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论文-欧蒙,李洁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论文-欧蒙,李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粮食金融化,粮食期货,价格联动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论文文献综述

欧蒙,李洁[1](2019)在《国际与国内粮食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关系研究——以粮食“金融化”为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实体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加剧,以及金融衍生品逐渐向粮食市场渗透,国际粮食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本文基于2009~2018年间国内外粮食期货市场产品的月度数据,对国内外粮价的长期均衡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玉米期货市场的价格存在双向引导关系,而大豆和小麦期货市场间,存在国际对国内的单向引导作用;国内粮食期货市场对国外市场的价格响应十分灵敏迅速,两个市场间的联动具有一定时变性,其中大豆市场的联动性最强,小麦次之,玉米最弱;在我国粮食期货与国际市场的联动中,大豆市场的"金融化"趋势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9年04期)

王柏皓[2](2018)在《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粮食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而粮食安全问题也一直是全球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有17年之久,我国的粮食市场跟国际粮食市场的关系也紧紧相连,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作为国际上的产粮大国与消粮大国,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保障粮食的供需问题是当今国内粮食市场发展的关键。而通过深入研究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情况进而掌握国际粮价波动规律,对我国粮食生产以及粮食安全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综述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情况以及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研究进展;第叁部分通过近35年的统计数据回顾和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特征规律,并分阶段介绍了各阶段的波动特征以及波动形成的原因,同时,第叁部分从产需现状、库存现状、进出口现状叁个方面内容对我国粮食的安全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研究,随后介绍了国际粮价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传导机制;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主要介绍国际粮价波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第四部分从我国粮食产需安全这方面展开,研究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产需平衡方面的影响。通过引入粮食产需平衡指数,并选取了1990年到2015年国际玉米、小麦、稻谷、大豆的现货市场价格的年度数据,结合VEC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从我国粮食贸易安全这方面展开,结合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研究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的影响。以上研究内容得出的结论表明,国外粮价与我国粮食产需平衡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不同种类的粮食的国际价格对我国粮食产需平衡也具有不同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影响均较大,但是我国粮食出口对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则较小,并就结论提出了一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针对性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1)

郑辉[3](2018)在《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粮食价格机制反映了粮食价格与粮食生产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相互作用与制约的关系。在国内外粮食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国际粮食价格波动会通过粮食进出口渠道传导至国内,进而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产生影响。从过去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影响正在不断扩大,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了威胁。应采取保障粮食供给能力与数量、建立更加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建立国际粮食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基于共赢价格保持粮食市场供需稳定等措施,确保我国粮食市场供需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本文来源于《价格月刊》期刊2018年04期)

倪香芹[4](2018)在《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后,国际粮食价格频繁波动。一方面,伴随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价格及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耕地面积大幅减少。此外,在各种极端气候影响下,国内粮食供需平衡面临的困难加大。在对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价格传导机制,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价格月刊》期刊2018年02期)

魏中京,张兵兵[5](2018)在《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理论与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解析。随后采用HP滤波方法对国际粮食市场上玉米、大米、大豆和小麦等4种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进行了测度,并基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通过构建的5变量SVAR模型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在面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时,不同粮食品种的反应程度和响应轨迹也有所不同;在样本期内,玉米价格波动呈现出"双峰型"负效应和"单峰型"正效应的响应轨迹,但这两种效应的响应程度均较为微弱,这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强烈;大米价格波动则呈现出"单峰型"正效应和"单峰型"负效应的响应轨迹,且正效应的峰值要明显高于负效应的峰值;与玉米价格波动相比,大米价格波动在面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时,上下波动幅度更大,因此所受影响也较大;大豆价格波动的响应轨迹与玉米相似,只是其面对冲击时的"单峰型"正效应更为微弱;小麦价格波动的响应轨迹则与大米类似,但小麦价格波动的响应速度和波动幅度均明显高于大米;同时,小麦价格从峰顶恢复到稳定状态所需时间比大米较短。(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8年03期)

马学琳[6](2016)在《中国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大豆与大米数据的BEKK和DCC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粮食进口规模快速增长,中国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传导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国际粮食价格波动有多少中国因素,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又对中国粮食价格波动产生了什么影响?为此,本文利用BEKK模型和DCC模型对国内外大豆与大米价格波动传导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大豆与大米价格存在波动聚类效应,中国与国际的大豆价格、大米价格间均存在显着的长期均衡关系;中国与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存在显着的双向传导效应,而中国与国际大米价格波动只存在单向传导效应,中国大米价格波动对国际大米价格波动具有显着影响,国际大米价格波动对中国影响较弱;而且国内外大豆价格存在动态相关性,而大米价格不存在这种效应。(本文来源于《粮食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吴彩容,罗锋[7](2016)在《4大国际粮食品种长期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基于ARCH类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时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了解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ARCH类模型对国际4大粮食品种(大豆、玉米、大米和小麦)价格长期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4大国际粮食品种价格的波动特征存在差异;各品种的滞后一阶价格分别对其自身的价格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化肥价格的波动仅影响玉米和小麦的价格;石油价格波动和贸易自由对4大粮食品种价格都没有影响;美国货币供应量的波动仅影响大米的价格;美元汇率波动仅影响玉米的价格。政策启示:按照不同粮食品种价格的波动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价格趋势测算和贸易决策;因各粮食品种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粮食价格涨落。(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6年11期)

李卓凡[8](2016)在《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对粮食进口需求量逐年增多,因此深入研究国家粮食价格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6年19期)

苗珊珊[9](2016)在《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背景下我国大米关税变动的福利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迫切要求放开农产品关税限制,贸易限制对农产品出口量与价格产生显着影响,从而导致农产品出口国相关主体福利的变动。本文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在对大米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及出口需求弹性估计的基础上,基于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的现实,分析大米出口关税变动对不同主体福利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关税水平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体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但其福利效应在生产者、消费者、政府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是非均衡的,关税水平的降低促进了消费者福利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以及贸易条件的改善,但同时也导致了生产者的巨大损失和汇率的损失。因此,政府根据最佳关税水平,对不同主体的福利变动进行调节与补贴,从而实现福利均衡,促进大米产业的稳定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本文来源于《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李娜[10](2016)在《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即供求决定价格。进而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进行文献综述。其中供给方面因素又进一步分为生产、库存。(本文来源于《时代经贸》期刊2016年03期)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粮食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而粮食安全问题也一直是全球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有17年之久,我国的粮食市场跟国际粮食市场的关系也紧紧相连,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作为国际上的产粮大国与消粮大国,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保障粮食的供需问题是当今国内粮食市场发展的关键。而通过深入研究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情况进而掌握国际粮价波动规律,对我国粮食生产以及粮食安全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综述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情况以及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研究进展;第叁部分通过近35年的统计数据回顾和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特征规律,并分阶段介绍了各阶段的波动特征以及波动形成的原因,同时,第叁部分从产需现状、库存现状、进出口现状叁个方面内容对我国粮食的安全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研究,随后介绍了国际粮价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传导机制;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主要介绍国际粮价波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第四部分从我国粮食产需安全这方面展开,研究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产需平衡方面的影响。通过引入粮食产需平衡指数,并选取了1990年到2015年国际玉米、小麦、稻谷、大豆的现货市场价格的年度数据,结合VEC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从我国粮食贸易安全这方面展开,结合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研究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的影响。以上研究内容得出的结论表明,国外粮价与我国粮食产需平衡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不同种类的粮食的国际价格对我国粮食产需平衡也具有不同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影响均较大,但是我国粮食出口对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则较小,并就结论提出了一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论文参考文献

[1].欧蒙,李洁.国际与国内粮食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关系研究——以粮食“金融化”为背景[J].中国物价.2019

[2].王柏皓.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3].郑辉.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探究[J].价格月刊.2018

[4].倪香芹.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探析[J].价格月刊.2018

[5].魏中京,张兵兵.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8

[6].马学琳.中国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大豆与大米数据的BEKK和DCC模型分析[J].粮食经济研究.2016

[7].吴彩容,罗锋.4大国际粮食品种长期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基于ARCH类模型研究[J].世界农业.2016

[8].李卓凡.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6

[9].苗珊珊.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背景下我国大米关税变动的福利效应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

[10].李娜.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文献综述[J].时代经贸.2016

标签:;  ;  ;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论文-欧蒙,李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