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共享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知识共享,机制
知识共享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杨虹[1](2019)在《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及其知识共享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建设和管理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实现对众创空间运行效率的全面提高,现从知识生态的角度,对众创空间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实现对该系统的知识共享模式和机制的合理构建,本文首先通过分析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分布、知识互动、知识竞争、知识演化的特点,介绍了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的运作特点,其次,通过探讨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共享模式、学习机制、中介机制,研究了其知识共享机制的特点,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相关业内人士提供有效的参考,以帮助相关业内人士优化和完善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共享机制,营造和谐的知识共享氛围,从而更好地实现该系统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9年21期)
张佳乐,张超,李惠杰[2](2019)在《组织激励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反馈机制——激励失效问题的进一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促进组织内知识共享,企业经常会采取各种激励手段。但是激励失效的问题随着激励政策的推进逐渐浮现出来。本文认为组织进行知识共享的过程是动态的、产生反馈的。组织激励只能部分影响共享意愿,如果缺少组织公平和应得的奖励,员工的满意度将会下降,进而反馈到共享态度,最终从根本上让员工对知识共享态度消极。因此组织激励能带来的共享意愿的改变也变得十分有限。(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9年26期)
巩永华,邢光军[3](2019)在《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校企协同科技创新是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式,而知识共享作为协同创新有效运作的支撑性活动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变量。鉴于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中的信息不对称,文章引入高校努力程度的监测信号,通过构建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激励模型,分析了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激励机理,提出将激励要素由知识共享产出结果转变为努力水平决定的产出分成系数,并提出了激励机制设计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26期)
杨振之,郭凌波[4](2019)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旅游业去中心化知识共享机制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11年提出智慧旅游概念以来,学者对于智慧旅游的讨论大多围绕旅游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进行。笔者认为,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只是实现智慧旅游的技术基础,更深层次地讨论智慧旅游背后的知识共享才能促使目的地实现"智慧旅游"。一、知识共享和区块链技术互联网从技术角度实现了使用权共享的"超级效率市场",近几年,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共享(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9年08期)
王明对,陈丹霞[5](2019)在《创新主体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在创新生态系统优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得到实践验证,对创新主体间知识共享、演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显得尤为必要。促进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基本形式是知识转移与共享,囊括协同关系的确立阶段、知识共享平台和辅助支撑体系。文章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剖析了创新主体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从协同研发、企业创立和人才流动着手筑造创新主体的知识转移与共享实施机制,推动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在生态系统内的转移与共享。由于创新主体的异质性,知识转移与共享存在着多种形式,其有效的推进离不开法律法规、契约和信任等治理机制的维系。(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9年07期)
陶继华[6](2019)在《知识共享视角下高校机构知识库协同地方智库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高校机构知识库功能、地方智库需求、知识成果共享应用叁者的联系,指出高校机构知识库协同地方智库面临知识成果开放度低、质量较低、特色化本土化服务缺失、知识共享管理难度大、知识构建影响力有限等困境;认为知识成果的再分享与转化是高校机构知识库协同地方智库的必要条件,构建模型并提出通过机构知识联盟共建、特色服务精准定位、知识能力输出、知识优化和价值评估等促进高校机知识构库有效协同地方智库发展的路径。(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段万春,李美[7](2019)在《组织协同知识共享机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协同知识共享对于组织获取竞争优势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合理地优化组织知识共享机制对于提升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然而从现有相关文献来看,学者们针对组织知识共享机制有着较为不同的理解,且大多仅涉及理论层面,对实践的研究少之又少。针对借助何种组织知识共享形式来提高组织知识共享效果的问题,根据协同机制原理系统梳理、整合和分析固有组织知识共享相关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构建组织协同知识共享模型。在此基础上,鉴于组织协同知识共享系统内部要素间存在复杂关联作用关系,借鉴ANP方法,提出从组织知识共享整体协同度方面整合优化组织协同知识共享系统复杂作用的决策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应用验证所提方法的实践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切实可行,组织知识共享协同度能够较好地体现出组织知识共享整体效果,对提升组织知识共享能力、创造企业竞争优势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石浩鑫[8](2019)在《协同创新方式下知识产权共享及利益分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这个科技兴国,知识强国的时代,协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自"2011计划"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批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等共同参与创造智力成果,却也因此引发了各个创新主体因投入与利益分配不匹配而导致的问题,即知识产权如何共享,利益分配方式,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7期)
曹怡华[9](2019)在《“互联网+”时代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与人们的互动关系更为密切,“互联网+”成为当今时代的显着特征。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仅可以在传统真实的自然社会里进行限制性的小规模活动往来,在区别于传统社区的互联网平台上,也实现了互动与交流,并创造了新的文明生态——虚拟社区。虚拟社区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发挥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沟通优势,成为公民信息网络化和自我组织的聚集地。在信息时代,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源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有形资源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发展且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子。“知识就是力量”是知识时代最好的诠释,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契机,促进了知识共享模式的多样化和便捷化,使得知识交流活动可以在线上平台——虚拟社区更好地开展。作为一个全新的公民社会,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不仅需要技术保障,也需要“治理”来促进。虚拟社区在没有组织层级和规则的约束下,成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与其他成员进行知识交流与信息共享,同时也能学习专业知识并收获独特的观点,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个人知识公共化,最终实现社区知识价值共创的目的。因此,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的研究将会有利于虚拟社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深化,同时也能丰富知识共享的方式。基于此,笔者以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机制构建为研究主题,借助于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从虚拟社区知识的公共物品特性分析入手,将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行为看作是产生社区公共知识的集体行动,研究虚拟社区的成员角色和知识共享过程,以此来研究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机制。本研究以X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X虚拟社区成员的访谈和知识共享参与研究,分析该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目前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障碍,并从虚拟社区治理和知识治理两个维度提出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构建的优化路径。(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李颖[10](2019)在《默会知识论关照下的教师知识共享机制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知识共享行为不应止于明述知识的简单迁移和积累。知识有明述与默会之分,共享路径也有迁移、内化、浸润、外化之别。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选择不同的共享策略与方式,建立多层次、立体式、多面向的教师知识共享生态,不断推动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创新与变革才是良性教师知识共享机制应有的架构。(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知识共享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促进组织内知识共享,企业经常会采取各种激励手段。但是激励失效的问题随着激励政策的推进逐渐浮现出来。本文认为组织进行知识共享的过程是动态的、产生反馈的。组织激励只能部分影响共享意愿,如果缺少组织公平和应得的奖励,员工的满意度将会下降,进而反馈到共享态度,最终从根本上让员工对知识共享态度消极。因此组织激励能带来的共享意愿的改变也变得十分有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共享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杨虹.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及其知识共享机制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19
[2].张佳乐,张超,李惠杰.组织激励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反馈机制——激励失效问题的进一步探讨[J].现代商业.2019
[3].巩永华,邢光军.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设计[J].中国集体经济.2019
[4].杨振之,郭凌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旅游业去中心化知识共享机制刍议[J].旅游学刊.2019
[5].王明对,陈丹霞.创新主体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
[6].陶继华.知识共享视角下高校机构知识库协同地方智库机制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
[7].段万春,李美.组织协同知识共享机制优化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
[8].石浩鑫.协同创新方式下知识产权共享及利益分配机制[J].法制博览.2019
[9].曹怡华.“互联网+”时代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10].李颖.默会知识论关照下的教师知识共享机制的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