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免疫反应论文-石海英,王学静

型免疫反应论文-石海英,王学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型免疫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免疫反应

型免疫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石海英,王学静[1](2019)在《尘螨变应原舌下免疫对变应性鼻炎Th2型免疫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尘螨变应原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Th2型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前瞻性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变异性鼻炎患者9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尘螨变应原舌下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h2型免疫反应、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和变应性鼻-结膜炎相关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RQLQ)。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和RQL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和RQLQ评分显着降低(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介素-4(IL-4)、白介素-13(IL-13)、干扰素(INF-γ)和免疫球蛋白E(Ig E)、Th1、Th2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IL-4、IL-13、INF-γ、Ig E和Th2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Th1含量比较无显着差异(P> 0. 05)。结论尘螨变应原舌下免疫治疗可以纠正变应性鼻炎Th2细胞失衡,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赵璐,杨珊,郭媛媛,孙贵范,李冰[2](2018)在《慢性饮水型砷暴露诱导小鼠肺脏和脾脏Th1型免疫反应及树突状细胞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对小鼠肺脏和脾脏炎症及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6个月和12个月不同浓度砷暴露(0,0.1,1和10 mg/L)的C57BL/6小鼠模型。统计小鼠体重,肺脏和脾脏重量,计算肺脏和脾脏的脏器系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尿砷含量;应用Countstar细胞计数和Diff-Quik染色对肺泡灌洗液中的炎性细胞进行计数;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β分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肺组织和脾组织单细胞悬液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达,脾脏单细胞悬液Th1及Th2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4分泌情况,以及CD11c~+树突状细胞数量和表面分子MHCⅡ的表达。结果从尿砷的测量结果可看出,慢性饮水型砷暴露模型建立成功。砷暴露从开始染毒到第12个月,各个实验组的小鼠体重平稳增长;与未暴露组相比,各个砷暴露组可降低脾脏重量和脏器系数,且10 mg/L砷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泡灌洗液中细胞计数结果显示,与未暴露组相比,各个砷染毒组在6个月和12个月的炎性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高;ELISA结果显示,与未暴露组相比,10 mg/L砷暴露组可在12个月时间点诱导血清中IL-1β分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HE染色后,各个砷暴露组可在6个月和12个月镜下观察到不同程度肺组织血管周围的炎性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12个月砷暴露可诱导小鼠脾组织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以及脾组织中IFN-γ分泌增加,IL-4分泌降低。此外,我们还观察到12个月砷暴露可诱导小鼠肺组织及脾组织CDl1c~+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加以及其表面MHCⅡ分子表达增加。结论慢性饮水砷暴露可诱导小鼠肺组织的炎性反应以及脾组织Th1/Th2失平衡向Th1方向极化,同时诱导肺组织及脾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活化改变。(本文来源于《2018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论文汇编》期刊2018-08-13)

林珍[3](2017)在《TLR与NLR配体协同刺激DCs调节Th2型免疫反应及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被认为是体内提呈抗原能力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中心环节。成熟活化的DCs不仅能将抗原传递提呈给初始的淋巴细胞,还可通过分泌的细胞因子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是一类由胚系基因编码的主要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受体。PRRs可识别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实现对外来病原体的早期识别。抗原提呈细胞,特别是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其表达的PRRs活化后可增强其抗原提呈能力,同时启动和调节适应性免疫反应,因而PRRs也是连接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的桥梁。目前,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和 NOD 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是研究得较为深入的受体。树突状细胞表达几乎所有的PRRs,研究表明,细菌的某些成分,包括合成的激动剂,通过DCs的PRRs,可刺激DCs的活化成熟,增强其抗原提呈能力,并调节和介导适应性免疫反应。因而本实验将筛选出具有协同刺激DCs成熟并可调节Th2型免疫反应的TLR和NLR配体,并对相关的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本次试验将通过以下3部分进行:实验一:TLR与NLR配体对DCs成熟的影响实验将研究TLRs与NLRs对DCs成熟活化的影响,并检测TLRs与NLRs对DCs的成熟是否具有协同效应。DC2.4细胞经TLR4配体LPS,TLR2配体Pam,NOD1配体DAP,NOD2配体MDP,NLRP3配体Chitosan(CS)的分别刺激及TLR和NLR配体的联合刺激24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40,CD80,CD83,CD86,MHC-Ⅱ分子的表达,结果显示刺激后的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Cs的表面标记分子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联合刺激组的表达高于单刺激组,显示出联合刺激的协同效应。表明TLRs与NLRs可协同促进DCs的成熟活化。实验二:TLR与NLR配体对DCs分泌细胞因子及介导Th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将筛选可协同调节Th2型免疫反应的TLR和NLR配体。DC2.4细胞经TLR4 配体 LPS,TLR2 配体 Pam,NOD1 配体 DAP,NOD2 配体 MDP,NLRP3 配体CS的分别刺激及TLR和NLR配体的联合刺激8小时及24小时,RT-PCR检测细胞经8小时刺激后IL-4,IL-6,IL-10,IL-12p35,IL-12p40等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以及ELISA检测刺激24小时后细胞上清中IL-4,IL-6,IL-10,IL-12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LPS和CS可以协同刺激IL-4的分泌增加而IL-12的分泌降低,协同调节Th2型免疫反应。实验叁LPS和Chitosan协同促进Th2型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基于以上两个试验的结果本实验将初步探索在LPS+CS的联合刺激下,DCs调节Th2型免疫反应涉及的机制。本实验将对MAPKs和NF-κB信号通路进行研究,在细胞受到刺激0,15,30,60,90 mins后检测MAPKs信号通路中ERK,JNK,p38的磷酸化及非磷酸化的变化以及NF-κB信号通路中I-κB和NF-κB的改变。结果表明,在LPS+CS的刺激下,ERK的活性增加而JNK和p38的活性抑制,NF-κB活性增强。初步证明ERK与NF-κB是介导DCs分泌Th2型细胞因子的重要信号分子。(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4-01)

万军,石磊,吉庆伟,施莹,刘伶[4](2016)在《Th22型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h22型免疫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为治疗AS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8周龄C57BL/6J背景的载脂蛋白E缺陷型(Apo E~(-/-))小鼠为实验组(n=24),同龄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n=24),两组小鼠均给予高脂饮食,分别于0周、4周、8周、12周处死,并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不同时间点主动脉根部斑块的进展,流式细胞术检测Th22细胞在两组小鼠脾脏中比例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主动脉中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22受体1(IL-22R1)及其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 R)、T盒21转录因子(T-bet)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IL-22含量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主动脉根部粥样斑块面积[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主动脉管腔面积(%)]、Th22细胞[CD4+IL-22+/CD4~+(%)]数量、IL-22、IL-22R1、AhR、T-bet的mRNA在主动脉中的表达量以及IL-22在血清中的含量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小鼠,且各时间点(0周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内前后两时间点对比,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及AhR、T-bet的mRNA表达量:4周与0周、8周与4周、12周与8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h22细胞数量:4周与0周、8周与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周与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22、IL-22R1的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IL-22含量:4周与0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与4周、12周与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亢进的Th22型免疫反应具有促进AS进程的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王晶晶,Marco,A.Martinez-Cummer,Christophe,Bostvironnois,Karl,Poulsen[5](2015)在《控制非必需饲料诱导型免疫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广泛分布在各种饲料成分中的β-甘露聚糖会引起饲料诱导型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影响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均匀度。本文通过试验表明,饲料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可以降低血清AGP的水平,降低使用可引起免疫应答反应的不必要饲料的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性能。(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5年03期)

付玉荣,伊正君,杨桂茂[6](2014)在《IL-27调控Th1型免疫反应在胞内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IL-27,IL-12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由EBI-3与p28两条多肽链构成构成的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抗原呈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所分泌。许多胞内病原体(例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发生炎症反应的阶段可以出现IL-27的高表达。研究发现,IL-27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在宿主对抗胞内病原体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复杂的双向调控作用。一方面,在胞内病原体感染早期,IL-27通过促进初始CD4~+T细胞增殖与诱导Th1特异的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而驱动初始CD4~+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增强Th1型免疫反应,从而对胞内病原体感染的控制发挥一定的正向调控作用;另一方面,IL-27通过上调SOCS3(抑制性细胞因子信号3)的表达抑制IL-2介导的Th1型免疫反应的强度与持续时间,通过对Th1型反应的负向调控抑制胞内病原体感染过程中引起的过度炎性反应。深入研究IL-27调控Th1型免疫反应在胞内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对于胞内病原体感染的分子机制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8)

胡兵,李刚,安红梅,杜琴,沈克平[7](2014)在《藤龙补中汤对晚期大肠癌患者Th1型免疫反应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藤龙补中汤对晚期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作用。[方法]将6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化疗治疗,治疗组给予藤龙补中汤联合化疗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CD28+T细胞亚群,Th1型细胞因子IL-2与IFN-γ,以及IL-12显着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藤龙补中汤可以增强Th1型免疫反应,并可能与升高IL-12促使Th1细胞分化,分泌Th1型细胞因子促CD8+T执行细胞免疫功能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孟庆翔[8](2014)在《尘螨变应原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TSLP-OX40L信号通路介导的TH2型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WHO指出“变应性疾病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叁大健康问题之一”。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以鼻腔粘膜为主要的效应部位,以机体免疫系统异常为主要的病理基础,在特异性体质的患者接触变应原后引起的,以IgE介导的,嗜酸性粒细胞反应为主的,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共同特征即所谓的“TH2型免疫反应”。目前认为,有多种细胞共同参与到TH2(Ⅱ型辅助性T细胞,T help cell2)型免疫反应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免疫反应的网路系统。其中涉及了T细胞、B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抗原递呈细胞以及最新发现的先天辅助细胞群等。TH2型免疫应答的特点是诱导CD4+T细胞(分化群,cluste of differentiation)分化,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IL-4、EL-5、IL-9、IL-1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TH2细胞通过分泌IL-4促进B细胞反应和IgE的分泌。当IgE免疫复合物结合到位于嗜碱细胞和肥大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的IgE受体(FceRl),导致上述细胞激活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包括:组织胺、肝素和血清素。这些细胞因子介导了一系列的以TH2型免疫反应为特点的效应功能。包括有选择的募集和活化巨噬细胞和粒细胞,引起平滑肌的收缩和粘液过量分泌。对这个复杂的免疫反应网路系统进行纵向的分析可见,整个TH2型免疫反应的过程大致包括4部分:机体免疫系统对变应原的识别、机体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的TH2型免疫反应和机体免疫系统对TH2型免疫反应的记忆和免疫维持。而对这个免疫反应网路系统进行横向的比较就会发现,TH2型免疫反应主要涉及机体的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这两大免疫系统。同时还应看到,TH2型免疫反应本身也存在多样性,表现在启动TH2型免疫反应的刺激形式多样性、先天免疫系统感受刺激的机制多样性、调控免疫反应的细胞和分子通路多样性,甚至在Th2细胞免疫反应中应答的细胞因子也存在多样性。总之,虽然目前对TH2型免疫反应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但是人们对TH2型反应如何启动、反应、维持及调控仍知之甚少。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的临床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目前唯一被认可的能够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案。根据ARIA指南推荐,适用于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目前临床常用的免疫治疗包括: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变应原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虽然已有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证实,SIT最终可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减少对药物的依赖,但是SIT的作用机制仍存在许多未知。目前有关SIT作用机制的结论多是基于SCIT的研究结果。尘螨变应原SLIT应用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始于1986年,直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尘螨变应原SLIT涉及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争议。这其中主要包括:临床疗效如何、作用机制是什么、尘螨变应原SLIT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是什么、与花粉变应原SLIT相比,尘螨SLIT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免疫治疗的疗程需要多久、免疫维持所需的变应原的浓度是多少等诸多问题都仍然未知。目前,SLIT主要在欧洲地区的国家得到认可和较广泛的临床应用,其适用对象主要是间歇性变异性鼻炎的患者,即花粉症的患者。在已经发表的超过60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SLIT中,花粉症患者约占SLIT总数的30%以上。因此目前SLIT相关的结论多是基于欧洲团队针对花粉症的研究结果。但是近年来随着对SLIT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SLIT凭借其所特有优势正逐步得到越来越多关注。近几年尘螨变应原SLIT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增多,多项最新的研究初步证实了尘螨变应原SLI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疗效方面显示尘螨变应原SLIT能有效的缓解变应性鼻炎及哮喘的临床症状,减轻对药物的依赖,降低患者产生新的过敏原的危险。安全性方面,SLIT相对于SCIT更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其中的很多细节仍不明确,而且仍有相反结论的研究报道。而有关尘螨变应原SLIT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认为:SLIT与SCIT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部分的重迭或者有相似的作用机制,由于作用途径及使用剂量的不同,因而存在的差异部分可能主要在对粘膜免疫的影响,而SLIT是否也能引起系统免疫显着的变化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有关变应性鼻炎免疫机制的最新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类型,被称为“先天固有免疫细胞”(先天辅助细胞,innate helper cell)。研究发现它们能通过直接产生TH2型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的方式介导TH2型免疫反应。其中TSLP-OX40L信号通路在TH2型免疫反应的启动及免疫维持发挥的重要作用正逐步受到重视。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是一种IL-7样的Ⅰ型细胞因子,属于IL-2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主要由作为粘膜屏障的上皮细胞在外界环境刺激下产生。有研究资料显示TSLP是TH2型免疫反应重要的启动因素,当作为机体屏障的粘膜部位受到变应原的刺激,粘膜内的上皮细胞产生大量的TSLP,TSLP能够通过极化人树突状细胞诱导naive T细胞向TH2细胞分化,从而启动TH2型免疫反应。此外,TSLP能够诱导强烈的人类TH2记忆细胞的扩增,从而维持中央记忆细胞的表型和TH2细胞反应状态。OX40L为O型跨膜糖蛋白,属TNF家庭成员。OX40L由抗原递呈细胞(allergen present cell,APC)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诱导表达,多种促进APC成熟的因素都能够促进OX40L的表达。在TSLP介导的TH2型免疫反应中,OX40L通过于OX40相互作用对于维持和重新激活TH2记忆细胞反应是非常重要的。TSLP通过极化人树突状细胞实现诱导naive T细胞向TH2细胞分化,而这种功能又是通过介导树突状细胞表面的OX40L的表达的途径实现的。研究发现阻断OX40/OX40L的相互作用,能实现对TSLP诱导的炎症性TH2细胞或抗原特异性TH2记忆细胞的靶向抑制,为变应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关TSLP-OX40L介导的信号通路对DCs的作用和对T细胞的功能的影响已经在变应性疾病的研究中有大量的报道。最新的研究发现,记忆性TH2细胞是维持慢性变应性炎症反应和变应原再次暴露后引起的过敏性炎症反应再发的主细胞群,在特异性皮炎患者病变部位角蛋白细胞TSLP表达升高。这些都提示在变应性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TSLP和记忆性TH2细胞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上皮细胞表达的TSLP对启动和维持TH2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与其所具有的独特的DCs激活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研究发现,由TSLP激活的DCs表达的OX40L是TH2型免疫反应的重要的信号反应通路。TSLP-OX40L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应对变应性疾病的潜在的分子靶点。总之,对TSLP-OX40L信号通路进行阻断,从而实现对变应性疾病的治疗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针对变应性疾病的传统药物治疗重要局限在TH12型免疫反应的效应阶段,包括激活的T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细胞。在变应性免疫反应的启动阶段,以TSLP和或OX40L为治疗靶点的新概念的出现,为变应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由于SLIT具有借助粘膜途径对机体TH2型免疫反应进行调控的特点,而TSLP-OX40L信号通路介导的TH2型免疫反应也是以粘膜的应激反应为启动阶段,进而引起包括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在内的一系列的免疫级联反应,因此尘螨变应原SLIT与TSLP-OX40L介导的TH2型免疫反应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及作用关系值得期待,这也是本研究拟探讨的主要问题,而目前尚无相关报道。研究目的探讨尘螨变应原SLIT治疗12个月对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机体TSLP-OX40L信号通路介导的TH2免疫反应占优势的免疫状态的影响,包括鼻腔局部粘膜免疫反应的变化和机体系统免疫的变化。同时结合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动态观察和评估,进一步分析尘螨变应原SLIT对机体TH2型免疫反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尘螨SLIT临床治疗和临床疗效评估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中国华南地区对尘螨过敏的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尘螨变应原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为干预因素,以免疫治疗12个月为研究的时间截点,采取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在免疫治疗开始前及免疫治疗12个月对机体TH2型免疫反应相关客观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在此期间,同时对患者变应性鼻炎相关临床症状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分析。首先,本研究项目总结了尘螨变应原SLIT治疗12个月内相关临床症状变化特点及规律;在此基础上,以TH2型免疫反应及变应原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方面的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依托,选取TSLP-OX40L信号通路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患者鼻粘膜免疫和机体系统免疫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鼻腔灌洗液中IL-4、IL-13、干扰素-γ(Interferon-gama, INF-γ)及TSL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检测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transcription factor T-bet mRNA,T-bet mRNA)、转录因子GATA-3mRNA(transcription factor GATA-3mRNA,GATA-3mRNA).及OX40L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中OX40L的表达和PBMC来源的DCs(CD11c+CD86+)表面OX40L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部分患者鼻粘膜TSLP的表达。从上述各项客观指标的变化情况反应TSLP-OX40L介导的TH2型免疫反应是否发生改变,包括反应局部鼻粘膜免疫的指标和反应机体系统免疫的指标。最后将临床观测结果与实验室检查的客观结果进行分析汇总,解释临床症状变化的理论依据,探讨尘螨变应原SLIT治疗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一)临床部分(第一章):经过12个月的尘螨变应原SLIT,对46例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包括鼻腔总体症状评分和鼻腔各个单项症状评分)和药物使用评分进行整体比较,结果都呈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鼻腔总体症状评分由免疫治疗前9.065±1.162降至4.413±0.717(X2=82.667,P<0.001);在鼻腔单项症状评分之中,鼻痒症状评分由免疫治疗前2.391±0.493降至1.022±0.257(X2=86.681,P<0.001);鼻塞症状评分由免疫治疗前2.000±0.633降至1.196±0.401(X2=60.057,P<0.001);打喷嚏症状评分由免疫治疗前2.457±0.504降至1.109±0.315(X2=74.146,P<0.001);流鼻涕症状评分由免疫治疗前2.217±0.417降至1.087±0.354(X2=83.532,P<0.001)。药物使用评分由治疗前2.870±0.341降至1.109±0.315(X2=79.590,P<0.001)。结果显示尘螨变应原SLIT治疗12个月,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显着改善,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明显降低。治疗期间无严重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无症状加重的病例报告。动态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发现,鼻腔总体症状评分在尘螨变应原SLIT治疗12个月内总体呈现逐步的下降趋势。其中免疫治疗1个月,鼻腔总体症状的评分由免疫治疗前9.065±1.162降至7.132±1.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64,P<0.001)。在免疫治疗前6个月,患者鼻腔总体症状评分的降幅较大,下降趋势明显,呈陡降型变化曲线,由免疫治疗前9.065±1.162降至4.935±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62,P<0.001)。而从免疫治疗6个月至免疫治疗12个月期间,鼻腔总体症状评分降幅不明显,呈现平台型变化曲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449,P=0.014>0.0125)(此处需调整检验水准,以P<0.012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至免疫治疗12个月,患者鼻腔总体评分大约为治疗前的50%左右。鼻腔单项症状评分的变化趋势与鼻腔总体症状评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有鼻塞症状评分和药物使用评分在免疫治疗6个月与免疫治疗12个月比较时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25)(检验水准需调整,以P<0.012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研究中还发现,部分患者(13.04%,6/46)在鼻腔总体症状评分逐步下降的过程中出现评分的一过性反弹,呈现波浪状的下降趋势,但其症状反弹时的鼻腔总体症状评分始终低于治疗前的评分,反弹发生的时间在免疫治疗后3-7个月内。(二)实验部分(第二章、第叁章):HE染色(第二章):采用HE染色对鼻分泌物涂片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尘螨变应原SLIT开始前、免疫治疗6个月和免疫治疗12个月叁个时间点进行整体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chran's Q=23.330,P<0.001).其后分别将叁个时间点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此处需调整检验水准,以P<0.012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治疗后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免疫治疗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治疗6个月:Z=-3.162,P<0.0125;免疫治疗12个月:Z=-3.873,P<0.001);免疫治疗6个月与免疫治疗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236,P>0.0125)。ELISA检测(第二章、第叁章):鼻腔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IL-4、IL-13、INF-y及TSLP在尘螨SLIT治疗12个月后都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L-4由76.010±9.394(pg/ml)降至32.910±8.752(pg/ml)(t=27.010,P<0.05); IL-13由55.680±12.860(pg/ml)降至30.000±9.453(pg/ml)(t=14.050,P<0.05); INF-γ由30.600±6.755(pg/ml)降至21.710±5.457(pg/ml)(1=8.087,P<0.05); TSLP由36.390±6.610(pg/ml)降至21.780±4.231(pg/ml)(t=11.110,P<0.05)。此外,IL-4/INF-γ比值也显著下降,由治疗前2.584±0.581降至治疗后1.611±0.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7,P<0.05)。血清TIgE和sIgE(第二章):在尘螨SLIT治疗12个月前后的表达分别为:TIgE治疗前为423.900±29.990(kU/L),治疗后为420.200±39.110(kU/L);sIgE治疗前为54.920±5.217(kU/L),治疗后56.790±6.750(k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检测(第叁章):外周血中,T-bet mRNA表达在SLIT治疗12个月后显着升高,由治疗前3.458±0.620,提高至治疗后5.389±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30,P<0.05);GATA-3mRNA表达显着降低,治疗前为12.440±2.536,治疗后为7.246±1.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20,P<0.05);T-bet mRNA/GATA-3mRNA的比值显着升高,治疗前为0.288±0.071,治疗后为0.785±0.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90, P<0.05);OX40LmRNA的表达在SLIT治疗12个月后显着下降,由治疗前1.401±0.361,下降至治疗后0.772±0.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0,P<0.05);外周血OX40L mRNA表达水平与T-bet mRNA/GATA-3mRNA比率相关性分析显示,免疫治疗12个月前后,OX40L mRNA表达水平与T-bet mRNA/GATA-3mRNA的比率都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治疗前:r=-0.440,P<0.05;免疫治疗12个月后:r=-0.565,P<0.05);外周血OX40L mRNA表达水平与鼻腔灌洗液TSLP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免疫治疗12个月前后,OX40L mRNA表达水平与TSL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免疫治疗前:r=0.491,P<0.05;免疫治疗12个月后:r=0.5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检测(第叁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OX40L的表达在SLIT治疗12个月后显着下降,由免疫治疗前(2.712±0.511)%,下降至免疫治疗12个月后(1.630±0.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00,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s(CD11c+CD86+)表面OX40L的表达也显着下降,由免疫治疗前(5.839±2.841)%,下降至免疫治疗12个月后(2.098±0.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46,P<0.05)。免疫组化检测(第叁章):本研究中有6例患者在免疫治疗前和免疫治疗12个月后接受了鼻粘膜HE染色和TSLP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发现在SLIT治疗前鼻粘膜HE染色见:鼻粘膜上皮细胞之间的间隙宽,部分上皮细胞层变薄,上皮层下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TSLP染色见:上皮细胞TSLP表达阳性染色比例为83.33%,镜下见多数上皮细胞胞浆内大量粗大的棕黄色颗粒染色。SLIT治疗12个月后,鼻粘膜HE染色:上皮细胞间排列较前紧密,上皮层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部分上皮层变薄未见明显改善;TSLP染色见:上皮细胞TSLP表达阳性33.33%,上皮细胞胞浆内棕黄色染色颗粒变小,颜色变浅。研究结论1.尘螨变应原SLIT治疗12个月,对于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其鼻腔总体症状约为免疫治疗前的50%左右。2.尘螨变应原SLIT治疗12个月期间,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呈现逐步改善的趋势。其中免疫治疗前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幅度大,呈现陡降型临床症状变化曲线;免疫治疗后6个月,临床症状相对稳定,变化不大呈现平台型临床症状变化曲线。部分患者(13.04%)在免疫治疗的前6个月左右,临床症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总体呈现为波浪状下降的临床症状变化曲线。3.尘螨变应原SLIT治疗早期(免疫治疗开始后1个月)即可产生显着的临床疗效,该结果早于本研究对临床疗效起效时间的预期。4.尘螨变应原SLIT治疗12个月,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免疫的TH2型免疫反应占优势的免疫状态得到下调,表现为鼻粘膜局部TH2型免疫反应强度的下调,TH1/TH2免疫反应之间的平衡状态向TH1反向偏倚。5.尘螨变应原SLIT治疗12个月,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机体的系统免疫中TH2型免疫反应占优势的免疫状态实现下调,表现为调控TH2型免疫维持或免疫记忆功能的OX40L表达水平的下调,TH1/TH2免疫反应之间的平衡状态向TH1反向偏倚。6.尘螨变应原SLIT治疗12个月,能实现对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中TH2型免疫反应占优势的免疫状态的下调。7.尘螨变应原SLIT治疗12个月,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显着改善,机体OX4OL和粘膜TSLP表达水平的下调,结合TH2型免疫反应在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的下调和TH1/TH2免疫平衡向TH1方向偏倚,提示着患者机体TSLP-OX40L信号通路介导的TH2型免疫反应的下调。8.尘螨变应原SLIT的临床疗效能在免疫治疗早期的实现,来源于鼻腔粘膜免疫中TH2型免疫反应下调的结果;而免疫治疗后期,临床疗效的相对稳定源于系统免疫中维持TH2型免疫记忆的OX40L下调的结果。9.对于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尘螨变应原SLIT治疗后鼻粘膜TSLP表达下调可以作为预测患者系统免疫中TH2型免疫反应下调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4-03-01)

董海影,张春,韩翠翠,杨莹,马立威[9](2014)在《低分子量姬松茸多糖对树突细胞Th1型免疫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姬松茸多糖(LMPAB)对树突细胞(DCs)Th1型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ICR小鼠骨髓来源的DCs。应用WST检测LMPAB增强DCs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LMPAB对DCs分泌的干扰素(IFN-)γ与白细胞介素(IL)-12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4.84±0.21)比较,LMPAB+卵白蛋白(OVA)组(6.59±0.19)可以增强DCs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P<0.05);与正常组IL-12〔(32.31±2.45)pg/ml〕、IFN-γ〔(657.34±43.41)pg/ml〕比较,LMPAB+OVA组IL-12〔(45.89±1.03)pg/ml、IFN-γ(854.42±35.06)pg/ml〕明显升高(P<0.05)。结论 LMPAB可以增强DCs Th1型免疫反应,可能具有免疫佐剂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孟庆翔,梁勇,张威,谢景华,苏芳[10](2014)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Th2型免疫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期间变应性鼻炎患者Th2型免疫反应的变化情况,结合临床分析,掌握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影响。方法:对43例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1年的跟踪随访,收集相关的临床及实验数据,通过VAS评价临床症状的控制,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及鼻腔灌洗液IL-4、IL-13的表达评价鼻黏膜免疫情况,血清TIgE、sIgE评价全身系统免疫情况。结果:VAS在治疗1个月后开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3,P<0.01);至6个月VAS下降28.36%,其后下降幅度减缓,至12个月VAS下降35.62%;12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IgE、sIgE在免疫治疗12个月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鼻腔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与VAS基本同步,治疗1个月后明显下降,6个月以后降幅减缓,治疗6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鼻腔灌洗液IL-4、IL-13的表达也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12个月,鼻腔黏膜免疫的Th2型免疫偏倚产生部分的纠正,但是未能发现对全身系统免疫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型免疫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对小鼠肺脏和脾脏炎症及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6个月和12个月不同浓度砷暴露(0,0.1,1和10 mg/L)的C57BL/6小鼠模型。统计小鼠体重,肺脏和脾脏重量,计算肺脏和脾脏的脏器系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尿砷含量;应用Countstar细胞计数和Diff-Quik染色对肺泡灌洗液中的炎性细胞进行计数;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β分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肺组织和脾组织单细胞悬液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达,脾脏单细胞悬液Th1及Th2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4分泌情况,以及CD11c~+树突状细胞数量和表面分子MHCⅡ的表达。结果从尿砷的测量结果可看出,慢性饮水型砷暴露模型建立成功。砷暴露从开始染毒到第12个月,各个实验组的小鼠体重平稳增长;与未暴露组相比,各个砷暴露组可降低脾脏重量和脏器系数,且10 mg/L砷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泡灌洗液中细胞计数结果显示,与未暴露组相比,各个砷染毒组在6个月和12个月的炎性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高;ELISA结果显示,与未暴露组相比,10 mg/L砷暴露组可在12个月时间点诱导血清中IL-1β分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HE染色后,各个砷暴露组可在6个月和12个月镜下观察到不同程度肺组织血管周围的炎性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12个月砷暴露可诱导小鼠脾组织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以及脾组织中IFN-γ分泌增加,IL-4分泌降低。此外,我们还观察到12个月砷暴露可诱导小鼠肺组织及脾组织CDl1c~+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加以及其表面MHCⅡ分子表达增加。结论慢性饮水砷暴露可诱导小鼠肺组织的炎性反应以及脾组织Th1/Th2失平衡向Th1方向极化,同时诱导肺组织及脾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活化改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免疫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石海英,王学静.尘螨变应原舌下免疫对变应性鼻炎Th2型免疫反应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2].赵璐,杨珊,郭媛媛,孙贵范,李冰.慢性饮水型砷暴露诱导小鼠肺脏和脾脏Th1型免疫反应及树突状细胞的改变[C].2018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论文汇编.2018

[3].林珍.TLR与NLR配体协同刺激DCs调节Th2型免疫反应及相关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7

[4].万军,石磊,吉庆伟,施莹,刘伶.Th22型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动态变化[J].中国循环杂志.2016

[5].王晶晶,Marco,A.Martinez-Cummer,Christophe,Bostvironnois,Karl,Poulsen.控制非必需饲料诱导型免疫反应的影响[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5

[6].付玉荣,伊正君,杨桂茂.IL-27调控Th1型免疫反应在胞内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C].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14

[7].胡兵,李刚,安红梅,杜琴,沈克平.藤龙补中汤对晚期大肠癌患者Th1型免疫反应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

[8].孟庆翔.尘螨变应原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TSLP-OX40L信号通路介导的TH2型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4

[9].董海影,张春,韩翠翠,杨莹,马立威.低分子量姬松茸多糖对树突细胞Th1型免疫反应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10].孟庆翔,梁勇,张威,谢景华,苏芳.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Th2型免疫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

标签:;  ;  ;  ;  

型免疫反应论文-石海英,王学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