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恒之腑论文-洪涛,田永衍,赵志伟

奇恒之腑论文-洪涛,田永衍,赵志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奇恒之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帝内经》,奇恒之腑,脏腑理论,研究进展

奇恒之腑论文文献综述

洪涛,田永衍,赵志伟[1](2019)在《奇恒之腑理论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奇恒之腑作为《黄帝内经》脏腑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历来医家对其研究论述甚少。现将近年来对奇恒之腑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将奇恒之腑从命名、结构和组成等方面作简要介绍,分别对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病理和证治等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崔文娜,连方[2](2018)在《再论胞宫为奇恒之“腑”》一文中研究指出胞宫又称女子胞、子宫、子脏、子处、血室、胞室、胞脏等,为女性最重要的内生殖器官。胞宫不与脏腑相表里,兼有脏和腑的功能特性,亦泄亦藏,藏泄分明,故又称奇恒之府。然而古代的胞宫与现在的子宫有所区别,其范畴包含了现在医学的子宫,根据现在医学的知识,卵巢与子宫各自互为重要的器官。具体来说,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梨形,壁厚而中空,形态中空似六腑,功能上周期性的生成与排出月经,藏泄有时,但其多以排出月经、恶露,分娩胎儿为多,其偏于六腑的功能居多,可称为"奇恒之‘腑’"。(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刊》期刊2018年03期)

于凌[3](2014)在《重新认识奇恒之腑在中医藏象理论中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术语本义、研究现状、理论地位、临床意义诸方面探讨奇恒之腑的学术地位,从而提出诸多设想:首先,"奇恒之腑"不再是中医藏象理论中与五脏、六腑并列的第叁类重要内脏,而只是医学史上的曾用名词;其次,脉、骨作为藏象系统中的五体结构即可,不必再另行作为特殊的腑罗列在五脏六腑之后;第叁,胆只为六腑,不必再提"又属于奇恒之腑"之语来造成中医概念及结构上的混乱;第四,髓作为一种膏样物质,不合适归入中空之"腑",若隶属于精、血、液的范畴会更恰当;第五,脑、女子胞及精室可以通过构筑心-脑-肾、肾-生殖-肝的整体调节系统来阐释其在脏腑理论中的位置。(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4年07期)

林树栋[4](2014)在《基于奇恒之腑理论研究补肾导浊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拟通过文献检索及理论溯源,阐述前列腺与“奇恒之腑”的关系,明确前列腺是奇恒之腑的理论内涵及临床意义:通过运用补肾导浊观察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观察,初步探索其对CP的疗效及观察指标的影响,并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哈乐)作为对照,探讨补肾导浊法在CP的治疗作用和临床价值,明确补肾导浊法是治疗CP的根本大法,为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理论研究:首先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进行检索获得相关文献题录。以“精浊”、“奇恒之腑”、“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选择加权、全部树、全部副主题进行扩展检索,获得文献题录,通过阅读文献的摘要剔除与研究明显无关的文献并获得题录,再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万方等中文数据库获得文献原文。通过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查找并筛选古代医家着作,收集医家对“精浊”的医案医论,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回顾现代医学和祖国传统医学对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及对其的认识。临床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211例,分为治疗组131例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予补肾导浊颗粒,水冲服,每次200ml,2次/日;对照组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哈乐),0.2mg,1次/日,口服。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给予患者填写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中医症候积分、并取前列腺按摩液(EPS)作镜检。评价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严重程度及疗效。通过证治效果反馈,结合文献溯源,明确前列腺是“奇恒之腑”理论的概念及内涵。结果:(1)补肾导浊颗粒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均可有效治疗CP在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中的疼痛、生活质量、排尿症状等方面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补肾导浊颗粒盐酸与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在改善排尿症状方面相当;在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有显着差异,补肾导浊颗粒在疼痛症状的缓解方面优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3)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4)补肾导浊颗粒对治疗前后EPS积分有明显差异(P<0.01)。对照组并没有改善EPS的疗效(P>0.05),说明补肾导浊颗粒能明显改善前列腺液中WBC、卵磷脂小体。结论:补肾导浊颗粒可有效治疗CP,并能降低NIH-CPSI评分指数积分、中医症候积分、前列腺液积分。补肾导浊颗粒可能通改善前列腺局部微循环、调节免疫机制及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多方面来发挥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1)

曲良义,曲华祥,孙晓溪,焦晶,周正[5](2013)在《奇恒之腑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奇恒之腑"相传至今,各家书籍及院校教材有共同的注解: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等特点。笔者认为脑是颅脑空的物质,髓是充养骨骼的物质,非管腔状,"奇恒之腑"并非藏而不泻。(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3年11期)

李克洲[6](2013)在《奇恒之腑理论辨证论治疗病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临床脏腑辨证的理论由于五行归类的局限,《内经》奇恒之腑的理论在临床辨证施治中缺乏系统的理论及实践总结,本文拟从脑病的临床辨治切入,对奇恒之腑理论的实际运用作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徐爱良,王春荣,严暄暄[7](2013)在《论奇恒之腑辨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方法中,没有谈及奇恒之腑辨证,而奇恒之腑是属于臧象学说的内容。我作为30年前全国中医诊断学师资班的学员,首倡"奇恒之腑辨证",值此"朱文锋学术思想暨纪念全国中医诊断学师资班30周年学术研讨会"之际,为了完善脏腑辨证的内容,便于临床应用,再论奇恒之腑辨证,以供同道参考。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男子(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徐爱良,王春荣[8](2012)在《论奇恒之腑辨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方法中,没有谈及奇恒之腑辨证,而奇恒之腑是属于臧象学说的内容,在几十年的教学、临床工作中,为了完善脏腑辨证的内容,便于临床应用,试论奇恒之腑辨证,以供同道参考。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男子精室)为奇恒(本文来源于《朱文锋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诊断师资班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期刊2012-10-01)

王兵,侯炜[9](2012)在《《内经》津液与奇恒之腑关系新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津液为人体重要的营养与濡润的物质,《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灵枢·天年》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人之所有者,神与形也,津液既能生神,又能养形,对于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维(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期刊2012-07-01)

王兵,侯炜[10](2012)在《津液与奇恒之腑关系新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内经》原文重新解读了津液与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深层关系,并且进一步阐述了人体津液与奇恒之腑的病理关系,以及其对于临床上某些疑难杂病的治疗的指导作用,丰富了中医津液和奇恒之腑理论的内涵。(本文来源于《中医药通报》期刊2012年03期)

奇恒之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胞宫又称女子胞、子宫、子脏、子处、血室、胞室、胞脏等,为女性最重要的内生殖器官。胞宫不与脏腑相表里,兼有脏和腑的功能特性,亦泄亦藏,藏泄分明,故又称奇恒之府。然而古代的胞宫与现在的子宫有所区别,其范畴包含了现在医学的子宫,根据现在医学的知识,卵巢与子宫各自互为重要的器官。具体来说,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梨形,壁厚而中空,形态中空似六腑,功能上周期性的生成与排出月经,藏泄有时,但其多以排出月经、恶露,分娩胎儿为多,其偏于六腑的功能居多,可称为"奇恒之‘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奇恒之腑论文参考文献

[1].洪涛,田永衍,赵志伟.奇恒之腑理论研究概况[J].中医研究.2019

[2].崔文娜,连方.再论胞宫为奇恒之“腑”[J].中国医药导刊.2018

[3].于凌.重新认识奇恒之腑在中医藏象理论中的地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

[4].林树栋.基于奇恒之腑理论研究补肾导浊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5].曲良义,曲华祥,孙晓溪,焦晶,周正.奇恒之腑再认识[J].河南中医.2013

[6].李克洲.奇恒之腑理论辨证论治疗病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7].徐爱良,王春荣,严暄暄.论奇恒之腑辨证[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8].徐爱良,王春荣.论奇恒之腑辨证[C].朱文锋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诊断师资班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2012

[9].王兵,侯炜.《内经》津液与奇恒之腑关系新说[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2012

[10].王兵,侯炜.津液与奇恒之腑关系新说[J].中医药通报.2012

标签:;  ;  ;  ;  

奇恒之腑论文-洪涛,田永衍,赵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