪性能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硅微陀螺仪的工作机理和振动特性研究首先对硅微陀螺仪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硅微陀螺仪的基本结构和哥氏效应,并建立了硅微陀螺仪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传统单质量陀螺仪质量-弹簧-阻尼的二阶系统的振动特性、驱动模态和检测模态的振动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双质量硅微陀螺仪的振动模态和振型。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硅微陀螺仪的静电驱动和电容检测机理,以及硅微陀螺仪的阻尼特性。(2)对称全解耦的双质量硅微陀螺仪结构方案设计和仿真优化在分析比较硅微陀螺仪主要结构类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完成对称全解耦的双质量硅微陀螺仪的整体设计,主要包括支承机构设计、驱动与检测机构设计、全解耦设计、对称双质量设计等,最终分析了所设计的硅微陀螺仪整体结构的特点。之后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分别进行了模态仿真、轴向加速度敏感性仿真、热应力仿真、谐响应仿真和瞬态冲击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不断优化硅微陀螺仪的机构形式和具体尺寸,使得陀螺仪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3)硅微陀螺仪的误差分析分析了所设计的硅微陀螺仪的主要误差来源和表现形式,并阐释了这些误差对硅微陀螺仪性能的影响,针对各误差,给出结构设计中的注意细则和优化方案。首先进行了结构误差分析,主要包括加工误差导致的刚度耦合误差、阻尼耦合误差、梁宽误差和倾角误差加工误差导致的固有频率变化、左右质量和刚度不等对振动幅度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和检测模态的机电接口模型,并研究了杂散电容对输出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温度变化对硅微陀螺仪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固有频率、品质因数、稳定时间、驱动幅度、机械灵敏度、电容变化灵敏度等参数受温度变化的影响。(4)硅微陀螺仪的制作和实验介绍了硅微陀螺仪的DDSOG加工工艺,并给出硅微陀螺仪的封装步骤。然后对加工出来的对称全解耦的双质量硅微陀螺仪进行了性能测试,主要包括驱动模态和检测模态的振动特性测试、标度因数测试、零偏测试和温度特性测试。从初步测试结果来看,本文所设计的新型对称全解耦的双质量硅微陀螺仪在性能上达到了较高水平。(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6-30)
刘帅[7](2015)在《全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传统汽车行业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是未来汽车行业的主要趋势,并且已经尤为迫切。国内外各大汽车企业已经着手对相关技术的开展研究,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是新能源汽车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可以降低整车能量消耗,提高续驶里程,因此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在传统制动系统基础上引入电机制动,因此需要解决制动力的分配和电机制动、液压制动的协调这两个问题。本文基于国家“863”计划项目,开发了一套新型的全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对全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与未解耦、单轴解耦方案在能量回收效果、制动感觉等诸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确定了全解耦方案适应的控制策略节能效果较好;对液压制动需求进行分析,得出全解耦式制动系统结构框架,从而设计本文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方案,且对制动系统的各个工作状态进行分析。2、基于液压制动系统的需求指标,开发了一种液压式全局踏板模拟器,确定了其结构参数;对高压蓄能器、电机液压泵进行机理分析,确定了其参数,同时对线性阀的结构、受力情况及流量特性进行了分析。3、通过本文方案与ECB(丰田再生制动系统)方案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本文方案的优势及与两种方案的部件的功能共性,搭建ECB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台架;完成了踏板行程模拟器不同制动强度下踏板位移—踏板力关系测试、高压蓄能器的增压及流量测试、电机液压泵的电流响应及充液速率测试、线性阀的电气和液压特性试验。基于试验台架完成了系统的功能测试。4、基于部件机理分析和特性试验,利用AMESim平台搭建关键部件模型,并对部件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部件模型的合理性;利用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建立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其能够很好实现驱动轴液压制动与电机制动的协调控制,从而验证了本方案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利用Cruise-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对本文方案整车模型及制动力分配策略进行仿真,通过与课题组原有方案数据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全解耦式制动系统节能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5-01)
罗宇锋,刘洁,刘勇[8](2013)在《基于RBF和BP神经网络的DTG全解耦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动调陀螺仪(DTG)的精度,需要对DTG的解耦方法进行研究。BP神经网络解耦方法虽然可以达到DTG的全解耦目的,但是与传统的解耦方法相比仍有一些不足,如学习过程较慢,隐含层也很难确定、泛化能力较差等。因此,需要探求更好的解耦方法。通过对RBF神经网络与BP神经网络相比较,得到新的解耦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RBF神经网络的解耦速度比BP神经网络快,并且准确性要高。(本文来源于《微型电脑应用》期刊2013年12期)
林航[9](2013)在《接口全异步,实现系统全解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人认为阿里巴巴关于支付宝系统的部分设计原则,如果用在电信的一些OLTP型的系统上,可以对于系统有很大的提升。异步思想用于电信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措施:通过全异步实现CRM系统和SRM、计费等关联系统全解耦,提升稳定性;通过磁盘缓存技术确保多个系统间数据同步;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本人认为对提升电信系统的客户体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13年11期)
王志飞[10](2012)在《全解耦式微机械陀螺仪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机械陀螺仪是应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研发出来的一类典型微惯性传感器。它在军事装备、工业自动化和娱乐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当前微机械陀螺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体硅工艺的新型全解耦音叉式微机械陀螺结构。该结构的陀螺仪能够在大气环境中工作,为实现驱动和检测模态的完全解耦,在一定的带宽下保持较高的检测灵敏度,采用了新型敏感检测梁和对称的音叉式结构。通过对比选取了能量密度高、驱动力大的电磁驱动方式,综合考虑检测质量的振幅、阻尼系数、电容灵敏度等各方面因素选择了变梳齿重迭长度的电容检测方式。对微机械陀螺仪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考察结构自然状态下的垂直位移、抗过载性和解耦合性。根据实体结构建立了简化动力学模型,讨论了驱动频率、检测频率、质量因子Q和驱动力与陀螺灵敏度和工作带宽的关系。利用结构动力学的有限元分析理论分析了弹性梁尺寸参数对模态的影响规律,为此类传感器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选取可实现模态匹配的一组尺寸数据进行模态和谐响应分析,依据有、无阻尼下两运动模式的幅频特性曲线来考察空气阻尼对微机械陀螺性能的影响,预测其持续的动力学特性。然后以检测质量块振动的稳态响应为基础,对不同频率差值下电容灵敏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了微机械陀螺的整体性能。本论文的研究对全解耦式微机械陀螺的研究和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其研究方法和思路对其它结构形式的微机械陀螺同样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2-05-01)
全解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2016年吹响网络重构商用号角后,技术实践成为近两年网络重构的主旋律。在SDN方面,SD-WAN凭借能将流量转移到改进的公共宽带和互联网上,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且自动化的广域网连接这一优势,已被企业广泛应用,成为SDN迈向未来大网的关键;而在NFV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解耦论文参考文献
[1]..中兴通讯助力中国电信完成全球首次vBRAS全解耦测试[J].电信网技术.2018
[2].谭伦.网络重构的2018:加速[N].通信产业报.2018
[3].吝海锋,王宁,杨拥军,徐淑静,李博.全解耦硅MEMS陀螺仪正交耦合分析[J].微纳电子技术.2018
[4].李宇鹏,王志飞,刘来超.音叉式全解耦微机电陀螺的设计与仿真[J].机械设计.2016
[5].刘达亮.全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关键部件及压力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
[6].戴波.新型对称全解耦的双质量硅微陀螺仪结构设计与优化[D].东南大学.2015
[7].刘帅.全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5
[8].罗宇锋,刘洁,刘勇.基于RBF和BP神经网络的DTG全解耦方法比较[J].微型电脑应用.2013
[9].林航.接口全异步,实现系统全解耦[J].福建电脑.2013
[10].王志飞.全解耦式微机械陀螺仪的研究与设计[D].燕山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