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得论文-李绍艳,彭家法

现代汉语得论文-李绍艳,彭家法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汉语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得”,状态补语,语义类型,句法结构制图

现代汉语得论文文献综述

李绍艳,彭家法[1](2019)在《现代汉语“得”字状态补语的类型及生成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意在考察现代汉语"得"字状态补语的类型及生成方式,同时对这类状态补语的生成机制进行解释。"得"字状态补语可以分为表动作结果状态的补语和表动作本身状态的补语两大类。按照语义类型的因子分类法(factorial typology),这两大类都可以做进一步的下位分类。现实语料调查表明,"NP+V_1得+V_2P"类结构的使用数量较多,其余种类使用较少。文章从"句法结构制图"角度出发,运用"轻动词理论"对各类"得"字状态补语的生成方式进行了探讨。"NP_1+V_1得+NP_2+V_2P"(如"他骑得马很累")结构中NP_2"马"不是主句动词"骑"的宾语。在生成过程中,引起者(Causer)和被引起者(Causee)都是事件(使役事件和结果事件),由小句表达。表示动作结果状态的"得"字状态补语中"得"的性质为含致使语义的轻动词,表动作本身状态的"得"字状态补语中"得"为结构助词,这两种"得"都是具有黏附性质的功能语类。(本文来源于《外文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周怡[2](2018)在《现代汉语“得”字程度补语结构的句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得”字句一直以来都是汉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也已经从不同视角对这一结构进行了研究。虽然前人时贤在许多方面业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在许多问题上并没有得出一致讨论。另外,“得”字程度补语结构虽然属于“得”字句的研究范围,但是大多数研究者都忽略了对这一结构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图在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框架下分析现代汉语“得”字程度补语结构,探讨该结构中“得”的范畴地位和句法特点,并尝试找出英语中与该结构相似的结构,并对二者进行对比。本文首先综合前人的研究对程度补语进行了界定,随后对“得”字补语句进行了分类。根据“得”后成分所表达的语义,“得”字补语句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本文重点关注“得”字程度补语结构。关于“得”的范畴地位,长期以来语言学家们也一直处于热议当中,看法也不尽相同。基于杨寿勋(1998)和C.-T.James Huang(2009)对“得”字句的分析,本文认为在“得”字程度补语结构当中,“得”可以看成一个轻动词,它具有独立的句法地位,能投射出独立的短语。但同时,“得”又比较特殊,它还是一个后缀词和音系词,它可以充当前面动词的后缀,并与前面的动词组成一个音系词。本文经过探讨“得”字程度补语结构的句法特征,认为“得”字程度补语结构中,“得”前的谓词包括形容词和动词,动词又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这一结构中的形容词谓词和不及物动词谓词为一元谓词,及物动词为二元动词,其中的“得”字为带有特殊意义的轻动词,及物动词谓词NP宾语话题化和关系化与“得”字的特征有关。最后,本文初步探讨了英语当中与“得”字程度补语结构相似的结构,发现英语动结结构与该结构相似,并通过对比发现了二者的不同。(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6-12)

孙淑媛[3](2017)在《现代汉语“得”字小句补语句的致使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得”字小句补语句是汉语本体研究的重点,也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表达“VP”事件的小句补语句。本文从致使义角度分析了这类句式的语义句法特点。第一章叙述了选题意义和缘由,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概况、取得的成果he不足之处,还有本文研究所遵循的思路。第二章首先从语义角度,分析现代汉语“得”字小句补语句可以分为致使义“得”字小句补语句与非致使义“得”字小句补语句。致使义“得”字小句补语句的语义有[致使力的传递][已然][现实句]的特点。致使义“得”字小句补语句可以分为自身致使句和外向致使句。在外向致使句中,可以分为自动致使句和使动致使句两类。在非致使义“得”字小句补语句中,根据小句补语句和谓语的语义关系可以分为修饰性“得”字小句补语句和非修饰性“得”字小句补语句两类。修饰性“得”字小句补语句主要是对谓语部分的描写说明,前后是同一事件的范畴。非修饰性“得”字小句补语句是表达一种客观结果和状态,小句和谓语之间无致使义。第叁章根据叁个平面的方法理论,分析在“得”字小句补语句的致使情景中,致使者有实体致使和事件致使两类,被致使者只能是实体。被致使者与致使者之间的关系有同一、相异、包含叁种关系。致使力是整个致使事件的核心,有传递性和可控性的特点。致使结果表达一种意料之外、消极意义的结果,致使结果的句法表现有“了”、“的”等完成体标志。第四章运用语料库统计学的理论,分析“得”字小句补语句中的外向自动致使句可以运用在多种语体中,其谓语的成分是开放的。而使动致使句的谓语是封闭的,主要是“看类”生理动词和“急类”心理动词,这类句子只运用在小说语体中,是一种低频句式。但整体而言,致使义“得”字小句补语句主要分布在叙事语体中,是一种描述性很强的弱致使义表达句式。(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12-01)

杨颖[4](2015)在《现代汉语“得”字句分布及其英译的语料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得"字句按照语义关系可分为致使性"得"字句和非致使性"得"字句。语料考察发现,符合动补结构的"得"字句全部来源于文学作品,翻译的汉语作品较原创的汉语作品更多地使用"得"字句,说明有着复杂补语的"得"字句在英语中可对应多种复杂的表达方式。致使性"得"字句多对应英语含使动义的动词或结构,而非致使性"得"字句的补语则多译为英语的状语或补语。(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郑湖静,陈昌来[5](2012)在《现代汉语“得”字句的再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次以致使性为切入点对现代汉语"得"字句进行重新分类。现代汉语"得"字句可以分为描写性的非致使义"得"句和陈述性的致使义"得"句,两类"得"字句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法意义和内部结构上,而且还表现在与韩语、日语、英语等语言的对比上。"得"字句语义内容的差异实质上是"得"和"得"的不同词性和功能差异的体现。(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欧茹萍[6](2011)在《现代汉语“得”字句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语法界对"得"字句在句法、语义和语用叁个层面均有较为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在句法结构层面上的研究基本达到了描写的充分性;生成语法领域对"得"字句的研究主要以"得"字的句法范畴为出发点,以解释的充分性为目标,对"得"字句的产生进行推导和诠释。(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梁亮[7](2009)在《现代汉语“得”字动结构造的ECB认知分析——语言结构有界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学界至今主要从语义学、句法学以及语用学的角度对汉语带"得"字动结构造的语句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但上述研究尚不能全面解释"得"字动结构造在现代汉语的使用情况。据此本文拟从事件认知边界模型(简称ECB)的角度对该构造进行认知阐释。本文主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事件域认知模型(ECM)",并结合精细域理论(e-site)和有界化理论,以此提出ECB(Event Cognitive Boundarization)模型,并以其为理论框架,对国家语(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西语言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2-18)

刘街生[8](2009)在《现代汉语“得”字动补式的组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小句结合的角度讨论"得"字动补式,认为其组构是由距离象似原则控制的,主动词小句和结果小句的语义关系越紧,形式上也越紧。语义关系的松紧制约"得"后名词性成分的分布、主动词和结果谓词的构成。(本文来源于《汉语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陈艳艳[9](2009)在《现代汉语“得”和泰语“(?)”的用法及语法化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得”和泰语“(?)”在各自语言当中都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二者在读音、词义、句法结构上都有许多相似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差异。本文将共时的对比描述与历时的演变分析结合在一起,对现代汉语“得”和泰语“(?)”的用法及语法化过程进行对比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论题的研究现状,其中包括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及汉泰语言对比研究的现状、语法化研究及其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及汉语“得”和泰语“(?)”的语法化研究现状。此外,这一部分还介绍了本论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采用描述的方法综合归纳了现代汉语“得”和泰语“(?)”的多种用法,并对比分析了二者在用法上的异同。第叁部分重点探析了现代汉语“得”和泰语“(?)”各自的语法化历程,从语义、句法、语用和语音四个方面就二者语法化过程的异同进行了对比。第四部分为全文总结。通过对比分析现代汉语“得”和泰语“(?)”的用法及语法化过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汉泰两种语言相似背后的差异性,反之,我们也可在差异中找到两者的共性,从而进一步了解现代汉语和泰语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更恰当的掌握泰语。(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09-04-01)

陶瑞仁[10](2007)在《现代汉语“得”字句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现代汉语"得"字句的研究做了全面的综述。全文分别时"得"字句的内部研究、外部研究等的研究做了总结。并指出了人们对现代汉语"得"字句中尚待研究的一些问题。如"得"字句的动词等。(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现代汉语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得”字句一直以来都是汉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也已经从不同视角对这一结构进行了研究。虽然前人时贤在许多方面业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在许多问题上并没有得出一致讨论。另外,“得”字程度补语结构虽然属于“得”字句的研究范围,但是大多数研究者都忽略了对这一结构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图在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框架下分析现代汉语“得”字程度补语结构,探讨该结构中“得”的范畴地位和句法特点,并尝试找出英语中与该结构相似的结构,并对二者进行对比。本文首先综合前人的研究对程度补语进行了界定,随后对“得”字补语句进行了分类。根据“得”后成分所表达的语义,“得”字补语句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本文重点关注“得”字程度补语结构。关于“得”的范畴地位,长期以来语言学家们也一直处于热议当中,看法也不尽相同。基于杨寿勋(1998)和C.-T.James Huang(2009)对“得”字句的分析,本文认为在“得”字程度补语结构当中,“得”可以看成一个轻动词,它具有独立的句法地位,能投射出独立的短语。但同时,“得”又比较特殊,它还是一个后缀词和音系词,它可以充当前面动词的后缀,并与前面的动词组成一个音系词。本文经过探讨“得”字程度补语结构的句法特征,认为“得”字程度补语结构中,“得”前的谓词包括形容词和动词,动词又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这一结构中的形容词谓词和不及物动词谓词为一元谓词,及物动词为二元动词,其中的“得”字为带有特殊意义的轻动词,及物动词谓词NP宾语话题化和关系化与“得”字的特征有关。最后,本文初步探讨了英语当中与“得”字程度补语结构相似的结构,发现英语动结结构与该结构相似,并通过对比发现了二者的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汉语得论文参考文献

[1].李绍艳,彭家法.现代汉语“得”字状态补语的类型及生成方式[J].外文研究.2019

[2].周怡.现代汉语“得”字程度补语结构的句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8

[3].孙淑媛.现代汉语“得”字小句补语句的致使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4].杨颖.现代汉语“得”字句分布及其英译的语料考察[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

[5].郑湖静,陈昌来.现代汉语“得”字句的再分类[J].语文研究.2012

[6].欧茹萍.现代汉语“得”字句研究综述[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7].梁亮.现代汉语“得”字动结构造的ECB认知分析——语言结构有界化初探[C].第叁届中西语言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9

[8].刘街生.现代汉语“得”字动补式的组构[J].汉语学报.2009

[9].陈艳艳.现代汉语“得”和泰语“(?)”的用法及语法化对比[D].广西民族大学.2009

[10].陶瑞仁.现代汉语“得”字句研究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07

标签:;  ;  ;  ;  

现代汉语得论文-李绍艳,彭家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