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结构体系论文-韩流涛,葛楠,苏幼坡,富腾

复合结构体系论文-韩流涛,葛楠,苏幼坡,富腾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结构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悬挂结构,摩擦摆隔震,鞭梢效应,摩擦系数

复合结构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韩流涛,葛楠,苏幼坡,富腾[1](2018)在《摩擦摆隔震-悬挂复合结构体系的减震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采空区范围内建筑沉陷变形和结构抗震差的问题,提出了摩擦摆隔震-悬挂复合结构体系。依据拉格朗日方程得出了体系的运动方程,并采用MATLAB语言编制了龙格-库塔法(Runge-Kutta)的求解程序。以一幢5层的摩擦摆-隔震悬挂复合结构体系为例探讨了其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在计算摩擦摆隔震-悬挂复合结构体系的地震动力反应时必须考虑接触面滞滑效应的影响,滞滑效应会降低体系的减震效果;除顶层的鞭梢效应外,一般楼层层间位移减震效果可达70%~80%;楼层加速度减震效果显着,第4~5层的加速度减震效果均达到约90%,而且不受所输入地震波特性的影响;摩擦系数、楼层阻尼器阻尼系数对减震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而吊杆长度、滑道半径对减震效果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刘韶华[2](2018)在《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工作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土钉墙是在基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支护结构体系,对复合土钉墙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和变形原理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工作机理。论文对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对复合土钉墙的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和变形原理进行了研究。在结合基坑工程施工的系统检测的基础上,通过FLAC3D软件技术建立复合土钉墙结构体系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13期)

顾勇军[3](2018)在《复合支护结构体系在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及特点智谷科技综合体塔楼25~26层,裙楼楼层4层,总建筑面积126800m2,地上建筑面积94500m2,地下建筑面积32300m2,裙楼地面上高度为12.0m,塔楼地面上结构层高度为100.0m,总高度为120.0m。本工程±0.00位于现地面以上0.60m,地下2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为10.3m。地下室底板底高程为-9.30m(相对高程),地下室反梁高度为1.60m。基坑开挖深度为10.30m。基坑周(本文来源于《建筑》期刊2018年13期)

朱晓琳[4](2018)在《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研究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装配式建筑生产效率高、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高、节能环保等优势,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当下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我国有多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本论文所针对的是一种新型绿色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该体系的结构抗震性能方面已做过诸多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在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方面尚缺乏系统研究。目前采用的热工做法多是参照了当地保温设计的经验,未能与该体系自身的特殊性相结合。因此,本论文针对该体系的保温性能开展了以下工作:一,对现有的两种保温形式的装配式民居实例进行冬季热环境测试,目的一对目前的装配式民居的实际热环境效果进行评价,目的二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发现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并指出研究重点。本文以富平、叁原两地不同保温形式的装配式民居实例为对象,进行了冬季热环境测试。测试数据显示夹心保温形式民居在冬季具有良好的热环境表现,但外保温形式民居冬季保温效果较夹心保温形式民居差。说明不同保温形式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有差异,其保温做法不可一概而论。因此,需要对两种形式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指标分别进行计算研究。二,使用理论计算法、热流计法对外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保温性能指标进行计算评价;使用二维温度场模拟软件、红外热像法、热流计法对体系中的典型热桥部位的热工性能进行分析:首先,用理论计算法求出该体系两种保温形式外墙、屋面、楼面等部位的传热系数K值;用热流计法对外保温外墙进行传热系数现场测试,将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将该结果与标准规定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进行对比,找到该装配式体系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研究结果显示该装配式体系夹心保温外墙保温性能良好,而外保温外墙存在保温性能设计不达标的问题。除此之外,屋面的保温设计也不满足规范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多种改进设计方案。其次,使用二维温度场计算软件PTemp对该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中的典型热桥部位进行模拟,计算其线传热系数?;使用红外热像仪对装配式民居实例中各个容易出现热工缺陷的热桥部位进行测试,找到其保温性能较薄弱的位置;用热流计法对保温性能较差的L型外墙角部位进行冬季现场测试,研究在非稳态工况下L型外墙角部位热桥的影响范围及传热状况。综合上述研究发现该体系热桥部位进行了有效的断桥处理措施,热桥部位无明显热工缺陷,热桥内表面温度均高于室内露点温度,无结露风险。叁,基于前文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将该体系推广到全国各气候区,进行了不同气候区条件下该装配式体系复合外墙和迭合屋面的保温性能应用设计。以各气候区的热工设计标准为依据,选择6种适用于该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的保温材料,经过热工计算和筛选,最终得到适用于各气候区的复合外墙和保温屋面的保温层材料类型和保温厚度选用表。此表可供工程设计人员针对各气候区的实际项目进行热工设计时直接选用,可以实现围护结构部件保温设计的灵活取用,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节能,为该绿色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方面的支持。本论文对该装配式体系的保温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该装配式体系在全国各气候区的保温性能应用进行了设计,补充了该结构体系在保温性能研究方面空缺,并为该体系向全国范围推广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昊[5](2018)在《孔柱状SMP膜/基复合结构体系屈曲形貌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形状记忆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简称SMP)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特定条件下改变其形状并固定后,可以通过施加外界刺激如光、电、热等,使其以一定的方式及规律恢复至初始状态,完成“变形—记忆—恢复”的形状记忆过程。由于其具有低密度、变形量回复率高、温度适应性广、造价低等诸多优良特性,目前广泛应用于医疗、制造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SMP材料仍存在如功能较为单一等制约因素。近年来,软物质材料学发展迅速,其中基于薄膜/基底结构表面失稳形成有序的微屈曲结构,在仿生制造、功能表面制备、柔性电子技术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薄膜/基体结构体系与SMP材料相结合,以SMP材料为主体,针对孔柱状SMP膜/基复合结构体系,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及有限元模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环氧树脂基SMP材料为基体,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聚合物材料,通过结构组装制成孔柱状SMP膜/基复合结构模型。进行热力学实验研究,根据材料特性设计特定的实验过程,实现SMP膜/基复合结构发生屈曲再恢复到光滑表面的过程,通过薄膜/基底结构设计达到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多功能化的目的。通过热力学实验,研究了 SMP膜/基结构发生屈曲时,预应变和保温时间对临界屈曲温度、屈曲形貌及恢复效果的影响;分别对内外单双层薄膜/基体结构的屈曲形貌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回复速率及应力分布情况分析了两种结构形貌差异的原因。在实验的基础上,基于SMP热力学本构模型和硬膜/软基体表面失稳相关理论,通过ABAQUS模拟了结构相关特征参数如薄膜厚度、基底厚度、膜/基模量比等对屈曲形貌的影响,得出了临界屈曲波长随各项参数的变化规律,将模拟结果与理论及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吻合度较好。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此类环氧树脂基SMP膜/基复合结构体系屈曲形貌的精确调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武大洋,吕西林[6](2018)在《基于广义层间位移角谱的复合自复位结构体系的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复合自复位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在层次上由基本功能分区和损伤控制分区组成。根据不同分区的结构变形特征将复合自复位结构体系简化为由剪切梁和弯曲梁组成的双梁分布体系模型。求解得到复合自复位结构体系振型方程的闭合解,分析该体系在不同剪弯刚度比和弯曲梁与其底部约束刚度比下振型和振型转角的变化规律。基于振型迭加法得到体系的广义层间位移角谱,分析了剪弯刚度比和弯曲梁与其底部约束刚度比、阻尼比和高阶模态对体系广义层间位移角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剪弯刚度比介于1~3的区间,弯曲梁与其底部约束刚度比介于1~5的区间,通过附加一定的阻尼,体系不仅可以抑制高阶振型的影响得到较均匀的层间位移分布而且可以降低最大响应。以广义层间位移角谱为工具,可以实现复合自复位结构体系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川,朱青,郭开凤[7](2017)在《贴砌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外保温系统在钢结构体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钢结构防火防腐问题突出,且自身温度形变大,传统的外保温系统很难与之匹配。分析胶粉聚苯颗粒贴砌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做法,利用该系统在抗变形能力及抗风荷载上的优势,取消结构部位的锚固件设置,可实现以粘为主的钢结构外保温作业方案,解决钢结构与外保温系统在温度、火、水、风、地震力等各方面的匹配问题。(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许卫晓,杨伟松,于德湖,张纪刚[8](2017)在《多层RC框架复合结构体系层间刚度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次震害表明多层RC框架结构广泛出现以柱铰机制为根本原因的层屈服倒塌模式,研究表明采用附加抗侧构件形成复合结构体系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以控制多层RC框架各层层间位移一致,避免薄弱层出现为性能目标,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获得结构各层最优抗侧构件刚度需求的设计方法,即基于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刚度迭代方法。该设计方法能够考虑结构非线性性能的影响,并可自主设定设防目标,符合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最后给出一个抗震设计算例,并对其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7年06期)

严永德[9](2017)在《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具有节能、轻质、抗震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工程中。该技术改善了建筑工程的性能,有着显着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结合实际工程,对生态复合墙结构的墙板生产工艺、墙板的安装、连接构造以及各类管道施工技术的配合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福建建材》期刊2017年09期)

刘晨[10](2017)在《轨道交通车站复合墙结构体系使用阶段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轨道交通车站复合墙结构体系使用阶段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复合墙是指轨道交通车站地连墙与内衬墙间由防水层分隔,接触面只传递法向压力的一种结构体系。相较于迭合墙体系,复合墙结构在使用阶段的计算上相对复杂,计算结果受边界条件取值影响较大。首先对复合墙体系车站标准段使用阶段计算方法进行介绍,然后从工程实例出发,研究计算模型中地连墙与内衬墙间受压连杆刚度及基底土基床系数取值对结构内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市政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复合结构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复合土钉墙是在基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支护结构体系,对复合土钉墙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和变形原理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工作机理。论文对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对复合土钉墙的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和变形原理进行了研究。在结合基坑工程施工的系统检测的基础上,通过FLAC3D软件技术建立复合土钉墙结构体系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结构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韩流涛,葛楠,苏幼坡,富腾.摩擦摆隔震-悬挂复合结构体系的减震效果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8

[2].刘韶华.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工作机理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3].顾勇军.复合支护结构体系在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2018

[4].朱晓琳.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研究与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5].李昊.孔柱状SMP膜/基复合结构体系屈曲形貌调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6].武大洋,吕西林.基于广义层间位移角谱的复合自复位结构体系的参数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18

[7].王川,朱青,郭开凤.贴砌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外保温系统在钢结构体系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7

[8].许卫晓,杨伟松,于德湖,张纪刚.多层RC框架复合结构体系层间刚度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7

[9].严永德.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福建建材.2017

[10].刘晨.轨道交通车站复合墙结构体系使用阶段计算分析[J].中国市政工程.2017

标签:;  ;  ;  ;  

复合结构体系论文-韩流涛,葛楠,苏幼坡,富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